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袁氏世范的对比
如果把《袁氏世范》和《颜世家训》等家训类著作相比较,就可发现《颜世家训》中有很多篇幅来讲学问,全书从头至尾有很多引自经传的话,有许多是对经、史文章等所作的考证,对书法、绘画、射箭、算术、医学、弹琴等方面的见识。这些充分体现了像颜之推这样的士多才多艺或博学多识的风采。《颜世家训》给我们很浓重的书卷气和学术特色。而《袁氏世范》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对人生世相似乎了然于胸的长者把他的宝贵处世经验娓娓道来。更多地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从理想性向现实性转化,从学术上向世俗方面转化,由重理论转为重视经验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指导。
中国的历史典籍,以前大多是帝王将相的英雄史,后来又充斥斗争哲学,而实际当时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原态,反而极少涉及。《袁氏世范》这部书好在原汁原味,不仅引起当代诸多国内学者青睐,也使袁采在隔了许多个世纪以后走向了世界:如今在西方汉学界,袁采的著作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美国汉学家伊霈霞、墨子刻、约瑟夫·麦克德莫特和包弼德,都研究过《袁氏世范》。伊霈霞将《袁氏世范》翻译成英文出版,并著有《宋代中国的家族与财产:袁采的社会生活观》一书(此书列为《剑桥插图中国史》所附《进一步阅读书目》)。包弼德在《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第一章(长篇导言)中,把《颜氏家训》和《袁氏世范》进行比较研究,以论证由南北朝到唐宋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转型。
⑵ 袁氏家谱排辈
一、河南省柘城县袁姓字辈:心克树庆丙继康。
二、河南省光山县袁姓字辈:正殿传辉彩,儒登映茂迟。
三、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卧雪堂袁氏宗谱:中正至上,唯善则昌,崇德之家,修文习武。
四、安徽濉溪县临涣镇袁氏字辈:宗正永世成,立本昌自明,兴家为从化,长盛荣光华。
五、江西太和袁氏字辈:启文士在学兴发开。
六、江西抚州袁氏字辈:观光上国。
七、江西安义袁氏字辈:先后昆世业衡。
八、江苏沭阳袁氏字辈:国耀玉绍武卫伟国华昌。
九、江苏泗阳袁氏字辈:伍礼大峰同升益泰。
十、江苏如皋袁氏字辈:宇朝长德本强瑞。
十一、江苏扬州袁氏字辈:永恒长青。
十二、江苏新沂港头袁氏字辈:光三春景,一修厚坤。
十三、江苏滨海袁氏字辈:贺德于九高。
十四、江苏海安袁氏字辈:日新辞德乃克永昌。
⑶ 为何此人在袁绍集团的地位很高,却在袁氏引发内乱
官渡之战结束后,天下局势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袁绍和曹操依然以黄河为界。袁绍依然占据黄河以北的冀、青、幽、并四州,曹操依然占据黄河以南的兖、徐、司、豫四州。
官渡之战前,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是袁绍和曹操;官渡之战后,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是曹操和袁绍。人没变,先后顺序却改变了,这意味着袁绍和曹操的攻守之势发生逆转。
大汉十三个州,曹操和袁绍各占四个州。其它诸侯最多也就占一个州,单看实力对比,曹操和袁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⑷ 重庆市开州区袁氏种植股份合作社怎么样
重庆市开州区袁氏种植股份合作社是2016-03-25在重庆市开州区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开州区紫水乡龙茶村9组34号。
重庆市开州区袁氏种植股份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500234MA5U56N03H,企业法人袁志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重庆市开州区袁氏种植股份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期内流转服务(不改变土地用途)。大豆、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初加工、销售;面条、生湿面制品、粮食加工、炒货加工及销售,散装食品销售(须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方可从事经营)。在重庆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1038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474家。
重庆市开州区袁氏种植股份合作社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重庆市开州区袁氏种植股份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⑸ 汝南袁氏是东汉末年第一家族,巅峰时的他们到底有多牛
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书内介绍到袁绍是“四世三公” ,而这“四世三公”指的正是袁绍的家族汝南袁氏。汝南袁氏家族时代都有高官官居高位,最厉害的是时候连续四代都有人做当上了“三公”的高位。这三公分别是袁绍的父亲、爷爷、父亲的爷爷以及爷爷的爷爷四代人。 “三公”是古代最尊显官员的一个统称。 每个朝代的三公不同,东汉时期的三公官职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当时的官员选拔标准是举孝廉制度, 也就是推荐制度。靠着这巨大的人际关系网,汝南袁氏可以在任何自己想要的官位上安插袁氏子弟或者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然而东汉时期,朝政被外戚掌控袁氏输于没有军队也不得听从于外戚。直到东汉末年。汝南袁氏不但在政治上拥有许多门生故吏,还掌握了一部分军权。军权和决策权都在手的汝南袁氏,进而被称为东汉第一家族。
⑹ 曹操在袁氏内斗事件中,究竟得到了多大的便宜
东汉中后期,朝廷上出现了两大望族,分别是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这两大家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拥有很大的人脉与政治资源。尤其是汝南袁氏,积极参与到乱世之中。
袁绍兵败在建安五年(200年),袁氏二子内斗,曹操将他们分别击败,尚且花了八年时间。倘若袁氏二子兄弟同心,曹操一统河北的时间,还要更晚一些。
⑺ 袁氏的由来
姓氏:袁
祖宗:伯爰
分类:以祖上为姓
姓氏起源:
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 为袁安。
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 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 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 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 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 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⑻ 袁氏家族中谁最出名
最出名又是英雄的应该是明朝的袁崇焕了
袁氏起源 「袁」源出 ;
出自「妫」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袁氏名人
袁绍 (?~202)
字本初,东阳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曾起兵讨董卓,后据河北,与曹操战于官渡,大败,发病而死。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袁崇焕 (?~1630)
字元素,明东莞人。有胆略,好谈兵。万历进士,天启间以御清兵着绩,累官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崇祯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闻警入援京师,遭谗而被磔于市。
袁枚 (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清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乾隆进士,由翰林为知县,后弃官,筑随园于江宁城西,以吟咏为乐,世称随园先生。论诗主性灵,品评古今,时有新解。着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袁世凯(1859~1916)
字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清末,为李鸿章所赏识,戊戌政变,因告密而得宠,山东巡抚,进直隶总督,嗣官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辛亥革命事起,以内阁总理大臣,挟北洋兵力,与民军议和,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先生力辞大总统让之,遂为民国首任大总统。后谋行帝制,孙中山先生号召全国声讨,忧愤而死。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由此,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⑼ 三国中一度风光无限的袁氏家族,为何最后会断子绝孙
袁家的灭亡纯属是袁家后人的自取死路,其实按照道理来说,当时天下最大的家主就是袁家,也就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所在的袁家。当时的原价是四世三公之首,当时汉代选官制度还是推举制,也可以称为征辟制,是朝廷官员征辟民间有名望的人。你想当一个朝廷大官可以随意地选用民间人士入朝为官,这个里面存在着多大的利润空间。很显然作为四世三公之首的袁家,掌握着大量的选官的空间,所以很多人都是依附在袁家手下。
可是意外发生了,袁术竟然头脑发热,率先称帝,这就导致了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袁术率先出局。而袁绍则是在天命之子曹操的对抗之中失败了,你想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怎么可能会放下这个手下败将,自此显赫一时的袁家就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