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
一、货币替代汇率效应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税基遭到削弱、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进程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会造成一国汇率水平的剧烈波动。
1、静态的角度
一般说来,货币替代现象表现为该国居民大量地用本币来兑换外币。货币替代程度越高,人们对外币的需求也就越高。在外币供给没有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外汇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就决定了本币汇率会大幅贬值,而外币汇率大幅升值。美国的DonRoper和 LanceGirton认为,在货币替代条件下,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本外币之间以及本外币和非货币资产之间的真实收益率之差。并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及费雪方程式,得出公式:
其中:e表示汇率;e’表示对汇率的预期;α表示本外币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弹性;β表示本外币之间的替代弹性;上式表明,货币替代程度对汇率水平有重要影响,货币替代系数β越大,预期汇率的变动对当期名义汇率e的影响也就越大,即货币替代会超成汇率的不稳定性。极端地即如果货币替代趋向无穷大(完全替代),则汇率也趋向无穷大,本币一钱不值。其本义是指某些国家已放弃了该国货币的使用,而用外国硬通货完全取代本币,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即是如此。
2、动态的角度
上述货币替代对该国汇率的影响分析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而未涉及动态的汇率决定,特别是未涉及一国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时,汇率的波动幅度问题。由于货币存量的大小会影响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所以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造成本外币之间相对价值发生变化,在货币替代的前提下,国内居民必然会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替代币值下降的货币,因而大规模的兑换必然会导致汇率的波动,甚至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在这一方面,瑞士的Manfred Gartner提出了汇率的“放大效应”,即一国持续性的通货膨胀政策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本币供给量的增长幅度。并根据汇率是可以预期的、购买力平价成立及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等前提条件
二、人民币汇制选择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公布了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其中: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等与中国贸易量比较大的国家的货币,也在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范围之内。对于现阶段中国的汇率状况来说,应该是一个十分理性的选择。下面着重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即从静态的角度、动态的角度这两方面,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分析。1、静态的角度
尽管自1994年以来,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面临新的经济运行环境的情况下,继续维持钉住汇率制度成本是很大的,同时,中国尚未具备浮动汇率制度所需的条件和环境,难以承受浮动汇率制度的冲击。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的,当前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必须满足三个前提:人民币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全球经济稳定,而最关键的国内问题是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以及市场预期的波动性极大的特点,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给脆弱的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后果。可以预见,汇率一旦自由浮动,国际、国内的炒家将会利用经济金融体系内的结构性缺陷爆炒人民币,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大,根本不会达到所谓的市场均衡汇率水平,这种结果极有可能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国内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期的不良后果。其路径为:
放松管制→人民币汇率升值→实际因素、非实际因素→人民币汇率贬值→货币替代程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贬值→金融危机
即一旦放松管制,由于人民币已积累了大量的升值预期,短期内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但因为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市场预期的波动性,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而一旦人民币汇率贬值,公众出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正如唐罗拨(DonRoper)和兰斯格尔顿(LanceGirton)认为的,货币替代程度β越高,使得的值越大,即预期的汇率变动会导致当期名义汇率的更大波动,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货币替代,形成贬值——替代——再贬值的恶性循环,这种汇率变动的大起大落带来的系统风险必定会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肯定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是当前,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不可能完全放开汇率的管制,而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了一味盯住美元的固定盯住制,降低了维持这一制度的成本,又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致对当前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2、动态的角度
由于中国近几年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或干预力度不足,必然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得不大量购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给量大幅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央行不得不扩大票据发行,或采取“对冲”政策等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手段往往执行的成本过高并且对通胀压力的抵消作用也是有限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能完全消除,这就使得经济主体极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引起汇率较大幅度的贬值。其路径为:
持续扩张本币→通胀预期→货币替代、货币政策的不确定风险→本币汇率大幅贬值
即由于货币当局持续扩张本币,使得公众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即:这样公众由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而且由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在市场中获得的信息不充分,并且央行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还缺乏足够的政策手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政策的一贯性与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公众而言,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很大,即:说明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引起的大规模的货币替代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即盖纳尔所说的汇率的“放大效应”。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体制,央行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从而导致汇率更大的放大效应、更多的基础货币投入,形成扩张本币—汇率放大贬值—再扩张本币的恶性循环,这一循环过程将使得央行为维持相对稳定汇率制的成本越来越大,并最终不得不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因此,从较长期来看,应逐步为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创造条件,减轻央行被动操作的压力,进而放松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这或许正是央行对付通货膨胀的最好的办法。
本次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央行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货币,当然也不是盯住一篮子货币,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这是因为不管盯住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可能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对中央银行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使得央行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性、提高了宏观调控的灵活性,而且可以更全面的反映中国的贸易状况,特别是有利于分散中国汇率的风险,可以避免交叉汇率的不稳定。本次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表明,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固定汇率制度和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的优点,可以说是成功的。这一汇率制度的改革可以实现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和增加人民币的竞争力,可以在面临外部和内部冲击,国内物价和工资的逐步调整无法吸收冲击所产生的影响时,可以从容地对汇率水平进行调整,可以在地区性或全球性货币冲击或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较大影响时,对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使危机传染、通货紧缩、资本外逃等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汇率制度的改革表明中国政府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上又迈进了一步。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个非常十分理性的选择,它有利于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为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创造条件。
㈡ 人民币贬值税收减少的关系
不一定
因为 税收 在 很长一段时间 都是固定的 不修改的
如果 人民币 贬值的原因是 人民币发行过多造成的
那么 税收还是没有减少
如果 人民币 贬值的原因是 国外的 币涨价 比如 美元上涨
那么 税收就会减少
经济增长加快 也会导致 税收增加
㈢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有什么影响啊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有弊有利:
一、从利的方面看升值和贬值:
升值:
1、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2、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3、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4、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5、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
贬值:
1、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
2、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从弊的方面看升值和贬值:
升值:
1、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2、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3、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4、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中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5、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贬值:
1、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2、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3)汇率的贬值税效应扩展阅读:
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号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观点其实在本质上和汇改以来一直所强调的并无二致。但无论站在升值或贬值哪一方,还是高举维稳旗帜,各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逻辑。
㈣ 什么是贬值税
贬值税效应(Devaluation Tax Effect):指本国货币下浮时,进口相同数量的外国商品和金融资产需支出更多数额的国内购买力,相当于货币下浮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称之为贬值税效应。
㈤ 什么是汇率贬值效应
一国政府实施贬值政策并非总是出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考虑,有时是为了通过贬值拉动部需求,从而刺激产出增加。但是通过开放性金融市场的作用,贬值反过来也会影响国内需求,在某些场合它能刺激内需扩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会产生类似于财政扩张时的挤出效应。当这种挤出效应足够大时,外需的扩大有可能被内需的减少所抵消,从而无法增加总需求以刺激产出。
㈥ 人民币的贬值和升值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人民币贬值对经济、生活、工作都有影响:
1、进口会减少,以进口为主的企业,其利润会下降:因为进口货物时,须先用人民币到银行兑换成美元等外币,然后再从国外购买货物。
人民币贬值后,相同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更少,所购买到的货物量更小,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使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降低。
2、出口会增加,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其利润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后,出口货物所收到的美元,能从银行换回更多的人民币,利润会增加。
所以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实质是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帮助这些企业出口,有利于保护低端工业和落后产能,但会增加工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增加就业:人民币贬值后,由于进口减少,使国内销售市场的竞争减小,国产货物的销量增加,就业岗位会增加;而由于出口增加,出口企业利润会增加,也会导致就业机会增加。
4、进口成本增加,导致生产、生活消费品物价上涨: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推动物价总体水平上升。
国家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铁矿石、木材、大豆、粮食等生产、生活消费品,这些都是以美元结算的。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这些消费品的进口价格就会升高,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增加。
5、对股票市场来说,本币的贬值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复杂,本币贬值,使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特别是出口企业将受益,而依赖于进口的企业成本将会提高,利润也会受到损失,给中小进口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也会相应的减少,股票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6、对黄金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上涨:当前,黄金和国际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价的。人民币贬值,等于美元升值,也就等于黄金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以,在本币贬值时,要持有、买入黄金等硬通货。
(6)汇率的贬值税效应扩展阅读:
货币贬值(又称通货贬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1、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汇率工具常用于调节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各国政府都希望使用汇率工具使失衡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特别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多使用本币贬值的策略,希望通过本币的贬值,
一方面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出口额,
另一方面,提高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本币价格,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减少进口。
总之,通过本币汇率的下调扩大出口,缩减进口,使贸易收支以至国际收支逆差缩小,恢复平衡,甚至出现顺差。
3、没有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甚至恶化国际收支。加大了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现象历来就存在,但近年显得尤为突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像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的货币贬值均在30%—70%之间,贬值幅度之大实属罕见。
然而,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却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土耳其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这些国家的货币也严重贬值,但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改善效应却不明显。
与此相反,中国顶住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冲击,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还稳中有升,但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却一年好过一年,外汇储备连年增长,从1997年底的不足140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底超过2500亿美元。
㈦ 本国货币贬值对本国总需求一定会有扩张作用吗
比较传统的理论认为,成功的汇率下调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的。在乘数作用下,它通过增加出口、增加进口替代品的生产,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增长。但是,汇率变动与总需求的关系比较复杂。贬值在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时,也有可能通过“贬值税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资产效应”和“债务效应”等同时对经济产生紧缩性影响。
如果财政扩张,利率上升导致本币升值,降低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总支出下降,I S曲线想左回移,产出水平恢复到原来水平,其结果只是改变了总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增加,净出口减少。
L 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本币贬值导致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出口上升,进口下降,总支出增加,I S曲线右移,货币扩张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概括起来,从财政、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果看,该模型的结论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而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的构成。
㈧ 请高手帮忙解答几道国际金融的练习题
1. 一国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该国的货币就越坚挺(T)
2. IMF规定黄金不再列入一国的国际储备(F)
3. “石油美元”是指OPEC国家出口石油所赚取的美元外汇(T)
4. 外汇占款是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T)
5. 我国的汇率并轨是指国内金融汇率与国际金融汇率相一致(F)
6. IMF信托基金的来源是其出售保护份黄金的利润(F)
7. 政府贷款较之于银行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利率优惠但约束性很强(F)
8. 抵补套利和投机是外汇市场常见的业务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盈利。(F)
多选题:
1.成立特别目的公司的优势是:(AD)
A 将大部分风险限制在项目公司
B 将项目资产的所有权集中在项目公司一家身上
C 可筹集更多数量的资金
D 有较强的管理灵活性
2. 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有(ABD)
A 在浮动利率的条件下,争取到固定利率的贷款总是有利的
B 欧洲货币市场是欧洲各国货币市场的总合
C LIBOR是一种加权平均利率
D 银团贷款都是中长期贷款
3.汇率下浮与总需求的关系可用下列机制解释(ABCEFG)
A 货币工资机制
B 生产成本机制
C 货币供应机制
D 收入机制
E 货币供应——预期机制
F 劳动生产率——经济结构机制
G 贬值税效应
H 收入再分配效应
I 货币资产效应
J 债务效应
4.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BCDE
A 物价
B 利率
C 汇率
D 心理预期
E 经济增长
㈨ 求高手解答国际金融习题!
. 一国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该国的货币就越坚挺()
2. IMF规定黄金不再列入一国的国际储备()
3. “石油美元”是指OPEC国家出口石油所赚取的美元外汇()
4. 外汇占款是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
5. 我国的汇率并轨是指国内金融汇率与国际金融汇率相一致()
6. IMF信托基金的来源是其出售保护份黄金的利润()
7. 政府贷款较之于银行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利率优惠但约束性很强()
8. 抵补套利和投机是外汇市场常见的业务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盈利。()
多选题:
1.成立特别目的公司的优势是:()
A 将大部分风险限制在项目公司
B 将项目资产的所有权集中在项目公司一家身上
C 可筹集更多数量的资金
D 有较强的管理灵活性
2. 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有()
A 在浮动利率的条件下,争取到固定利率的贷款总是有利的
B 欧洲货币市场是欧洲各国货币市场的总合
C LIBOR是一种加权平均利率
D 银团贷款都是中长期贷款
3.汇率下浮与总需求的关系可用下列机制解释()
A 货币工资机制
B 生产成本机制
C 货币供应机制
D 收入机制
E 货币供应——预期机制
F 劳动生产率——经济结构机制
G 贬值税效应
H 收入再分配效应
I 货币资产效应
J 债务效应
4.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A 物价
B 利率
C 汇率
D 心理预期
E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