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初中物理杠杆的计算题,五道以上,带答案。最好是难点的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在这里http://wenku..com/view/74e7b53783c4bb4cf7ecd14b.html
满意请采纳,谢谢。O(∩_∩)O~
2. 初中物理杠杆不太理解 ,求一些此类习题 最好有标准答案,恩,希望也提供一些此类讲解
1、什么是杠杆
物理学上定义的杠杆是一根在力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所谓硬棒,就是要求在使用时棒不会变形,至于棒的形状则并非一定要求是直的,比如滑轮、轮轴等都可看作是杠杆。
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杠杆,如买菜使用的杆秤,实验室使用的天平。常用的剪刀、镊子、羊角锤等实际都是杠杆的变形。
2、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对支点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支点到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力的大小相同时,力臂是影响杠杆转动的物理量。
如图甲所示,若分别在杠杆的A点和B点作用竖直向上
的力F1和F2,使杠杆缓缓绕O点转动,当然用力F2较小,因
为F2的力臂较大。
如图乙中,若先后在杠杆同一点A作用垂直于杠杆的
力F1和斜向下的力F2,使杠杆缓缓绕O转动,我们发现用力F1较小,原因同样在于F1的力臂较大。
应用中必须留心力臂的画法。千万不要把转动轴到力作用点的连线误认为是力臂。
图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若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力臂也会随着改变,F1的力臂是l1,F2的力臂是l2,而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l2)。
3、杠杆平衡表示什么意思:平衡条件是什么。
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能使杠杆分别按两个不同方向(比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若杠杆保持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时,则我们说杠杆平衡了。根据实验可确定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即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应该注意所谓动力与阻力并无严格区别,比如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对底盘的压力与砝码对底盘的压力根本无需分清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它们在这里的区别仅在于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不同而已。
3. 初二物理 杠杆方面的难题--高手来!
首先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B端挂着球所受到的拉力F1=39.2N (19.6*OA=F1*OB).然后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受到杠杆的拉力、浮力和重力)可知:F1+f=mg ,其中浮力f=ρvg ,ρ是水的密度,10的3次方kg/m3。可以得出球的体积v,再根据铁的密度ρ1=7.8g/cm3, 用m=ρ1*v,算出的m与5 kg 比较,结果是大于5 kg ,所以它就是空心的了。(m算得是7.8kg)
因为我们用的ρ1是铁的真实密度。
4. 初中题目(关于杠杆的)
1、400*2=500*x
x=1.75
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1.75米处
2、每时每刻都得平衡,设任意时刻t时,都有下式成立
400*(2-0.5t)=500*(1.75-vt)
400*0.5t=500vt
v=0.4
爸爸的速度是0.4米/秒
5. 初中杠杆题目
先看1,2,4砖块, 把2砖看作一个杠杆,支点在4 的边缘上。设露出的边缘部分为 X;。1砖作用在2砖上的力等于G/2,力臂为X,2砖受到的重力等于G,力臂为(L/2-X)。 (G/2) X = G ×(L /2 - Χ) X = L/3 把4砖看作一个杠杆,支点在6的边缘上,设4的边缘到6的边缘(支点)为y。 把1和2看成一个整体,作用在4的边缘上的力等于(G/2 + G ),力臂为y,4砖受到的重力为G,力臂为(L/2 - y ) (G/2 + G )× y= G ×(L/2 - y ) Y = L/5 ∴ S = L + 2(X+Y) = 31L/15
6. 我想知道关于杠杆方面比较难的题,最好附加过程的!
一、填空题
(每空1 分,共9 分)
1、人们常用的镊子是一种杠杆。如图所示,用镊子夹取物体时,手压在B处,则支点在 处,它是 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2、钓鱼竿是____杠杆。这种杠杆的优点是_____。
在⑴定滑轮 ⑵动滑轮 ⑶电子使用钳子 ⑷修理用的扳手 ⑸理发剪刀 ⑹缝纫机的踏脚板 ⑺瓶盖起子 ⑻天平等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_____(填序号)。
3、一个带有刻度的均匀杠杆,在中点支起,如图16所示。当在B处挂300N的钩码时,在A处应挂____N的钩码,杠杆才能平衡,杠杆平衡后,如果再在杠杆两侧钩码的下面同时挂100N的钩码,则A端将向_____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选择题
(每空4分,共40 分)
4、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第一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第二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2的作用下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F2>F1>G。
5、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D为支点的杠杆,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 L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的变化以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6、如图赛艇比赛的场景,赛艇的桨可看成一个杠杆。若把杠杆按省力杠杆、等臂杠杆和费力杠杆进行分类,赛艇的桨属于: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杠杆OA的B点挂着一个重物,A端用细绳吊在圆环M下,此时OA恰成水平且A点与圆弧形架PQ的圆心重合,那么当环M从P点逐渐滑至Q点的过程中,绳对A端的拉力大小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由大变小再变大。
8、在图所示的杠杆实验中,木尺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在木尺甲处施力F竖直向上,在乙处悬挂重锤,使木尺呈水平平衡,若施力F大小不变,但施力改为沿图中虚线的方向,则下列哪一项操作仍可使木尺达到平衡:
A、重锤质量增加,位置不移动; B、重锤质量增加,位置向右移动;
C、重锤质量不变,位置向左移动; D、重锤质量不变,位置不移动。
9、如图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点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分可省力;
C.C点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分可省力;
D.C点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分可省力。
10、筷子是中国及部分亚洲国家特有的用餐工具,筷子是:
A、费力杠杆,可省距离; B、省力杠杆,且省距离;
C、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D、等臂杠杆,不省力不省距离。
11、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12、如图是超市里搬运货物的小推车,设货物均匀摆放在车内,当后轮O2遇到障碍物P时,顾客向上提起扶把,这时小推车:
A 可视为省力杠杆,支点是前轮O1; B 可视为费力杠杆,支点是前轮O1;
C 可视为省力杠杆,支点是后轮O2; D 可视为费力杠杆,支点是后轮O2。
13、关于使用杠杆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动力臂长的杠杆省力; B.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
C.使用阻力臂长的杠杆费力; D.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
7. 初中杠杆问题
不是很理解你的问题。
初高中物理基本都是理想模型,杠杆都是均质的,所以内直接用重心容即可,若杠杆左边和右边的质量不同,则不能单独找中点为重心。其余大多数情况,只看重心就好。
重心这个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题目简化,假设整个物体的质量都在那一点上,所以不用考虑其他部分。
支点左右两边确实都受到重力,你也可以分开算,先求出左边的重心去乘以力臂,再求右边的。等式麻烦一点,但是结果和只算重心是一样的。
8. 初中杠杆题
1.某人用力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的A端,F始终与直杆垂直,专如图12—4所示,则在抬属起直杆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小
C.F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2、如图2所示,用方向不变的力F,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F的大小变化情况有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小 C.逐渐变大 D.无法判定
3、如图,一支长梯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人沿着梯子往上爬的过程中,梯子对墙壁的压力将如何变化?(地面粗糙,梯子不滑动)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1.B
阻力大小不变,动力臂长度不变.在杠杆被抬起时,阻力臂逐渐变小,所以所需的动力也会变小
2.A
动力、阻力的方向始终为竖直方向,则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保持不变,可知:所需的动力大小不变
3.A
以梯子的着地点为支点
重力大小不变,力臂不断变大
而梯子对墙壁的力臂不变,所以梯子对墙壁的压力会逐渐变大
9. 初中初三杠杆部分的经典题型以及解这些所用到的基础知识和解法。 求质量好的题总结, 以及解题过程详细。
基础知识:
1.力的作用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要深刻理解常见力的作用要素特征,如重力/弹力/摩擦力/)
2.力的平衡(等大,相反,作用点相同)
3.力的分解与合成(平行四边形原则)
4.杠杆原理(力臂越大,力越小)
解法:
第一步,将各个力分解到x轴和y轴;(此处注意,有时候未知力方向未知,可以预先假定一个方向,根据第四步的结果来确定其实际方向,若答案为正数,则假设正确,若答案为负数,说明实际力的方向与假设相反)
第二步,列力的平衡方程;
第三步,列力矩平衡方程;
第四步,解方程,求出答案。
10. 初中物理 杠杆!!难题
一、B
设支点为O,A端挂200N物体,B端挂300N物体。OA的力臂为L1 OB为L2
200*L1=300*L2 得:L1/L2=3/2
同时“-50N”: A端:150*L1 B端:250*L2=250*(2/3)*L1>150*L1
二、
开始时:G1*OA=G2*OB 因为OA<OB 所以G1>G2
同时移动:左边:G1*(OA-X)=G1*OA-G1*X
右边:G2*(OB-X)=G2*OB-G2*X
由上可知: G1*X>G2*X 左边<右边
所以,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