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直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主要有哪几个
我的理解是,0.004MM如果是千分尺(螺旋测微计)的精度,测5mm的钢板时,测出来的结果应该是在4.996-5.004mm之间。不知对不对....1266
Ⅱ 如何填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评定和不确定度验证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某一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要结合所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的型式、所采用的方法等进行,结果一般用包含k=2的相对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rel表示。一般情况下,某一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对于检定,应小于计量器具误差限的1/3;对于定型检定,应小于计量器具误差限的l/5。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该栏是指对所给的不确定度合理性的检验。JJGl033—2001中规定了三种验证方法,即传递验证法、两台(套)比较法和多台(套)比较法。对某一计量器具检定装置这一计量标准来说常用的为后两种方法,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两台(套)或多台(套)装置对同一稳定的被测量对象(选择可靠性较好的水表)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例如两台比较法中,一台为受考核的水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另一台选择已通过考核的水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或试验条件较好的水表检定装置,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1和U2。用两台装置对同一块水表进行其示值误差的测量,可分别得
Ⅲ 简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不确定度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A类和B类。可以近似理解成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取仪器误差,随机误差由测量的数值和测量次数可求得且有公式。具体你可以找本大学物理实验参考
Ⅳ 什么叫示值误差不确定度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术语“测量不确定度”,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给出的定义均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明确指出不确定度仅与测量结果相联系,而与其他概念无关。
对于测量仪器,其“示值”即为“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的值”(JJF1001-1998),不加修正的情况下,示值即为测量结果。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反映了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范围,实际上表达了仪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概念。
对于一些文章和检定规程使用的术语“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将“示值误差”和“不确定度”两个概念直接放在一起,总感到有些概念表达得不清晰,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希望能够引起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二、怎样理解“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对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看作是由于对被测量之值认识不足,从而对测量结果不能确定的程度。由于从未发现有关“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的定义,我们是否可以仿照此概念,将其理解为:由于对示值误差的认识不足,从而对示值误差不能确定的程度。
但是,测量结果和示值误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简单地套用不能像对测量结果一样将“示值误差”和“不确定度”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示值误差是不可知的(即根本就是不能确定的),我们只能根据对测量仪器给出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值估计正常情况下示值误差的范围。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我们使用仪器检测已知其量值的标准件,此时标准件的检定值可以看作是约定真值,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之差即为示值误差。但是,对“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至少可以有以下三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根据定义,示值误差的表达式为:
示值误差=示值-(约定)真值 (1)
在(1)式中,示值即为测量结果,一旦测量结束,测量结果即已确定,不可能存在任何不确定的因素;如果能够得知真值,示值误差即已确定,不存在分散性的概念,因此也就没有不确定度;但由于使用的是约定真值,而约定真值的取值是有分散性的,因此,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就是约定真值的不确定度,即标准件的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
第二种理解,将示值误差看作是多个变量的函数:
W=f(x1,x2,x3……xn) (2)
式中,W为示值误差,x1~xn为各种影响量,根据不确定度的求解方法,对式中所有能够影响到最终结果W的影响因素求偏导,可得到各影响量的传播系数ci和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标准差ui,将所有这些分量(可能含有按A类和B类方法评定的多个分量)进行合成,得到示值误差W的合成不确定度和一定置信概率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由于f(x1,x2,x3……xn)是由示值和约定真值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测量结果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使用不同的设备或方法测量得到的。因此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必然为零,那么以上求解过程得到的将是有关示值的不确定度和有关标准值的不确定度两个分量,其实也就是仪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标准件的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这样两个分量的合成。
第三种理解,有人认为在由(1)式求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时,影响示值或约定真值的因素中有部分因素对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没有贡献,因此只能考虑那些对示值误差造成影响的分量。但什么样的因素有贡献,什么样的因素没有贡献,则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划分。因此,按第三种理解作出的不确定度分析可能差别很大,每个人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使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术语的条件
1.需要定义
JJF1002-2000规定,当使用没有定义的术语时,需给出定义。笔者经多方查询,至今未见到“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这一术语的定义,对其物理意义也未能得出明确的概念。
2.需要统一其评定方法
对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我们有规程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了评定的方法,而对于“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则未见有关评定方法的规定或说明。即使认为评定方法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一致,我们至少还需要知道哪些因素与其相关。否则,按照上文给出的三种理解方式,可得三种结论:
(1)“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仅与约定真值的不确定度相关,因此约定真值的不确定度就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这样一个概念。
(2)“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与示值(测量结果)和约定真值的不确定度均相关,因此其值等于与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与约定真值不确定度的合成。也就是说,“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可以由上述两个不确定度共同表征,不一定需要建立新的概念。
(3)“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与示值(测量结果)和约定真值的不确定度部分相关,这种情况下,应给出明确的判别标准,以区别何种因素如何处理,使不同人员做出的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能够大致相同。
本文来自中国计量论坛 http://www.cncal.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ncal.com/thread-27447-1-1.html
Ⅳ 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的误差有何联系
标准偏差不确定度是以测量结果标准差表示的不确定度,也是表示测量结果最佳估计值(均值)的不确定度;而测量结果的误差直接导致了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个是均值的偏离,一个真值的偏离,都与测量结果有关联.
Ⅵ 如何将计量报告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某一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要结合所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的型式、所采用的方法等进行,结果一般用包含k=2的相对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rel表示。一般情况下,某一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对于检定,应小于计量器具误差限的1/3;对于定型检定,应小于计量器具误差限的l/5。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该栏是指对所给的不确定度合理性的检验。jjgl033—2001中规定了三种验证方法,即传递验证法、两台(套)比较法和多台(套)比较法。对某一计量器具检定装置这一计量标准来说常用的为后两种方法,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两台(套)或多台(套)装置对同一稳定的被测量对象(选择可靠性较好的水表)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例如两台比较法中,一台为受考核的水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另一台选择已通过考核的水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或试验条件较好的水表检定装置,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1和u2。用两台装置对同一块水表进行其示值误差的测量,可分别得到结果y1和y2,如果满足式|
y1
-
y2|≤
,则认为符合。
对于水表检定装置,一般u1=u2=2×10-3,所以上式结果为:|
y1
-
y2|
≤
=2.8×10-3。
多台比较法中,可采用3台或3台以上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对同一稳定的水表进行其示值误差的测量。若u为被考核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为0.2%),y为由被考核计量标准得到的测量结果,而多台(套)计量标准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
,如果满足式|
y1
-
y2|≤
u,则认为符合。式中,u为被考核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
Ⅶ 示值和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一样的吗
根据JJF1001-2011给出的7.1条定义,示值是“仪器给出的量值”,那么“示值”最简单的测量模型是y=x。而7.32条给出的“示值误差”定义是“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参考量值之差”,最简单的测量模型应是Δ=x-x0。示值误差的测量模型与示值的测量模型相比显然多了一个输入量x0。两者测量模型不同,输入量多寡不一,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多少自然也不同。
Ⅷ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测量不确定度包括由系统影响引起的分量,如与修正量和测量标准所赋量值有关的分量及定义的不确定度。有时对估计的系统影响未作修正,而是当作不确定度分量处理。
2、此参数可以是诸如称为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标准偏差(或其特定倍数),或是说明了包含概率的区间半宽度。
3、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根据一系列测量值的统计分布,按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进行评定,并可用标准差表征。而另一些分量则可根据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所获得的概率密度函数,按测量不确定度B类评定进行评定,也是用标准差表征。
4、通常,对于一组给定的信息,测量不确定度是相应于所赋予被测量的值的。该值的改变将导致相应的不确定度的改变。
注:通常测量结果的好坏用测量误差来衡量,但是测量误差只能表现测量的短期质量。测量过程是否持续受控,测量结果是否能保持稳定一致,测量能力是否符合生产盈利的要求,就需要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
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能力越差;反之,表示测量能力越强。不过,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
(8)杠杆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扩展阅读:
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
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
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
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在本定义注1中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它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