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是幻景 易澜
1
现在才知道,失去了未来便失去了现在。
2
又传来这样的声音,从高三开始已经不记得是多少次了。老师把那些同学叫出去训话,结果并不是很好,却乐此不疲。每次都是这样,觉得厌烦。今天出去的是Y。
“你这样下去,有什么希望?”
“你这是作践自己。”
“不要这样。”
“我是没希望啊,您歇着好吧?”
“我作践自己是我自己的事,不要您操心。”
“不这样也是高考之后去打工。”
然后门打开,Y进来,回到座位上时弄得很大声响。老师在门口看着,没有再说话。全班很安静,和平常一样。 老师和学生这样的对峙在过去的半年里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大家都已经习惯。 大家同时习惯的还有早自习满教室的包子味;一张又一张的练习;老师提及的各种各样的学长刻苦学习的事迹;教室后面每天都会换的倒计时;或者是晚自习时不时发出的叹息。
这样的日子,充斥着压抑与不安,焦虑与彷徨。仿佛现实都是虚妄。 每天都在心里祈祷:快点过去,快点过去。 当看到同学趴在桌子上哭;看到同学站在排名表前紧张的神情;看到老师拿过一大叠试卷的时候,祈祷的次数会更加频繁。 对于这样的生活渐渐失去了希望,褪去颜色的生活,变成了黑白的绝望。羡慕那些艺术生,他们有桀骜的眼神。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三月才来学校上课。不需要很高的分数就能进很好的学校,毕业后也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除了在一张又一张的试卷里挣扎还剩下什么?
他们说要努力,要加油,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不放弃就会有奇迹,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这些鼓励的话听得多了,在记不得第几次看到自己很糟糕的试卷时,这些话都会被归结到谎言的行列。
3
在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不是这样。 刚进入高三的时候,老师对着大家说要加油,争取取得好成绩。大家都很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要老师说到考试,很多人就会很兴奋,问很多问题。
那时的自己也觉得毕业很美,会想到在很多人笔下写出的伤感的关于毕业的文章,凤凰花,烈日,啤酒,眼泪,毕业纪念册。这就是蒸发掉无数汗水辛劳后等到的结果。所以即使自己累一点也无所谓,我希望自己能和他们一样。
……
在自己班上的倒计时还有三百多天的时候,我想,在这个被烧毁的夏天,他们已经走了。成绩出来之后,陆陆续续有考得好的学长来学校做报告,在烈日下,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脸上带着很虔诚的表情。所以人心里想的都是——很久之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包括那时的自己也这样想——梦想多有力量。
我不知道,现在又多少人能和那时一样。
渐渐,短暂的新鲜感被一沓又一沓的试卷驱赶殆尽。开始告诉自己,坚持啊,坚持。 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来,不理想,刺眼的分数。虔诚地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要继续下去。 可是这样的“不理想”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三次考试数学卷子的分数竟然比不上别人一次的分数。地理卷子上的题目明明知道,可是还是一把接着一把的叉。 老师说,希望高考之前我不会像现在这样对你失望。 我想,我自己比你更失望。那时还有两百多天。班上陆陆续续有同学上课睡觉、讲话;时常有同学带着烟味走进教室;有人在黑板上写“去死啊”。当然,有的人只是低着头写着作业,从来不会说闲话。
似乎一切都变得遥遥无期。
晚上做题到12点,第二天早上迟到了两分钟, 却听到老师说“不想读就不要来。”走进教室以后,眼泪不争气到掉下来。
原来自己的坚持换来的是这样的评价。
一切变得毫无意义。
这样的时代是宿命。
用冰冷的分数勾勒出你或好或坏的未来,用无数日日夜夜堆砌自己满意的不满意的余生,用无数惴惴不安与荒凉的梦境把你推向不可知的白茫茫的明天。
你看过某人未接受过教育而一夜暴富,你看到有人只读过中学而如今身家过亿。你甚至来不及羡慕,便会被别人一句“那只是个别”而惊醒。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理所当然地要毫无保留地接受时代安在我们身上的宿命。 我们无法反抗也无从反抗。
现在才知道毕业之前漫长的日夜是怎样的炙烤,烈日下灿烂的微笑是被现实烧毁所有梦想之后仅留的痕迹。
觉得自己会在现实烧毁最后一个梦之前仓皇地逃离。
南北东西,只要能走出时代强加的宿命。
看到那些在教师里骂老师的人也会跟着骂。看到他们上课睡觉也开始睡觉。看到老师厌恶的表情会满不在乎地扭过头。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大声说话。
看到那些很认真的同学,觉得很幼稚,觉得他们都在装。看到他们成绩不好的时候会在心里说,活该。看到成绩提高的,会像偏执狂一样想,这是侥幸的。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别对我抱希望。
4
在家里和父母的争吵渐次多起来。
之前他们和我说某个亲戚的儿子考到某某名牌大学,会告诉他们,哈哈,以后我也会的啊。他们说同事的女儿这次考试得了前几名时,会和他们说,那时暂时的,我以后会这样的。说这些话的时候信心满满。 现在在听到他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会烦躁地把饭碗用力放在桌上,或者顶回一句“你们去找她做你女儿吧”,然后使劲关上门。这样的次数越来越多。
半夜被噩梦惊醒,抓紧被子,觉得自己没有力气。
……
……
5
觉得自己应该被嘲笑。
软弱。不孝。奢侈。自大。不敢面对现实。
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和自己的几次失误就放弃梦想。
因为父母表达对自己的期望而大吵大闹。
在别人都在听课的时候,把耳机塞在耳朵里;在上课的时候桌面上总是有一本小说;在别人为了一道题苦苦思考的时候,自己大骂这是哪个王八出的题……
原来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6
原来看到语文试卷上叫我们用“梦想是……”造排比句,会恶心得不行,觉得这种东西根本就是小学生写的。那种所谓的“主流教育”根本是骗人的东西。
……
原来为什么要不屑于别人说的梦想呢?仅仅为了自己几次考试的分数和现实与想象的落差就否定调一切。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哭天抢地,丢戈弃甲,叫嚣着绝望和恐慌。 其实那么多人经历的和自己一样,却从来没有放下曾经的希望。
……
原来为什么不相信有人过着朴素的生活,有最干净遥远的理想?
说了很多恶毒的话,做过很多放弃自己的事,伤害了很多人。
现在却想扇自己耳光。
现实告诉自己——没有未来便失去了现在。
梦想不是幻景。
我知道,一定还来得及。
那些沉睡在黑暗里梦境里的遥遥欲坠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在阳光下开出最美的花。
那不是幻景。
㈡ 关于国际热钱流入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什么原理
热钱(Hot Money)”也叫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又称“逃避资本(Refugee Capital)”(“热钱”、“游资”是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也被形象地称做“过江龙”、“金融鳄鱼”),是充斥在世界上,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虽然大概的定义可以这样说,但是如何甄别热钱以及确定热钱的数目大小,却非易事。因为热钱并非一成不变,一些长期资本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短期资本,短期资本可以转化为热钱,关键在于经济和金融环境是否会导致资金从投资走向投机,从投机走向逃离。它是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正是靠它,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一手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在短短半年间掀翻了整个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
国际热钱流入的后果可用“危害广泛”四字来概括。国际热钱的流入加剧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进一步恶化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次,国际热钱自身追逐短期投机利润的特性,决定了其规模的大起大落,这会对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产生严重干扰;再次,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流出会对国家的金融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回顾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非正常外资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热钱的流入还违背了利用外资的目的,助长了投机之风。利用外资的目的本是为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国际资本剧烈套利活动所追逐的是高额的投机性利润,使得投机之风盛行。而套利活动结束,热钱将获利退出,套取大量外汇逃走,这种高额利润的获取是对国民收入的掠夺。
为了遏止热钱的流入,外汇局针对异常和违规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的检查一直在持续进行。尽管如此,有关专家还是指出,目前控制热钱的政策出台有相当难度,中国面临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以及对外开放的压力,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实现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完全阻挡国际游资的进来。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贸研究部梅新育认为,要想彻底消除国际游资进入是不可能的,因为游资问题的根源是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这些过剩的流动性需要各国央行来协同解决,而且各种政策不可能一下子就对游资发生效应,必须长时间的去调整,进而防止流动性氾滥成灾。
随着中国经济体在本世纪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在今后数年内都要面对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因此,狙击热钱将是一场持久战。中国监管部门和实体经济在接受热钱冲击挑战的同时,必须尽快学会主动灵活地与之打交道,这才是热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考验。
㈢ 有关炒股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有哪些,在哪些网站上能看到啊
最经典的莫过于香港的《大时代》了。
刘松仁,周慧敏,陈青云主演。
㈣ 推荐一本基金股票介绍入门的书
我也推荐你看《炒股就这几招》这本书,我正在看,通俗易懂,对我们这样入门者来说很适用。
祝你,不,祝我们都好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