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下册全品作业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第一课时:杠杆及平衡条件。
2. 求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3. 初三的物理 其他的简单机械 主要讲什么 人教版的。
讲滑轮组,轮轴,斜面和杠杆。(主要是前三个。)
滑轮是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可看作变形的杠杆)
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
滑轮的历史在我国,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癸巳(公元前388年)墨翟(人称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写的著作《墨经》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载。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滑轮组在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省力计算公式:s=hn。 V绳=n*V物 F拉=(1/n)*G总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V绳:绳子自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V物: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n:承重的绳子段数。 G总:物重+滑轮重(G物+G滑)。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组合成为滑轮组,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和不省距离的结论。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的滑轮叫定滑轮。定义: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注:上句前提为拉力方向为竖直方向方可省1/2的力,若呈斜拉状态,则拉力多于省的1/2的力。)动滑轮的原理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滑轮组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编辑本段滑轮组滑轮组原理有的中学物理教科书认为,利用滑轮组运输或提升货物,只能省力,但不能省功,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上述结论对从事机械传动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影响极大,由于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和各种机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并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完全需要在理论上说明怎样设计或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的传动系统,以使其处于最佳节能状态,但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上述结论使得机械工程师在从事机械传动设计时,以及在指导人们使用运输车辆和机械装置时,往往忽略了滑轮组的段数或减速机的传动比在各种状态下与节能的关系,造成现有的许多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较高,输送货物数量较少。下面通过分析两个物理习题的方式说明利用滑轮组牵引物体,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输送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对于沿水平方向作牵引物体运动的滑轮组分析如下: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M放置在水平面上,利用滑轮组通过绳子与物体M相连,绳子牵引物体M的段数为K,绳子的牵引力为F,利用动力装置使物体M沿水平面由静止状态开始作加速运动,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KF=ma2 (1)式中a2为物体M的加速度,并且a2=a1/K (2)式中a1为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解(1)、(2)式可得:a1=K2F/m (3)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运输或提升一定数量货物到达目的地,每个从事具体劳动的人都希望多拉快跑,即省力、又迅速地完成工作。为了对比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的区别,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K=1)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F/m′=K2F/m (4)化简后可得:m=K2m′ (5)但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物体M的距离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L/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m′的货物输送至L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输送L距离,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的K倍。当物体M的运动存在摩擦阻力f时,则式(1)变为KF-f=ma2 (6)其中f=μmg,μ为摩擦系数。解(2)、(6)式,并将f=μmg带入可得:a1=(K2F-Kμmg)/m (7)同样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消耗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K=1)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F-μm′g)/m′=(K2F-Kμmg)/m (8)化简后可得:m=K2Fm′/(F+Kμm′g -μm′g) (9)同样地,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物体M的距离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L/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Fm′/(F+Kμm′g -μm′g)的货物输送至L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输送L距离,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的KF/(F+Kμm′g-μm′g)倍。也就是说,利用滑轮组牵引物体,在某些条件下使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输送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由于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并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上述结论可以在理论上被用来指导和说明设计或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的传动系统,以使其处于最佳节能状态。例如,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在启动、加速阶段可以采用大传动比的传动系统,开足马力全力冲刺,而不要采用传动比小的传动系统。对于沿垂直方向作牵引物体运动的滑轮组或者是减速机分析如下: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M悬挂在空中,利用滑轮组的输出端通过绳子与物体M相连,绳子牵引物体M的段数为K,绳子的牵引力为F,利用动力装置使物体M在空中由静止状态开始作向上的加速运动,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KF-mg=ma2 (10)式中a2为物体M的加速度,并且a2=a1/K (11)式中a1为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解(11)、(12)式可得:a1=(K2F-Kmg)/m (12)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运输或提升一定数量货物到达目的地,每个从事具体劳动的人都希望多拉快跑,即省力、又迅速地完成工作。为了对比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的区别,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F-m′g)/m′=(K2F-Kmg)/m (13)化简后可得:m=K2m′/〔1+(K-1)m′g/F〕 (14)但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物体M的高度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h/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m′/〔1+(K-1)m′g/F〕的货物提升至h高度,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提升至h高度,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的K/〔1+(K-1)m′g/F〕倍。当物体M的运动存在摩擦阻力f时,则式(11)变为KF-mg-f=ma2 (15)其中f=μmg,μ为摩擦系数。解(12)、(16)式,并将f=μmg带入可得:a1=(K2F-Kmg-Kμmg)/m (16)同样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F-m′g-μm′g)/m′=(K2F-Kmg-Kμmg)/m (17)化简后可得:m=K2Fm′/(F+Km′g+Kμm′g-m′g-μm′g) (18)同样地,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物体M的高度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h/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Fm′/(F+Km′g+Kμm′g-m′g-μm′g)的货物提升至h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提升h高度,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的KF/(F+Km′g+Kμm′g-m′g-μm′g)倍。也就是说,利用滑轮组或减速机提升物体,在某些条件下使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提升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由于上分析可知,对于电梯、吊车等各种纵向运输装置,在启动、加速阶段可以采用大传动比的传动系统,而不要采用传动比小的传动系统。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令动力装置通过滑轮组或减速机对物体进行输送,无论是沿水平方向,还是沿垂直方向,都能够在消耗一定能量的条件下,将更多的货物输送到目的地。滑轮组的组装:滑轮组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作用方向的目的。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动滑轮被几根绳子承担,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对于绕绳方法,有一点切记:绳不可相交.其实绕绳难的就数滑轮组拉,只要掌握了要决,那就一点不难拉.滑轮组在绕线时如果动滑轮少那么要先从定滑轮绕起;反之要定滑 轮少,那么要先从动滑轮绕起;如果一样多的话还是要先绕动滑轮。滑轮组的分类滑轮组是由一定数量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绕过它们的绳索组成。滑轮组具有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的功能,是起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滑轮组共同负担构建重量的绳索根数称为工作线数。通常,滑轮组的名称以组成滑轮组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数目来表示。如由四个定滑轮和四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称为四四滑轮组。 滑轮组的用途: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滑轮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特点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滑轮组绕法画滑轮组的绕法, 首先要分析题目要求,是要减轻几倍力(是原来的几分之一) F=G/n,n为承担重物的 绳子的段数。注:如果n是偶数,那么饶线的起始点在上面的定滑轮上;如果n是奇数,那么绕线的起始点在下面的动滑轮上。 即“奇动偶定”定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架绞车通过滑轮组提升重800N的物体,在1min内将物体提升3m,已知轴的半径是4.8cm,摇柄的长是48cm,摇动摇柄时用的力是49N,计算1.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2.要绞车的人的功率 先假设绞车的效率为100%,则绞车的拉力为49/4.8*48=490(N)。根据此力大于重物重量的一半,则:可以假设使用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组,则:需要绞车拉绳的长度为3m*2=6m;绞车需要转过的圈数为600(cm)/2/3.1416/4.8=19.894(圈);人做功的距离为19.894(圈)*2*3.1416*48=6000cm。则:1.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0*300/(6000*49)=0.8162.摇绞车的人的平均功率为48(N)*60(m)/60(s)= 48(W)。假如假设使用两个动滑轮的动滑轮组,则可以得出另一组结果:1.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0*300/(12000*48)=0.4166672.摇绞车的人的平均功率为48(N)*120(m)/60(s)=96(W)。编辑本段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很省力地拉动物体。动滑轮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能很省力地拉动物体。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样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很省力地拉动物体。若不计滑轮组使用中所做的额外功,动滑轮用的越多越省力。
4. 急需初中物理杠杆滑轮的应用习题,带答案的
第十三章 (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A卷)
5. 初2下学期的物理知识, 很简单的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够省力.
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构成的 它能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不)
如果由下面的滑轮出来的绳子有n根,则需要重物1/n的力(不记摩擦 绳重)
6. 物理杠杆习题
第十三章 (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A卷)
7. 初二物理杠杆题
滑轮
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墨经》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载。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滑轮组在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的特点
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
8. 请各位高手帮忙总结一下初二物理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的有关资料吧~急需!超级感谢!!
13.1 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__________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这个点就叫____________;使杠杆转动的力叫___________,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________。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重为5牛顿和15牛顿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若杠杆的重力忽略不计,当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臂长之比为:
A,3:1; B,2:1; C,1:3; D,4:1。
4,如图所示的杠杆,每个砝码重均为1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边各减去一个砝码,则:
A, 杠杆保持平衡;
B, 杠杆左边向下倾;
C, 杠杆右边向下倾;
D, 无法判断。
5,画出下图中各种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13.2 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阻力臂;若动力臂的长度是阻力臂长度的三倍,则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_______。
2,天平属于_______杠杆,杠秤属于_______ 杠杆,汽水瓶起盖器属于_____杠杆。
3,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F1、F2、F3 三次分别作用在A点,其中______最小。
4,下列杠杆工具中,不省力的是:
A,铡刀; B,镊子; C,剪铁皮的剪刀; D,扳手。
5,如果天平的两臂不等,先将物体放在右盘称,称得质量为m1;在将物体放在左盘称,称得得质量为 m2,那么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 )
A, ; B, ; C, ; D, 。
13.3 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时不能______,但能_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___的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时能省力_________,但费________。
3,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以及已知物体重200牛,物体匀速上升1米,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 )
A,拉力为50牛;B, 拉力为40牛;C,绳的自由端拉出4米;D, 绳的自由端拉出1米。
5,如图所示的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为300牛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
(1)在图甲上画出当动力F=150牛时绳子绕法;(2)在图乙上画出当动力F=100牛时绳子的绕法。
13.4 轮轴 *
1, 轮轴是有轮和轴组成,能绕_______旋转的__________,轮轴是一种______的杠杆。
2, 如图所示的轮轴,_______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是________,作用在轴上的是________,动力臂是__________ ,阻力臂是____________,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2 /F1=__________。
3, 如图是轮轴的截面图,轮轴的轮半径和轴的半径之比为3:1,在A处挂一个重物G2在B处挂一个重物G1,刚好静止不动;现要在两边再加一些重物,仍使轮轴保持静止不动,则A、B两边所加重物质量之比应为:( )
A, 1:1;B, 3:1;C, 1:3;D,1:9。
4,如图是四个轮轴的截面图,左边两个轮轴的轮半径与轴半径之比为3:2,右边两个轮半径和轴半径之比为2:1,根据图中所示情况,要提起相同的重物G ,所用的力最小的是:( )
参考答案:
13.1 杠杆
1,固定点、支点、动力、阻力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A 4,C
13.2 杠杆的应用
1,大于、小于、三分之一 2,等臂、省力、省力 3,F2 4,B 5,D 。
13.3 滑轮
1,等臂、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2,2倍、省力 、一半、距离 3,C 4,A
13.4 轮轴
1,共同轴线、简单机械、变形 2,O点、F2 、F1 、R、r 、r/R 3,C 4,D。
9. 我想要初2物理下册书里的重点内容和公式!!~~~
物理总结
一. 温度
1. 温度
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
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
①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
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3.凝固
⑴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凝固现象:
① 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②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
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4.汽化
⑴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⑵汽化的两种方式:①蒸发 ②沸腾
⑶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汽化现象。
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⑷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⑸沸腾:沸腾是一种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⑹沸腾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⑺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⑻水的沸点:100℃
⑼汽化现象:
①有些水果和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起来,并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减少水果和蔬菜中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用纸或塑料包装起来后,减少了外面空气的接触面,使蒸发速度减慢;把水果或蔬菜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使液体温度降低,可以使蒸发变慢。
②盛暑季节,人们常在地上洒水,这样就感到凉爽了,为什么?
答:地面上的水蒸发时,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③ 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给水加热,不一会,水就会沸腾了,而纸锅不会烧着,为什么?
答:当纸锅里放进水以后,蜡烛或酒精邓放出的热,主要被水吸走,这些热量使纸锅和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时,水便沸腾了,水在沸腾时,还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些热使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但是没有使水的温度再升高,总保持在100℃,这样,水就保护了纸锅的燃点远高于水的沸点,温度达不到燃点,纸就不会燃烧。
④ 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进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那一面吹来的,使说明理由。
解: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蒸发得快些,从手臂吸收的热量多,手臂的这一面就会感到凉,就知道风是从这一面吹来的。
⑤ 能否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为什么?
解: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低于100℃,不能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超过了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若把酒精温度计放入沸水中,玻璃泡中的酒精就会沸腾,使温度计受到损坏。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大于或等于100℃(在制造温度计时,增大酒精液面上的压强,使酒精的沸点高于或等于100℃),就可以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了。
5.液化
⑴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放热)
⑵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气体温度 ②压缩气体体积
⑶液化现象:
①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依据。
猜想:在室外一侧
依据:夏天开启空调后,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玻璃的外侧。
6.升华
⑴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⑵升华的过程中吸热。
⑶升华现象:
①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7.凝华:
⑴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⑵凝华过程中放热。
⑶凝华现象:
①请你解释俗语“霜前冷,雪后寒”。
解:霜是水蒸气向外放热凝华形成的,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的条件必须是气温低,所以霜形成前一定是低气温,即“霜前冷”。而大雪后,雪会熔化或升华,这都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因此人会感到寒冷,所以“雪后寒”。
8.几种物态变化:
9.补充题:
⑴三支温度计,甲的测量范围是-20℃~100℃,乙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的测量范围是35℃~42℃。由此可知甲是 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⑵把一勺子水泼到烧红的铁块上,听到一声响并看到有“白气”冒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一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成雨落到地面上。(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和需要具备的条件)
⑷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 )
A. -25℃,-25℃,-25℃
B. 都低于-25℃
C. -25℃,0℃,0℃
D. -25℃,0℃,4℃
⑸我国南方有一种用陶土做成的凉水壶,夏天把开水放入壶里,壶里的水很快就凉了下来。而且陶土壶中的水的温度比气温还低。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⑴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⑵汽化 液化
⑶升华 吸收 凝华 熔化
⑷D
⑸当水盛入陶土壶中时,水会渗出来,在壶的外表面蒸发。蒸发会从周围或液体所附着的物体上吸收热量,使周围或所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水温很快会降下来。当水温与外界气温相同时,壶的外表仍然会有水渗出来,继续蒸发使水温继续降低,所以,壶中的水会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
第一章 机械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13.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 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③ Q吸 = Q放 ( ※ 关系式 )
17.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
1. 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 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光的反射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第六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
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
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
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
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第十四章 功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斜面:FL=Gh
或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 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7.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