『壹』 手扔铅球的杠杆原理图
(1)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空中飞行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过球心做竖直向版下的力,即重力;如图所示权 (2)如图,O是杠杆的支点,F 1 为动力,重物对杆竖直向下的拉力为阻力F 2 , 从支点O分别向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就是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
『贰』 这种推铅球的动作叫什么
加长运行距离,从而使铅球获得最大的初速度
相关知识:随着田径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推铅球的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练员、运动员围绕着从决定成绩最重要的因素-速度出发,改革技术,从古老的上步推球方法,变为侧向滑步推球,在50年代初期又由侧向推球发展为背向推球。这种方法一出现,就被铅球运动员广泛采用,因为它使转体九十度的侧向改变为一百八十度,使铅球运动员手中的运行距离大大加长,可以产生较大的速度,并用到最后出手的动作中,因而促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则进入60年代就超过 20 米大关。因此,背向投掷方法是推铅球技术的一次大变革。
自背向滑步推球方法出现后的十多年来,许多运动员又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点,促使最后用力前上体更加充分地扭转和拉紧,以便推球时发挥更多肌肉群的力量,使沿球离手时获得更大的速度,这又推进了背向技术的发展。
在背向投掷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旋转推球的方法。这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改变了背向滑步推球的性质,使直线运动改变为旋转和直线相结合的运动。当前对这种推球的方法还没有更多的科学依据,但是不少优秀运动员已经采用,并达到20-22米的成绩,我国优秀推铅球运动员中也有人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之,推铅球技术的变革,无论从侧向到背向,或者是从背向到旋转,不外乎:第一,尽量加长铅球在手中运行的距离,使铅球获得较大的预先速度;第二,尽量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第三,能使更多的肌肉群参加最后推球的工作,并为这些肌肉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叁』 图中所示人的手臂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杠杆,它的支点在O点.请画出图中铅球对手
由图示可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是一个费力杠杆.
如图所示,从O点到力F作用线的距离L就是F的力臂.
故答案为:费力.
『肆』 (2012枣庄)如图所示,人的手臂相当于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O点.请画出图中铅球对手的作用力F的力臂L
如图所示,从O点到力F作用线的距离LF就是力臂.
『伍』 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一、持球锁骨窝(握球与持球)
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球置于锁骨窝处,紧贴颈部和下颌,投掷臂肘抬起外展。要求:握球要稳,手臂放松,有良好器械感。要领很烦琐,在此口诀基础上稍加示范,持球抬肘外展即可完成持球动作。
二、重心后脚落(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的动作要领:握球后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开立,左脚尖和右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与肩同宽,右脚在投掷圈后沿,体重在右腿。一句“重心后脚落”,能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
三、蹬转挺推拨(最后用力)
蹬、转、挺、推、拨五字简练又突出重点:后腿略屈,后腿的足前掌内侧蹬地,使重心前移和转髋,重心接近前腿转髋带动转体,挺胸,顶肩,推臂,拨球出手。如果再三解释,运用详尽的要领:最后用力首先以髋部肌肉群发力右腿蹬地使右髋向上移,左肩、左臂及时制作动作做好左侧支撑,随后抬头挺胸,右臂向前上方做推球动作。将铅球以38。--40。的方向迅速将球推出去。
四、目送铅球落(身体平衡、错误动作纠正)
『陆』 将手中的铅球举起时,阻力臂的大小
若把前臂看成杠杆,支点在肘关节的位置,肱二头肌收缩抬起前臂是动力,重物作用在手上产生的力是阻力.当曲肘将重物举起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并且随着手臂的抬起,支点O到F 2 作用线的距离减小,阻力臂减小.
故答案为:费力;减小.
『柒』 (2010萝岗区一模)(1)如图所示,人的手臂相当于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O点.请画出图中铅球对手的作用
(1)过支点作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L);如图所示:
(2)解:此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为:
n=
G |
F |
800N |
200N |
『捌』 在投掷铅球的运动中,支点是什么杠杆是什么
支点是脊椎尾骨,就是往后弯腰是脊椎的最尾点,支撑脊椎的重量,杠杆就是脊椎和手臂,,腿的用力就是给上面提供动力。
『玖』 投铅球的标准姿势和技巧是什么
一、原地推铅球基本动作连贯图
二、铅球出手瞬间相关参数
(1)左脚蹬地角70.6°±3.6°
(2)左踝角137.8°±12.4°
(3)左膝角164.5°±6.3°
(4)左髋角150.9°±12.2°
(5)躯干角71.4°±11.3°
(6)肩髋扭转角69.4°±16.3°
(7)左臂肩角138.5°±14.2°
(8)左踝速度2.94±1.53m/s
(9)左膝速度2.46±0.66m/s
(10)左髋速度2.22±0.79m/s
(11)左肩速度3.26±0.88m/s
(12)球的速度12.74±0.40m/s
(13)身体重心速度1.65±0.30m/s
三、最后用力阶段
(1)铅球水平位移143.0±15.5cm
(2)铅球左右位移41.4±17.7cm
(3)铅球垂直位移96.1±21.5cm
(4)铅球曲线位移178.1±21.9cm
(5)左髋水平位移21.5±9.3cm
(6)右髋水平位移35.1±11.5cm
(7)身体重心水平位移48.8±7.3cm
(8)铅球探出抵趾板11.0±8.3cm
四、最后用力技术特点
(1)强有力的左侧支撑用力,
(2)动员和充分利用全身的机群参加最后用力,
(3)充分利用线制动原理和整体的大鞭打技术,
(4)突出了最后用力的向前性。
『拾』 如图,人体前臂可看成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当屈肘从如图位置继续举起铅球时,阻力臂将
若把前臂看成杠杆,支点在肘关节的位置,肱二头肌收缩抬起前臂是动力,重物作用在手上产生的力是阻力.当曲肘将重物举起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并且随着手臂的抬起,支点O到F2作用线的距离减小,阻力臂减小.
故答案为:费力;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