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5年人民币汇率情况怎样
2016年1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了人民币汇率指数系列的最新数据。2015年12月3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0.94,较2014年末升值0.94%;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为101.71和98.84,分别较2014年末升值1.71%和贬值1.16%。三个人民币汇率指数一贬两升,显示2015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总体保持了基本稳定。
从全年走势看,前8个月受美元走强的影响,人民币有效汇率总体呈现小幅升值态势,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最高达到105.65,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8月11日,人民银行完善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中间价的形成更加参考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此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贬值,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也有所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偏差得到了校正,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回落至101附近徘徊。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持续小幅走贬又进一步释放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5年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都大致回到了2014年末的水平。
当前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有条件继续保持基本稳定。首先,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2015年虽然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仍持续提高,前11个月货物贸易顺差高达5391亿美元。我国并无必要通过货币竞争性贬值刺激出口来稳增长。其次,从外部环境看,各方面关注的美联储首次加息在长时间的发酵后,市场反映总体平稳,对2016年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也较为充分,这说明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已在较大程度上被提前消化,下阶段美元走势受多方因素影响有一定不确定性。最后,经济基本面仍将对人民币汇率构成长期支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充裕,金融体系保持稳健,海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仍属强势货币。
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符合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将更加顺应市场供求力量变化,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汇率顺应的市场力量是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外汇供给和需求,而不是以顺周期和加杠杆行为为主要特征的投机势力。一些投机势力试图炒作人民币并从中牟利,其交易行为与实体经济需求无关,不代表真正的市场供求,只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面对这些投机势力,人民银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展望2016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继续呈现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双向波动、有弹性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政策也将更多承担起发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B. 简述我国现行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讲一下机制吧
央行5月6日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既反映了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又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特征更加清晰。
永沃财富外汇提醒你,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做市商在进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时,需要考虑“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收盘汇率”是指上日16时30分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汇率,主要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为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调整幅度,主要是为了保持当日人民币汇率指数与上一日人民币汇率指数相对稳定。做市商在报价时既会考虑CFETS货币篮子,也会参考BIS和SDR货币篮子,以剔除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中的噪音,在国际市场波动加大时,有一定的过滤器作用。
C. 人民币指数那时生成,现是多少
2006年7月,《第一财经日报》的CBN有效汇率研究团队提出并编制了一个CBN指数,该指数包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指数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指数。该指数选择2005年1月3日,即2005年第一个交易日为基期、样本货币确定为11种主要货币构造货币篮,分别是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林吉特、卢布、澳大利亚元、泰铢和加拿大元,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权重数据推算确定的权重。
D. 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什么意思
人民币汇率基本独立于美元。
当美元指数上升时,美元升值,此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升,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因此,美元升值带来的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就被抵消掉了。所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估值会保持基本稳定。这恰恰说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了。
自2016年7月以来,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估值的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指数)停止下跌,进入平稳运行。不管是用CFETS自己的货币篮子,还是用国际清算银行(BIS)或国际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都已经进入稳态波动的状态,不受美元汇率的控制。
2016年7月之前人民币汇率的下跌,是因为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迅速贬值,从6.1左右贬值到6.65左右。这一贬值,是对2014年年中以来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币盯住美元而被动升值的调整。从2016年7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基本独立于美元,与美元“脱钩”了。
(4)bis人民币汇率指数扩展阅读:
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意味着:
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角度说,这意味着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元体系开始解体,新的货币时代开始到来。二次大战结束时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和美元为基石,是战后70多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美元稳固的、统治性的地位,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人民币暗中支持给予的。没有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的支持,美元的地位或者没有那么稳固。以前中国体量小,人民币盯住美元有一定道理。现在体量这么大了,增加汇率弹性是必然的选择。
E. 一篮子货币各币种所占权重是多少
中国人民银行宣复布,经国务院制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从原本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
2017年1月1日起,按照CFETS货币篮子选样规则,CFETS货币篮子新增11种2016年挂牌人民币对外汇交易币种,CFETS篮子货币数量由13种变为24种,有: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澳元、纽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加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泰铢、南非兰特、韩元、阿联酋迪拉姆、沙特里亚尔、匈牙利福林、波兰兹罗提、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
F. 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的中间价怎么算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是由中国央行发布的。
2015年8月11日,中国出台新的汇率改革措施: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在最新的人民币中间价汇率形成机制中,报价行的中间价报价包括“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分为基础部分和人为调节部分。基础部分是指报价行需加权计算三个货币篮子(CFETS、BIS、SDR人民币汇率指数)过去24小时保持不变所需要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取该汇率与上日中间价的变化幅度。人为调节部分主要是各报价商结合自身客盘供求结构、风险偏好、国际外汇市场预判等因素,对基础部分进行一定人为调节。得到的加减点幅度,再加上前日16点30分官方即期收盘价,就形成各家银行的最终报价。
交易中心在收到14家银行报价后,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平均后得到每日9:15分公布的中间价。这14家报价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花旗、汇丰、渣打、三菱东京日联、蒙特利尔银行。
G. 跪求2002-201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要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权威数据,加急
http://www.bis.org/statistics/eer/index.htm
下载 broad indices 那个excel文档,中国的数据在第k列
H. 为什么没有人民币指数
对于美元、欧元这样浮动汇率制的货币来说,一天上涨0.2%,一年上涨10%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然而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是一条几乎静止于8.2765的水平直线,直到2005年7月21日,它突然笔直地升到8.11,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虽然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民币形成机制的完善却是一大步。截至昨天,人民币兑美元较汇改前已升值近9.4%。在人民币汇改满两周年之际,我们将推出四期系列特别报道。
2006年7月,《第一财经日报》通过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测算发现,在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四季轮回之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又基本回到汇改前的水平。今年我们继续测算了有效汇率,并正式推出了CBN人民币指数。我们发现在汇改后的第二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6.2%,而同期美元指数贬值了6.3%。也就是说,人民币进入了与美元相对分离的轨道。
在经典的国际金融教科书中,有一个外汇市场的蜜月效应(honeymoon effect)理论,汇率在一个窄幅区间内波动,当市场汇率偏离中心地带时,会有一种力量推动其回归中心汇率。宛若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任何短暂的分离都促使它们更加热切地奔向对方。
在一个漫长的岁月里,人民币和美国似乎就是这样一对伴侣。然而今天,这对“热恋的情侣”已然显现出“劳燕分飞”的迹象。《第一财经日报》今日发布的CBN人民币指数显示,自2006年7月21日至2007年7月16日,也就是在汇改之后的第二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6.2%,而同期美元指数贬值了6.3%,两者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走势。
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名义有效汇率一般选择外贸比重作为权数,通过计算本国货币与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的加权平均值获得,而在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基础上用相对物价指数加以调整,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与美元“相对分离”
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汇改后的第一年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0.3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同期美元指数贬值3.4%。对照汇改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汇率走势可以发现,在第二年美元出现更大幅度贬值的时候,人民币有效汇率却出现更大幅度的升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一定程度上人民币汇率在可能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人民币独立性较以往更强。
进一步考察双边名义汇率。自2006年7月21日至2007年7月16日,美元相对欧元贬值7.8%,相对英镑贬值8.7%,相对日元升值4.9%;而同期人民币相对欧元贬值2.87%,相对英镑贬值4.2%,相对日元升值6.97%。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上,人民币与美元并没有保持相同的步调。
似乎可以看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可能会考虑进入一个与美元相对分离的汇率运行轨道,人民币汇率的独立性在逐步增强。
升值加快
通过计算我们还得出,截至2007年7月16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汇改以来总共升值了3.46%,其中汇改后的第一年只升值了0.37%,而汇改后的第二年则升值了3%。而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双边汇率总共升值了7.2%,其中汇改后的第一年升值了1.6%,汇改之后第二年升值了5.5%。由此可见,无论是用名义有效汇率还是对美元的名义双边汇率衡量,人民币都处于一个升值态势,并且升值速度有所加快。
同时,从数据也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要小于对美元的名义双边汇率升值幅度,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来美元总体上处于一个贬值通道。事实上,人民币对大部分的篮子货币依然是贬值的。在我们选择的11种篮子货币中,人民币除对美元升值外,自汇改以来,对日元升值了18.4%,对马来西亚林吉特升值了7.2%;对韩元和新加坡元汇率基本不变;对其他的主要币种则基本是贬值,其中对欧元贬值了5.35%,对英镑贬值了7.75%,对加拿大元贬值了8%,对澳大利亚元贬值了6%,对俄罗斯卢布贬值了4.5%,对泰铢贬值了23%。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何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却无法缓解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
实际有效汇率升值5.1%
从指数走势来看,以2005年1月3日作为基期,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06.7,在年底攀升到110附近,但到2006年7月21日又回落到107.1,大致相当于回到汇改原点。而在汇改之后的第二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逐步攀升,2007年7月16日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为110.4。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走势相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走势则相对平稳。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06.4,汇改后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在105至107的区间窄幅震荡,汇改之后的第二年则开始不断攀升,2007年7月16日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1.8。总体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汇改以来升值了5.1%,其中汇改后第一年贬值了1%,而汇改之后第二年升值了6.2%。
在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汇改之后第二年,中国对主要贸易经济体的相对物价指数呈现一个攀升态势,这说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并没有带来人们事前预计的通货紧缩效应。
CBN人民币指数包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指数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指数。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名义有效汇率以某个时间点为基期,统计样本期间本国货币与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的加权平均值,一般选择外贸比重作为各种外币的权数。而如果考虑到一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物价水平的变化对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影响,在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基础上用相对物价指数加以调整,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正如美元指数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风向标,伴随着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构造一个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已经显得十分迫切。有效汇率在政策和市场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构成一国货币和金融指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用来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还可以作为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外汇市场操作的参照系。
在编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时,我们共选取了11种主要货币构造货币篮,分别是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林吉特、卢布、澳大利亚元、泰铢和加拿大元。之所以选择这11种货币,一方面是因为上述货币对应的经济体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总和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大约75%;另一方面,上述11种货币也是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海披露的汇改后人民币参考的“一篮子货币”所包含的币种。
在测算人民币有效汇率时,我们选择2005年1月3日(即2005年第一个交易日)作为基期,对应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00。本报告测算的时间段为2005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6日,分别以上述11种货币对人民币的名义双边汇率收盘价作为计算基础。贸易权重则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权重数据推算得出,该数据库每三年更新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地有不少对外贸易是通过香港地区转口至第三方,如果在计算贸易权重时不加以矫正,其他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就会被低估。而BIS在计算贸易权重时,将中国内地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份额进行分解,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真实状况。
在测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时,我们计算相对物价指数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各经济体物价指数月度数据。中国物价指数在OECD发布的同比数据基础上经基期调整计算得出;而贸易伙伴物价指数则在主要货币对应经济体物价指数基础上通过贸易加权计算得出。
I. 韩元汇率走势惊人,后市还会继续上涨吗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人名币升值是小概率事件。(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态势)
自2015年3月,央行为了能让人民币成功加入SDR,曾试图让人民币持续稳定在一定高位,甚至不惜消耗外汇储备送人民币进篮,最终在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人民币在过去一年已被严重高估)
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小幅贬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6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5.02,较2015 年末贬值5.86%;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 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为96.09 和95.76,分别较2015年末贬值5.53%和贬值3.11%。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16 年上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5.09%,实际有效汇率贬值5.47%。
作为参考,今天也正好是“8.11汇改”一周年,有关数据显示,汇改一年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情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下降了超过5000点,贬值幅度约为8.8%,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贬值9.8%左右,对日元贬值超过30%,对英镑升值幅度超过8%(英国退欧)
再加上受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使得韩元大幅走强,所以在短期内人民币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