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书法家曹彬字多少钱
收藏不要因为某个书画家或者别的艺术家出名了就去收购,更不要去收购已经炒得很高的书画等艺术品;也不要因为某个艺术家还不出名,就不收购他的艺术品,甚至艺术价值高的也不收购。只要是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书画等艺术品都值得收购。因为许多艺术家起初不出名,他的书画等却已经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但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黄秋园、陶博吾······等都是逝世了书画才被重视和发掘出来,人们趋之若骛,欲购而不可得。所以说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艺术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价格非常低廉时购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收藏它们能保证一本万利,收藏者何乐而不为呢???假若只是收购贵的,即使身家亿万又能收购多少呢? 即使收购得起,能确保升值吗?更甚者,像股票一样,到了低谷时期,还可能贬值!!!
如果说价格,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❷ 乐视网复牌后什么情况
乐视网再度跌停, 复牌后连续两日跌停。
3月19日讯乐视网开盘再度跌停,复牌后连续两日跌停。报5.34元,封单逾100万手,成交1.72亿。
孙宏斌是去年7月份在乐视网的股东大会上出任新一届董事会成员的,当时的董事会成员包括新当选的孙宏斌、梁军、张昭,还包括原有成员贾跃亭、韩方明、刘弘以及独立董事朱宁和曹彬。虽然当时外界对于孙宏斌将接任已身在美国的贾跃亭出任董事长基本没有悬念,不过细心的人还是发现,孙宏斌当时就任乐视网董事长在程序上还是没按常理出牌——通常来说,在股东大会选举出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后,新董事会都会在当晚召开第一次董事会议,选举出董事长并对外公告。但当时乐视网在选举出新董事会后并没有立即选出董事长,而是在第二天先举行了个媒体见面会,然后再选择三天之后才选出新董事长并发布公告。而且就在那次进入董事会次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孙宏斌甚至放风称自己无意当乐视网董事长,不免让外界惊讶。
在之后的乐视网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董事会上,孙宏斌获得7票赞成以全票当选新一任董事长。与此同时,会议还通过了乐视网变更法人的决定,即乐视网法人代表由贾跃亭变更为梁军,贾跃亭彻底从乐视网的管理层出局。
❸ 什么是零和游戏原理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宋朝。
当时国家正处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为了实现天下一家,版图统一的理想,在讨伐南平、后蜀、南汉等小国后,目标指向正由后主李煜所统治的南唐。
开朝七年。大将曹彬奉命兵伐江南,江南小朝廷李煜赶紧派使臣徐铉等人至宋廷乞求缓师,要求“以全一邦人性命”。并问原因:“我们对大宋天子并没有礼貌不周的地方呀,为什么兴兵讨伐我们呢?”
赵匡胤听了以后,冷笑一声说道:“你不必多说了,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宋军一举灭掉南唐,赵家基本夺得了天下。
实际上岂止是赵家天下,就是刘家天下、李家天下,又何尝容得下别人染指呢?
《汉书》上将天下比作一只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也就是说,秦朝失了天下,群雄并起,大家争夺,最后汉高祖打败了西楚霸王,就得了这只又肥又大的鹿。但又因为只有一只鹿,所以一染指便是你死我活的争夺,有你一分,便少了我的一分,岂可儿戏视之?
这就像极了一对一的两位对弈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一就是:“1+(-1)=0”。
赵匡胤和历代“逐鹿者”们所玩的,就是一种称为“零和游戏”的大赌博。
“零和游戏”的精确表达为: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一项游戏中,胜方所得与负方所失相同,两者相加,正负相抵,和数必为零,是谓“零和”。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因而,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但是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在一连串的博弈中,零和游戏的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双输,而要“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此,“双赢理论”也就应运而生。而在现在的生活中,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指。一方虽赢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
比如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涨落中赚取差价或从每年的派息之中获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上缴税金,增加就业等,双方或多方面都可从中获益。这也是如今社会最典型的“双赢”现象。
曾经有15个杰出的人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学者——因为他们的领导者是桑塔菲研究所的,所以我把他们叫做“桑塔菲学派”的学者,他们历时10年,在地球上找了15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小型社会,包括原始土著民族、半开化的渔村、城市旁边的乡村、前计划体制瓦解后的城市等,多次进行了一个名为“最后通牒”的实验。
这种游戏是一次性的,即两人瓜分一笔诱惑性足够强烈从而受试者愿意当真参与游戏的钱财。比如这两个受试者瓜分1000块钱,由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比如“我给你50块,剩下的950块归我”。
如果第二个人同意,那么他们就按这个方案瓜分由实验者给他们的一千块钱,其实是足够多的一份财富。如果第二个人觉得第一个人的方案“不公平”从而拒绝这一方案,那钱就被实验者收回,这两个人就一分钱也得不到。
这样,第一个人实际上拥有相当的垄断权。按照经济人的理性假设,第二个人的理性选择是:哪怕只是拿到一块钱,也应当选择“同意”而不是选择“拒绝”,因此第一个人可以给自己分配999元,而只给第二个人一元。
然而大部分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几乎40%的实验里,第一个人提出的方案是“对半分”,也就是说,第一个人并没有从自私角度出发只给第二个人“一块钱”,换句话说,只有在公平原则主导了个体的选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双赢。
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