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攻略 > 陈志武推荐的投资理财书

陈志武推荐的投资理财书

发布时间:2021-10-06 23:11:12

⑴ 推荐金融有关的书籍

  1. 黄老的《金融学》又叫《货币银行学》,是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都要学的对于金融总体介绍的书籍,几乎涉及金融学的各个方面,适合作为对于金融学有什么的了解。
    2.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经典中的经典,通俗易懂说的都是最基础的理论,来自身边读完可以让人有种对于生活重新认识的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初学者。
    3.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一位有中西方阅历的耶鲁的中国教授,该书以经济学的视角可谓深入浅出的说出了许多中国的国情、故事,读完同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上3本都是比较适合基础不深的人看的书籍,但却不是因为其的浅显而是因为它们的深入浅出、因为作者的功底,让读者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细细品味书中所讲,使读者能轻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金融原理。话语不学术、不教条、亲切却字字珠玑,从提问看楼主应该并非专业人士或者仅仅初涉金融,因此觉得会对你有用,希望喜欢。。。

⑵ 推荐几本财经类的书籍。

你说的这两本书,我不好说他们不经典
但是要把他们放在“财经”的旗下我觉得有点点不是很恰当
当然我也是相信事物之间的相同和变通
这种在宏观上和经济挂钩的,我个人将它归入,人生哲理部分
财经是个相当宽广的范围哦
就其中的
金融一项就已经相当的庞大了
大众读物
比如市面上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
财经类
书籍
就很齐全的
像《挑战华尔街》这样的,封面是黑色的,就有几十本,而且是属于大众读物
当然不是说这样看是简单的书,就不高深啊,大师们写的东西,是可以反复汲取知识的
至于那些什么,怎么看k线,抓涨停的,我就不提了,属于口水级别的,呵呵
入门级
入门的可以看下,经济学专业的本科教材,像什么《经济学原理》,《微宏观经济学》等等。太多了。。其实当前的经济专业的考研书目,是很好的参考。可惜被披上了考试的袈裟,少了很多的风采。。。
中高级
机械工业出版社下属的华章图书公司,主要出版一些经管计算机精品书籍。包括原版的,我个人几乎全部收入囊中。呵呵
还有北大,人大,清华等出版的一些原版书籍,也是很经典的。
这些基本上是一些中高级的经济学专著,值得一看。
自己到书店,或者到综合性大学的旧书店(或许是个省钱的窍门儿哟,呵呵),随便一搜索,很多的
一说就说起劲儿了,呵呵
不了解你的情况,说的多了点,自己结合实际,去挑选吧

⑶ 推荐几本金融学方面的畅销书

作者:老王理财经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060672/answer/5276022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门口的野蛮人》 豆瓣评分:8.2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深度接触资本世界,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
2、《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豆瓣评分:8.4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专家,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3、《说谎者的扑克牌》 豆瓣评分:8.2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上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迈克尔·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
4、《日本蜡烛图技术》 豆瓣评分:9.0
《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是一项杰出的探索、研究、翻译成就……他不仅全面周详、内容丰富,而且文笔流畅、引人入胜。史蒂夫的工作干得实在漂亮,他将日本的蜡烛图技术与传统的西方技术工具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并且用大量的优秀图例把这个概念清晰地作了说明……我敢担保,《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将成为有关内容的标准教材。
5、《大而不倒》 豆瓣评分:8.4
《大而不倒》是数十年来最扣人心弦的金融纪实巨著之一。在本书中,身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以及本世纪最受尊崇的金融记者之一的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用极其详尽的、具有权威性的第一手资料为读者讲述了这场将世界逼向崩溃边缘的经济危机。
凭借着与金融危机中重要人物的接触,索尔金再现了这些动荡日子的戏剧性和混乱性,揭露了从未曝光的细节以及详尽地描述了这些金融界和政界最有权势的,贪婪且恐惧、损人利己的人,如何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命运。
6、《聪明的投资者》 豆瓣评分:9.0
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顾问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予世界的知识和灵感,教你如何成为《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在本书里所提出的“价值投资”这一理念,使许多投资者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进而教导他们发展长远的战略。自1949年初次出版以来,这本书就一直是股票市场的《圣经》。
7、《行动的勇气》 豆瓣评分:8.8
美联储及美国财政部的同事们,与两任美国总统一起,顶住了来自难以取悦的国会以及被华尔街所激怒的群众的批评与压力,成功地使美国国内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稳定了下来。凭借着创造力和决断力,他们阻止了一场规模大到难以想象的经济崩溃的出现,并接着制定出非常规的项目以帮助美国经济复兴,同时也希望这些项目能成为他国学习的模范。
《行动的勇气》一书详尽地介绍了白宫的决策过程,对这场危机里的重要参与者的刻画也入木三分,它详述并解释了这场自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从局内人的角度阐述了政府的政策回应。
8、《漫步华尔街》 豆瓣评分:8.4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地读者更加渴望利用伯顿·G·马尔基尔这本书指导他们进行投资——既抚慰人心又极富权威,干货满满又是畅销书排行榜常青树。
该书被认为是建立投资组合时要购买学习的第一本书,目前销量已达150万册。除了谈及各种投资机会外,还包括了对经济大萧条和全球信贷危机的探讨,以及对新兴市场长期潜力的进一步关注。
该书除了其经典的生命周期投资指南,新增的部分则教会读者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衍生工具。

最后,读书只是一方面,也要接触一些金融的圈子,比如关注雪球这种产出优质内容的公众号,以及“今融道”这种专门做金融圈社交的APP,打开自己在金融圈的圈子。

⑷ 谁能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大众阅读的财经类书籍

陈志武的《24堂财富课》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富爸爸,穷爸爸》
《谁动了我的奶酪》
要是对股票投资感兴趣的,还可以看看巴菲特自传

⑸ 谁能给我推荐几本中国人写的好的经济类书籍(偏向金融、理财),别只介绍郎咸平,吴敬琏等人啊。

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 写的比较基础 至于后面那个问题 是的 中国人在所有思想的领域都没有牛人 只有那些具体操作方面的东西 比如股票 房地产 或者是 营销什么的还有不少 中国人写的书我也读了不少 基本上读了跟没读一样 因为中国人看的比较肤浅 比如郎教授也是比较肤浅 我高中对他的书就没什么兴趣了 我是说任何一门学科

⑹ 有什么理财投资类的好书推荐

你好!
个人理财推荐
隔壁的百万富翁作者:Stanley 和 Danko
作者调查和采访了很多百万富翁,试图找到他们之间的普遍联系。他们发现百万富翁们过着低于自己收入的生活。他们做预算。也让成年后的孩子自己做预算。这本书介绍了几个关键性的概念,包括财富积累度。某种程度上来看比较枯燥,至少语音版如此。这是少数几本囊括了财富等式两端——开源和节流——的书籍。
要钱还是要生活作者:Dominguez 和 Robin
一本经典著作,同时也是简化生活运动的基础读本之一。作者以文学化的口吻调侃了“时间即金钱”的概念。他们鼓励读者以追求经济独立为目的整理出事务优先级、裁减支出,以及寻找工作以外的收入。带了一些Y世代的感觉(原句A little New Age-y in spots)。是一本不错的书。
有钱的理发师作者 David Chilton
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提供了很多优秀而具有普遍性的个人理财建议。几个朋友每月在理发店会面一次,书的同名主角会跟大家分享关于储蓄、投资、购房等等的至理名言;这些忠告都很棒,背后通常都有着活生生的例子。写作本书的谈话口吻也许正迎合了那些对个人理财倒胃口的读者。
巴比伦首富作者:George Clason
Clason将个人理财智慧融入寓言之中。这些金子般的智慧原本是19世纪20年代时在银行或保险公司分发的小册子里。而其中流传最广的已经编订出版。本书是个人理财书籍中的老前辈了(Benjamin Franklin是老老前辈),而且你能从中发现很多现在仍然流传的警句——“先要自己付帐”,“为了将来而投资”,“要意识到复利的魔力”。
投资篇
这部分的书专门针对投资方面。我手头保存的这四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它们不那么理论化,却是这个主题不错的入门教材。
自动成为百万富翁作者:David Bach
David Bach除了拿铁效应(the latté factor,指各种不必要的开销)之外,还提出了很多理论。他所推荐的整套系统很优秀。如果你一直打算开设一个个人退休帐户但迟迟没有去做,那么就看看这本书吧。他会告诉你怎么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开设一个。
你读过的唯一一部投资指南作者:Andrew Tobias
Andrew Tobias是一名有趣的写者。在描述共有财产、债券、以及国债的同时,他诙谐会话式的文风会一直吸引着你。书中有一章讲述如何掌控意外之财(如乐透中彩、遗产继承)。这本书是投资方面的优秀入门。
妖怪投资指南作者:Larimore, Lindauer, LeBoeuf
你想得到专业的投资建议吗?这可难不倒这本书。Vanugard的创始人John Bogle的信徒喜欢缓慢而稳定的投资,比如指数共同基金。他们筛选了数十年经验教给我们多种经营、通货膨胀以及资产配置的知识。这本书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枯燥。高度推荐。
此外,还有一些适合女性、理财入门阶段阅读的书籍,更加细腻、浅显易懂,可以作为床头或口袋读物,时刻为理财知识充电。
《小狗钱钱》作者:【德】博多•费舍尔译者:王钟欣/余茜
一本儿童童话读物,却是再好不过的一本理财启蒙读物。一只叫钱钱的小狗会告诉你,如何支配你的财物,如何让自己变得富有,这是一本方法类的图书,更是一本心灵书籍,它会告诉你金钱的秘密,会鼓励你去全力以赴的去获得更多的财富。你写出想成为有钱人的10个理由了吗?你准备好为自己的梦想储蓄罐添砖加瓦了吗?
《不会存钱的女孩,等着瞧!》作者:【日】池田晓子译者:林佩仪
怎么才能变得富有?答案是:开源节流。“开源”的意思当然是增加自己的收入,可是当我们个人难以决定自己的收入的时候,“节流”就变得特别重要。同样是刚刚工作两年的职场新人,有些人可以让账户里的数字越来越多,有些人却每月忙着还信用卡。“节流”不是让你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而是把每笔钱都花在刀刃上,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应急也可以留着去旅行。小小的一本漫画书,欢乐中就告诉了你如何存钱的细枝末节,不如好好学习一下吧!
《富爸爸女人一定要有钱》作者:【美】金•清崎译者:灵思泉,朱建英
女人一定要有钱,而且一定要有自己赚来的钱!金•清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利用女人的天赋尽快走上财务自由之路,越早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要相信,总有一天你不用再每天出现在办公室,不用再听老板呼来喝去;总有一天你可以做想做的事儿,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当然,你也必须相信,男人能做到的女人同样能做到!
《我最想要的理财书》作者:李南
女人更懂女人,由中国财经第一女主播教你如何认识那些理财产品。关于储蓄、信用卡、基金、股票、房产、黄金,种类繁多的投资产品是不是让你理不出头绪呢?不要紧,不论你的收入是多是少,合理的分配你的钱财,一样能让你变成小富婆。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理财观念,那可真的要好好检讨自己啦!
《24堂财富课》作者:陈志武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与12岁的女儿谈好经济学中的诸多概念。一场关于“商业模式”的大讨论就在父女之间展开了,我们该如何挣钱,如何投资,如何获得商业机会……24堂浅显易懂的经济学课程,帮你打开另一条赚钱之路。

⑺ 推荐几本关于金融的书

楼上的书似乎有点多了,一般人未必有时间全部看完更别说细致的看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了。因此我推荐几部经典一点的时候细细品读的,因为不知道 “没什么qishi” 基础如何、年纪几何就推荐几本适合入门者的、有利于建立对于金融的总体感觉和构建脑海中对于经济金融泛商类宏观印象的吧:
1.黄老的《金融学》又叫《货币银行学》,是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都要学的对于金融总体介绍的书籍,几乎涉及金融学的各个方面,适合作为对于金融学有什么的了解。
2.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经典中的经典,通俗易懂说的都是最基础的理论,来自身边读完可以让人有种对于生活重新认识的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初学者。
3.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一位有中西方阅历的耶鲁的中国教授,该书以经济学的视角可谓深入浅出的说出了许多中国的国情、故事,读完同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上3本都是比较适合基础不深的人看的书籍,但却不是因为其的浅显而是因为它们的深入浅出、因为作者的功底,让读者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细细品味书中所讲,使读者能轻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金融原理。话语不学术、不教条、亲切却字字珠玑,从提问看楼主应该并非专业人士或者仅仅初涉金融,因此觉得会对你有用,希望喜欢。。。

⑻ 《陈志武金融投资课》这本书在哪里有卖的

最近读到一本较为有意思的书,书名《陈志武进入投资课》。这本书实质上讲的是金融史的发展,同时附带讲解了不少金融常识。作为经济学科班出身,对其中的金融名字倒是很熟悉,不过此前确实没有去认真想过这些金融工具是如何发展及衍生的,读完全书,对此的理解的确有所加深。

从《陈志武进入投资课》的收获当然也不仅限于我提到的两点,但凡想要了解金融是什么,以及金融工具是如何发展的,那都可以尝试读读这本书。

同时,希望大家不仅要能活在当下,也要能为更长远的未来进行布局。

⑼ 推荐几本金融经济入门书籍!

楼上的书似乎有点多了,一般人未必有时间全部看完更别说细致的看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了。因此我推荐几部经典一点的时候细细品读的,因为不知道 “没什么qishi” 基础如何、年纪几何就推荐几本适合入门者的、有利于建立对于金融的总体感觉和构建脑海中对于经济金融泛商类宏观印象的吧: 1.黄老的《金融学》又叫《货币银行学》,是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都要学的对于金融总体介绍的书籍,几乎涉及金融学的各个方面,适合作为对于金融学有什么的了解。 2.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经典中的经典,通俗易懂说的都是最基础的理论,来自身边读完可以让人有种对于生活重新认识的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初学者。 3.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一位有中西方阅历的耶鲁的中国教授,该书以经济学的视角可谓深入浅出的说出了许多中国的国情、故事,读完同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上3本都是比较适合基础不深的人看的书籍,但却不是因为其的浅显而是因为它们的深入浅出、因为作者的功底,让读者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细细品味书中所讲,使读者能轻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金融原理。话语不学术、不教条、亲切却字字珠玑,从提问看楼主应该并非专业人士或者仅仅初涉金融,因此觉得会对你有用,希望喜欢。。。

⑽ 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我学的是经济学流通系统的专业,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都学过一些皮毛,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读后感。因此,读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这本书,并不是觉得困难。

这本书也是2010年销售榜上100位以内的畅销书,看过之后,推荐大家看看,是本能改变世界观的好书。

读完这本书是在2010年年中左右,近日又把这本书借给了别人——好书要大家分享,呵呵。

简单的总结一下陈志武《金融的逻辑》的读后感:

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空间的价值交换。在古代社会,因为交通、生产的不发达,金融的发展没有社会土壤,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的不存在。

世界各地的人都会把家作为基本单位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发展。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基础是契约架构与个人权力的保障,因为价值的跨空间、时间交换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去确保交换的公平性。
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其实就是一种规避未来风险的隐形投资,而血缘关系就是人格化了的契约架构。典型例子就是“养子防老”,父母担心老无所养,在年轻时会把大量时间、金钱投在孩子身上,以期待老有所养,这其实就是一种人格化了的金融投资。“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从金融学方面也可以得到解释。

如上所说,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家隐性来说是为了规避未来风险,是经济交易的初期形式。父母养孩子的目的是防老无所养,因此,小时候孩子必须对父母服从,要不长大还了得。

这种情况就削弱了家的另一种功能---情感交流,孩子的个性受到严重压制,整个社会缺失创新气氛。儒家的长幼有序,三纲五常从道德上给与限制,是孝文化的制度保障,如果子女不孝,那么不仅家庭内部,社会方面也会给与不孝子女以巨大压力。

这样,家文化带有很重的责任与义务感,极大地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压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以就要找另一种方式去规避家庭风险,那就是现代金融。

经济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基础。

如果老年人也能经济独立,那么他们将不会对孩子的行为过分干预,退休基金、养老保险等为规避未来风险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老人参与这些金融活动就会在年老时享受金融投资带来的回报。上面的描述只是从家的角度分析金融的存在以及其重要性,那么对于社会而言其存在性以及发展的必要就不言而喻。

金融初期主要形式是银行以及保险。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是其发展的摇篮。

这些国家为了拓展其海外贸易,维护海上霸权地位,大力发展银行以及保险业务,后来为了维持战争需要,又大量发行国家债券,从而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英国是最早发行股票的国家,但由于缺乏相关监督契约制度,发生南海股市大泡沫,英国决定限制股票发展,从而逐渐在竞争中失去金融霸主地位而被美国取代,读后感《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读后感》。证券,保险,基金,债券,说到底,就是为了优化资金的配置,将未来收入流现金化,也即资本化。


人们一般在青壮年时期消费需求最大,但此时的钱也最紧张,而到老年时最不需要花钱却最不缺钱,为此利用金融,他们可以通过借贷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满足消费的需求。
这样做的好处:

1、优化资金的配置,使资金能按需分配,避免出现没钱时消费需求最大而有钱时消费需求弱的现象;
2、减轻一次购买时的压力,提前享受生活;
3、促进社会消费,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因此美国式的消费模式是一种合理理财与投资的模式,是先进的。

那么,为什么美国还会成为经济危机的源头呢?这是否说明美国式消费的终结?
答案是:不是。
美国的金融危机的确来源于这种借贷消费,但不是模式本身所带来的。

举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为例:A想买一套房,但他付不起全额资金,于是他向银行借贷,以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买下这套房。假设还款期限为30年,那么银行就只能在30年后才能连本带息收回所有钱,这就存在流动性风险,如果银行中间需要钱或者30年后收不回来这笔钱怎么办?这势必影响银行的借贷,影响金融的发展。

伴随这个问题的产生就有了联邦住房按揭贷款协会(FM),他的作用是专门买那些银行想转手的按揭贷款(现金支付),于是死钱又变活钱了。银行承担的风险小了,贷款量也多了。

接下来的挑战是FM的钱也不是无限的,于是70年成立了GM,专门将从美国买来的各种住房按揭到款打成包,然后将贷款包分成股份,以可交易证券的形式向资本市场投资者出售,即按揭贷款证券。这样就将风险分担到社会中,同时使活钱的来源无限变大,但同时借贷者与资金提供者的距离越来越长,交易链长了,风险就大了,中间夹杂着很多的代理商、代理机构,他们很多只负责收取中介费而不管其他的,一环坏了,那么全环就可能出问题。从而引发次贷危机,又因为房贷已经同众多金融产品及其衍生物密切相关所以导致金融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每次发生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会暂时性地接管大公司,也即救市。

通过政府自掏腰包替这些公司承担损失,金融危机过后又会以某种缓和方式进行私有化。每次危机都促使保障金融的体系制度发生一些变化,使之更适应金融的发展,所以美国式的消费模式不会改变。


而中国的金融洋务运动之所以步履维艰就在于相应契约执行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的缺失与不健全。
其中以证券市场的发展最为艰难。

初期上证的建立就是为了给国有企业融资,现今虽说民营企业上市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在规模上远不如国有企业。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让当地国企上市就虚报利润,欺骗大众,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应也缺失责任感,反正损失的也是国家的,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有限,因此虚假信息充斥着股票市场,炒股有时还不如赌博。


与证券相关的法律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很多上市公司是国有的,如果让违法上市公司赔偿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股民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如果收到虚假信息的损害那么可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提起诉讼,各个法院不好判决,若判决不一样有失法律的威严,因此中国对证券诉讼是有严格规定的,且不受理集体诉讼。
但证券诉讼又具有两大特征:
1、股民的损失计算快捷清晰,
2、受害人利益相关性强,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法律发展;
因此证券民事诉讼在中国的发展还是较快的,至少比与消费品相关的法律发展快。

另外作者还主张放开并鼓励民间借贷的发展,他认为金融越发达,利息就越低。

再列举一些陈志武的经典语句:

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

2、
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中国必须学会游泳,即使要交学费,也应该去学;

3、 只要股市还不对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培养中国的创新文化要么是一句空话,要么就只能继续依赖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

4、
金融证券品种的发展不发展,最终不仅影响到GDP的增长快不快,而且会影响到我们到底娶什么样的媳妇,嫁什么样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权和尊严;


5、 证券金融技术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么就不要,要么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购物那样只挑自己喜欢的;

6、
当一种经济交易夹杂着其他因素---友谊、情感和亲情---那么,只会污染人类关系的灵魂。从人类的经验看,经济交易交给市场,感情交流留给家庭,这是最好的一种安排,也是市场化分工发展的总趋势。

〔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阅读全文

与陈志武推荐的投资理财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券交易通常都必须 浏览:611
金融招聘公司 浏览:62
钒产品价格 浏览:675
人民币况美金汇率 浏览:946
上海国际金融人才服务中心在哪里 浏览:777
招商证券账户忘记了 浏览:271
建发股份app软件 浏览:608
专利信托在我国可运用的领域1 浏览:166
县级企金融机构单位处室 浏览:922
上海重信金融重庆分公司 浏览:194
小额股票质押融资借不到钱 浏览:215
平安银行贷款中介 浏览:806
中信证券研究所网址 浏览:310
黄金叶烟标 浏览:626
大众金融服务费标准 浏览:490
9月8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624
大同黄金那里有回收的 浏览:415
如何营销理财客户买基金 浏览:214
金融机构的主体包括 浏览:825
牛市不买融资股票 浏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