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延宝实业股票

延宝实业股票

发布时间:2021-04-21 09:12:02

① 关于股票资金重组的问题

科学城并不是大盘股,他属于中盘,一般买股票都是在买上市公司的未来,资产重组可以使上市公司发生质变,投资者对上士公司未来的业绩会有期待重而买入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一般来说,开盘日如果与停盘日大盘指数差不多,股票复盘日也就是上涨日,恭喜!
今年以来,只要我们打开报纸,有关重组的新闻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而同时,重组板块在二级市场上也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尽管我们都知道,重组意味着乌鸡变凤凰的可能,同时,我们也知道,今年股市中重组股将有较大的机会,但这些机会到底有多大?我们该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今年的重组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背景和特点?等等。相信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无暇对这些问题进行很深入的研究。另外,从去年的操作经验来看,捂股策略已经被证明了是战胜大盘的良策,如果去年坚持捂股的话,年收益率至少有50%以上。而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热点变换太快令人无所适从,而且随着管理层监管力度的加强,机构运作一只股票的时间将被迫拉长,今年无疑很难再出现向99年5.19或2000年年初的井喷行情了,因此捂股在今年的操作中也是上策。而一旦选用了"捂股"策略,那么寻找什么样的品种捂着就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大问题了。这时,重组股天然的具有可中线投资特点的魅力就大大凸显出来了。因为我们只要捂准一只尚未开涨的重组股,中线收益无疑将是非常可观的。总之,以上的文字无一不是逼使我们要对整个重组板块做一次全面地、深入地探查。(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第一篇:理论篇

一、重组为何?重组何为?

重组者,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广义而言,重组包括资产的重组和资本的重组,资产的重组其实是一种资产的置换行为,而资本的重组则主要是指公司控制权的更替,亦即我们常说的收购兼并。当然,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的话,重组其实是一种利益的重新组合。由于本文所讨论的重点都是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因此,任何的重组行为都是股市中的大事件,当然对于当事的公司更是如此。无疑的,由于这种行为的牵涉面太大,因此每一次的重组行为(或者说每一次的重组事件)都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而是一种蓄谋已久的行为。

(一)重组的源动力。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重组的原动力基本上都是因为亏损而起的,因此在二级市场中,很多投资者甚至把重组板块理解为亏损板块甚至带"T"(ST、PT)的板块。事实上, 重组的诱因有时也是出于强强联合的考量,如众所周知的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联姻,国内的华润入主深万科,北大方正借壳延中等。当然,在我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中,重组有时也是庄家为出货而不得不赶制的墙饼。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庄家把某只股票炒地很高之后(一般庄家的帐面盈利至少都超过了100%、或者200%甚至更高),这时市场基本上无人敢跟这只股票了,而庄家这时手上的流通筹码又非常集中,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80%以上(如亿安科技等)。很显然,庄家此时要想出货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只好对该股进行重组,把该股贴上北大、清华或高科技的招牌,如紫光入主当时的古汉集团( 0590 )是在古汉集团半年内涨了 600 %之后发生的。 齐鲁软件入主泰山旅游( 600756)也是这样。

(二)重组的利益确认。上面我们分析过了重组源动力的三种类型, 那么重组之后,相关机构的利益如何体现呢?也就是说,如果我来重组一家上市公司的话,我将通过哪些途径来收割我的果实呢?我们认为,通常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重组之后获得配股或增发的机会,然后利用新圈来的资金回头收购新东家的资产,使得新东家的资产获得高价套现的机会;另外一条则是通过二级市场的炒作获得额外的报酬。一般情况都是,在一个新机构入主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往往该机构的利益共同体早已先行在二级市场吸纳了该公司股票的大部分流通筹码了。这样随着重组的进程的深入,该股的股价就一路高歌猛进了。当然更多的情形则是在重组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该股票的价格早就涨好了。很显然这也是一块相当可观的利润。重组的利益确认方式主要是以上两种,当然了,重组的同时,新当家的获得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可是最大的实惠了。

(三)重组的意义

关于重组的意义,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给被重组公司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引导了资源在股市的优化配置。但我们认为,对我国当前的股市来说,重组的一个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外的优质资源体面地嫁接到市场内部来,给股市带来了巨大的新生活力。我们从琼民源闯祸之后由中关村接手;ST郑百文巨亏之后山东三联买单;ST猴王始终不肯被压在"五行山"下;ST渤化(600874)一举蜕变为创业环保,等等,无一不意味着股市之外的优质资源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证券市场,这是股市的活水之源,有了这种活水,那么股市的永保青春显然就可以乐观预期了。这无疑是重组对股市的最大意义。

二、今年是个重组年

自从股市在1990年12月19日开张以来,年年都有重组的行情, 重组一直都是股市不灭的热点。那为什么我们还要郑重地说今年是个重组年呢?理由是:

(一)今年我国将梦圆WTO。加入世贸是我国追求10数年的夙愿,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的入"关"谈判到去年我国顺利完成了与美国和欧盟的双边谈判,应该说我国加入世贸已成定局。而据我国外金贸部的有关官员透露今年将是我国入"世"的梦圆时分。关于加入世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专家学者已多有论述,这里不赘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渐进式改革已到了光靠内部的自身动力难以完成的阶段,这时只有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利用外部的压力才能快速地完成我国积弊已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造。因此我们说,入"世"是深化该股的一种力量、一种手段,无疑的,这种力量将是非常强大的,它足以颠覆任何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和旧有的经营管理桎梏。而在这种由外而内的竞争大潮面前,国内企业之间的合纵联横及优胜劣汰将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为激烈。而这一切显然都将淋漓尽致地折射在今年的股市上。

(二)10年股市待重组。我们知道到2000年12月19日止, 我国股市开业已经满10年了,经过如许多年的风风雨雨、修修补补,我国股市也到了需要了大规模重组的时候了,正所谓:10年一重组。其实,去年就有苗头了,据报道,去年股市上大大小小的重组案例已达到了185家。而今年更不得了, 仅年初几个月股市中零零总总的重组案例早已超过了百余家,而且这种势头还在扩展。很显然,在股市满10 周岁之后,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存量重组,股市的内里才能重焕生机。另外,今年是新世纪开始的第一年,重组迎新也是一件很讨彩的喜事。

(三)国有股减持今年大规模推出是股市重组的重大契机。 自从去年我国进行了两只国有股减持的试点(黔轮胎和中国嘉陵)之后,今年的国有股减持进程将大大提速,而且减持的数量将大大增加。国有股减持意味着国有资本的退出,而在不允许外资进来接盘的情形下,国有资本的退出无疑就意味着活力十足的民营资本的进驻,即所谓的"国退民进"。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在这种减持的浪潮中将蕴育着多少重组的机遇啊。其实细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国有股大规模减持的背后"明显"隐含着国家管理当局对股市重组的政策面的支持。

(四)PT水仙的退市和配股、增发的新规则惠及重组板块。关于PT 水仙退市的意义专家学者早已阐发了许多宏论,其实,从股市的角度来看,它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激发了当地政府重组当地企业的巨大决心。我们知道,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当地政府天然地拥有对辖内企业的慈父情怀。而喊了多年的退市规则震撼出场的巨大压力无疑从另一方面加剧了当地政府的重组决心。另外,管理层前些时候出台了关于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新规则,该规则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的门槛,如,把配股的资格限制从原来的净资产收益率3年平均10 %降低到了3年平均6%,而且只要主承销商首肯,重组的公司也被赋予了增发新股的可能,等等。我们上面已经分析过了,一家机构入主一家亏损公司的动力之一就是能够从重组公司今后的配股、增发中获得大量的"免费"资金。而配股、增发新股新规则的推出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亏损公司或绩差公司的被重组魅力。

(五)今年将难续象99年的"5.19"或2000年年初那样的井喷行情, 重组板块化整为零的各自精彩将成为主流。我们知道,由于NASDAQ正遭遇寒冬,再加上今年管理层高举规范、监管大旗,以及当前的指数处于相对高位等客观现实都大大限制了今年行情续演前两年式的飙升行情。震荡式的缓涨是今年的主基调,因此从热点的角度来看,联动性极弱的重组板块将勉为其难地成为今年的主流热点。

第二篇:实战篇

第一篇的文字主要是从大局的、 务虚的角度分析了今年重组行情的大背景以及历年来重组行为本身的一些固有特点。下面,我们将从实战的角度来剖析一下我们如何在今年的股市中把握住适合自己的重组个股的机会。

一、重组的类型

我们前面分析过了,重组是个笼统的概念,它实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的行为。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我们显然还必须对整个重组板块进行深度的分析及必要的归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实战的层面上运用它。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重组板块可细分为一下4种:(1)有重组可能但尚未开始重组的,这主要指那些亏损的但走势却明显坚挺的,如川长江(0586)、石油济柴(0617)等;(2 )有重组迹象的或曾经有重组意愿的,这主要包括那些曾经发生过股权转让或股权有异动迹象的,如大连热电(600719)在第一股东变换为当前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之前就已经变换过一次了,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是由大连热电集团变换成武汉宝信科技的。另外,天山纺织(0813)第一大股东从天山毛纺织公司变成了新疆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这种反潮流而动的股权变更显然为后继的股权继续变更埋下了伏笔;(3)正在进行重组的或等待财政部批准的,如福建三农(0732)、福建东百(600693)、沈阳化工(0698)、襄阳轴承(0678)等;(4)重组已经结束的, 如国投原宜( 0826)、昆明机床(600806)等。

当然,如果按照重组行为的主动与否来划分的话, 重组类型还可分为主动型的重组和被动型的重组。主动型的重组是当前市场的主流,它一般都是通过第一大股东主动地寻找新的实力机构的行为来完成的;而被动型的重组比较少见,它主要有4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东方、华融、 信达)被动从债权人直接变成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之后, 被迫进行重组的, 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龙电业( 60076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兴发(0780)、渝钛白(0515)等。

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操作风格来介入各个阶段的重组股。做长线的,可以选择有重组可能或有重组迹象的品种,低位介入;做中线的,可以选择正在进行重组的品种择机介入;做短线的,则可以选择那些已重组成功的,一旦该类品种放量突破即可积极跟进。很显然,这种分类是必要的,它对我们的实战操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实,如果从更具实战意义的角度对重组板块的行情进行划分的话, 我们还可以从把重组股的行情细分成"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个股"和" 重组后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这里我们需要进行解释一下,我们所称的"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个股" 指的是重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涨幅已经很高的个股,如紫光生物(0590),该股原名古汉集团,在正式公布紫光入主的消息之前,该股的股价已经上涨了600%有余了;齐鲁软件(600756),该股原名泰山旅游,在正式发布重组公告时,该股的涨幅也已经超过了500%。很显然,象这种的重组股尽管题材强大, 但到了公布消息的时候已经食之无味了。那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这类品种尚未公布重组消息之前预先捕捉到它呢?另外,既然"重组前行情已透支的品种"已是昨日黄花,那么"重组后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就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下面,我们分而述之。

二、如何才能牵手第二只古汉集团或泰山旅游?

古汉集团(现在的紫光生物)、泰山旅游(现在的齐鲁软件), 这两只股票给了我们巨大的诱惑,逼使我们努力去挖掘古汉第二或者泰山旅游第二。而这类品种的最大魅力就是在于重组消息公布之前,因此我们现在最急迫要做的就是寻找那些具重组相的黑马股。经过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小经验。下面,我们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两部分来阐述具重组相品种的某些独到或共有的特征,并同时适当给出部分相关的个股。

(一)基本面

1、夕阳行业、制造业、国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行业、受加入WTO 影响大的行业将是今年重组大潮最先关顾的行业。这些行业包括家电、商业、机械制造、汽车等,很显然归属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重组压力和重组机遇,因此我们可以首先从这些行业中寻找可能被重组的个股。如襄阳轴承(0678),该公司由于所处的行业效益不景,终被中青创业集团所收。汽车行业的个股,如江铃汽车(0550)等受入世的影响很大,因此联合或重组的可能性就将大为增强。

2、容易被收购的品种。我们分析过了,收购是重组的一种极端行为,也是市场最想见的行为。很显然,那些"三无"板块、流通股比例高的或国有股可能大规模减持的、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的或第一大股东持股不足20%等容易引发股权之争的品种,我们应该认真关注。如近日闹的沸沸扬扬的方正科技(600601),还有那些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的,如庆云发展(0639)、啤酒花(600090)、望春花(600645)、福建三农(0732)等。

3、二当家掌权的个股有嚼头。我们可以来看看ST海洋(0658)的案例,刚开始时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只是作为第二大股东,但在公司的管理上,二当家无疑是说话算数的角。后来,公司又发公告称,北京清华科技园受让了第一大股东的股份,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二当家有实权的往往都会把重组进行到底的。还有的,如ST金马(0602),清华同方是其第八大股东,却主持着该公司的管理工作。另外,云南白药(0538)的二当家是云南红塔实业,宜宾纸业( 600793)的二当家是五粮液集团,这两个公司的二当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公司,它们会一直甘居二把手的位置吗?它们会不会把重组进行到底呢?

4、关乎当地政府的"面子"工程的个股重组的机会大。首先,带H股的ST 品种重组的可能性大。目前已经有两家带H股的ST品种被重组成功了, 它们是昆明机床(600806)、创业环保(600874),昆明机床嫁给了西安交大,而创业环保的前身则是ST渤化。很显然,情况类似的ST东北电(0585)也蕴育着较大的重组机会。因为带H股的ST股如果一旦被PT,那么当地政府就会觉得自己的"面子" 被丢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了,因此不论花再大的代价,当地政府都会积极去重组的。其次,舆论极为关注的潜在摘牌股重组的可能性大。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T猴王,尽管ST猴王烂成这样子了,但是宜昌和湖北省政府就是不愿把第一家的摘牌名额留在本省的土地上。第三,沪深本地股重组的机会大。我们知道沪深上市的沪深本地股都很多,被PT和ST的品种也很多,因此沪、深两地政府的重组压力大。因为这两地政府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太多的本地股被摘牌的。

5、当地政府开明与否。如果当地政府开明的话,就会积极邀请全国的知名企业来重组本地的上市公司,如福州市政府。从福建东百( 600693 )和天宇电气( 0723)首开了向全国征集收购者的先河,这不能不说福州市政府招贤纳士的胸怀相当宽广。很显然,有了这种胸怀这种气度,福州甚至福建的微利或亏损股的重组机会无疑就大增了,如ST九州(0653)、ST中福(0592)、ST实达(600734)等。

6、着力关注有著名机构入主的个股。举个例子,大连热电(600719)在4 月 25日公布了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入主的消息,深港产学研是北大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组建的公司,它是以前深安达今北大高科(0004)的新东家,实力不可谓不强。如果我们在4月25消息公布当天及时买进的话, 短短一周的时间收益率即高达30%以上。这就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关注有该类信息发布的个股,如青旅控股(600138)在2001年3月6日发布了新疆德隆坐实青旅控股二当家的消息。新疆德隆的名声市场无人不晓,因此该股显然应引起我们的中线关注。另外,曾入主ST 海洋(0658)的西安飞天以及曾染手和光商务(0863)的沈阳东宇都是市场上的知名机构,如今它们又分别把手伸向了福建三农(0732)和沈阳化工(0698)。

7、股权逆转换或同一母公司旗下主业相克的品种。所谓的股权逆转换,主要指的是那些股权不是转给强势企业或股权从企业变更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为,如我们前面提到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东方、信达、长城、 华融)被动掌控的上市公司,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龙电业(60076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兴发(0780)、渝钛白(0515)等。 另外, 我们上面提到的天山纺织( 0813)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该股的股权转换没有遵循当前的潮流(控股权从国资局转移到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而是第一大股东由天山毛纺织公司变更为新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种逆时而动的行为无疑蕴育着新一轮重组的契机。因为,控股权从天山毛纺织公司收回之后,如果再转移别的实力机构,那么天山毛纺织公司内部既得利益集团就将无法阻挠国资局对其进行转卖了。还有,同一母公司旗下主业相克的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资产重组的生机。举例来说,如PT钢管(600845)被宝钢集团收入囊中之后,宝钢集团就将软件类优质资产置换到钢管中,并把其改造成了软件公司。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宝钢旗下有一家主营钢铁的上市公司(600019)了,那么何必再搞一家主营钢铁的上市公司呢,更何况钢管的总盘子又不大,因此把钢管重组成软件公司显然就顺理成章了。那么,还有没有类似的公司呢,我们认为同样背靠宝钢集团的沪昌特钢的情况跟钢管类似。还有,同属深能源集团的深南电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8、年报有异动的个股亦蕴育重组潜能。比如年报有强行扭亏迹象的福建三农(0732)就已经发布了重组的公告。而同样年报强行扭亏的石油济柴(0617)以及政府补贴6000万元的ST鞍一工无疑也蕴育着较强的重组潜力。

(二)技术面

1、亏损却连涨不停的品种,重组只是时间问题。如川长江(0586),该股在公布亏损年报之前就从底部上涨了30%,公布亏损年报之后,该股又是连涨不停,至今又上涨了20%有余。很显然,该股的重组行为应该在路上了。另外,新戴上ST 帽子并大涨的品种也应引起关注。如ST冰熊(600753)、ST甬华通(600768)、ST 银山(0675)、ST合成(0788)、ST中乔(0047)及ST实达等。

2、有刻意洗盘、震仓迹象的品种有重组倾向。如刚刚正式重组消息的ST深达声0007即是一例。细细查看ST深达声的走势,我们发现该股明显地利用亏损年报推出之机刻意打压3个跌停板的。其他的如信联股份(600899),该股在4月12日放量涨停之后,故意发布一个辟谣公告,但该股因发布公告停牌半天复牌之后,刻意下探之后马上又急拉而起,随后该股又一气连续上涨了接近50%。这种利用辟谣来洗盘的行为无疑泄漏了该股今后将重组的信息。

三、"已重组但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大黑马的前身

诚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重组从来都不是一种意气用事的行为, 它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利,这不仅包括一级市场上的股权控制,还包括了二级市场的操纵股价(即坐庄)所得。因此,每一只重组股在重组的时候必然要伴随着该股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飙升。上面我们分析了一类股价在重组前就已经涨到位或已经极度透支未来行情的品种,很显然这种重组股在重组消息正式公布之后对我们来讲已经没有什么获利空间了。因此说,对我们最有诱惑力的只有那些已经公布重组消息,而股价却尚未启动的个股。比如说,2000年总涨幅高达400%的川投控股(600674), 而该股的重组行为却是发生在1998年的7月份,当时该股的名字叫做四川峨铁。另外, 近来涨势凶猛的国投原宜(0826),该股的重组行为却是发生在1999年的12月份。很显然,这类品种才是整个市场永远的至爱。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无疑就是,我们该如何捕捉并操作该类品种。

(一)细细地收集那些已公告重组信息的个股。 这一点我们只要通过认真阅读每天证券报纸的信息公告栏并详细记录即可。下面我们把部分已公布重组信息但涨幅还不大的公司及其新东家的名字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新都酒店0033(深圳翰明投资);川投长钢0569(川投集团);国际大厦0600(河北建设);ST银山 0675(山西汇科数码科技);世纪光华0703(河南九龙水电集团 ); 内江峨柴 0757(沈阳北泰集团);ST达声0007(新疆宏大房地产集团);世茂股份600823(上海世茂投资发展公司);ST国货0416(上海华馨投资);青岛东方0739(上海光泰投资发展公司);国光瓷业600286(上海鸿仪投资);ST西化机0838(蓝星集团);寰岛实业0691(天津燕宇置业);ST康赛600745(珠海天华);ST联益0696(重庆宗申摩托);ST黄河科600831(广州鹏达集团 );福建三农0732 (西安飞天科工贸);ST恒泰600097(华立控股);望春花600645(华银控股集团);沈阳化工 0698(沈阳东宇);珠江控股0505(北京万发房地产);西南药业600666(太极集团及其旗下公司);襄阳轴承0678(中青创业);西北轴承0595(中国瑞联电子);庆云发展0639(沈阳宏元集团);另外,东百集团(600693)、宁夏恒利(600165)、天宇电气(0723)等把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当作绣球抛向全国的个股引来新的东家亦当不远矣。

(二)新东家的实力、背景、可能置入的资产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重组信息公告之后,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新入主的机构的实力如何。比如,川投控股( 600674)的控股股东川投集团是一家总资产高达225亿的大集团,很显然, 如此大规模的集团必然有足够的实力对被入主的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地重组的。该股2000 年连涨400%的事实显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类似的川投长钢(0569 )也是川投麾下的上市公司,重组将近3年了,看来该股被正式注入优质资产的时间应也不远了。另外,我们注意到,重组ST黄河科的广州鹏达集团和重组国际大厦的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都是实力雄厚的集团,当然,入主的沪昌特钢(600665)的宝钢集团的实力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新东家是否有应时的题材也很重要。比如,当市场在炒作宽带、生物、新材料、纳米等概念时,如果新东家有刚好有这些题材的话,该重组股无疑会受到市场的狂热追捧的。

(三)价低的、未涨的、庄家持筹高的重组股最为迷人。 这一点主要是帮助我们从技术面的角度来遴选和甑别重组股未来的上涨潜力和上涨时机。比如,青岛东方(0739)、世茂股份(600823 )等重组股的筹码就比较集中, 而寰岛实业( 0691)的绝对价位和总涨幅显然都是比较低的。

(四)认准著名机构的名字。如果重组一方是股市上著名的机构的话, 那敢情是最好不过了。下面我们列举了部分有名机构的名单供参考:北大系、清华系、德隆系、深港产学研、明天系、托普系、牛津剑桥、西安飞天、哈里道里等等。

(五)捂股是投资重组股的最佳策略。重组股后市肯定会有行情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的快慢而已,因此找准一只自己最熟悉或最适合自己操作风格的品种牢牢捂住,任凭大盘风吹雨打,始终痴心如一,按照多年来的经验,这种操作策略至少能保证年平均收益率达到50%以上。这就叫作:捂并快乐着!

结语:重组是个大命题,以上的文字只是对重组的一种粗浅的解读。 理论篇也好,实战篇也好,它更多的只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重组板块巨大商机的诱惑之门。尽管它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及个股,同时也着意提醒大家最应关注那些已重组但行情尚未启动的个股,但通篇文字更多的只是给出了一种思路,一种近距离参详重组及重组股的思路。至于最终谁能真正从重组大潮中斩获金银满钵,那就看您的造化了。

② 何时公布2006年四季度十大流通股股东

06年第四季度报来表,也就是06年年报公源布的时候
里面有截止到2006年四季度的十大流通股股东
每家上市公司06年年报公布的预约时间可查上证所和深圳的相关网页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ssnss/ggyyqk_sch.jsp
http://www.cninfo.com.cn/plsj/plsj_szse.html

③ 宝延风波是怎么回事

宝延风波创造了“T+0”实施以来的神话。单1992年10月29日这一天,延中实业的振幅就达到338.57%,开盘66元,最高284元,收盘又跌到64元。

宝延风波是沪深市场收购第一案

延伸阅读 宝延风波:收购与反收购
· 最让女人动心的 男人

· 开比萨名店每月赚10万

· 30天根治--湿疣疱疹

· 她-让我1个月会说英语

· 二十年近视 10秒解决

· 聚焦中国十佳投资项目

1993年9月30日上午11点15分,证交所电脑屏幕上打出宝安公司持有延中实业5%以上股票的公告,延中实业被停牌。

消息传到上海昌平路的延中公司总部,犹如晴天霹雳,一时大家六神无主。对延中和公众而言,收购事出突然,谁也没料到“我们的企业”一夜之间会落入他人之手,没了命根子。

在此之前,早有几件不经意的历史事件为此埋下深刻伏笔:1986年9月26日,延中股票在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挂牌上柜交易,该股票成为第一批可流通股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延中股票全部上市流通,成为第一批全流通股票。1992年2月,“延中实业”股票成为率先取消涨停板制度试行放开股价的公司股票之一。

正是基于如此历史前提,也基于延中的股权结构与业务结构,深宝安(资讯 行情 论坛)(000009)打延中的主意不是一朝一夕。深宝安成立于1983年,1991年6月25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营房地产、工业及进出口贸易。浸染在国内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深圳,深宝安春风得意,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个第一:组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可转换债券,发行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开办第一家财务顾问公司。

1992年末,宝安集团开始寻觅收购对象。延中实业股权分散以至几乎没有控股股东,从实际操作和收购成本上都相对容易。而延中实业以“延中路”这个街道名称出现,竟然给深圳宝安造成一个“近乎荒唐”的错觉:以为“延中路”上企业都归延中实业,实则很多企业与延中实业全无关联。如此推算,延中实业近则资产不少,远则拆了做房地产有大利可图。

二级市场收购第一案

1993年9月13日,深宝安旗下宝安上海、宝安华东保健品公司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悄悄收购延中实业的股票。9月29日,上述3家公司已经分别持有延中实业4.56%、4.52%和1.657%的股份,合计持有10.6%。由此,延中实业的股票价格从9月13日的8.83元涨至12.05元。

9月30日,宝安继续增持延中实业的股票,持股比例达到15.98%。至此宝安才发布举牌公告宣称持有延中5%以上的股票,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向延中实业公开宣战。这是1993年国庆节的前夕。

国庆节的3天假期,对于延中实业管理层来说度日如年。总经理秦国梁懊悔不已,为什么自己在学习《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时,竟会把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跳过去”了呢?

就在国庆期间,秦国梁没有闲着,他试图全力保住延中实业不被易帜。延中实业找到施罗德集团香港宝源投资作顾问,希望实行反收购。但延中的反收购之路走得非常艰难,收购资金就是一大问题,几家兄弟公司的资助只是杯水车薪;而到10月22日宝安已经持有延中19.8%的股票。同时,双方在各自智囊团的支持下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唇舌之战。延中实业也将宝安的违规操作上报证监会,希望能得到支持。

就在宝延之争愈演愈烈之时,其他老八股的管理层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另一方面却又被购并的“进步势力”吓住了,结果一致得出“这是件好事情但要办好”的结论。

最后在证监会的协调下,宝延风波才得以平息。1993年10月22日,证监会肯定宝安购入延中股票是市场行为,持股有效;但对宝安信息披露不及时处以100万元罚款。至此,宝安得以顺利进入延中。

1993年的宝延事件,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延中股票达19.8%,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开辟了中国证券市场收购与兼并的先河,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首例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达到成功控制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

④ 国内有哪些著名的上市公司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中国石油、招商银行、中国石化、交通银行等。

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显示,工商银行以3,724.13亿元的利润总额连续十年蝉联榜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平安排名第二至五位,位次与去年保持一致。

中国石油、招商银行、中国石化、交通银行和中国建筑排名第六至十位。其中,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中国建筑首次跻身前十,尤为可贵。今年500强上榜线10.74亿元,比去年提升7%,华邦健康排名第500位。

(4)延宝实业股票扩展阅读

2019年500强中有69家位于西部地区,连续四年保持稳步增长,358家位于东部地区,东部依旧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按省市分析,北京以74家继续居于榜首,广东(70家)、上海(56家)、浙江(46家)、江苏(39家)、山东(24家)排名第二至六位,上海上榜企业增数最多(增加4家),并一举扭转连续多年的下滑态势。从城市间比较来看,北京、上海和深圳(39家)持续位居三甲。

位列第四至第八的城市分别是,南京(15家)、广州(14家)、杭州(13家)、成都(12家)和宁波(10家),其上榜企业数量均超过10家,成都是西部地区唯一上榜企业数量超过10家的城市。

⑤ 宁波三A集团电器有限公司将大力建设公司社会责任,需要做哪些步骤

是。在香港买壳。

什么是买壳上市

所谓买壳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融资的能力进行融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一般来讲,企业购买的上市公司是一些主营业务发生困难的公司,企业在购买了上市公司以后,为了达到在证券市场融资的目的,一般都将一部分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内,使其业绩达到管理层规定的参加配股的标准。另外,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越好,其配股价格就可定得越高,企业募集的资金就越多。

买壳上市有直接上市无法比拟的优点。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壳公司由于进行了资产置换,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股市上的价值可能迅速增长,因此企业所购买的股权价值也可能成倍增长,企业因此所得到的收益可能非常巨大。

买壳上市如何实现

一个典型的买壳上市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

第一步,股权转让,即买壳。通过在股市中寻找那些经营发生困难的公司,购买其一部分股权,从而达到控制企业决策的目的。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一般分为两种,一般是购买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方式购买成本一般较低,但是存在许多障碍。一方面是原持有人是否同意,另一方面是这类转让要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另一种方式是在股票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但是这种方法一般成本较高。因为一旦开始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必然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造成收购成本的上涨。

第二步,资产置换,即换壳。将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卖出,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壳公司,使壳公司的业绩发生根本的转变,从而使壳公司达到配股资格。如果公司的业绩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就能以很高的配股价格在股票市场上募集资金。

如何选择壳公司

综合考虑往年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壳公司的一些基本特点。

1、股本较小。以沪市为例,1997年和1998年共103家公司换壳,其中总股本小于1亿的有39家、流通股小于3000万股的有38家,所占比例均为38%,总股本大于1亿的壳公司中,绝大多数的股本小于3亿。

显然小盘股对买壳和重组者来说,具有介入成本低、重组后股本扩张能力强等优势,特别是流通盘小,易于二级市场炒作,因此获利机会很大。像沪市的国嘉实业(600646),总股本8660万股,重组后股价由6.05元涨到46.88元,增长了674.88%;又如深市的合金股份(0633),总股本5169万股,重组后股价由8.50元上涨到42.39元,涨幅达398.71%。

2、行业不景气,净资产收益率低。像纺织类(嘉丰、联合、广华、南化)、商业类(环宁、绍百、贵华、石劝业等)和主业不明的衰退类(联农、农垦、钢运、浙风)。

3、股权相对集中。在我国,由于二级市场收购成本较高,而且目标公司较少,因此买壳上市大都采取股权协议转让方式,股权相对集中易于股权协议转让,容易被非上市公司相中,从而为二级市场的炒作创造条件。

4、壳公司有配股资格。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只有在连续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为6%)时,才可申请配股。因此在选择壳公司的时候,一定要考查公司前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如果该公司最近一两年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那么该公司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买壳主要方式

1、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

在场外收购方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方式为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收购控股股东(12%)(根据沪市1999年上半年的买壳上市行为统计)。其中国资局、政府部门控股的企业中的买壳上市行为尤为频繁。另外,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涉足买壳上市的现象日益增多。如重庆国股控股重庆路桥(600106)、海通证券转让贵华旅业(600791)、北京首创控股宁波中百(600857)、包头信托转让ST网点(600880)、富邦投资收购云南保山(600883)。

1999年上半年沪市共发生24起买壳上市事件,涉及24家上市公司,其中云南保山(600883)在上半年发生了两次更换在股东事件。买壳上市的主要方式有国有股转让(漯河银鸽、三峡水利、太极集团、亚通股份、东大阿派、辽宁成大、大理造纸、ST中川、宁波中百、四川电器等10起)、法人股转让(长安信息、贵华旅业、阿城钢铁、ST北旅、云南保山等6起)、收购控股股东(申华实业、ST网点、北大车行等3起)、国有股划拨(ST松辽、川投控股等2起)、国有股授权经营(ST红光、重庆路桥等2起)、法人股划转(国脉通信1起)。我们认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转让的成本较低,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可以间接达到上市的目的。国企脱困,抓大放小,政企分开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国资局等政府部门控股的中小型上市公司成为理想的买壳对象;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则多出于资本增值的目的进行壳的买卖。

2、二级市场收购

二级市场收购是指并购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从而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并购行为。我国第一起二级市场并购案例就是家喻户晓的“宝延”风波。1993年9月深宝安通过其上海的子公司和两家关联企业大量收购延中实业的股票,从而拉开了我国二级市场收购的序幕。目前,二级市场并购主要集中在“三无”板块,主要案例有: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

交易中的价款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方式

2、资产置换支付:如托普收购川长征、康凤重组

3、债权支付方式

4、混合支付方式

5、零成本收购:该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国有股无偿划拨的形式实现的。

6、股权支付方式

例如:清华同方(600100)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正虹饲料(0702)吸收合并湘城实业

在这几种支付方式中,以现金支付、资产置换和混合支付占了绝对多数,股权支付由于换股比例不易确定,因此较少为企业所采用。

往年案例分析

从93年第一例买壳上市案例到现在,共发生买壳上市163起。其中99年共发生48起买壳上市案件;98年发生的买壳上市70家;97年共发生买壳上市33起;97年以前12起。

以98年为例,在这三种方式中,法人股股权转让的数量为48家起,国有股转让的有21家,二级市场收购的有1家,股权转让远远高于二级市场收购的数量,主要原因是协议收购的价格要远低于二级市场收购,收购的时间较短而且目标公司数量多,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欲买壳上市的企业来说,协议收购是其首选的方式。

(一)买壳后股权的变化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买方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相对控股权,这样可以节约资金,降低收购成本。

(二)成功的比例(以可以配股为标准)

此处只考虑将买壳上市作为长期投资的情况。由于买壳上市主要看重的是壳公司的上市资格,主要目的是获得配股资格,因此买方在选择壳公司时不仅要考虑代价问题,还要考虑壳公司有无配股资格。在98年70家买壳上市案例中,有39家有配股资格,这为买方迅速实现其目的奠定了基础。

96、97年的案例中,只有15%左右的壳企业在买壳后较长时间内(2年)效益得到提升,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在买壳后很短一段时间内(当年)收益增长,这种收益增长很多是由于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等关联交易形成的。买壳上市后重组的小姑是否持久还要通过今后几年的业绩来判断。

因此,以买壳上市作为长期战略投资时必须要有持续的利润增长点。

(三)转让价格分析

在98年选取的43家买壳上市的案例中,转让价格小于3元的有39家、大于3元的有4家,转让金额小于1亿的有29家,大于等于1亿的有14家。在这些样本中,转让价格最低约为30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壳公司股本较小,买壳后买方股权所占比例不高。

在98年选取的40家案例中,股价在3月内上升的有18家、下跌的19家、基本持平的有3家。这说明,在较长一段时间,壳公司的股价便会趋于理性,公司基本面的好坏是股价能否走高的决定性因素。

(四)壳公司的行业所属

壳公司多为传统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纺织和机械类。在97年,纺织类壳公司有7家,比例为21.2%,零售餐饮百货、旅馆类壳公司有7家,比例为21.23%以98年70起案例为例,其中百货类壳公司有7家、房地产类7家、钢铁机械类壳公司有11家。

买壳上市的一些变化

1、买壳上市数量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94年前的3起到98年的70起,数量迅速增加;到99年48起,买壳上市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交易额总量不断上升;

2、买壳上市的成本逐年上升。例如,97年平均成本为0.625亿,98年上升为0.991亿。主要原因是随着买壳上市的发展,绝大多数壳公司认识到自身壳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想上市;

3、股权转让,尤其是国有股转让大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4、买壳过程中,买方都向壳公司注入了新业务,均为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或项目,其中涉及高新技术的占有很大一部分;

5、从97年末开始,证券市场上开始出现高科技企业买壳上市,以后愈演愈烈。买方主要集中在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而且大多为资金相对短缺的民营企业;从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竞争激烈、发展缓慢的商业、纺织、机械行业;从买壳方式来看,主要是对经营业绩较差的非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控股收购,然后注入高科技产品,最终达到买壳上市的目的。典型案例有北大收购延中,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控制了延中实业,还有科利华收购阿城钢铁、托普收购川长征等;

6、买壳上市后总体财务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公司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1月1日到1998年6月30日间买壳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有10家,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从1996年的0.002851元和1997年的0.08806元猛增到1998年的0.24148元,98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34,均高于同期沪深股市0.1993元和7.9663%的平均水平,显示了重组后高科技上市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但在这些公司中,盈利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如四通高科和ST石劝业98年收益均出现了大幅滑坡,这与对不良资产的坏帐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而其它公司的效益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国嘉实业更是以1.32元的每股收益名列沪市绩优股前列。

7、公司重组前壳资源特征明显。在10家买壳上市公司中,除万家乐股本较大外,其它公司总股本均在20000万股内,流通盘较小或是股权绝对分散的“三无概念股”,如延中实业。且这些公司重组前多效益较差甚至亏损,原控股股东出让控股权的意愿较强。另外从重组后所介入的产业看,10家中有8家是电子信息业,说明作为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8、重组操作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社会公众股股权转让模式,如北大所属企业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社会公众股控股延中实业;2、法人股股权转让模式,如四通集团控股华立高科,思达科技受让石劝业的法人股,另外百隆股份、东北华联、国嘉实业、万家乐均属这种模式;3、国家股股权转让模式,如托普集团受让川长征的国家股,银河高科控股蓉动力等。特别是托普集团先注入优质资产,再收购川长征国有股权的方式,减少了重组过程中的财务费用,值得借鉴;4、合资组建高科技公司,间接引入优质资产,如五一文第一大股东长沙五一文与创智软件园有限

9、总体来看,98年上半年证券市场“买壳上市”高科技含量很高。这说明,随着买壳上市的进一步深化,注重“买壳上市”的实质内涵、长远效益已经成为今后资产重组的主流方向。注入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优质资产或优质项目,已成为非上市公司“买壳上市”的新潮流。

10、买壳上市中买卖双方在同一地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有97年的57.5%上升到98年的61.7%。这说明,壳公司股权转让发生在同一地区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快地区收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本位主义因素。

典型案例:

A:托普科技发展公司对川长征的收购采取先注资后收购的方式。首先在1997年底,川长征以每股7.42元价格购买成都托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托普发展的控股公司)53.85%的股份,向托普发展支付现金7791万元。1998年4月,托普发展从自贡市国资局以每股2.08元外加0.5元无形资产补偿费的价格购买了川长征48.37%的股份。采取这种先注资后收购的方式,一是由于受让国家股手续复杂,需要层层报批,另一个更主要原因是川长征以国有企业身份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金中取得购买成都托普的价款,避免因企业性质发生变化而失去借款资格,大幅度降低了托普发展的收购成本。

B:创智软件园收购五一文的手法更为独特,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方式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即由五一文第一大股东以其持有的五一文法人股股权作为出资,与创智软件园合资设立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占有51%的股份,这样,创智软件园通过绝对控股该合资公司而间接成为五一文的第一大股东。这种手法与直接收购法人股相比,成本大为减少,并且有效地避免了自身优质资产的未来收益被上市公司其他股东所摊薄。

C:科利华对阿城钢铁的收购方式也不简单。该公司以每股2.08元的价格从阿钢集团购买阿城钢铁28%的股份,应付价款1.34亿元,该数额显得相当庞大,不过与此同时,阿城钢铁分别以5000万元购买科利华下属的晓军公司80%股权和一项软件著作权,这1亿元以其对阿钢集团的债权支付给科利华,这样,科利华仅用3400万元现金和这笔债权偿付给阿钢集团作为购股款。采用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也是大幅降低实际收购成本,将购买价款中的绝大部分通过账面数字进行对冲

⑥ 求助,上市参股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收购 1. 宝延风波——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第一案 1993 年 9 月 13 日, 深宝安旗下宝安上海,宝安华东保健品公司和深 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悄悄收购延中实业的股票.9 月 29 日, 上述 3 家公司已经分别持有延中实业 4.56%,4.52%和 1.657%的股份, 合计持有 10.6%.由此, 延中实业的股票价格从 9 月 13 日的 8.83 元涨至 12.05 元. 月 30 日, 宝安继续增持延中实业的 9 股票, 持股比例达到 15.98%.至此宝安才发布举牌公告宣称持有延 中 5%以上的股票,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 向延中实业公开宣战. 这是 1993 年国庆节的前夕.1993 年的宝延事件, 深圳宝安集团通过 二级市场购买延中股票达 19.8%, 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开辟 了中国证券市场收购与兼并的先河, 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首例通过二 级市场收购达到成功控制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后来, 1998 年, 方 正入住延中, 延中改名为方正科技, 后来有发生长虹, 裕兴争夺控制 权的收购事件. 宝延风波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股权转移事件,标志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 场发展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其后万科参股申华, 恒通控股棱光, 康恩贝吃掉凤凰,辽国发拨弄爱使,恒丰举牌兴业,一汽买金杯等一 系列事件,都可说是宝延事件激起的千层波浪,同时也催生了中国股 市挖掘不尽的题材板块--资产重组. 涉及要点: 信息披露的程序; 公告,反收购 2. 申华竞购案 1993 年 11 月 10 日, 宝延风波平息没多久, 深万科(000002)发布公 告, 深万科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申华实业 5%股份. 1994 年 3 月 31 日, 《中国证券报》在第四版上刊登万科 4 家 A 股股 东授权万科 B 股股东之一君安证券所作 《改革倡议——告万科企业股 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 其中对万科参股申华大加指责.王石虽对 此并不认同, 但其实在 1993 年末万科就已经开始减持申华的股票. 1993 年底, 申华工贸持股 3.74%, 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万科持股比 例已经降为 2.92%.在后来的两年中, 万科继续减持, 直至 1995 年 从申华前 10 大股东名单中退出.同年, 申华工贸及瞿建国等与上海 太阳海设备有限公司发生股权纠纷, 申华工贸退出但太阳海也没有 进入申华实业, 而 1995 年瞿建国以 0.69%的持股比例, 俨然位居第 一大股东之列.此时申华实业的股权分散的程度已经到达历史最低 点. 在 1996 年底, 金融大厦即将封顶之时, 广州三新公司在二级市场大 量买进该公司股票, 接连二次"举牌"公告, 并引发"申华"公司董 事会的内部决裂.七名董事要求接纳"三新"公司的四名新董事, 并 与董事长反目.在此关键时刻, 作为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 "君安证券"公司登场入驻, 先后持流通股 15%, 成为无法抗争的 第一大股东 君安入住申华后, 派来年富力强的年轻管理人员, 瞿建 国仍是董事长, 但离开管理第一线. 1998 年 7 月, 君安高层出事后, 瞿建国在管理层的一致要求下, 重 新掌控申华. 但瞿建国在收购江西省最大的民营科技集团江西科环集 团时与君安产生分歧, 临时股东大会上该项收购提案未被通过, 最 后瞿通过分拆收购的方式得以实现. 1999 年, 君安投资与瞿建国反目, 以瞿建国"侵权和非法投资"为 由, 将其告上法庭, 这也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例大股东状告公 司董事长的例子.一时间, 君申之争成了市场竞相关注的焦点

⑦ 反收购有何价值延中实业采用何种反收购策略从宝延风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财务启示

我不知道哎,对不起。。。。完全不懂

阅读全文

与延宝实业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定期理财属于基金 浏览:55
金三角战法策略指标 浏览:724
杭又集团股价 浏览:549
香港接受境外汇款 浏览:463
金融公司新媒体运营 浏览:80
我国银行理财公司 浏览:265
港股委托价格范围 浏览:327
2008年6月美元汇率 浏览:299
招商基金高端理财 浏览:742
阿里巴巴最大股份是 浏览:312
武汉城市圈棉花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浏览:503
80年一分硬币回收价格 浏览:744
邮储红色系列贵金属 浏览:987
海航集团信托贷款 浏览:139
基金专业理财产品 浏览:962
淘宝优惠券佣金插件 浏览:811
邮政分公司金融岗位 浏览:592
优灏金融服务费 浏览:968
股转协议股票 浏览:409
网上银行理财产品论文 浏览: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