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七大领域
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1)去杠杆建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投融资机制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积淀了大量优质资产,但这些优质资产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成本,债务风险加大。如何盘活这些优质资产、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经济去杠杆,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需要加快布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电力枢纽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2. 长江口绿地长岛项目违反“长江大保护”,这个项目还能实施吗
近年来,新华社记者多次走访位于崇明岛上的绿地长岛项目。在过去6年里,项目沿长江而建,全长超10公里,总占地超15平方公里,建设体量和楼宇高度于2016年底被认为违反“长江大保护”并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要求不符。但是在此后的四年里,该项目仍在进行。直到今年二月份,该项目依然在建设,并且可以预定。
3.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做到那六个方面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应答时间:2020-12-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4. 地铁建设为何停了又启
一年前的2017年8月,全国多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被叫停,国家发改委也暂停了相关审批工作。
时隔一年,今年8月份,以吉林长春通过审议为标志,发改委重启轨道交通建设审批,多地重现建设热潮。
一停一启间,背后有何原因?
到了当年8月份,包头地铁建设项目被紧急叫停。据媒体报道,该项目所需资金达300多亿元,与当地财政收入不匹配,叫停是出于对地方债和金融风险的担忧。
当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化解地方债风险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的一项内容。
城轨交通作为基建的一部分,因其一次性投入大、运行费用高等特点,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为了防范地方系统性债务风险,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对原来的‘81号文’进行修改,审批停下来无可厚非,待修订后,按照新的标准重启审批也合情合理。”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如是说。
程世东所说的“81号文”正是发改委2003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文件指出一些地方不顾自身财力,盲目上马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的项目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沉重,运营后亏损严重。
“81号文”的发布正是为了加强城轨交通的建设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15年过去了,中国的城镇化率早已从2002年的39.09%提升到了2017年的58.52%,GDP水平也大幅提升。按照‘81号文’的标准,越来越多的城市达到了申请建设城轨的标准。”财经评论人谢良兵说。
但是,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一些城市对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把握不到位,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方债务负担。
因此,今年7月,发改委官网正式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又称“52号文”,严格建设申报条件。
按照原来的“81号文”规定,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按照新的“52号文”要求,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严禁以各类债务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
部分审批条件,提高了3倍。
“新的标准更多考虑城市的财力承受力。长春、苏州等地通过审议,说明这些城市的债务风险符合新的规定和要求。”程世东说。
也有说法认为,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在国内外环境下,需要加大基建投资力度“稳增长”。基建投资政策方面的利好是,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同时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
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至于现在的标准是否合理?程世东认为,这是一个权衡的问题。
他解释,目前,中国的一些省会城市,人口几百万,却只有3-5条轨道线,与世界同等规模城市的轨道交通相比是不足的。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改善老百姓出行的角度看,中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是足够的。“应该建,但能不能建、有没有财力建是另外一回事。”
程世东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一个家庭,4口之家需要一个大房子,但限于收入不高,只能暂且买个小房子。城市也是一样,需要轨道交通,但前提是保持债务水平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所以,第一要尽力而为,因为需求是迫切的;第二从财力的角度考量,要量力而行。”程世东说,这是一个平衡(度)的问题。也许过几年,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也会有所放松。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东援同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强的必要性。因为,中国一些城市面临的交通压力,已经不是简单的车和路的矛盾,而是已经缺少土地资源解决交通问题。“相当城市道路面积率达到20%,已经没地修路。”在这种情况下,交通压力大,建设轨道交通的方向是对的,但也要掌握节奏。“就像2000米的游泳比赛,不要上来100米就把力气用光了。”
本文来源:国是直通车
5.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领域有哪些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领域如下:
1、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2、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上个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5)去杠杆建筑扩展阅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供给结构失衡,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资源配置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影响了发展基础的巩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是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一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
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倡导创新文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四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2万亿斤,农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
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
一是协调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二是协调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开放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是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四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6. 应对资金管理中财务风险的措施是
资金管理中财务风险分为五个部分:
筹集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险和存货管理风险。
1、化解筹资风险的主要措施:
当企业资金不足时,可以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所需资本。
2、化解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
通过控制投资品种、投资期限来控制投资风险。
3、化解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合同货币。
②在金融市场进行保值操作。
③经营多样化,分散风险。
4、化解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措施:
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5、化解存货管理风险的主要措施: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