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货币局制度与联系汇率制度的区别

货币局制度与联系汇率制度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1-04-11 10:10:03

汇率制度与汇率机制有什么区别

汇率制度是人为规定的,比如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

汇率机制是一种经济规律,就是国际市场上货币的价格变动的价值规律

Ⅱ 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有什么区别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
1.固定汇率制的优点
(1)汇率稳定,减少风险。使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国际贸易的成本计算,均有可靠的依据,从而减少了进出口贸易及资本输出入所面临的汇率大幅度变动的风险。
(2)使国际清偿能力稳定,进出口商品价格也稳定。
(3)汇率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
2.固定汇率制的缺点
(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经济目标服从于国际收支目标。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就需要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从而给国内经济带来失业增加或物价上涨的后果。
(2)在固定汇率制下,易发生通货膨胀,结果物价上涨使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导致出口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本币币值更加不稳。为了稳定汇率,该国货币当局只能动用黄金与外汇储备,投放到外汇市场中,使大量的黄金与外汇储备流失。
(3)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各国有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而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1.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
(1)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经由汇率的自由波动而予以消除。
(2)各国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可根据本国的情况,自主地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
(3)可以保证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国际性通货膨胀的传播。
(4)一国由于无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因而就不需像在固定汇率制下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可节约外汇资金。
(5)由于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自我调整,因而可避免巨大的国际金融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外汇市场的稳定。
2.浮动汇率制度的缺点
(1)由于汇率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加大了成本计算及国际结算的困难。从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2)导致各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商品价格不稳。
(3)汇率自由波动未必能隔绝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干扰。
(4)助长了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5)“以邻为壑”的政策盛行。即各国均以货币贬值为手段,输出本国失业或以他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扩大本国就业和产出。

Ⅲ 货币局制度与美元化的本质区别

在货币局制度下,如果本币钉住的外币是美元,实际上就是程度较低的美元化。这种货币制度把美元作为发行本币的保证,并保持本币与美元之间汇率的稳定。虽然在本国或本地区还保留本币,但本币与非货币局制度下的本币相比已有本质的区别,该国或该地区的货币当局已经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美元化则是一种彻底的货币局制度。在美元化的制度下,美元不仅仅是发行本币的保证,而且全部或部分取代了本币的职能。因此,货币局制度与美元化的差别主要是美元发挥作用程度的差别以及存在单一货币还是两种货币的差别。

Ⅳ 汇率中的货币局制度和钉住汇率制度有什么不同

呵呵,货币局制度属于钉住汇率制度的一种,而且是最严格的钉住汇率制度,它要求一国的货币发行以等额的黄金或者外汇储备作为条件,对货币当局的货币发行和兑换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一般来说,由于充足的货币发行储备和规则限制,货币局制度中汇率的稳定性较一般的钉住汇率制度要高。对于外向型的开放性市场,实行货币局制度可以更好的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和发挥其比较优势,我国香港所实行的货币局制度就比较成功。

货币局制度下的汇率稳定和其他的钉住汇率制度一样,必须以货币当局能够实行可持续的货币政策和拥有充足的外汇、黄金储备为前提。根据著名的汇率制度选择不可能三角,在货币制度可兑换的情况下,实行这种汇率制度时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空间相当有限。从长期角度看,这种人为绑定的汇率制度有可能会蓄积巨大的货币价值失衡风险,一旦崩溃则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货币危机,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崩溃就引起了空前的货币危机。

Ⅳ 货币制度与货币制度的区别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货币制度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准备金制度等。
所以货币是商品,货币制度是一个体系。
(问的是货币和货币制度吧)

Ⅵ 详解货币局制度

任何汇率制度的持续需要与之适应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实行“两极”(固定和浮动)还是“中间”(介于固定与浮动之间)汇率制度都需要国际机构的支持或相关的周边国家的政策协调。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也不例外。货币局制度的基本要素是:首先,中央银行每发行本币要有相应的外汇储备作基础,本土货币发行额只与外汇储备额相关。其次,它具有自动兑换约束,即中央银行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固定的汇率接受市场对所固定外汇的买卖要求。再次,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因应市场对本土货币需求的变动,扩张或收缩本国货币的供给,不能主动创造国内信贷,因而无法主动地去影响本土的经济发展。货币局制度一旦形成,不能轻易改变,往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世界各国有许多实行货币局制度的,但是效果大相径庭。我们从阿根廷的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货币局制度汇率安排的局限性和种种弊端。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顶住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阿根廷与香港的汇率机制,它们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但是两者有许多根本的不同。我们不能说阿根廷与香港是两种版本的货币局制度,但是可以说汇率制度背后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

第一,是否设立中央银行的形式上的不同。阿根廷有中央银行负责中央清算和储备体系运转。1美元兑换1比索;发行货币受到66.67%外汇储备的支持。而香港没有中央银行,但是设立金管局。1美元兑换7.8港元;发行货币受到100%外汇储备的支持。

第二,在对付意外事件的“免责条款”方面态度不同。阿根廷规定比索可以升值,但是不能贬值。香港则没有明确的免责条款。

第三,国内利率偏离储备货币国家的利率的幅度不同。阿根廷的利率一直高于美国的利率。较高的国内利率损害了投资和经济增长并且还导致了国内信贷美元化。香港的利率则往往低于美国利率(1997-1999年除外)。港内的信贷通常采用港币的形式。

第四,融资效率的不同。阿根廷的布宜诺思艾利斯虽然说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银行设施并不发达,筹资效率受到一定影响。香港一直是亚洲金融中心,是全方位多功能的国际资金集散地。尤其以亚洲的离岸金融中心而著名,所以筹资效率较高。

第五,国际信用评级的不同。阿根廷长期以来搞赤字财政,背上了一千五百亿美元国债和不断累积的外债。国际上对其国家乃至金融企业的评级每况愈下。香港不仅拥有一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而且是被评为世界上经济最自由的地区之一。

第六,主要贸易伙伴汇率操纵的不同。阿根廷对巴西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0%。巴西可称为阿根廷的主要贸易伙伴,可是巴西在1999年将本币贬值了40%,这对阿根廷的出口打击很大。香港对内地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0%以上,并且内地进出口贸易商品的很大比例也是通过香港中转的。而且人民币一直维持汇率稳定,这是香港联系汇率制背后最可靠的支柱。

第七,危难中救援之手不同。每次危机来临阿根廷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和美国求助,为此也不得不接受那些远离阿根廷的人的指手画脚和一些苛刻条件。一次比一次谈判艰难。而这些谈判结果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大陆一直支持香港,两地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国际游资袭击香港时,大陆机构拥有港币存款的25%部分没有动。因为大陆的资本项目实行管制,所以国际投机资金难以进攻大陆,为此大陆的该部分港币存款也对联系汇率制起着稳定作用。

以往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研究通常把其归入货币局的“超级固定”一类的分组中。这类国家有:阿根廷、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等国。这些研究只限于对该制度内部问题展开,而没有分析外部周边环境对其的影响。尤其是在香港回归后,中国内地对维护港币的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如果认为货币局制度能自动地维持和确保钉住汇率制度的信誉,这种想法则过于天真入世后,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准备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将会使这种休戚与共的货币支持关系进一步发展。

Ⅶ 货币局制度的区别

货币局制与普通汇率制的区别
第一,货币局制对汇率水平作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第二,货币局制对储备货币的创造来源也作了严格的法律界限,货币局只有在拥有外国货币作为后备时才可以发行货币,这一规则也可称为“后备规则”(backing rule)。
第三,货币局制隐含着一个重要特征,即它对货币局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作了严格的限制。

Ⅷ 货币局制怎么理解

货币局制度是一种汇率机制,它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本国货币汇率钉住一种作为基准的外国货币;二是所发行的货币保证完全以外汇储备作为后盾。
传统的货币局制度起源于19世纪中期,是英、法等国海外殖民体系的货币发行方式,在本世纪初较为流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盛行,同时由于货币局带有明显的殖民时代经济色彩,原先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纷纷采取中央银行制度。
货币局制度近年来又有回潮的势头。1983年,港元贬值的波动,促使港英当局决定重建货币局制度,将港元和美元挂钩。1991年,阿根廷也建立了货币局制度,用以控制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稳定币值,恢复经济。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货币局制度来稳定经济和重建货币体系。
货币局制度与中央银行制度的主要区别是:在严格的货币局制度下,货币发行完全受货币局的外汇储备限制;而在中央银行制度下,政府和商业银行都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发放货币,而不受外汇储备的限制。因此,可以说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方面,自由度要比货币局大得多,如中央银行可以控制本国利率,可以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向政府提供贷款,而货币局却没有这些功能。
在货币局制度下,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时,当局发行货币的外汇储备就会减少,国内货币供应量也将随之减少,利率就会偏高。这将有助于减少进口需求,减缓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国内工资、物价的下跌,也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同时,货币局制度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
货币局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不足:1)政府不能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利率由基准货币发行国制定,货币总量取决于收支平衡,以及银行体系中的货币乘数;②政府不能利用汇率来调整外来因素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如进口价格的上涨、资本流通的转移等,而只能调整国内工资和商品价格;③正统货币局制度不会像传统的中央银行那样,帮助周转困难的银行平息危机。香港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货币局制度。

Ⅸ 什么是 货币局制度并且举例子

任何汇率制度的持续需要与之适应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实行“两极”(固定和浮动)还是“中间”(介于固定与浮动之间)汇率制度都需要国际机构的支持或相关的周边国家的政策协调。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也不例外。货币局制度的基本要素是:首先,中央银行每发行本币要有相应的外汇储备作基础,本土货币发行额只与外汇储备额相关。其次,它具有自动兑换约束,即中央银行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固定的汇率接受市场对所固定外汇的买卖要求。再次,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因应市场对本土货币需求的变动,扩张或收缩本国货币的供给,不能主动创造国内信贷,因而无法主动地去影响本土的经济发展。货币局制度一旦形成,不能轻易改变,往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世界各国有许多实行货币局制度的,但是效果大相径庭。我们从阿根廷的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货币局制度汇率安排的局限性和种种弊端。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顶住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阿根廷与香港的汇率机制,它们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但是两者有许多根本的不同。我们不能说阿根廷与香港是两种版本的货币局制度,但是可以说汇率制度背后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

第一,是否设立中央银行的形式上的不同。阿根廷有中央银行负责中央清算和储备体系运转。1美元兑换1比索;发行货币受到66.67%外汇储备的支持。而香港没有中央银行,但是设立金管局。1美元兑换7.8港元;发行货币受到100%外汇储备的支持。

第二,在对付意外事件的“免责条款”方面态度不同。阿根廷规定比索可以升值,但是不能贬值。香港则没有明确的免责条款。

第三,国内利率偏离储备货币国家的利率的幅度不同。阿根廷的利率一直高于美国的利率。较高的国内利率损害了投资和经济增长并且还导致了国内信贷美元化。香港的利率则往往低于美国利率(1997-1999年除外)。港内的信贷通常采用港币的形式。

第四,融资效率的不同。阿根廷的布宜诺思艾利斯虽然说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银行设施并不发达,筹资效率受到一定影响。香港一直是亚洲金融中心,是全方位多功能的国际资金集散地。尤其以亚洲的离岸金融中心而著名,所以筹资效率较高。

第五,国际信用评级的不同。阿根廷长期以来搞赤字财政,背上了一千五百亿美元国债和不断累积的外债。国际上对其国家乃至金融企业的评级每况愈下。香港不仅拥有一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而且是被评为世界上经济最自由的地区之一。

第六,主要贸易伙伴汇率操纵的不同。阿根廷对巴西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0%。巴西可称为阿根廷的主要贸易伙伴,可是巴西在1999年将本币贬值了40%,这对阿根廷的出口打击很大。香港对内地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0%以上,并且内地进出口贸易商品的很大比例也是通过香港中转的。而且人民币一直维持汇率稳定,这是香港联系汇率制背后最可靠的支柱。

第七,危难中救援之手不同。每次危机来临阿根廷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和美国求助,为此也不得不接受那些远离阿根廷的人的指手画脚和一些苛刻条件。一次比一次谈判艰难。而这些谈判结果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大陆一直支持香港,两地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国际游资袭击香港时,大陆机构拥有港币存款的25%部分没有动。因为大陆的资本项目实行管制,所以国际投机资金难以进攻大陆,为此大陆的该部分港币存款也对联系汇率制起着稳定作用。

以往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研究通常把其归入货币局的“超级固定”一类的分组中。这类国家有:阿根廷、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等国。这些研究只限于对该制度内部问题展开,而没有分析外部周边环境对其的影响。尤其是在香港回归后,中国内地对维护港币的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如果认为货币局制度能自动地维持和确保钉住汇率制度的信誉,这种想法则过于天真入世后,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准备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将会使这种休戚与共的货币支持关系进一步发展。

Ⅹ 货币局制度与外汇储备

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又译作:货币发行局制度、钞票局制度、货币发行板、货币发行局机制、货币局安排)是一种严格的汇率制度,在此制度下,一国将其货币的汇率牢牢钉住另一种货币,例如美元或欧元。货币局制度保证该国的钞票和硬币能以某一固定的汇率完全兑换成被钉住的货币。由于有此保证,货币局制度不能发行超过与其外汇储备等值的钞票和硬币。因此,货币局制度的运作是被动和机械化的。这种制度可防止政府通过印钞票来为其活动融资,能避免因此而产生的通货膨胀。香港的联系汇率即是货币局制度,港元的汇率以1美元兑7.8港元钉住美元。

它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本国货币汇率钉住一种作为基准的外国货币;二是所发行的货币保证完全以外汇储备作为后盾。

这个制度本身就是要供应量和货币储备相匹配的。如果外汇储备过多,那么相对的本国货币发行也将过多,很有可能引起资产泡沫或者通货膨胀。
http://www.forex.com.cn/qiye/

阅读全文

与货币局制度与联系汇率制度的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还st吗 浏览:422
金融控股公司服务实体经济 浏览:169
投资理财专业属于什么类别啊 浏览:458
广西南宁金融服务公司外包 浏览:745
澳瑞克外汇保本跟单 浏览:219
叙永证券公司电话 浏览:936
长投学堂是一家金融服务机构 浏览:398
上海电器股票价格查询 浏览:132
广东信托破产案的总结 浏览:103
美金支票汇率 浏览:675
天使轮融资对企业 浏览:322
金融机构应对附属机构 浏览:686
深圳旺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客服电话 浏览:974
泰兴方兴信托 浏览:424
直销银行理财要视频认证什么意思 浏览:504
易鑫融资租赁是什么 浏览:66
抵押贷款300月供多少年 浏览:306
深圳国税局查汇率 浏览:788
ifcfe期货 浏览:114
一年可以往国外汇款多少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