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尔滨金融学院会计系的专业介绍
会计系会计学专业(金融会计方向)于2001年10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2年又被确立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试点专业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会计学专业(金融会计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本专业必备的金融、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工作动手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主要从事金融系统会计工作,又可在其它行业从事会计工作和其它经济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以通晓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地掌握会计行业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查账、分析、判断和综合评价能力,能够承担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金融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本专业学制三年,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基础、经济学、应用文写作、财经基本技能、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经济法、成本会计、货币银行学、会计综合实验、银行会计、税法、商业银行实务、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金融与保险企业会计等。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广泛就业于各级各类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如中央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及地方性股份制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各级分支机构,会计中介机构和工商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既可从事各种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如会计核算、现金出纳、财务管理、审计、成本核算、仓储保管等,又可从事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教研室简介: 基础会计教研建立于2001年,主要承担《基础会计》、《会计基础》、《会计原理与企业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能够阅读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等课程面向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和文秘等专业,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会计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会计教研室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2007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课程介绍: 《基础会计》、《会计基础》、《会计原理与企业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从原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工作的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是所有会计专业课的理论指导课。
《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和《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相关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不断加深会计核算的理解,对财务工作的全面认知。
主讲教师介绍: 林秀琴,女, 1969年8月生人,中共党员,会计师,副教授,基础会计教研室主任。1992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务会计(含审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8年取得了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参加工作17年,从事过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讲授过《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成本会计》、《预算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近10门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子课题《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材现行版本的比较分析与体系创新》研究工作,目前该课题已经结项,其课题成果获得了省首届教改课题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还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思想品德“课型”教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体验型”课型在高职高专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课中的应用与推广研究》这一教改课题,同时还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先后主编、副主编、参编了《财务会计操作实务》、《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和《电算化会计实训与练习》、《会计基础》和《成本会计》等教材,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崔仙玉,女,1965年2月生人,会计师,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来校工作以来,先后讲授了《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务管理》、《国际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多门课,教学效果好。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持了《启发式教学对会计教学的影响》、《国际会计趋同对教学的影响》等课题,同时还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在《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证券报》、《当代经济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世界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对中国公司的启示》等学术论文近20篇,先后主编、副主编、参编了《会计制度设计》、《财务会计操作实务》、《资产评估》、《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
张亚萍 ,女, 1963年1月生人,副教授,1984年1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会计专业的中级职称考试已经通过,正在复习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 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曾经讲过:《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实务操作》等近十门课程。 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有《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探讨》、《财务杠杆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几篇论文,编写的教材有《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现代企业管理概论》。
刘智英,女, 1977年3月生人,中共党员,讲师。1999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理工大学会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作业成本管理方向。 2002年调入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自2002年至今,所教授的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英语》、《税务会计》、《金融公司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等多门课程。 自2002年发表多篇论文《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金融企业的应用》等。目前出版多本著作,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成本会计》、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税务会计纳税化与实务》、《管理会计》分别担任主编、第一副主编、第二副主编。
邬秋颖 ,女,生于1974年9月16日,中共党员,讲师,1998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财审系会计学专业,成绩优良,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黑龙江银行学校会计教研室做专职教师。2003年6月到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任教师,至今已任教10年。 2003年9月晋升讲师。2005年3月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职攻读金融学。2007年7月毕业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晋升讲师以来,先后为中专学生、大专学生、本科学生讲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模拟试验》、《保险会计》、《预算会计》等六门课程。教学总工作量2128学时,年平均教学工作量为426学时。近1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03年12月和姚旭等人共同承担教育部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实践研究之子课题《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研究》;2006年11月和李恩媛等人共同承担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税收筹划的探寻与研究》。近两年,与几位老师合作一起编写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与筹划》、《财务会计学》三本书。任现职以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五篇。
葛寰中,男,1974年出生,讲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黑龙江大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等课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教研室简介: 金融会计教研室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具有副教授职称的4人,讲师7人,助教3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并符合“双师型”要求。金融会计教研室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银行会计、审计、保险会计及会计专业的金融公司会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银行会计》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
课程介绍: 银行会计课面向全校开设,是会计、金融等专业必修课,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强应用性特征,内容涵盖银行存贷款业务核算、支付结算业务核算、联行往来业务核算、外汇业务核算等内容,该课程实验课比重较大,学生需要进行大量手工会计操作和票据传递的处理,从而形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有机结合。
审计面向会计、管理专业开设,是会计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专业性特征,内容涵盖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职业道德、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基本原理,以及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等实务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全面增强动手能力。
保险会计面向保险专业开设,是保险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实务操作性特征,内容涵盖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再保险等三大保险业务核算,以及其他保险公司业务和财务核算知识,实验课上学生可以动手填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将来从事保险公司会计、出纳等岗位工作。
金融公司会计面向会计专业开设,是会计专业的选修课,具有较强适用性和一定专业性特征,内容涵盖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银行以外的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知识,该课程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多方面扩充自己的会计业务知识,全面培养会计从业能力。
主讲教师介绍: 盛永志,男,1974年出生,副教授,金融会计教研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讲银行会计、审计、保险会计等课程,具有多年生产、服务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金融理论水平和会计实践经验。
李恩媛,女,1962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主讲银行会计、审计、基础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具有多年银行从业经历和财务会计岗位工作经验,长期担任校内外的会计初级职称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
孙烨,女,1965年出生,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保险会计、金融公司会计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较独特的教学风格。
崔澜,女,1968年出生,副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审计等课程,具有多年银行工作实践经验,熟悉银行实务。是《银行会计》省级精品课的负责人。
林丽,女,1976年出生,讲师,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审计、金融公司会计等课程,从事过财务工作,具有扎实的财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修雪丹,女,1976年出生,讲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业务会计、银行储蓄与出纳,有实际财会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银行业专业知识及企业财会工作经验,
王学秋,女,1970年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管理会计、出纳实训,具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与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冬辉,女,1978年出生,东北农业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等课程,从事过财务工作,具有扎实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会计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教研室简介: 会计实务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共有6人考取了会计师资格证书。任课教师中35岁以下5人,36~45岁5人;45岁以上2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 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是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从职称结构来看,比较合理,已基本形成梯队。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业教师人数的90%;从教师基本情况看,会计实务教研室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科研的潜力较大,发展趋势良好。会计实务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的《财务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税收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其中,《财务会计》于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
课程介绍: 《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来设计的,与《成本会计》等课程相互补充,与《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融通。自2000年以来,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将《财务会计》实验课独立开设,实验课内容充分考虑岗位特点,从填写的票据开始到编制的会计报表,所有实验材料均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票据、账表保持一致,操作处理也与实务工作相一致。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对理论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财务会计》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本课程于2004年6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8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
《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这些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在日常运作与会计核算上,均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大相径庭。因而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较多精力放在企业会计的学习上)的一种拓展。本课程为会计学专业课(选修),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
《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是以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成本费用表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对企业的资产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成本费用水平的分析内容、分析方法进行阐述。
《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现行各种税法的基本知识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认识税收、税务会计的本质特征,理解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政策法规,熟悉各种税收的计算及申报,掌握税务会计基本内容和具体处理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纳税筹划。
《税收会计》是一门专门研究税务机关内部进行税款征解核算的会计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国情掌握我国税务征管机构税收资金的运动流程和规律,税款的征收、解缴以及提退的核算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主讲教师介绍: 唐丽华,女,出生于1966年,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会计实务教研室主任,校骨干教师、校级名师,会计师。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课程,近年来发表会计方向论文16篇,主编教材 4部,获奖8项,主持科研项目4项。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学。
田玉兰,女,1967年2月生人,教授,会计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先后从事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会计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讲授过管理会计、会计原理、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研究,主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10余篇。
于东梅,女,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研究,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郭景泉,男,1965年4月出生,副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起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至今。1994年评为讲师,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先后讲授过“国民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参与编写上海财大出版社“新会计准则系列教材”,任《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副主编。先后在《经济研究参考》、《龙江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黑龙江省杂粮区农户经济行为的比较分析》一文入选《中国经济文库》(96年),《现代制度经济学的范畴和体系》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卷复印转载(94年10月)。
季秀杰,女,1972年出生,副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赵丽莉,讲师,硕士。黑龙江人,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生。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贸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2004年起担任会计系教师工作以来,先后讲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课程,曾参与多部会计专业教材编写,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数篇。 教研室简介: 电算化会计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4名,侧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主要承担会计系各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操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研室的各位教师都有着较强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年来各位教师在全国各类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编著了十几本专业教材,其中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第二版)一书被收录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在2007年首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与创业大赛中,由我教研室几位教师辅导的会计代表队取得了高职高专组黑龙江省团体第一和全国第一的好成绩。2008年,我系会计代表队又蝉联高职高专组黑龙江省团体第一和全国特别奖的佳绩。
课程介绍: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务基础课,主要以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全部工作内容,有机地组织会计核算及管理的工作,是会计电算化课的理论指导课。
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践课,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建账、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处理、帐簿的的查询及打印、自动转帐、月末结帐、报表处理、工资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核算工作。
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主要是将财务会计理论课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仿真练习,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具体内容的认识。
财经基本技能操作面向全系开设,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算盘、计算器进行数学演算的技能,点钞讲座定期集中进行,计算技术、点钞等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增加必备的动手能力。
主讲教师介绍: 段洪成,男,1974年9月出生,讲师,电算化会计教研室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考取了微软认证工程师,用友U8企业管理软件认证工程师。主讲课程: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综合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
车立秋,男,1973年10月出生,讲师,从教14年,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讲课程:银行会计、农村信用社会计、银行储蓄与出纳、财经基本技能、技能实训等。
刘海燕,女,1975年7月出生,会计师、讲师,199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硕士在读,用友U8企业管理软件认证工程师。具有财务工作经验,讲授过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等课程。
吕超,男,1976年10月出生,讲师,工程师,2005年从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用友U8企业管理软件认证工程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在读。在《技术经济》、《科技和产业》、《科技进步与对策》、《物流科技》、《理论探讨》、《经济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基础会计》、《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企业会计实操》、《市场营销》等教材九部。讲授过会计原理、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际操作、经济学等课程。 姜明,男,1973年生,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教学经验丰富,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较独特的教学风格。
张娜,女,1977年生,讲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从事过财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李娜,女,1978年11月出生,助教,东北财经大家经济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王文秀, ,女,1984年7月出生,助教,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2. 如何学好《统计学原理》
任何一门课程,其前言、绪言中都有修练心法。要是那些东西不管用,大约得解决自己的定力了,呵呵。
也可以理解成这样一我句话: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也念。
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一、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分清重点难点,认真组织学习。
《统计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陈嗣成、冯虹主编的《新编统计学原理》。总体上看,大多数学员都认为该门课程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二是有些内容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三是该门课程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从总体上把握。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体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从学科性质上看,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它既包括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性统计方法,如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等;也包括适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特殊统计方法,如指数分析方法等,该门课程并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特点和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对照课程教材可以看出,第一章统计绪论,在介绍了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之后,从总体上描述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和统计的职能,使学员对统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章阐述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通过这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本任务与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方案和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步骤,会阅读、运用和制作统计表。第三章介绍统计整理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分组和次数分布。统计分组是统计方法论的重要组成之一,次数分布是统计分组的结果。通过学习,学员要能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对统计总体进行科学的分组,并对次数分布进行正确的描述。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三大综合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同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标志变异指标。对各类综合指标的特点,运用场合及其计算方法要求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我们学习第一、二、三、四章后,对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四章学习要求理解的内容多,概念性较强,而计算题量不多,计算方法较简单,学员往往容易忽视。须知这正是掌握统计学科的基础。建议在学习时,联系经济实际加深理解。
教材第六章抽样估计,第七章相关和回归分析,第八章统计指数,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第十章平衡分析是在统计调查和整理以后,对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和综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要求学员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由于第六、七、八、九、十章涉及的数学计算较多,公式难记,有的学员由于经济数学基础不牢,害怕计算,往往这几章都听不懂,做题困难。建议在学习时,以理解运用方法为主,不要去追求公式的推导,以掌握教材例题和计算程序为主,不要把经济统计课理解成为数学课。第六章抽样推断,要求掌握利用抽样资料来估计总体的数量特征,计算抽样误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指标和成数指标。第七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和联系方式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要理解相关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相关系数和配合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第六、七章与经济数学基础数理统计部分联系密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参阅经济数学基础相关的内容,增强对这些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第八章指数分析,要求了解指数的意义,指数体系和指数数列。掌握各种指数的计算,编制综合指数,平均指数表,运用指数体系表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介绍了时间数列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要求熟练掌握时间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变化过程。以上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别讲授了统计分析、估计及各类指数体系制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统计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分别介绍统计综合分析、统计体制和法制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都以理解记忆为主。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提出几点看法,供学员们参考。
1.从整体、局部到知识点。
在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及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每一章时,应先了解该章在全书中的地位,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弄清本章的内容组成,各节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去掌握每一节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2.先理解、后记忆。
学习《统计学》,首先要掌握教材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范畴。这些概念和范畴很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来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它课程的知识,并将它们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概念和范畴上去,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学习时也要能够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
统计学中的方法问题很多,许多计算公式也需要记住并会运用。初学统计的学员往往会认为,统计学中的计算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只要数学基础好并记住公式,计算没有多大问题。然而,事实上有些学员即使记住了计算公式仍会做错习题。可见,仅仅具有数学基础和记住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统计学毕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纯数学,如果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不清,即便背熟了计算公式,也未必能做到灵活运用。
怎样才能将统计学中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恰当运用到社会经济现象中去,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记住计算公式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内涵的理解。有些习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其中却绕了不少的弯子,只有经过仔细剖析,真正理解其涵义,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公式。下面举 一例题说明。
某企业工业总值和职工人数资料
问:一季度人均产值是多少?
乍一看,这道题很简单,但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还需要有分析能力加细心才行。因为像这类题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第一,不审清题意,错误地计算成了一季度的每月人均产值。
第二,分不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不注意计算所需资料的时期与所给资料时期的界限,错误地将四月份的工业总产值当作一季度的产值加在一起计算。
下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例子:首先,工业总产值是时期指标,习题要求是计算一季度的人均产值;因此,我们需先计算出一季度的工业总产值:
∑a=4910+4974+5116=15000(万元)
这里,四月份的产值不能加起来,因为习题中要求计算的是一季度的人均产值;
其次,月初人数是时点指标,且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在每个月的月初,可见,这是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因而可用“首末折半法”公式进行计算(这里四月份的人数实际上可看成是三月末的人数),则一季度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在一个季度之内,只能计算它的平均数,而不能将各月人数简单加总得到一季度的人数,这是显而易见的;最后,计算一季度人均产值:
即平均每个工人在一季度中共创产值15万元。从该例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涵义、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是统计计算的关键所在。
3.多做习题,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和内容。
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只记住公式,不做习题,不仅公式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有的学员只死记公式,不愿做练习题,结果考试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人手,或者不会用公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习题。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书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楚给定的条件,不要盲目去套公式。
要是有条件,到万方数据去看下面的文献,或者直接找印刷版杂志看看。
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念--如何学好《统计学原理》
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by Catching the Main Idea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
林丽碧
"抽象"和"难学"是初学<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的共同感受.如何使初学者尽快入门和渐入佳境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位统计教师,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学习该门课的一些方法,以期对学生学好该门课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统计学原理 , 主要线索 , 基本概念 , 理解和掌握
3. 如何学好统计学
我是统计学专业的,要学好统计学理论的话一定要数学好,数理逻辑性强,入门的书如人大的统计学就挺好的,浙大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等;要实用的话就要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像eviews,sas,spss等。
4. 帮我介绍一下小说《烈火金刚》
二十三集经典抗战电视剧。根据名著《烈火金刚》改编,故事讲述了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扫荡”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向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政治诱降,回师后方集中兵力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战争打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桥头镇,发生了一次残酷的阻击战斗,跟主力部队离散的我八路军排长史更新、肖飞、丁尚武等人,在冀中平原与敌后武工队结合,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抗日武装,向敌人展开神出鬼没的袭击战、对抗战,最后歼灭了侵略军、伪军,争取了起义军,并狠狠地惩罚了汉奸。
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扫荡”战争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向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政治诱降,回师后方,集中了他们的主力部队,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当“五一”反“扫荡”战争打的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桥头镇,发生了一次地裂山崩的战斗。
黄昏,滹沱河边的军事要塞桥头镇,日本侵略军的猫眼司令亲自率领鬼子主力部队对措不及防的八路军某部突袭,一场血战展开。鬼子大队长毛利伙同当地伪军大队长高铁杆率领的伪军部队赶来支援,八路军某部内外交困,只得强行突围。
镇上的老百姓们都躲在麦子地里,望着狼烟四起家园被毁,又痛又恨。
史更新率领精英干将拼死掩护,八路军主力得以突出包围圈。负责断后战士们伤亡惨重,所剩无几,身负重伤的史更新且战且退,尽量吸引敌人的火力。鬼子和伪军循着枪声,包围圈越来越小。枪声消失了,敌人开始了搜索。奄奄一息的战士纷纷死在敌人刺刀下。
战斗突然偃旗息鼓。藏匿的村民以为敌人已经撤退。在麦子地里,突然站起一个长着一绺山羊胡子,高身材,长瘦脸的老头儿,疯狂地向镇子跑去。此人便是现八路主力军冀中军区主力兵团的营长赵保中的父亲赵连荣。
当赵连荣走到街口,猛然间,尸首里站起一个人来。此人怒目横眉,浑身血迹充满杀气,这人便是八路主力军冀中军区主力兵团的排长史更新。赵连荣、史更新来到镇中赵家,而此时的赵家已经面目全飞,老人痛心不已。因史更新受伤过重所以无法走动,而恰恰就在这时日军前来搜查,情急之中史更新被赵连荣藏入牛棚。为保护史更新,赵连荣与敌人展开了恶战,危急时刻史更新手举大铡刀一步窜出,当赵连荣把敌人一个个扔进火堆时,赵连荣已被敌人刺死,躺在地下。史更新强忍住内心的悲恸,开始追赶队伍。
史更新刚刚走出不久,便遇到了他那善于摔跤、力量极大、战斗技术熟练的老冤家猪头小队长。猪头小队长与史更新交手,使史更新连连处于被动,就在此时大批敌人把史更新包围起来。史更新真是孤身作战艰危困难。
夜半,史更新挣扎来到河边,河岸却已被封锁。雪亮的探照灯柱四下扫射,史更新险些暴露。史更新在老柳树后越来越支撑不住,天色就要放明。一声枪响,探照灯瞎了!也在寻找机会突围的齐英和楞秋儿同时发现了昏厥在地的史更新。第一次使枪的齐英走火之下误打误撞竟然把探照灯打灭。力大无比的楞秋儿板倒枯柳,接上了断桥,背起史更新冲过河。日伪兵追赶而至,齐英紧张,楞秋儿奋起神力,居然用那棵枯柳作杠杆,生生把一座断桥连同桥上的敌兵统统掀倒。齐英一行消失在黎明短暂的黑暗中。
正午,身着八路军军装、背着卫生包的林丽神情恍惚、摇摇晃晃走在通往县城的大道上,浑身褴褛狼狈不堪。林丽和部队在战斗中离散,几日的困倦和饥渴已使她神志不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两个日鬼子兵大叫着追赶上林丽,拖入了青纱帐……围观的人群中一个油头粉面的小伙子似乎没心没肺,非要跟上去看热闹,众人厌恶又担心。其实他是八路军的侦察员肖飞,外号神行小飞侠,是个叫日伪头疼不已的人物。肖飞进了青纱帐,嬉皮笑脸的样子让鬼子放松警惕,肖飞利索地结果两个日本兵。
齐英一行人来到了小李庄,藏匿在民兵队长李金魁家中,林丽醒来后,昏沉沉的她凭着对家的熟悉,磕磕绊绊摸回了小李庄,来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何大拿和后妈大苹果争吵不休的声音……林丽终于没有敲门,欲转身而去却已经支撑不住,晕倒在地。听到动静的大苹果开门,发现林丽,惊叫一声就关上了门,告诉何大拿:一条狗。李金魁把林丽背回家。
深夜,解老转和何大拿不约而同来到李家窥视,不期而遇之下都很尴尬,俩人互不相让,针尖对枣刺地争吵声惊动了屋内的人。二人分头逃跑。
解老转被李金魁按住。觉得其中必有蹊跷的齐英制止了李金魁要枪毙解老转的举动,巧布迷魂阵。齐英扮演区大队长,肖飞和楞秋儿等人相互配合,制造八路军正规军已经控制了小李庄的阵势。狡猾的解老转虽然被吓得半死,交待出鬼子选会长等一系列的情况,但为了保命,他隐藏了黎明前鬼子和伪军要来围村的关键。
经验丰富的史更新从解老转躲闪的目光中意识到:另有隐情!齐英和众人再施迷魂阵,懵懂从被窝中被拎出的何大拿被眼前发生的突变弄得晕头转向,虽然齐英的举止不象个大队长,但房上、窗外和远近呼应的动静让他心悸,他合盘托出:鬼子马上就要到了!齐英大惊失色,急忙安排众人分头疏散村民。史更新严厉制止李金魁的冲动之举,李金魁悻悻,暂时放过了何大拿和解老转。解老转瘫软在家中,何大拿却和大苹果一番合计,悄悄出村:反正八路军有了准备,索性报告太君,免得两面不讨好。
鬼子和伪军杀气腾腾而来,包围了毫无防备的小李庄。史更新的英武、丁尚武的勇猛、解老转的狡猾、肖飞的神奇猪头小队长的骄横、毛利的残暴、高铁杆的丧尽天良将这场战争推向了一次次高潮。
战争渐渐转入尾声,暴雨中,狼狈逃回县城的猪头小队长向猫眼请罪,欲当众剖腹谢罪。出乎意料,猫眼司令并没有对猪头大发雷霆,而是大谈细菌战的威力和大日本帝国的神圣计划……猫眼搀扶起猪头:没有完成任务之前,剖腹就是逃避。猪头更加为没能按期完成修路任务而愧疚。猫眼对公路是否通畅大不以为然,原来,狡诈的猫眼早有安排。
鬼子兵在狂风暴雨中整肃待发。经过英勇的奋战,大部队围歼鬼子。
史更新击毙猫眼,亲手点燃细菌船。我们八百万冀中军民团结成一个力量在生死关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5. 杠杆原理是谁发现的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于地中海中部的西西里岛。在阿基米德11岁的时候,菲迪阿斯将他送往埃及深造。阿基米德长到7岁的时候,父亲为他请了最好的教师,教他数学、天文学、哲学和文学。群众中流传的伊索寓言、荷马史诗,是阿基米德最爱听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了他智慧。
阿基米德来到亚历山大的时候,欧几里得已经去世,他的学生埃拉托色尼便成了阿基米德的老师。师生之间感情甚洽,他们一起讨论数学、天文学、力学方面的问题,一起看戏剧,听音乐。每当风和日丽之时,他们还一起去散步或游览尼罗河。就在这种融洽的关系中,阿基米德的知识和智慧一天天丰富起来。
阿基米德从11岁去亚历山大学习和工作,直到47岁才回到叙拉古,时间是公元前240年。在这时正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被委任为亥厄洛国王的顾问,继续从事数学和力学方面的研究。
在阿基米德记有他静力学研究成果的《论平面的平衡》一书中,他从一系列公理出发,推证出物体A、B的最重mA、mB,与它们分别到支点O的距离OA和OB有如下关系:
mA/mB=OB/OA
这就是著名的杠杆原理。阿基米德非常欣赏自己的这一发现。据说,他曾以这样的豪语评价杠杆的作用:“给我一个稳固的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
阿基米德在流体静力学研究上取得的一个最伟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浮力定律。
他著成了《浮体论》这部流体力学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任何浸在水中的物体,它在水中失去的重量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用力使它下沉,就要克服一种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这就是浮力定律,又称阿基米德定律。这一定律,不仅仅对于水,对一切液体、气体都适用。
阿基米德设计和制造成功了一种省力的提水机械:让一个斜面绕在一根轴上,构成一个类似现在的螺杆式的东西。螺杆置于一个两端开口的圆筒内,一端装有可使螺杆转动的摇柄。这时,只要把圆筒的下端置于水中,再用力轻轻摇动螺杆,水就会沿着螺纹的斜面爬升,直到从圆筒的上端流出来。从此,这种机械被称之为“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为了保卫祖国,他把自己的晚年全部献给了抵御敌军的器械的研究,先后研制成功投石机、回转起重机等武器,一次又一次地打败了罗马军队的进攻。
由于阿基米德所发明的种种武器的威力,终使罗马军队攻占叙拉古的意图长期未能得逞。罗马的海军统帅马塞拉斯在吃了多次败仗以后,沮丧地说,阿基米德这个“几何学妖怪”使我们出尽了洋相。
阿基米德用他的智慧照亮了蛮荒时代的天空,使文明的曙光照耀着欧洲大地。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沉醉在科学的翱翔中,浑然不受名利的影响,甚至连死亡的阴影也不能遮挡这种为科学而献身的巨大喜悦和幸福。
6. 林丽的个人简介
林丽, 女,汉族,1965年10月生于四川荣昌县。1986年于原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原成都地质学院获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博士学位,并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1994年由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
自1989年以来,林丽教授长期从事生物成矿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拉尔玛金矿床中的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作用研究”、“古代热水沉积成矿中的生物有机分子环境指标研究”,“古热水成矿区特殊生物群的研究”。1项地矿部青年地质学家基金项目“西秦岭热水成因岩金属的生物成矿研究及应用”, 1项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新生代断陷盆地环境地质纪录及化石燃料的形成”等2项项目的研究。
林丽教授立足于生物成矿这一地学前缘领域,选择贵金属的生物成矿研究这一难点,采用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相结合,野外实地观察与室内模拟实验相配套,古代的热水沉积与现代热泉与热水活动相联系,以热水(液)环境中的贵重金属的生物成矿研究为主攻方向,围绕秦岭金、铀、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区开展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作用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拉尔玛金矿床中的矿源层是热水成因的硅质岩,硅质岩中与金关系密切的生物先体为海生低等菌藻类生物,拉尔玛金矿床的形成是生物-有机质-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活体生物富金能力最强;热水环境下温泉蓝细菌富金能力最强,并且为生物所富集的金易于迁出参与成矿;在由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随着生物活体→死体→腐解有机质→有机淤泥→有机岩的变化,有机质对金的富集作用越来越小,并随着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其富金能力变弱而解析金能力却增强的动态变化;油田卤水萃取金的能力强于无机流体;蓝细菌活体聚金机理主要是参与生命活动的吸收作用,与金离子结合的生物配合物主要是含硫有机化合物,生物体中蛋白质的含金量高于脂类和糖类等结论。并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专著1部,合著学术专著2部。研究成果经中科院院士杨遵仪、叶连俊等评审认为“在生物成矿作用的研究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跨学科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2000年相继荣获“第八届侯德封奖” 、“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主持的国家基金项目获199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林丽教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相继为本科和研究生主讲过“古生物学原理及新进展”、“生物成矿学原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基础”等课程。2000年荣获“成都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其中已毕业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
林丽:,1975年4月出生,1996年获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录取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获生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职。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03年11月-2006年8月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迄今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已发表科研论著14篇(其中SCI收录10篇)、综述6篇。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其中1项已结题),2008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心血管活性物质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与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