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汤臣倍健属于安利产品吗
不是。
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10月,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并迅速成长为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
十几年来,汤臣倍健坚持执行“三步走”的差异化全球品质战略,从全球原料采购到全球原料专供基地建立,再到全球自有有机农场建立。
迄今为止,汤臣倍健原料产地遍及世界各地23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五个原料专供基地,自有有机农场也在筹建中。
在全球范围内不懈甄选优质原料,汇聚世界各地的营养精粹,构筑起优中选优的营养品联合国。
(1)透明工厂股票扩展阅读
公司事记编辑2002年,倍健进入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
2003年,率先推出终端营养顾问模式。
2004年,“取自全球”的产品差异化战略开始实施。
2006年,启动品牌差异化战略,签约世界冠军刘璇为形象代言人。
2007年,倍健更名为“汤臣倍健”,制定为期五年的品牌扩张及提升战略,全力打造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
2010年8月,签约国际篮球巨星姚明为品牌代言人,启动由渠道驱动向品牌驱动的转型战略。
2010年12月15日,汤臣倍健股票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以110元/股的发行价格和115倍的市盈率创下a股发行“双过百”的历史纪录。
2012年3月,首次明确提出汤臣倍健的“梦想三步曲”。
不一样全球化战略开始实施。
2012年6月,第三期厂房落成,成为亚洲先进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专业生产基地之一。
同一时间向公众推出汤臣倍健“透明工厂”。
截至12月底,汤臣倍健主要原料进口比例达到76.41%。
2013年,汤臣倍健明确提出从产品营销转向价值营销,把“服务力”打造成汤臣倍健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7月,投资10亿的汤臣倍健生产基地四期建设项目在珠海奠基。
㈡ 请大家讨论一下粮油行业管理面临的问题,企业要上ERP了,但是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
第一个问题,说起来太多,简单的就是产业链短,原材料存储、深加工等问题成为日常管理问题;
第二个问题,一般时候生产过程比较繁琐,除了人员监督质量检测,还需要提取多元化的数据,将产业链的短期工程延长,提高产量和效益;
第三个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软件进行管理,每家都不太一样,看你要管理哪些内容、哪些过程、均衡手工操作与信息化整合的代价;
第四个问题,确实没有什么行业调查,所以只能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信息化规划;
希望这些简单的回答能够帮助您,五洲商慧敬上!
㈢ 汤臣倍健怎么样
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10月,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并迅速成长为中国膳食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也是中国保健行业第一家AAA信用等级企业。2010年8月,国际篮球巨星姚明签约成为汤臣倍健的形象代言人,同年12月15日,汤臣倍健(股票代码:300146)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多年来,汤臣倍健一直执行“三步走”的差异化全球品质战略,从全球原料采购到全球原料专供基地建立,再到全球自有有机农场建立。目前,已有70%以上的原料进口自世界各国。2012年,汤臣倍健位于巴西的首个全球原料专供基地正式签约,2014年汤臣倍健新增澳大利亚β-胡萝卜素原料专供基地。
2012年6月,汤臣倍健珠海生产基地第三期厂房落成,不但在产能和硬件上成为亚洲最先进的膳食补充剂专业生产基地之一,并率先在行业内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公开原料和生产过程,希望打造成行业透明工厂的标杆,以诚信见证汤臣倍健的“全球营养,全球品质”。
今天的汤臣倍健建立了全面、科学的膳食补充体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天然动植物提取物及其它功能性膳食补充食品。除了极具差异化的产品力,汤臣倍健还拥有行业领先的经销商资源和零售网络。2014年,汤臣倍健开始从产品营销转向价值营销,致力把“服务力”打造成核心竞争力。由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CSISC)联合新华网、中国质量新闻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保健品品牌口碑报告》,汤臣倍健凭借综合实力位居口碑总指数榜排名第一位。
㈣ 汤臣倍健是国企还是外企
汤臣倍健公司是国内的,广州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不过许多原料是来自国外的,质量有保障。
㈤ 德国大众汽车的发展史及和德国保时捷汽车的关系
图片是大众顶级车辉腾啊,我喜欢,他是在德国一个很漂亮的透明工厂里造的。
大众汽车的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西的家族公司是保时捷,他在任期间不断收购大众股票,并在大众中已实际掌握控制权,为收购大众做准备。期间他还让马丁·文德恩(奥迪前任首席执行官)取代比瑞德而成为新的大众总裁,已收购MAN卡车公司问题为借口与其产生争执,实际是为除了他,防止他妨碍计划。这是大众被保时捷收购的原因。
这是在我买的《汽车族》杂志上看到的。
德国大众发展史——”大众“动力强劲
作者:nmtd
在德国早期的汽车制造企业中,有一个戴姆莱尔汽车公司.这个公司设在奥地利的分厂中,有一位名叫费迪南德 波尔舍的设计师.当时欧洲大陆流行着一种观念:汽车是有钱人的奢侈品,普通人无权问津.尽管波尔舍是位汽车设计师,但他却是个普通人,因此也未
能拥有自己的汽车.
后来,美国人亨利 福特站出来打破了“汽车贵族论”,他设计制造的“T”型汽车,开进了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家,波尔舍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后,就萌发了
要设计一种“大众化汽车”的念头.
1931年,波尔舍的一家生产小型廉价轿车的小工厂在斯图加特开工了.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原型车迟迟没能制造出来.就在他万般苦恼之际,转机出现了.1933年,德国法西斯头目阿道夫 希特勒窃取了德国政权.波尔舍对希特勒反动的政治观点毫无兴趣,但他却牢牢记住了希特勒在上台前许下的一个“诺言”:让德国大众有能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于是,波尔舍径直前去求见希特勒,希望得到一定的经费补贴.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个汽车迷,再加上歇斯底式的政治目的,因此给波尔舍大笔的研制经费,而且放宽了有关耗油量,冷却系统以及其它技术指标的要求,鼓励波尔舍尽快推陈出新出原型车.不过,希特勒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
件,就是“每辆车的销售价格不得超过900马克”.这比波尔舍以前预计的1500马克少了40%!
为了这不可思议的900马克,波尔舍绞尽脑汁.当时,德国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背后嘲笑他是“十足的疯子”.然而,他们低估了波尔舍的工作热情,技术水平和献身精神,3年后,波尔舍一举推出三辆命名为“大众”的原型车.但是,嘲笑波尔舍的人仍不相信这些车能够进入市场,纷纷要求进行公开的疲劳试验,以验证达到了技术标准.
作为设计师,波尔舍并未就此止步,他深知“大众”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他亲自前往美国,采购专业设备,招募技术工人.当时从美国返回后,发现德国已经掀起了一个购车运动,成千上万的工人都想买车,“大众”的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1938年,波尔舍在下萨克森州的一万英亩的土地上,开始建设一座更大的大众汽车制造厂.
但是,波尔舍本人并没有像他研制出来的大众汽车那样幸运,他因涉嫌与纳粹的关系而被捕,最后死于狱中.
“甲壳虫”飞起来了
“二战”后,尽管美国的汽车巨子对大众汽车不屑一顾,但大众人自己却干得津津有味.他们的“甲壳虫”从下萨克森州的工厂里爬出来,借着经济重建的顺风飞向世界各地.
1948年,海因茨 诺德霍夫出任“大众”总经理.他认为,公司现有的产品最适合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爬起来的德国经济.他对手下的人说:“我们当年初到此地时,这里满目荒凉.而今天,这里建起了活尔夫斯堡市.这座城市是被大众汽车载来的.今后,大众汽车还会载着我们到达更辉煌的境界.埋头苦干吧,我们需要的只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种类.”
德国经济出人预料的高速发展,为“大众”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外部环境;诺德霍夫的务实精神和正确领导又使“大众”具备了大发展所需的内部条件.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甲壳虫”先后推出了许多新车型,还对问世以来就没有变过模样的“甲壳虫”做了外观改造,在德国市场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抢购风潮.
大众扎根中国
“大众”更看好尚未开发的中国市场.1985年,“大众”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相继生产出“桑塔纳”、“桑塔纳2000”等产品.1991年,“大众”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主要生产“奥迪”、“捷达”轿车.1997年,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成立,成为“大众”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为了建立现代化的营销网络,2000年,“大众”在中国的第四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成立.
1999年9月,“奥迪”A6在一汽--大众成功下线.2000年12月,“帕萨特”在上海大众成功下线.2001年8月,“宝来”在一汽--大众下线,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在技术上与世界同步的中级轿车.随后,上海大众推出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紧凑型轿车“波罗”.目前,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中国生产的轿车总量已超过200万辆,占中国轿车总产量的52%以上.2002年,两家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将达40万辆,比上年增长21%.目前,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中国生产的轿车总量已超过200万辆,占中国轿车总产量的52%以上.2002年,两家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将达40万辆,比上年增长21%.
“大众”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工业尚处于落后状态.“大众”与中国的合作伙伴通过不懈地努力推动着这一市场不断前进.“大众”总能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推出新产品.不论是过去的“桑塔纳”和“捷达”,还是现在的“宝来”和“波罗”,都引导了中国汽车产品的新潮流.消费者对于老车型的忠爱和对新车型的热衷都证明了这一点.“大众”在全球范围内都要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产品同德国、墨西哥及巴西等地的质量标准完全一样.“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轿车不仅仅是在本地组装,而是大力提高“国产化”水平.“大众”一贯注重员工的培训.在开始生产“桑塔纳”之前,大众汽车公司便安排中国的工程师与技师去德国、巴西的工厂培训.自那以后,不管是生产“捷达”、“帕萨特”,或是“波罗”、“宝来”,中国员工都接受过多人次,长时间的海外及中国本地工厂的实地培训.
在谈到“大众”在中国的营销战略时,雷思能博士说,我们着重于建立现代化的经销商网络.我们的战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立“3S”经销商,到2002年末,预计建立550家“3S”经销商:进一步推进“大众”的全球统一标准,以展示公司的品牌形象,改善经销商的销售方式,对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培训及企业管理实施统一标准;建立独资的进口公司,向中国提供除合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外的“大众”的产品.雷思能博士还说:“大众汽车公司将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作出决定.我们的宗旨是:不同级别最好的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服务.”
㈥ 华金资本这个股票如何,长线能不能拿
这票有国资背景,而且股性相当活跃,概念题材也比较热门。这两天在大盘大跌的情况下能强势收红,估计不用震荡几天就要上攻了,个人建议是多拿下吃一波主升波段,止损位在10.7左右。
㈦ 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2年,于2011年5月20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红枣行业优先上市的企业(股票代码“002582”)。
作为一家集红枣种植加工、冷藏保鲜、科技研发、贸易出口、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好想你立足于健康、养生、营养、生态、环保、富民、强国的红枣行业,秉承“良心工程,道德产业;科学膳食,健康理念”的行为标准,开展以红枣主品类纵深发展,以坚果、豆类、米类、药食同源类等与红枣相关品类横向发展的产品策略,传递“健康、时尚、快乐、高端”的品牌理念,为行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标准、科学配比的健康食养标准,为保障大众健康、品质生活提供服务,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打造市值过百亿的好想你品牌。
目前公司建立有河南新郑、河北沧州、新疆若羌、新疆阿克苏四个生产加工基地,自建原料基地8000余亩,拥有15家全资子公司和3家参股公司,员工3000余人,成功并购线上零食品牌——百草味,实现专卖、商超、电商、流通、进出口全网覆盖,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并积极依托互联网思维,探索线上线下连通的云商模式,致力于全渠道营销。
近年来,公司还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国家级观光工业旅游示范企业、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全国食品行业优秀食品龙头企业、 全国枣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制定的免洗红枣标准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标准。
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新郑。2006年,公司率先成立中华枣文化博物馆,通过红枣标本、历史典故、民俗工艺等全面展现红枣文化精华,传承8000年红枣文化精髓,讴歌企业发展历程,宣扬心系红枣和人民健康的家国情怀。此外,公司还建有透明工厂、感恩殿、红色枣园革命文物展馆等,开展红枣文化节暨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为传播红枣文化、养生文化、感恩文化、红色文化不懈努力。
法定代表人:石聚彬
成立时间:1997-09-24
注册资本:51568.416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184100001492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新郑市薛店镇
㈧ 金龙鱼的控股上市公司名是什么
1、“金龙鱼”的控股公司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是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
2、1974年,郭兄弟集团在中国投资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从此开辟了中国市场。益海嘉里是丰益国际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小包装油生产商之一。
3、2006年底丰益国际收购了郭氏集团的全部食用油以及相关业务,交易价值为27亿美元。“金龙鱼”、“胡姬花”、这些在中国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的食用油品牌背后,都将闪现同一个跨国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的身影。
4、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 35 个城市设有企业110多家,在最大的货运枢纽附近建立58个生产基地,现在益海嘉里生产、销售和物流网络,覆盖了中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839个县市,拥有近350个销售处,1585个经销商5000多家分销商,超过100万个终端保证供应。
5、金龙鱼上市28年来 ,金龙鱼系列产品涵盖了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杂粮、豆乳、调味品、餐饮粮油等八大领域,旗下16个品牌在金龙鱼的带领下,都已成为每一个专业领域内公认的领先品牌,为消费者的健康餐桌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6、凭借金龙鱼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其母公司丰益国际继2012年3月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食品生产行业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榜首后,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丰益国际位列248位。
(8)透明工厂股票扩展阅读:
1、金龙鱼上市28年来,秉承诚信、创新、品质、服务四大经营理念,坚守"温暖亲情大家庭"的品牌诉求,专注粮油食品,把中国人的厨房作为自己的事业,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2、截至目前,金龙鱼品牌系列产品已经涵盖了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米粉、豆乳、调味品、餐饮粮油等八大领域,真情服务三亿中国家庭 。
3、金龙鱼食用油是益海嘉里集团打造的最知名、最成功的单品 ,产品涵盖了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调味品、杂粮、豆奶、餐饮用油、特种油脂、油脂化工等10大领域,旗下16个品牌在金龙鱼的带领下,都已成为每一个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品牌 。
4、从2007年开始,金龙鱼在全国逐步展开"透明工厂"行动,邀请各界消费者和媒体记者走进工厂零距离参观产品生产线。让消费者从产品生产的源头,从产品的生产线,从基础着手对产品品质进行监管。让公众和媒体都能行使监督的权利,充分践行品牌对消费者的品质承诺 。
5、至现今,金龙鱼已在全国18家工厂建立了营养健康体验馆,累计接待消费者66万人次 。
㈨ 为什么德国大众公司在20 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失败了
图片是大众顶级车辉腾啊,我喜欢,他是在德国一个很漂亮的透明工厂里造的。
大众汽车的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西的家族公司是保时捷,他在任期间不断收购大众股票,并在大众中已实际掌握控制权,为收购大众做准备。期间他还让马丁·文德恩(奥迪前任首席执行官)取代比瑞德而成为新的大众总裁,已收购MAN卡车公司问题为借口与其产生争执,实际是为除了他,防止他妨碍计划。这是大众被保时捷收购的原因。
这是在我买的《汽车族》杂志上看到的。
德国大众发展史——”大众“动力强劲
作者:nmtd
在德国早期的汽车制造企业中,有一个戴姆莱尔汽车公司.这个公司设在奥地利的分厂中,有一位名叫费迪南德 波尔舍的设计师.当时欧洲大陆流行着一种观念:汽车是有钱人的奢侈品,普通人无权问津.尽管波尔舍是位汽车设计师,但他却是个普通人,因此也未
能拥有自己的汽车.
后来,美国人亨利 福特站出来打破了“汽车贵族论”,他设计制造的“T”型汽车,开进了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家,波尔舍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后,就萌发了
要设计一种“大众化汽车”的念头.
1931年,波尔舍的一家生产小型廉价轿车的小工厂在斯图加特开工了.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原型车迟迟没能制造出来.就在他万般苦恼之际,转机出现了.1933年,德国法西斯头目阿道夫 希特勒窃取了德国政权.波尔舍对希特勒反动的政治观点毫无兴趣,但他却牢牢记住了希特勒在上台前许下的一个“诺言”:让德国大众有能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于是,波尔舍径直前去求见希特勒,希望得到一定的经费补贴.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个汽车迷,再加上歇斯底式的政治目的,因此给波尔舍大笔的研制经费,而且放宽了有关耗油量,冷却系统以及其它技术指标的要求,鼓励波尔舍尽快推陈出新出原型车.不过,希特勒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
件,就是“每辆车的销售价格不得超过900马克”.这比波尔舍以前预计的1500马克少了40%!
为了这不可思议的900马克,波尔舍绞尽脑汁.当时,德国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背后嘲笑他是“十足的疯子”.然而,他们低估了波尔舍的工作热情,技术水平和献身精神,3年后,波尔舍一举推出三辆命名为“大众”的原型车.但是,嘲笑波尔舍的人仍不相信这些车能够进入市场,纷纷要求进行公开的疲劳试验,以验证达到了技术标准.
作为设计师,波尔舍并未就此止步,他深知“大众”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他亲自前往美国,采购专业设备,招募技术工人.当时从美国返回后,发现德国已经掀起了一个购车运动,成千上万的工人都想买车,“大众”的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1938年,波尔舍在下萨克森州的一万英亩的土地上,开始建设一座更大的大众汽车制造厂.
但是,波尔舍本人并没有像他研制出来的大众汽车那样幸运,他因涉嫌与纳粹的关系而被捕,最后死于狱中.
“甲壳虫”飞起来了
“二战”后,尽管美国的汽车巨子对大众汽车不屑一顾,但大众人自己却干得津津有味.他们的“甲壳虫”从下萨克森州的工厂里爬出来,借着经济重建的顺风飞向世界各地.
1948年,海因茨 诺德霍夫出任“大众”总经理.他认为,公司现有的产品最适合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爬起来的德国经济.他对手下的人说:“我们当年初到此地时,这里满目荒凉.而今天,这里建起了活尔夫斯堡市.这座城市是被大众汽车载来的.今后,大众汽车还会载着我们到达更辉煌的境界.埋头苦干吧,我们需要的只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种类.”
德国经济出人预料的高速发展,为“大众”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外部环境;诺德霍夫的务实精神和正确领导又使“大众”具备了大发展所需的内部条件.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甲壳虫”先后推出了许多新车型,还对问世以来就没有变过模样的“甲壳虫”做了外观改造,在德国市场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抢购风潮.
大众扎根中国
“大众”更看好尚未开发的中国市场.1985年,“大众”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相继生产出“桑塔纳”、“桑塔纳2000”等产品.1991年,“大众”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主要生产“奥迪”、“捷达”轿车.1997年,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成立,成为“大众”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为了建立现代化的营销网络,2000年,“大众”在中国的第四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成立.
1999年9月,“奥迪”A6在一汽--大众成功下线.2000年12月,“帕萨特”在上海大众成功下线.2001年8月,“宝来”在一汽--大众下线,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在技术上与世界同步的中级轿车.随后,上海大众推出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紧凑型轿车“波罗”.目前,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中国生产的轿车总量已超过200万辆,占中国轿车总产量的52%以上.2002年,两家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将达40万辆,比上年增长21%.目前,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中国生产的轿车总量已超过200万辆,占中国轿车总产量的52%以上.2002年,两家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将达40万辆,比上年增长21%.
“大众”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工业尚处于落后状态.“大众”与中国的合作伙伴通过不懈地努力推动着这一市场不断前进.“大众”总能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推出新产品.不论是过去的“桑塔纳”和“捷达”,还是现在的“宝来”和“波罗”,都引导了中国汽车产品的新潮流.消费者对于老车型的忠爱和对新车型的热衷都证明了这一点.“大众”在全球范围内都要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产品同德国、墨西哥及巴西等地的质量标准完全一样.“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轿车不仅仅是在本地组装,而是大力提高“国产化”水平.“大众”一贯注重员工的培训.在开始生产“桑塔纳”之前,大众汽车公司便安排中国的工程师与技师去德国、巴西的工厂培训.自那以后,不管是生产“捷达”、“帕萨特”,或是“波罗”、“宝来”,中国员工都接受过多人次,长时间的海外及中国本地工厂的实地培训.
在谈到“大众”在中国的营销战略时,雷思能博士说,我们着重于建立现代化的经销商网络.我们的战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立“3S”经销商,到2002年末,预计建立550家“3S”经销商:进一步推进“大众”的全球统一标准,以展示公司的品牌形象,改善经销商的销售方式,对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培训及企业管理实施统一标准;建立独资的进口公司,向中国提供除合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外的“大众”的产品.雷思能博士还说:“大众汽车公司将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作出决定.我们的宗旨是:不同级别最好的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