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本壟斷和國際競爭的區別
壟斷資本主義 壟斷資本主義最基本特徵是什麼? 第一.資本集中與生產集中高度發展.在主要產業部門乃至整個經濟生活中產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壟斷組織.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的單一單位企業和在此基礎上的分散競爭已經成為歷史.主要產業部門大都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第二.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日趨溶合為金融資本.金融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頭.在工業壟斷資本形成的同時.銀行業的競爭造成銀行業日趨集中和銀行壟斷組織形成.銀行壟斷組織的形成.使銀行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借貸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並與工業資本日益融合在一起.這表現在: (1)銀行支配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少數大銀行可以通過存放款及其他金融業務.了解工商企業的狀況.監督其經營活動.並通過擴大或減少貸款來影響工商企業可支配的資本數量.決定它們的命運. (2)促進和加速了壟斷組織的形成.銀行業務的擴大和長期貸款的增加使銀行與工商企業的命運緊密結合.一方面.銀行信用增加了大資本的實力.在競爭中自發地推動了資本.生產集中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另一方面.為了自身的利益.銀行也開始有意識地促進有信貸關系的企業之間達成協定.形成壟斷組織. (3)銀行成了交易所.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銀行成為股票與債券買賣的場所.並代理工商企業發行有價證券.使一切工商企業的創辦與擴大都要通過銀行.這使得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之間日益相互滲透並且在人事上實行聯合.其結果是形成金融資本.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少數既控制銀行又控制工業的最大的壟斷資本家.即所謂金融寡頭.金融寡頭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參股.控股辦法.從上到下.逐步放大.對眾多企業進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業.形成龐大的資本主義企業集團.這種控制辦法被稱之為[參與制". 第三.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資本輸出就已經存在.但不佔重要地位.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由於生產和資本越來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利潤率較高的部門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而資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對利潤率較低的生產部門不屑一顧.從而產生大量的過剩資本.落後國家資本有機構成低.勞動力價格低廉.則為資本輸出提供了對象和場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落後國家進行資本輸出的特徵十分明顯.資本輸出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借貸資本輸出.二是直接資本輸出.不論哪種形式.在促進和推動落後國家經濟的某種程度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壟斷資本對落後國家人民的控制和剝削.並使這些國家的經濟片面發展.民族經濟衰敗.增強其對發達國家的依賴. 第四.國際壟斷同盟從經濟上瓜分世界.隨著各國資本輸出的增加.壟斷資本在國際上的勢力不斷擴大.各國最大壟斷組織為了爭奪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各國壟斷組織為了獲取壟斷利潤.一方面利用國家政權.建立關稅壁壘.限制國外商品輸入.以維護壟斷價格,另一方面.又通過繞過關稅壁壘及傾銷等政策.與外國資本展開較量.這種較量的結果往往給各國壟斷組織帶來巨大損失.為了避免在國際競爭中兩敗俱傷.各國壟斷組織尋求暫時的妥協.組成國際壟斷同盟.國際壟斷同盟是不同國家占統治地位的壟斷組織.為保證獲得壟斷利潤.從經濟上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種暫時的國際經濟協定或聯合.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國際卡特爾.國際辛迪加.國際托拉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國際卡特爾.參加國際卡特爾的各國壟斷組織.主要在流通領域.通過締結價格和銷售協定.來共同瓜分世界市場.到1914年締結的正式國際卡特爾已有116個.其中著名的有國際電氣卡特爾.國際鋁卡特爾和國際鋼軌卡特爾等. 第五.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進入壟斷階段以後.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體系的骯臟交易.由於落後的殖民地可以作為壟斷資本的廉價原料產地和產品銷售市場.並為過剩資本提供有利的投資場所.隨著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捲入了爭奪殖民地.掠奪殖民地的狂潮.從1876年到1914年.列強共掠奪了近2500萬平方公里領土.使全世界土地總面積的2/3淪為殖民地.佔世界總人口56%的人群被迫接受殖民統治.為了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列強之間進行激烈斗爭.並最終釀成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國家資本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指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由國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種資本主義經濟.它的性質和作用決定於國家的性質.在資本主義國家裡.國家資本主義為國家所承認並受國家監督.它有利於資產階級和反對無產階級.它實際上就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為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是變相的私人資本主義.在我國歷史上.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是封建的.買辦的.壟斷的國家資本主義.新中國成立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國家資本主義是在無產階級國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種形式和國營社會主義經濟聯系著.並受工人監督的經濟.國家資本主義在中國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要之路".現階段.我國和外國資本家合作經營的企業也屬於國家資本主義性質.
Ⅱ 國際金融巨頭有哪些,要的是公司或者集團的名字
美國的高盛集團,摩根財團,這2個是最牛逼的投資銀行了,公司歷史基本和美國歷史差不多悠遠,創立了美聯儲!其他的還有些對沖基金,例如量子基金.名字太多了,請採納,謝謝!
Ⅲ 金融危機是由美國哪家公司倒閉
2008年9月15日,僅繼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被兼並之後不足數月,擁有158年悠久歷史的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下稱「雷曼」),最終未能逃脫被次貸危機擊潰的厄運,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倒閉的最大金融公司。
雷曼的倒閉最終是由於次貸產品的風險暴露所引起的,而同時期國內也出現了QDII集體跳水,部分結構型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事件,為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當一個產品持續不斷的下跌三成、五成甚至七成時,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其產品本身的設計結構及其風險控制中的問題與缺陷。本文即為您揭秘風險模型的神秘之處。
一、 雷曼公司所用風險模型的神秘之處
(一)模型中大量使用模擬技術
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有效的避險工具,衍生工具因其在金融、投資、套期保值和利率行為中的巨大作用而獲得了飛速發展。然而,這些旨在規避市場風險應運而生的衍生工具又蘊藏著新的信用風險。度量衍生工具的信用風險有三種:一是風險敞口等值法,這種方法是以估測信用風險敞口價值為目標,考慮了衍生工具的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並以特殊方法處理的風險系數建立了一系列REE計算模型。二是模擬法,這種計算機集約型的統計方法採用蒙特卡羅模擬過程,模擬影響衍生工具價值的關鍵隨機變數的可能路徑和交易過程中各時間點或到期時的衍生工具價值,最終經過反復計算得出一個均值。三是敏感度分析法,就是利用這些比較值通過方案分析或應用風險系數來估測衍生工具價值。
近年來一籃子信用違約掉期工具和合成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這一類的組合信用衍生品增長較快,其風險分析和定價主要依賴於模型分析。翻開雷曼兄弟公司《信用衍生品指導》我們就可以發現,有近一半的篇幅用於闡述信用衍生品交易採用的風險定價和預測模型,其推薦的組合信用衍生品建模技術有風險歷史模擬法(Default-time simulation)、半解析模型(semi-analytical model)等,均廣泛採用了模擬技術,特別是蒙特卡羅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蒙特卡羅模擬因摩洛哥著名的賭場而得名。它能夠幫助人們從數學上表述物理、化學、工程、經濟學以及環境動力學中一些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數學家們稱這種表述為「模式」, 而當一種模式足夠精確時, 他能產生與實際操作中對同一條件相同的反應。但蒙特卡羅模擬有一個危險的缺陷: 如果必須輸入一個模式中的隨機數並不像設想的那樣是隨機數, 而卻構成一些微妙的非隨機模式, 那麼整個的模擬(及其預測結果)都可能是錯的。所以,貝爾實驗室的里德博士曾經這樣告誡人們記住偉大的諾伊曼忠告:「任何人如果相信計算機能夠產生出真正的隨機的數序組都是瘋子。」
(二)模型過多關注極端事件的多發性
通常假定市場風險的概率分布為正態分布,因為市場價格的波動是以其期望值為中心,主要集中於相近兩側,而遠離期望值的情況發生可能性較小,大致呈鍾形對稱,盡管嚴格說來市場風險存在一定的厚尾現象,但正態分布假設在大多情況下反映了市場風險的基本特徵。相比之下,信用風險是分布不是對稱的,而是有偏的,收益分布曲線的一端向左下傾斜,並在左側出現厚尾(fat taile)現象,這是由企業違約的小概率事件以及貸款收益和損失的不對稱造成的。
在最近一些新的信用衍生品模型中,更多的使用厚尾相依性(fat-tailed dependence)的假設。即通過對極端事件賦予更高的發生概率,分析對資產組合期望損失貼現的影響,以衡量信用衍生品的評級和對信用暴露的適度補償。對模型估計結果比較後,雷曼公司研究部門認為,基於厚尾相依性假設的模型可以更准確地估計信用組合的風險概率和價值。
二、風險模型的不足
(一)模型假設與現實嚴重割裂
衍生工具信用風險模型的優點是具有較強的嚴謹性,該模型力圖以數量化的、嚴謹的邏輯識別信用風險。從缺點和不足來看,衍生工具信用風險模型的嚴密的前提假設(當一個變數發生改變,則原有的結論需要全部推翻重新進行論證)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而且從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來看,衍生工具信用風險模型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例如達菲•辛格頓(Duffie Singleton)(1999)發現簡約模型無法解釋觀測到的不同信用等級橫截面之間的信用差期限結構。衍生工具信用風險模型雖然是最新的科學化方法,但其要發揮作用,還必須與金融風險管理的理念和主觀判斷結合起來。
次貸危機中,盡管雷曼兄弟公司等金融機構對信用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系統性風險,模型的前提假設和市場現實嚴重偏離。比如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這一類風險,就完全沒有包含在CDS合約假設的風險事件當中,更沒有其概率分布,因此也就無法合理對這一風險事件定價。而兩房被國有化後,大量持有兩房股票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損失慘重,違約率大幅上升,導致CDS違約金大幅上升,顯示如果信用衍生品模型輸入脫離現實的前提假設,得到的也只能是脫離現實的結果。
(二)模型過度包裝導致信息嚴重不對稱
華爾街投資銀行利用金融工程的包裝,發展出大規模表面上足以擔保風險,確保投資人權益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諸如債務擔保憑證(CDO),信用違約交換契約(CDS),都成為導致這一波金融風暴的元兇。近年來信用衍生品的層次越來越多,每一層次都採用復雜的風險分析模型和定價模型,而下一層次的模型分析又建立在前一層次的分析結果之上。因此隨著交易的鏈條越拉越長,分散的范圍越來越廣,最終的投資者想要通過不同層次的模型,了解自己面對的最終風險實際變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加上風險在復雜的鏈條上不斷被交易和傳遞,信用衍生品交易參與者(特別是最初的發放貸款機構)很難有積極性來充分監測相關貸款的風險,因此信用分析模型的第一層次可能就存在缺陷,整個模型分析過程實際上變成一個復雜的暗箱。舉例而言,投資銀行買進房貸銀行售出的次貸組合後,透過CDO包裝,使資產評級調升。投資銀行一般將CDO分為七級出售,某CDO第七級商品須負責承擔資產前百分之三的損失,第一級則負責承擔資產損失超過百分之三十的部分。投資銀行透過金融工程的評估,說明這組次貸資產違約損失超過30%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勸服投資人,第一級CDO具有近乎百分之百的保本功能,卻能獲取高報酬。再加上大型金融機構的擔保,原本BB等級的資產化身為AAA級,垃圾變黃金的戲法宣告完成,透過華爾街銷售到全世界。繁復的設計下,模型分析過程透明度進一步降低,不僅投資者和監管者,而且投行本身也難以完全了解整個風險。
(三)模型忽視了預期效應對於風險的放大後果
雷曼兄弟公司介紹的信用衍生品模型中,雖然以簡約化模型的方式考慮到了風險分析的動態性,用厚尾相依性等假設估計極端事件的風險,但只能回答在一定概率下(比如99.9%)的最大損失,不能回答極端事件導致的損失達到什麼程度時,交易者的預期會改變。由於牽涉面廣,交易鏈條長,一旦預期發生改變,將使損失放大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例如,雷曼「迷你債券」實際上是包含了CDO、信用違約互換及利率互換的一種結構性債權產品。由於「迷你債券」的還本付息主要取決於太平洋國際金融公司所購買的CDO,因此可以說,利率互換和信用違約互換等衍生產品都圍繞著CDO的包裝而進行,並依此使「迷你債券」與國際知名公司的信用掛上了鉤。因為「迷你債券」涉及發行人太平洋國際金融公司、雷曼特別金融公司、匯豐銀行等國際知名公司的信用以及CDO、信用違約互換和利率互換交易等一系列復雜操作,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太平洋國際金融公司無法按期還本付息,造成對投資者的違約。由於太平洋國際金融公司與雷曼特別金融公司所進行的利率互換交易由雷曼兄弟公司擔保,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後,利率互換合約自動終止,太平洋國際金融公司按約定將提前贖回「迷你債券」,並出售作為抵押品的 CDO,在扣除相關的成本費用後償付投資者。表面上看,有CDO作為保證,投資者本金的損失不會太大,但事實上,太平洋國際金融公司購買並持有的究竟是什麼CDO資產,事先並沒有披露,投資者並不清楚。從目前國際CDO市場情況看,受次貸危機影響,CDO的信用評級急劇下降,市場價值大幅縮水,出售CDO 將使投資者本金不可避免地遭受嚴重損失。
2008年9月之前,大部分信用評級機構給予雷曼的信用評級至少都有Singal A(評級A),很多都是Double A(評級AA)。不過9月12日,周五,就在當天下午,信用評級公司發布警告說,如果雷曼兄弟沒有籌集到新的資金,它們9月15日將下調該公司的債務評級。這令投資者大為恐慌。在次級債危機中,三大評級機構在短時間內對大量的次級債產品降低信用級別,使投資者預期惡化,促成了市場的惡性循環。在雷曼兄弟公司內部和他的投資者中間,恐慌情緒不斷加劇。無數的客戶打電話要求撤資。雷曼兄弟的紐約業務部門無法恰當地把錢轉入倫敦的帳戶上,使得該公司位於倫敦的主要歐洲分支機構9月15日前基本陷入癱瘓。於是令這家有著158年歷史的華爾街老店轟然倒塌。
三、幾點啟示
(一)金融風險控制不能過度依賴數理化分析技術
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再次表明,金融市場是千變萬化的,不論多麼精巧龐大的數理化模型技術,也難以涵蓋所有的風險特徵。特別是信用衍生品的定價本來就是金融學的前沿難題,如果過度崇拜數理模型,替代復雜理性的風險制約機制,必將導致投資行為的簡單化和同質化,引發金融危機。因此,金融機構在大力發展風險的數量分析技術的同時,還必須高度藉助於內部控制制度、風險管理文化等諸多綜合風險控制手段。
(二)公司債券產品及其相應的信用衍生產品不應面向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通常缺乏專業的風險分析和辨別能力,面對公司債及其復雜的信用衍生產品,難以准確辨別風險。雷曼「迷你債券」的產品招售計劃雖然對產品運作模式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但眾多個人投資者依然將「迷你債券」當成一種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大量購買。此外,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一旦風險變成實際損失,常常會引起嚴重後果,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我國公司債券和信用衍生產品的發展應充分遵循市場規律,立足OTC市場,面向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相對較強,能夠選擇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的產品進行理性投資,並通過交易流通分散和化解風險,反過來也促進了金融產品的優勝劣汰和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
(三)要完善和規范中介組織的運作。首先,在項目評估、資產定價、過程監督、信息批露等環節,要健全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雷曼正是利用了CDS 交易的不規范,價格不透明,才使資本無限增值的貪婪變為金融泡沫不斷擴大的現實。其次,要培育和健全信用評級制度。對證券化的資產進行信用評估定級是為投資者做出正確選擇提供依據不可或缺的保障。
(四)要完善市場監管,加強信息披露。一直以來,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場外市場的監管比較寬松,監管當局比較注重對機構的合規性監管,而對其所設計的產品本身以及其與客戶交易的監管相對寬松,埋下了風險隱患。實際上,金融產品發行人和代理銷售機構都具有趨利性的特點,在產品設計和銷售時會有意迴避對產品風險的信息披露。因此,監管機構要更加全面的履行監管職責,加強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的正當權益。
綜上所述,雷曼公司所用風險模型過度依賴數理化分析技術,過度包裝導致信息嚴重不對稱,忽視預期效應對風險放大的後果,脫離現實,醞釀風險,最終導致雷曼倒閉。
雷曼的倒閉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給予我們一些啟示:對處於轉型中,普遍存在專業細分不足、資產配置集中、政府路徑依賴嚴重等結構性缺陷的我國金融企業而言,應從中吸取經驗,加強風險管控,樹立危機意識,完善市場監管。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沒有次貸產品(危機),今天的雷曼能否依然挺立也需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後續】
選擇結構型產品的注意事項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結構型產品既陌生又熟悉,結構型理財產品是固定收益產品(Fixed Income Instruments)的一個特殊種類。它將固定收益產品(通常是定息債券)與金融衍生交易(如遠期、期權、掉期等)合二為一,增強產品收益或將投資者對未來市場走勢的預期產品化。
由於結構型理財產品「固定+衍生」的特性,即通過將大部分的資金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小部分的資金進行衍生產品投資,從而實現在保本的目標下博取可能的高收益。這一點正好滿足了一部分投資者的需求,他們既嚮往資本市場的高收益,又不願意冒損失本金的風險。購買結構性產品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不要緊盯最高預期收益;
所謂的最高預期收益,往往是在某種最理想狀態下發生的,能夠實現的概率很小。投資需要考慮風險,對結構型產品應該多問清楚發生最低收益的可能。若搞清楚零收益發生的可能及條件,也就不會有人後悔莫及。
第二,不要過度迷信歷史數據;
許多銀行的產品介紹,會對掛鉤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回顧。投資者不要根據這些數據對未來漲幅感到樂觀。歷史只能說明過去,而且現實中會存在很多新加入的、不確定的因素,諸如次貸危機等等,因此,歷史數據只能作為一種參考,而不是依據。
第三,不能單純被掛鉤品種的概念所吸引;
結構型產品的銷售日趨商業化,有的還在銷售中用上很吸引人的商品名。但投資者應該清楚,概念包裝如同股市中的題材炒作,同樣存在一定風險。
第四,「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應通過投資不同品種,將低風險與高風險、固定收益與浮動收益,短期與中長期產品、結構性與FOF產品相結合,可規避單一品種投資的風險。
Ⅳ 金融壟斷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區別
金融壟斷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區別,主要在於實質不同、形成不同、作用不同:
一、兩者的實質不同:
1、金融壟斷資本的實質:壟斷資本亦稱獨占資本,壟斷某些商品或某個部門的生產和銷售,主要通過壟斷價格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資本。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主要資本形態。
2、金融寡頭的實質:指西方國家中掌握著經濟、政治統治權的大金融資本家或集團。
二、形成不同
1、金融壟斷資本的形成:壟斷資本是同市場經濟的壟斷一起形成和發展的。
2、金融寡頭的的形成:通過參與制的方式,金融寡頭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資本大得多的他人資本,從而實現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統治。
三、作用不同
1、壟斷作為資本社會化的新形式,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社會化的某些要求,這就使社會生產力和生產社會化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通過這種層層控制,金融寡頭便可支配比它自己資本大許多倍的資本,以此加強經濟上的壟斷地位。他們在政治上的統治是通過同政府之間的「個人聯合」進行的。
(4)國際金融巨頭與大型壟斷公司擴展閱讀:
從壟斷資本到壟斷金融資本的發展
一、西方國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的道路。
背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這個體系曾經對戰後恢復經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它是維護美國霸權的一個體系,造成了內部矛盾激化。)70年代,這個體系瓦解後,西方國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的道路。
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是金融資本得以形成和壯大的重要制度條件,他推動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不斷提高。
三、金融資本快速發展的表現:
1、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
2、金融資本在國民生產總值和利潤總額中比例越來越大。
3、實體經濟利潤率下降,實體經濟把一部分利潤投向金融領域,金融資本膨脹。
4、製造業人數逐步減少,金融業為核心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增加。
5、虛擬經濟逐漸脫離實體經濟。
四、金融壟斷資本的影響:
1、正面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負面影響:造成經濟過度虛擬化,導致金融危機,給資本主義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造成災難。
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金融膨脹持續發展,且經過90年代的爆炸性增長並通過全球化向世界其他區域擴張,「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已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的核心特徵。
在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和金融化三者中,金融化越來越被人們認為是當前資本主義最基本的經濟特徵,是推動另外二者發展的動力。
Ⅳ 反壟斷法和托拉斯巨頭之爭,美國政府怎樣拆解了壟斷企業
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最擔心觸碰到的紅線是什麼?那毫無疑問絕對是反托拉斯法。在三十多年前,英特爾幾乎獨佔了晶元市場的時候,英特爾的高層反而擔心要觸發反托拉斯法的調查,最終決定將相關專利授權給了AMD,養活了一個對手才逃過一劫。
而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幾乎沒有任何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可以算得上“壟斷”,就算真的快壟斷市場了,還得學著英特爾扶持個同領域對手才行。
為什麼美國企業那麼擔心反壟斷法的調查呢?因為美國的反壟斷法要麼不出手,但只要發起調查了,基本上距離企業被拆分的命運就不遠了,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企業敢試探反壟斷法的紅線。
美國政府是如何擁有拆分托拉斯巨頭的權力的?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美國政府和托拉斯企業間的斗爭。
1,托拉斯巨頭的成長
十九世紀的世界屬於歐洲,但當進入二十世紀後,這就是屬於美國的世紀。在經過南北戰爭、西進運動後,美國進入了資本的快速發展時期,而後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中,美國成為趕超了整個歐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工業和資本的發展,讓美國快速的富裕了起來。但吃到了美國經濟發展紅利最大蛋糕的,不是普通的美國工人或廣大的中產階級,而是占據美國頂層的一小撮人。
美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紅利,並沒有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但反倒是高漲的物價倒是普及到了社會每個階層。
以世界上第一個,乃至人類史上第一個壟斷集團——標准石油公司為例。標准石油掌控了全美國超過80%的石油開發到運輸,當時的標准石油集團的掌門人可以驕傲的說一句,美國賣出的八盞油燈中有七盞是來自標准石油。
最終這種非法搶占市場的行為觸怒了美國政府,AT&T通訊公司觸發了反壟斷調查,最終到了1982年這個壟斷了接近整個美國通訊市場的巨頭,也難逃被拆解的命運。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對於反托拉斯法的定義同樣有著一套“雙標”的定義。
當像AT&T通訊公司以及標准石油這類以非法的形式壟斷了整個市場,幾乎沒有給民眾半點選擇,並且妨礙社會發展的托拉斯公司,對付它們的從來都是反托拉斯的鐵拳。但像波音公司這種能和歐洲的空客公司形成良性競爭,能推進相關產業進步的公司甚至會加以鼓勵。
像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如果按照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標准,不僅應該阻止還應該拆解波音公司才對。但你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政府為了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和歐洲空客的競爭力,反而在其中促成了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奠定了波音公司的壟斷基礎。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是反托拉斯法美國也有著兩套標准,如果能促進行業發展提升美國整體競爭力的,不僅不會阻止反而會暗中促成。但類似標准石油這種,想要躺著賺錢的托拉斯企業,則逃避不了反托拉斯法的制裁。但無論如何,在反托拉斯壟斷的道路上,美國應該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一個了。
Ⅵ 全球金融巨頭都有誰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代表數字資產銀行時代的到來
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世界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為此受到各個金融領域的密切關注,科技金融已經影響了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眾多銀行業務開始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生物識別等關鍵技術開展服務。
目前全球加密數字資產總市值近2000萬億美元,未來還在持續增長,安全有保障加密數字資產的管理和增值服務,成為了市場的空白,越來越多的用戶,渴望能夠出現專業的數字資產銀行提供金融服務,2019年9月全球首家合法合規加密數字資產銀行---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應運而生。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Untied States Wall Street Fund Investment Bank ),注冊資金10億美金,歷經3年審核,由美國政府批准成立,獲得了美國政府發放的數字貨幣經營證書,是全球化數字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機構,銀行依法運營,對品質追求卓越,為客戶提供安全、專業、便捷的各類數字貨幣業務,基於銀行自身10多年傳統金融的經驗,結合數字金融優勢,積極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具有合法發行數字資產的許可權,ASSE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以不動產 資產證券化為依託,恆量發行的數字資產。以ASSET為通用資產,廣泛應用於銀行的每項服務,ASSET將加密資產流通過程,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簡化,再也無需通過第三方平台,用戶點與點之間可無障礙地建立信任,由此促進全球資產順暢流通。
加密數字資產儲存增值服務,是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的核心服務,用戶通過存儲加密數字資產,可以得到:存儲生息、自由進出、穩健收益的服務。因為銀行自身強大的量化交易、數字資產貸款、杠桿交易等金融業務,都能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基於區塊鏈成熟的智能合約技術,積極實現數字資產與生活消費之間的自由流通,話費充值、汽車加油、購票出行、酒店入住、購買車房、游戲娛樂、藝術品收藏、醫療保健等行業的便捷應用,將陸續開放服務,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最終目標建成一套以區塊鏈智能合約為載體的社會商業共識體系。
根據發展規劃,目前用戶先享受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的各種金融增值服務,未來一年內核心應用生態全部開放,計劃兩年內業務遍及全球大部分國家,普惠用戶數量超過600萬,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會成為一個超級商業經濟體,將是全球加密資產領域的奇跡締造者。
Ⅶ 中國國有壟斷企業有哪些
國家壟斷行業,就目前看還有很多。石油、石化、電力、鐵路、軍工、 民航、鹽業、 煙草、通信、新聞傳媒、銀行等。
比如;石油、軍工、新聞傳媒、銀行、通信等,這些行業直接關繫到國家發展和國家命運,國家對關鍵行業必須有絕對的掌控權。國家在壟斷行業里,不追求太高的利潤,主要目標是更好地服務於民生,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國家安全,服務於國家更好更快的發展,為國民帶來更多福祉。
(7)國際金融巨頭與大型壟斷公司擴展閱讀;
壟斷性國有企業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雙重性。壟斷企業不但要一定利潤目標,而且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即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同時要考慮利潤目標和社會目標。
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條件下,由一個或少數幾個企業大規模地生產,的確要比由許多個規模較小的企業同時進行生產能夠更有效率地利用資源。
基礎產業就其資本規模和技術工程而言,需要巨額投資,且具有不可分性;就其施工過程而言,建設周期較長,因此投資回收的周期也很長;就其存量資本的流動性而言,具有較強的凝固性,基礎產業的外部效應一般較明顯。
參考鏈接:壟斷企業—網路
Ⅷ 國際金融巨頭有哪些,要的是公司或者集團的名字
國際金融巨頭有摩根財團。
摩根財團(Morgan Financial Group),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