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版“市政收益债”亮相释放出什么信号
这一与国际接轨、被视为中国版“市政专项债”的亮相,能否保障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需求?对于遏制政府债务过快增长势头作用几何?释放出怎样的完善地方债管理方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和权威专家,解读改革背后的重要信号。
债务监管再升级 精细化管理专项债
从以前笼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到此次首尝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标志着我国按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分类发行专项债券的步伐在加快。
2014年国务院发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及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奠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近年来财政部门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管理日趋精细化。
“此次办法的出台,是在已有制度框架上又一次精细化的管理优化。”郑春荣说,按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分类发行专项债券,既显示了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上的连贯性、一致性,又体现了财政部门对管理地方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深入。
2017年,我国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47174.66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计38568.62亿元,占比超过80%。
记者了解到,针对土地储备发行专项债券,意味着按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分类发行专项债券改革迈出一大步。按照计划,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研究推进发行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
专家表示,此次办法显示,我国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进一步升级。如关于储备土地的担保管理更加严格,明确地方政府不得以储备土地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此外,办法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监管中引入国土资源部门,通过两部门协调配合使得政府对融资项目的监管更加专业,确保土地储备项目的真实性、规范性。
利国利民的事情,就应该大力支持!
❷ 蚂蚁金服为什么要紧急输血旗下平台
距离《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的下发尚不足一个月,蚂蚁金服动辄千亿的场内ABS融资渠道遭受剧烈冲击,蚂蚁金服对旗下两家小贷公司紧急“补血”。
事实上,蚂蚁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已通过ABS进行了数千亿的融资。截至12月中旬,中国证券资产化分析网数据显示,花呗、借呗今年在上交所已经发行成立2508亿规模的ABS。据Wind数据显示,该规模占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企业ABS发行总额的95%以上。
这也意味着,若把上述ABS规模纳入表内融资计算,借呗的实际杠杆比例惊人。
根据12月初下发的《通知》要求,“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各地不得进一步放宽或变相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的比例规定。”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通知》明确否认了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的出表功能,这类融资规模也将计入融资规模计算杠杆率。这种情况下,ABS将仅具有融资功能,无法用于规避监管考核。在杠杆率一定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无限补充资本金,总融资规模也受到一定限制,这将是一个长期问题。因此ABS供给不仅短期缩量,在长期也可能受限。
“此前,发放贷款→通过ABS转让信贷资产→获得现金→发放贷款的模式理论上可实现小贷业务规模的无限扩张,但《通知》对ABS的限制使无限扩张不再具有可行性,体现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原则导向。“孙彬彬表示。
沪上一位网贷公司公司创始人告诉记者,“蚂蚁小贷过去都是通过ABS放大杠杆,比如10个亿放出去之后,又把这部分资产打包证券化,卖掉后钱又回来,还实现了出表,迅速把规模做大后利润也非常可观。现在通过ABS的路子走不通了,蚂蚁小贷要符合监管的杠杆规定,必须要补充资本金才行。”
12月初,一份《蚂蚁借呗系列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披露了蚂蚁小贷近三年的经营业绩。
说明书中的财务数据显示,蚂蚁小贷的资产规模2014年为97.5亿元,2015年同比增长逾50%达到153.01亿元,虽然2016年略有回落为134.03亿元,但2017年前三季度的资产规模则膨胀至219.26亿元,是2014年的两倍多。
其营业收入从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10.9亿元、30亿元和38亿元, 2017年1~9月份营业收入则高达69亿元;而净利润的增速更为惊人,2014至2016年分别为5.05亿元、9.77亿元和19.24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则高达44.94亿元,预计全年净利润逾50亿元,是2014年的10倍。
蚂蚁小贷的收入结构主要是利息收入、手续费、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几部分。今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为6.38亿,同比减少25%;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22.85亿元,同比增长205%,不难看出利息收入减少、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以及投资收益大增。
除此之外,贷款利率方面,日利率为0.15%。~0.6%。,按日计息,逾期罚息按基础利率的1.5倍收取;对于短期产品,日利率比长期产品低0.05%。;还款方式方面,长期产品可选择等额本息和每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短期产品为到期还本付息方式。截至2017年4月末,借呗贷款90天以上逾期率0.48%,30天以上逾期率0.67%。
蚂蚁小贷的盈利能力不仅超过了近日上市的各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还超过了不少实力强劲的城商行。其中,杭州银行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行营业收入102.08亿元,净利润为36.66亿元;无锡银行截至9月末,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净利润7.71亿元。除此之外,贵阳银行、张家港行等一众城商行今年前三季度净利均不敌蚂蚁小贷。
均衡发展没有什么错。
❸ 联储加息以后怎么看
摘要:
预期之内的联储加息落地以后,还需要关注什么?本次中国央行的应对有何异同?如何判断后续股、债、汇等大类资产走势?针对上述问题,天风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固收团队进行了联合解读。
北京时间3月22日,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决议公布,加息25BP,中国央行很快跟进,上调OMO利率。
预期之内的联储加息落地以后,还需要关注什么?本次中国央行的应对有何异同?如何判断后续股、债、汇等大类资产走势?针对上述问题,天风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固收团队联合进行了点评。
加息之后:美国经济和美股走势如何看?
天风宏观团队:
美联储在3月的会议上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投资者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鲍威尔首次在会议上的亮相,以及对于未来经济数据、以及未来加息节奏和路径的预测上。
会议透露的信息包括:
1)对今年的加息次数预期维持在3次而非上调至4次,但调高了2019年的加息预期(2次上调至3次)。
2)鲍威尔对经济的预期较为乐观,2018年为2.7% vs.2017年12月的2.5%)、并下调了失业率的预测(2018年3.8% vs.2017年12月的3.9%),但对于PCE通胀和核心PCE通胀的预测保持不变在1.9%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此次会议虽然是鸽派的结果但透露着鹰派的气息。一是预测3次和4次加息的委员人数均为6人,且预测4次加息的委员从上次的3人增加至6人,所以不排除随着经济数据持续转好加4次。二是鲍威尔强调虽然贸易战存在风险,但对经济和通胀前景乐观,并认为财政刺激已经改善经济前景。
美国经济周期我们判断是处于短周期顶部,税改延长了其在顶部的时间,今年应该会进入过热的阶段。通胀应持续关注工资增速,核心PCE基本不考虑能源的权重。同时认为美股今年不会有beta的机会,更多可能是偏震荡。美国经济数据持续上行会推升美国国债收益率,这会限制美股的上行空间。美国经济数据下行美股的表现自然也不会好了。
加息之后:债券市场海外压力如何看?
天风固收团队:
本次联储议息会议,市场关注的焦点不在是否加息,而是集中在:全年最终加息3次还是4次。按照目前决议和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来看,联储的表态是3次。
这与2月份鲍威尔在国会的表态有较为显著的差别:当时鲍威尔的表述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开启加息4次的大门。
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决策基础判断的差异,鲍威尔2月在国会做货币政策报告时,对决策基础的表述是:
通胀:“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预计12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将在今年上升,并在中期内围绕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2%的目标值稳定下来。工资也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在本次议息会议决议中,联储进一步下调2018年失业率料预期至3.8%(2017年12月份预期为3.9%),但仍然保持2018年核心PCE1.9%的预期水平不变;鲍威尔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对薪资的增速低于预期表示惊讶,虽然仍然认为通胀会继续上行,但认为尚不存在通胀会迅猛上扬的迹象。
风险提示
海外通胀持续走弱;全球经济走势;中美贸易战。
重要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平台所载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联储加息以后怎么看?》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孙彬彬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3
刘晨明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6
徐彪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80001
宋雪涛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❹ 楼市调控重磅!央行等部门立新规 目标锁定重点房企
重磅!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来了!
央行网站8月23日消息,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
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
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此前市场关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或收紧的讨论不断,此次会议明确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此前多位业内专家及券商分析师就已表示,从楼市和土地市场的近期表现看,房地产融资政策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
从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央行、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形成的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可以理解为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适度调整融资政策
有助于抑制房企激进扩张
专家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热度有所上升,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较快上涨势头,土地市场表现活跃。适度调整融资政策,有助于抑制房企激进扩张,防止债务风险积累。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财务杠杆过高、回款能力较差的房企可能面临挑战。
事实上,此前已有多个地区收紧房地产调控,其中涉及房地产融资政策的不少。比如,陕西省咸阳市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开发购地资金来源审查,禁止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信托资金、保险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支付土地竞买保证金、定金及后续土地出让价款。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随着经济恢复,近期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出现明显上涨势头。同时,土地市场持续活跃。一方面说明房企目前资金面并不紧张,另外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预期。而房地产销售快速恢复,带动居民中长期信贷持续大规模增加,金融资源被房地产过度占用的问题或再度引发关注。
部分房企债务融资将受影响
多位专家表示,在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下,部分房企债务融资料受到一定影响。
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认为,7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42亿元,创出新高。同时,二季度以来多地针对资金违规流向楼市进行了处罚。
银保监会近期也多次强调,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
国金证券分析师表示,后续房企难以通过举借债务扩大经营规模,并且部分债务的偿还也需要依靠销售回款,此举直接影响到房企外部现金流及经营决策,促使房企加快现金回款,降低杠杆,对高负债率房企以及依赖债券融资的房企来说影响较大,对头部稳健房企的偿债能力影响则相对有限。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
中证鹏元评级研究发展部史晓姗表示,地产企业行业特性决定了其依靠负债经营的特征,重点是进行合理的负债管理。在企业遇到负面冲击时,需要重点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中国指数研究院专家称,房企应提高资金管理的精细度,建立资金精细化管理体系,优化资金使用环节,保障资金高效运营。同时,房企应不断提高周转速度,控制拿地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继续向管理要效益。
❺ 对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有没有相关的书籍介绍和解读美国加息
美国加息,是一种利好。先说说为何加息和减息是何缘故。
美联储加息是一种激励措施,减息则是消退措施。
每个国家,都会发行国债,是一种融资手段。国债是分期退本还金的,加息则意味着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或个)会得到一笔更多的红利(利息)
美国加息,对购买美国国债的持有国来说会加大购买力度,从而会让资本流向美国,当美国资本饱和后会减息,说明美国的资金充足。
加息有一定额度,一味加息则表明美国经济衰退,信任度会下降,持有国则会抛售美国国债。为了保证资本不外流,美国抛售储备黄金,导致黄金价格下跌。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三万亿,占美国总国债七分之一,为最大持有国。日本,沙特列二三位,是美国的主要三个国债持有国。
由于美国发行了21万亿国债,说明美国欠下了21万亿外债,己超出美国16万亿的生产值,美国已经资不抵债,成为最大欠债国。
美国要偿还这些债务,数十年已元可能,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二十二年的战争,把昔日霸主的美国拉下神坛,年年借外债还新债,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当某一天滚不动时,经融危机又会出现。美国分别于1988年,1998年,2008年每隔十年出现一次全融危机,以往靠扒盟国的羊毛度过,把日本、韩国、泰国、英国、法国害惨了,至今经济没有恢复,停止了三十年的发展。今年是2018年,又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雪崩年。
以往战争掠夺,如今联合国对所有成员国的文物,黄金及战略物资登记造册,战争解决金融危机的时代成为历史。美国便打起了贸易战,分别对欧盟、日本、韩国发起,转嫁危机。今年的贸易战头一棒是咱中华家,中国与美国贸易战过招,已经不是头一回,完善的工业基础,人口众多的内需求量,饱和的粮食资源,不惜与美国一战到底,鱼死网破。打穷了不要怕,反正是穷人出身,大不了又回到穷人状态,从头再来过一次。而美国打穷了则不同,失去霸主地位,处境非常危险,别看它盟友多,死敌也多,会致它于死地。
美国还剩下两条可以走,一是不择手段,控制石油,在中东硬怼俄罗斯,拿下叙利亚,继续掌握石油美元的霸权;二是打代理人战争,有了战争,才有巨大消耗,通过军售来维持。
战争的地点选择非常重要,否则把自己卷进去就糟糕透了。目前来看,美国也在试探。一是东北亚,日俄之间不可能,日本没有胆量;二是朝鲜半岛,韩国太弱小;三是台海,中国会第三次告诉美国如何打地面战;四是东欧,利用北约群殴俄罗斯。静观其变吧,总会有戏。
❻ 棚改降温立法提速 房地产调控渐别短期化政策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对政策最为敏感的房地产行业,更希望从今年两会期间的地产政策表态中,看出2019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端倪。
与过往不同,今年从人民大会堂传来的权威声音中,直接针对房地产的表述并不多。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两年一直强调的“房住不炒”没有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长效机制”“租购并举”“共有产权”等热门词汇,同样没有再被提及。
多位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定调,依旧要在“平稳”“健康”轨道上运行,“预计今年不会有更大力度的改革新举措,也不会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或抑制政策。”
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当前政府的调控手段已经从短期行政干预转向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工作重心也转向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涉及民生的领域;调控的主体责任要落实到地方政府,强调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因城施策”成为下一步调控的主旋律。
这当中,对于未来房地产工作部署有两大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房地产税立法进度超预期;二是棚改目标被弱化,整体放缓已是大趋势。
落实房地产税立法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要集中力量落实好党中央确立的重大立法事项,包括房地产税法等多项立法调研、起草。
随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完善房地产税法案草案、重大问题的论证等方面的工作,待条件成熟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事实上,包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内,国务院相关部委已经在多个重要场合就立法表态,释放出的信息量清晰、具体,这也意味着“征收房地产税”不再有任何悬念。
“今年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都专门提到了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但这也仅仅意味着今年可能会审议,整体步伐与节奏明显加快,并不会马上落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认为。
事实上,截至目前,外界没有看到一张清晰的房地产税立法及落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房地产税当前仍处于立法层面的稳步推进过程中,距离推出和开征尚早,”中金在最新分析报告中指出,房地产税自2015年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以来,几乎每年(尤其两会期间)都会有出台的预期和讨论。但4年来,房地产税始终处于草案起草完善阶段,从未向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按照立法程序,房地产税须至少经过人大常委会“三审”之后方可提交人大表决)。
中金报告称,去年9月,被列入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表明,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仍在稳步推进中。但时至今日“一审”尚未开启,显示立法层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论证和完善(征收范围、税基选取、免征条件、税率、现有税制归并调整等)。而立法仅仅是第一步,距离全面推出和实施仍然任重而道远。
棚改降温是大趋势
与去年提出“开工580万套”的棚改目标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明确的棚改目标。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住建部2019年全国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内容后发现,该部委同样未对2019年全国棚改开工套数做明确部署,仅提及“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
“往年的全国两会均有提及当年的棚改目标,但今年没有提及这一内容,这其实延续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对于棚改(货币化)的谨慎态度,”天风证券(11.130,-0.06,-0.54%)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撰文指出,现在弱化棚改目标,也是要让棚改逐渐退出。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也认为,这是棚改降温的一个体现。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随着全国棚改工作的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的逐步完成,棚改的量以及重要性肯定是处在一个持续减少和降温的过程中。”
去年开始,棚改货币化收紧信号从上而下迅速传达。去年12月,在住建部下发的2019年棚改计划中,明确提出,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模式将被取消。对于新开工的棚改项目,不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名义变相举债或实施建设工程,而是要求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棚改专项债)为主进行融资。
举国范围内的棚改战役,也因此更加迅速地进入减速通道。“大多数城市仍然需要棚改来拉动当地房地产市场,但关键在于棚改配套资金是否到位。”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分析。
棚改资金来源不再由政府兜底,而是改为需要进行谨慎使用的专项债券,这当中的资金掣肘已经开始凸显。
时代周报记者粗略统计了国内各省的2019年度棚改目标—今年,已有20余省市下调棚改计划量。其中河南全省棚改任务从2018年的50万套,大幅下调至2019年的15万套;山西省的数据则从2018年的12.52万套,下调至2019年的3.26万套。以上两地棚改计划量降幅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