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比较高
您好1
这个就好比军队的等级制度,每一级都有区别
望采纳,谢谢
② 为什么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杠杆一般较高
周期长,投入太大。
③ 央媒发文预警!2021年,楼市最大的风险是……
作者 | 凯风
楼市上行,烂尾仍旧层出不穷。
01
据新华社报道,预付数百万元交房遥遥无期,多地楼盘烂尾频发。
去年以来,福晟、泰禾、华夏幸福、协信等多家标杆房企均出现债务危机,它们在全国多地开发的楼盘出现烂尾或面临烂尾风险。
此外,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也陷入横盘。随着棚改收官,棚改货币化补贴模式全面熄火,三四线城市面临基本面层面的调整,碧桂园2020年业绩全面下滑就是这一形势的体现。(参阅《“宇宙第一房企”业绩全面下滑!三四线怎么了》)
所以,深度布局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如果本身又面临“三道红线”的重压,资金链很容易出现问题。
03
靠什么解决烂尾现象?
取消预售制,是釜底抽薪之策。没有预售,所见即所得,就难有烂尾之说。
但是,预售制关乎房地产高周转,涉及从地方政府到开发商的一系列利益链条,直到现在只有海南新增用地采取现售地,其他城市都是遥遥无期。
既然预售制短期难以消失,那么提高预售门槛、做好预售资金监管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城市的预售门槛仍在持续松绑。一般而言,高层住宅施工进度达2/3才准预售,多层住宅(7层以下)封顶方能对外预售。
而个别城市高层预售门槛放宽到1/2进度,甚至只要地面建设一层就能对外预售,这无疑会加剧烂尾风险。
至于预售资金监管,虽然各地都要求设立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但预售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这背后的问题可想而知。
04
回到现实,我们该如何避开烂尾楼?
其一,谨慎选择开发商。这两年楼市调控不断,房企融资不断收紧,加上国内外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小房企、高杠杆房企爆雷的概率增加。
中小房企的抗风险压力较差,尤其是只有一两个项目的小房企;而高杠杆房企,无论百强还是十强,只要政策持续收紧,资金链同样容易出问题。
其二, 一定要到现场看房,要看开发商是否“5证齐全”。所谓5证,指的是《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
5证齐全的楼盘不一定绝对安全,但没有5证的楼盘很容易出问题。同时,可参考开发商在建的其他项目,是否存在债务纠纷,销售情况是否良好等等。
其三,不必迷信新房。预售之下,新房往往都是期房,所见不能所得,一旦存在质量问题,后续将会面临无限扯皮。同时,新房价格往往都存在溢价,这些溢价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利好,而这些所谓的利好在未来却不一定都能兑现。
其四,一旦遭遇烂尾,不要轻易断供。房子可以烂尾,但银行不会因为烂尾而豁免房贷。房子烂尾,房贷该还还是要还,否则容易被列入征信。
当然,业主可以通过合法维权方式,通过政府与银行协商延期还款。更进一步,可发起集体诉讼进行维权,或通过舆论呼吁,或者自筹资金促进烂尾楼复工。
所以,未来买房,除了关心地段、环境之外,更要关注开发商,不要在刀尖上舞蹈。
④ 当前中国房地产的最大风险在哪里
一二线主要是价格偏高风险,三四线主要是库存积压风险。
租金回报率:整体偏低
租金回报率反映了投资房地产的未来现金流贴现率。前中国主要城市的静态租赁回报率为2.6%,一线城市在2%左右,低于二三线城市。根据国际静态租赁回报率为4%-6%,中国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
之所以在中国有着超高的房价和超低的租赁回报率,原因在于中国的房地产并非简单的居住功能,而是一个捆绑着很多资源的综合价值体,比如户籍、学区、医院等。
此外,中国的低租售比也与贫富差距有关,在大城市里,租房和买房出租的人具有非常大的财富差距,因此在富人买房、穷人租房的社会里,租房群体可承受的房租非常有限。
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的数值已经接近0.5,已经迈过了警戒线,且接近“收入差距悬殊”这个区域。当然,基尼系数衡量的是收入分配,存量财富的分配、财富收入及灰色收入,可能使贫富差距现象比基尼系数所反映的程度更突出。
就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资产负债率上升过高过快,并且对银行融资过度依赖。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基本构成来看,大致有约65%左右的资金是依赖于银行体系的,明显超过40%的国际通行标准,具有比较大的不稳定性。
房企的基金策略也给未来的财务带来隐患。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近15年时间里,从52%一路上升至77%,目前来看,房地产企业77%的资产负债率偏高,一旦未来的房地产资产缩水的话,可能存在更大的资产负债率走高、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暴露。更多信息可以咨询菁英
⑤ 房地产企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发布政策:征收高额住宅空置税+第2套房超高额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