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1
(1)杠杆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杠杆右端下沉说明右端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力臂,便于测量力臂所以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状态下完成实验;
(2)杠杆平衡条件是规律性结论,必须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才行,只有一次实验数据,偶然性太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3G×2L=6GL;
右边=2G×3L=6GL;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4G×2L=8GL;
右边=3G×3L=9GL;
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右边会下沉.
故答案为:
(1)左;便于测量力臂;
(2)不能;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3)右.
B.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
(1)左端下沉,说明右端较高,则应将左边或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采用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如果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所以不能用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如果在图甲中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时,
杠杆的左端:3G×3L=9GL,
杠杆的右端:2G×4L=8GL,
所以杠杆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的乘积,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4)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5)若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身重力会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因此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故答案为:
(1)右;
(2)一组实验数据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3)左;
(4)变大;它的力臂在变小;
(5)杠杠自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C.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实验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
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也就是说当力臂的长度(以支点O为分界线)大于阻力臂的长度时,这便是省力杠杆。(这是易于理解的定义)>设动力臂为L1,阻力臂为L2。当L1大于L2时为省力杠杆。
F1*L1=F2*L2 L1>L2。
F1<F2。
生活中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杆动力点一定比重力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如:撬棍、扳手、钳子、拔钉器、开瓶器、铁皮剪刀、钢丝钳、指甲剪、汽车方向盘等
(3)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结论扩展阅读: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注: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动力臂、阻力臂皆用虚线表示。力臂的下角标随着力的下角标而改变。例:动力为F3,则动力臂为L3;阻力为F5,阻力臂为L5.)
D. 杠杆平衡的原理
杠杆原理就是“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版和阻力)权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4)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结论扩展阅读: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杠杆原理基本有3种类型,第一类的杠杆例子是天平、剪刀、钳子等,第二类杠杆的例子是开瓶器、胡桃夹,第三类杠杆如锤子、镊子等。 杠杆分为3种杠杆。第一种是省力的杠杆,如:开瓶器等。第二种是费力的杠杆,如:镊子等。第三种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如天平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杠杆平衡
E. 杠杆尺平衡有规律吗若杠杆的支点在中间,这时的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有规律在中间,是等臂杠杠。请采纳谢谢
F.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据题能看出,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偶然性大,不能代表物理规律性,故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且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3)在杆上A点处仍挂4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原位置平衡,在C点处测力计应竖直向上拉,理论上拉力大小为:
FCLC=FBLB
FC?4L=4N?3L
解得FC=3N;
如果测力计由沿竖直方向转为向右上方拉杠杆,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
(4)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向上L向上=F向下L向下
但由于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与钩码同时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故测力计读数×3dm大于4N×6dm.
故答案为:(1)左;水平;力臂;(2)①一组数据不能得出一般结论(或没有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②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3)上;3;变大;(4)大于;杠杆自重的影响.
G. 在我们的实验中,发现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是什么
发现的规律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吧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H. 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是什么(五年级科学下册)
发现的规律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I. 杠杆尺上有均匀的刻度很方便在需要的位置上挂重物是科学研究的好材料对吗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弹簧秤、弹簧夹和钩码等.(2)实验前,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实验过程中,挂上钩码后,杠杆向右端倾斜,应将左端钩码向左移动或将右端钩码向左移动,直到杠杆恢复水平位置平衡;(4)实验中需要测定的物理量F1、F2、L1 和L2,实验的结论是F1l1=F2l2.故答案为:弹簧秤;平衡螺母;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左端的钩码向左移动;将右端的钩码向左移动;水平;F1;F2;L1;L2;F1l1=F2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