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在学生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步骤5中沿不同方向拉测力计

在学生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步骤5中沿不同方向拉测力计

发布时间:2021-04-18 08:21:14

1. 2 单选题00:20小刚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
故选B.

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0.5N):(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的位置,那么应该将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可忽略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钩码的位置;
(2)一个钩码的重是0.5N,设杠杆一个小格是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5N×2L=FB×3L,∴FA=1N,即在A处挂2个钩码.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3L=FC×4L,∴FB=0.75N.
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故答案为:(1)左;调节钩码的位置;(2)2;0.75;变大;动力臂减小.

3. 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他们分

(1)因为力和力臂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同的物理量是不能相加的;
(2)根据题中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动力×动力臂的乘积都等于阻力×阻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3)若在A点将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杠杆且满足F1l1=F2l2则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点将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杠杆,由于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作用效果相同,就不满足F1l1=F2l2,杠杆将不能平衡.

答案为:(1)错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2)F1l1=F2l2;(3)能;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作用在A点,并满足F1l1=F2l2;或:不能;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作用在A点时,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作用效果相同.

4. 11.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

(1)设杠杆上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
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可得:4×0.5N×4L=F×8L,
解得F=1N;
(2)当弹簧测力计在B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变大.

5. 学生必做实验.⑴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①实验中,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

(1)①1;变大;②力臂见下图;

6. 跪求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具体步骤。先后顺序分好

探究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
A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
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D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报告中的A、B、C、D四个相应部分的内容:(每空1分)
A

B

C

D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在探究报告中,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进?1)A、B、C
B、螺母
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7.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

(1)右端低左端高,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一种实验方案更方便,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因为第一方案的动力臂要大于第二种方案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
(4)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叫杠杆平衡,所以小海的说法是对的;
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小红的实验方案中,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而小海实验方案中的力臂不便于测量,所以,小红的实验方案好.
(5)图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产生了影响,导致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6)步骤一: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直尺平放在刀口(支点)上,平衡后,此处为重心;
步骤二:由于原来处于平衡,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则杠杆会左端下降,
所以根据F1L1与F2L2可知:在F1、L2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增加L2,L1减小,即向右移动刻度尺.
步骤三: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G1L1=G×L2
即M1gL1=mgL2
所以直尺的质量m=

M1L1
L2

故答案为:(1)A;(2)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一;便于直接读出力臂;<(4)对;便于直接读出力臂;(5)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6)重心;右;ML1/L2

8.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了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_____的数值,图中拉力的方向为______(选填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读出力臂数值,所以弹簧测力计要沿OA方向拉动杠杆.
故答案为:力臂;OA;水平.

9.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

(1)由题意知,杠杆右端下沉,左端较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力臂;
(2)小明只通过一组数据便得出结论,并不符合实验结论得出的要求,这样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普遍性;
(3)由于支点不在中点时,杠杆还受自身重力的影响,所以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4)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若改变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大小,即可证明小民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
故答案为:(1)左;杠杆在水平位置;力臂;(2)不合理;只测一组数据,结论具有偶然性;(3)受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4)结论不正确;改变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大小,即可证明小民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

与在学生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步骤5中沿不同方向拉测力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海通证券吴中路 浏览:85
期货数学模型算法 浏览:999
股东会公司权力机构 浏览:227
完成c轮融资5家p2p 浏览:879
外管局为什么限制外汇保证金业务 浏览:872
定期投资理财可以赚到钱吗 浏览:584
湖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浏览:392
支付宝里的理财银行倒闭了赔吗 浏览:757
目前哪个银行理财 浏览:556
做外盘期货的人多吗 浏览:228
双黄公司股票 浏览:663
境外炒外汇出金 浏览:143
理财产品都含基金吗 浏览:750
控股信托的银行 浏览:124
北京大通电子交易所 浏览:268
成都文德证券 浏览:933
洛阳银行郑州融资 浏览:415
国外汇来技术服务费如何结汇 浏览:296
股票中的财务杠杆 浏览:304
今日金股票 浏览:830
© Arrange www.beichengdai.net 2017-2021
京ICP备15053920号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