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第一,找到那个无论怎么受力都不会移动的点,也就是杠杆无论怎么用力都绕着它转动的那个点。
第二:分三步:1、找力臂一定要先找到支点,2、再作力的延长线(不用考虑力的方向,两端都可以延长),3、用数学的方法,用直尺,从支点作到力的延长线的垂线。这段垂线就是力臂。两个力臂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找出来后用大括号标出,并在垂线与力的延长线交点的地方标记垂直符合。
Ⅱ 为什么把支点放在杠杆中间
(1)杠杆重心在其支点处,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可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项B符合题意;
(4)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二组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直接从杠杆上直接读取;
(5)图丁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1)减小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左;(3)B;(4)二,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5)杠杆自重的影响.
Ⅲ 在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和力臂中一定要画在杠杆上的有
对于杠杆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力臂有时候在杠杆上有时候不在杠杆上.当一个力的作用线与杠杆垂直的时候,这个力的力臂就在杠杆上,除此之外力臂都不在杠杆上.
Ⅳ 在杠杆原理中,为什么力臂要垂直于支点
首先说一句,力臂在数学上就是一条直线,而直线是没有垂直于一个点的概念的,只有说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或者说一条直线和某个方向相互垂直.这里,我默认为垂直于竖直方向,就是力臂水平.
通常情况下力都是竖直方向的重力,作为力对支点的距离,力臂的大小就是从里的方向向支点所在竖直向所作垂线的长度.所以,当杠杆在水平向的时候,力臂具有其最大值,杠杆原理就最显著(或者说最不费力或杠杆的作用最大).如果不是水平力臂,力矩就会比力和这个力到支点距离的乘积小一些了.
Ⅳ (1)在下图1中,O点为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2)在下图2中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
(1)做出F的作用线,从支点到力F作用线的距离即为力臂L,如图所示:.
Ⅵ 如何做杠杆的力臂与它的最小力
你的提问有两个问题:
1、关于怎样作杠杆的力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找准支点O的位置,再找出力的作用线;紧接着过支点O作力的作用线(根据需要可正向或反向延长)的垂线,则此垂线段的长就是该力的力臂。
2、至于怎样作出杠杆上的最小力嘛,我在讲课时告诉了学生一个死概念:要想力最小,就必须以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连线作为力臂。
因为力臂和力的作用线是相互垂直的,所以这个最小力的位置就在过力的作用点且与力臂垂直的直线上。
接下来就是确定力的方向了。根据李德方向来划分杠杆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端点,两个力在支点的同侧,此时两个力的方向在杠杆的异侧,否则杠杆会绕支点转动的(而一般的物理作图题都要求杠杆在某一位置平衡);另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中间(不一定在正中间),两个力在支点的异侧,此时两个力的方向在杠杆的同侧,否则杠杆也会绕支点转动的。
这样子就可以把你的第二个问题解决了。
为了让你听得更明白,我显得有点罗嗦,这里我就不给你图示了,只给你理论知识,只要看完了我的描述,保准你会作图。但愿能解决你心中的疑惑! 同时祝你进步!
Ⅶ 杠杆中的力臂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和对杠杆实例的观察,归纳出“杠杆是在力的作用下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能说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2、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分析、论证、评估,建立力臂概念。提高实验探究的分析、论证能力,增强实验评估意识;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采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科学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会画杠杆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5、在杠杆的模型建构中领悟物理模型建构的一般方法:选择样例——建立初步图示——图示改进——建立模型;在探究中领悟“科学的发现往往需要向前再迈一步”。【教学重、难点】1、认识杠杆,探究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2、在探究中建立“力臂”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准确画出杠杆“动力臂、阻力臂”。【设计思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吸收教材中活动设计的优点,重组教材结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探究活动。在活动、体验中认识杠杆,在杠杆的应用中寻求探究的需要,在探究、评估中建立力臂概念并获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整体设计由四组系列活动组成。系列活动一:认识杠杆。设置“拔图钉”、“寻找身体中的杠杆”两个层次的操作、体验活动,形成对杠杆模型的正确认知。系列活动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以“用弹簧测力计称象”创设探究背景,提出探究问题;通过模拟背景事件进行探究,形成杠杆平衡条件的初步结论;再通过实验论证、评估,明确力臂,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系列活动三:知识应用。通过“画力臂”完善对杠杆模型的认知,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系列活动四:课后探究。由“自学与归纳”、“观察与探究”组成,旨在加强对杠杆原理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流程图】【教学资源】实验器材:钉有图钉的木板、垫木、螺丝刀、羊角锤、扳手;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直尺、细线;视频资源:“羊角锤拔铁钉、开瓶器开瓶盖、扳手拧螺丝”录像,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杠杆活动1:拔图钉(教师)木板上钉了一枚图钉,请把它拔出来(图1)。(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拔出图钉。(教师)懂得使用工具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生活中还很多任务是采用工具来完成的。(学生)观察羊角锤拔铁钉、开瓶器开瓶盖、扳手拧螺丝(视频);观察撬石头、跷跷板、抽水机手柄(动画)。(教师)以上工具在工作时有何共同的特点?(教师)待学生回答出转动后,用flash演示并说明(图2):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lever)。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即图中的O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图中的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图中的F2;活动2:寻找身体中的杠杆(学生)寻找并用动作表达出来。(教师)举例“昂首向天、提起足跟、手提重物” ;(教师)点评:尽管人体的各种运动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都是由骨骼在肌肉的作用下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杆。现代科技工作者从人体手臂得到启发制造了航天飞机的机械臂用以抓捕卫星。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二层次的活动设计,通过用杠杆来认识杠杆,通过看杠杆来了解杠杆;通过寻找身体中的杠杆来体会杠杆,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构建杠杆模型。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出示探究背景] (教师)2001年6月22日,杭州的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并借助杠杆“称”出了一头质量约为3t的大像的质量(图3)。他的具体做法是用一根10m长的槽钢制作了一根杠杆,在离支点较近的位置挂上铁笼和大象,在离支点较远的位置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测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的示数。[提出探究问题] 称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的大小与F2、l1、l2有何关系?[实验设计](教师)你能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出合适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吗?(师生共同讨论)模仿称象过程,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具体装置如图4:1、用木制杠杆代替槽钢,为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杠杆应在中点悬挂,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2、用钩码代替大象;3、l1、l2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4、实验中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记作F1,钩码的拉力记作F2,OA记作l1、OB记作l2。(师生)探讨步骤设计并确定实验记录表格。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步骤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步骤二:取F2=1N,l2=10 cm,l1=5cm,测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F1的大小;步骤三:l1、l2不变,增大F2,测出F1;步骤四:F2、l1不变,增大l2,测出F1;步骤五、F2、l2不变,增大l1,测出F1。(教师)引导学生明晰实验注意点:注意点一:弹簧测力计要调零;注意点二: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待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读数。[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参考数据):测量序号F2/Nl2/cml1/cmF1/N①11052②1.51053③1.51253.6④1.512151[实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做出分析结论:1、比较①、②,说明:l1、l2不变,增大F2,则F1 增大;比较②、③,说明:F2、l1不变,增大l2,则F1增大;比较③、④,说明:F2、l2不变,增大l1,则F1减小;2、综合分析①、②、③、④,可得杠杆平衡时: F1 l1= F2l2。3、引申分析:若l1>l2 则F1<F2 ,可以省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述表达式中,F1是通过弹簧测力计测得的,F2是钩码的重力造成的拉力;那么l1、 l2究竟是什么呢?是指OA、OB的长度吗?[实验论证](教师)请学生采用图5的操作方式(弹簧测力计竖直上拉),用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实验中取F2=1.5N, OB=10cm,OA=15cm,先计算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再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请学生逐步倾斜弹簧测力计(如图6)。(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教师)弹簧测力计倾斜后F2、OB没有变化,是什么引起了F1的变化?[实验反思](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让F1为1.5N时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假如F1 l1= F2l2成立,则l1为10cm。组织学生用直尺测量寻找l1。(学生)通过测量发现l1为支点O到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见图7)。(教师)PPT演示,在杠杆中,我们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做“力臂”。(教师)为什么我们一开始模仿称像所做的实验,结论是成立的呢?(学生)由于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拉力竖直向下,所以那时的OA、OB本就是力臂。(教师)点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以用字母表示成:F1 l1= F2l2。[探究感悟]阿基米德在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对此,你有何感想?(教师)尽管我们有着古老的文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就有了使用杆秤的记录,我们的祖先早就把杠杆应用于实际生活,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却与 “杠杆原理”擦肩而过。在今天的探究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另一启发就是“科学的发现往往需要我们向前再迈一步”。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中心,在本课重点的突破上采用了三步走,先是利用背景创设引起学生探究欲望,通过模拟背景进行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初步结论;接着通过对探究结论的验证、评估与反思明确再探方向;最后利用再探究,由学生在寻找中建立杠杆力臂的概念,在化解力臂认知难点的同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三、试一试问题一、标出图甲杠杆中的力F1、F2的力臂;问题二、图乙中,F1的作用点在A,请画出撬图钉时所需要的最小的力。学生作答,教师点评。解答如下:问题一:画力臂的方法,先找支点和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用l1表示动力臂,用l2表示阻力臂(见图10甲)。问题二:由F1 l1= F2l2知, l1最大时,F1最小;连接OA即为最大的l1,从A点做OA的垂线向下即为F1的方向(见图10乙)。设计意图:问题一旨在加强对力臂的理解,问题二旨在加强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的同时,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四、小结与作业(教师)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什么是杠杆,探究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中,我们通过测量找到了力臂。但这只是对杠杆有了初步认识,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自学与归纳 阅读书本第6页内容,解决称像问题中的计算,并归纳利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与探究 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有很多,它们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请观察、收集部分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如剪刀),利用杠杆原理分析它们的作用,并尝试分类。设计意图:延伸课堂探究思维,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Ⅷ 怎样找杠杆的力臂和支点
动作中不会动的叫支点,受力跟施力的地方离支点的距离叫力臂像滑轮…中央的轴不会动叫支点,手拉的索是施力点,吊桶的索是受力点。力臂是轴到索的距离,就是滑轮半径。镊子的支点在最末端,手指出力的地方是施力点,夹东西的前端是受力点,指甲剪同义。铡刀,铡刀的轴是支点,把手是施力点,准备切东西的地方是受力点。
Ⅸ 杠杆的力臂是指从杠杆的支点到什么的距离
是指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说,力在杠杆上有一个作用点,还有方向,沿着力的方向作延长线,再作支点到这条线的垂直距离,这就是力臂,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就是动力臂,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就是阻力臂。 呵呵~~~不知道说的明不明白啊,懂了吗?可能有图会更好点
Ⅹ (1)如图所示的水平杠杆中,O为支点,请画出图中力F 1 和F 2 的力臂L 1 和L 2 。 (2)图中是开关闭合
(1)力臂L 1 和L 2 如下图所示;
![]() 与杠杆中与支点相接触的力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增持推荐
浏览:251
电大信托与租赁形成性单选
浏览:378
金融公司新媒体宣传
浏览:435
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保险公司
浏览:89
农商银行6月份理财产品价格
浏览:347
铁矿石价格期货吧
浏览:560
9月8日人民币汇率
浏览:346
为什么b份额的杠杆要加a份额
浏览:241
p2p理财收益排行
浏览:409
bar指数期货
浏览:820
乌鲁木齐华融信托公司地址
浏览:673
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董事长
浏览:79
境外对境内融资租赁
浏览:370
股票杠杆要找赛岳恒
浏览:12
捷汇俄罗斯汇率
浏览:157
渤海交易所骗局046在那
浏览:640
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浏览:823
最近5年丁二烯价格走势图
浏览:440
东证期货合肥营业部
浏览:436
万鑫金融是诈骗公司吗
浏览: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