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機構怎麼樣促進企業社會責任
近年來,關於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事件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接受公眾目光的檢閱。陳游標的高調慈善引起了人們對慈善活動方式的討論;「三聚氰氨」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毒餃子事件」等則引發了公眾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警惕;富士康連跳事件引起了媒體和公眾對基層勞工權益行為的關注。 以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為代表的自由主義經濟觀點在現實中會受到許多挑戰。商業倫理學者認為,企業要謀求良性的、長久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在日常經營中正確地維護好內部組織問題,更需要處理好企業與外界的關系,即承擔自身社會責任。在社會網路中,承擔社會責任可以使企業避免倫理道德危機,獲得因社會責任優勢可能帶來的競爭優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到了真正思考自己價值的時候:社會價值與經濟利益如何統一?在整個文明中,人類行為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原因。比如,中世紀的歐洲被宗教統治所束縛,因而會發生文藝復興。現在,整個社會的信息傳遞方式在發生變化,消費者地位在不斷提高,消費者和生產者角色在不斷融合。企業只是社會中的一個組織,經濟利益與社會價值之間的碰撞越來越多。碰撞的時代,是否會發生變革?
Ⅱ 國有銀行行使哪些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實際上是一個企業實現社會價值的平台,也是提升核心競爭力降低信貸風險,構築良好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應該提升到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層面來認識,建設銀行一貫重視履行社會責任,一直嘗試從戰略上做出規劃和設想,在股改上市以後,我們樹立了成為世界一流銀行的戰略遠景,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平台,為社會承擔全面的公民企業責任,就著這個使命,我們從新審視和看到建行作為一個國家控股大型銀行應該承擔和履行的社會責任,我們認為作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應該是全面的,具體來說,大致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1,保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為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做出努力,
2,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3,擴大進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務。
4,將業務拓展與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緊密結合,大力促進民生改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
5,尊重員工權益,推進民主管理,努力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發展環境。
6,關注社會困難群體,扶危濟困,積極實施社會事業。
二,全面履行社會責任融入銀行的日常金融管理之中。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十分注重在業務拓展中履行社會責任,完善社會責任管理機制,把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到經營管理全過程和業務發展的各環節。為國家宏觀政策,關注社會民生,關心公益事業,支持環境保護,推進綠色信貸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可以說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中國銀行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經營改革的先行者,建設銀行堅持穩健經濟科學發展,在兼顧客戶股東的利益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為廣大的客戶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務,穩健經營,為國家和社會多創造價值,自股改上市以來,建行走上了國有控股銀行的道路,著力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業務創新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營業水平和業績持續提高,累計向國家交納稅金分紅等合計6912.33億元,截至2010年末建行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0.8億萬億元,當年實現利潤1350億元,資產質量持續向好,平均資產回報率,平均股東回報率為1.32%和22.61%,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當中,居於全球上市銀行第二位,2010年建行被英國銀行家雜志評為最優秀銀行,名列銀行業500強第一名。
三,促進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近年來建行自覺執行國宏觀政策,把支持民生增長和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大力調整生產結構,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以自身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努力為促進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主動服務三農,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截至2010年末貸款余額7701億元,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5852億元,增幅28.65%,大力支持民生改善,為城鄉居民在住房,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金融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在西部地區的金融服務能力,確實做好援疆援藏的工作,為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
四,推綠色生態大力支持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近年來建行積極推行綠色生態,加大在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根據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指定了54個基本涵蓋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的審批指引,在鋼鐵水泥行業的投放繼續實行綠色信貸,提供工業環保減排貸款,農民生態保護貸款,等多種特色綠色金融服務。2010年建行新能源領域主要包括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發電等貸款余額516億,比上年增長23%,綠色生態項目貸款余額1598億元,高污染其它行業貸款率累計金額達到了1045億元。
五,重視大客戶的利益,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近年來建行認真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關注客戶體驗中心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客戶需求,改善客戶體驗,加快產品創新,全面推進網點服務典型,改進服務流程,2010年建行的全社會組織開展了服務質量年活動,為世博會和亞運會創造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2010年,新安裝的ATM機358台,為廣大客戶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六,建設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建行把員工視為最寶貴的財富,堅持和尊重員工的主人翁地位,進一步完善以職代會的作用,保障員工權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005年11月建行上市以後不久就召開了全社會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這在金融系統中是第一家,職工代表審定重大戰略規劃和關系職工的議案,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建行關注員工發展,實施大規模的員工培訓計劃,僅2010年投入培訓經費7.13億元,培訓項目26000多個,我們在積極拓寬員工職業發展通道,積極探索用工制度改革,堅持每年在一定比例的勞務用工轉為我們的合同短期工,將一定比例的短期合同工轉為中長期合同工,使每位員工都有平等的發展機會,我們還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廣泛開展了關愛員工的活動,進行心理輔導和激勵,幫助員工積極面對精神壓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Ⅲ 為什麼金融機構提高了金融素養就提高了社會責任
第三章 社會責任
第十一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承擔消費者教育的責任,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版及教育活動,引導和培權育社會公眾的金融意識和風險意識,為提高社會公眾財產性收入貢獻力量。
第十二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主動承擔信用體系建設的責任,積極開展誠實守信的社會宣傳,引導和培育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努力促進行業間的協調和合作,加強銀行業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穩步推進我國銀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第十三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提倡以人為本,重視員工健康和安全,關心員工生活,改善人力資源管理;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職業素質,提升員工職業價值;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金融人才,創建健康發展、積極和諧的職業環境。
第十四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支持社區經濟發展,為社區提供金融服務便利,積極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扶貧幫困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活動,努力為社區建設貢獻力量。
第十五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關心社會發展,熱心慈善捐贈、志願者活動,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通過發揮金融杠桿的作用,努力構建社會和諧,促進社會進步。
Ⅳ 金融企業可以從哪些方面承擔社會責任
第三章 社會責任
第十一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承擔消費者教育的責任,積極開展金版融知識普及權教育活動,引導和培育社會公眾的金融意識和風險意識,為提高社會公眾財產性收入貢獻力量。
第十二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主動承擔信用體系建設的責任,積極開展誠實守信的社會宣傳,引導和培育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努力促進行業間的協調和合作,加強銀行業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穩步推進我國銀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第十三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提倡以人為本,重視員工健康和安全,關心員工生活,改善人力資源管理;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職業素質,提升員工職業價值;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金融人才,創建健康發展、積極和諧的職業環境。
第十四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支持社區經濟發展,為社區提供金融服務便利,積極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扶貧幫困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活動,努力為社區建設貢獻力量。
第十五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關心社會發展,熱心慈善捐贈、志願者活動,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通過發揮金融杠桿的作用,努力構建社會和諧,促進社會進步。
Ⅳ 經濟轉軌時期,國有商業銀行承擔哪些社會責任
去網路文庫里可以找到:論國有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
一下供參考:
一,企業社會責任實際上是一個企業實現社會價值的平台,也是提升核心競爭力降低信貸風險,構築良好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應該提升到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層面來認識,建設銀行一貫重視履行社會責任,一直嘗試從戰略上做出規劃和設想,在股改上市以後,我們樹立了成為世界一流銀行的戰略遠景,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平台,為社會承擔全面的公民企業責任,就著這個使命,我們從新審視和看到建行作為一個國家控股大型銀行應該承擔和履行的社會責任,我們認為作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應該是全面的,具體來說,大致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1,保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為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做出努力,
2,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3,擴大進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務。
4,將業務拓展與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緊密結合,大力促進民生改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
5,尊重員工權益,推進民主管理,努力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發展環境。
6,關注社會困難群體,扶危濟困,積極實施社會事業。
二,全面履行社會責任融入銀行的日常金融管理之中。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十分注重在業務拓展中履行社會責任,完善社會責任管理機制,把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到經營管理全過程和業務發展的各環節。為國家宏觀政策,關注社會民生,關心公益事業,支持環境保護,推進綠色信貸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可以說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中國銀行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經營改革的先行者,建設銀行堅持穩健經濟科學發展,在兼顧客戶股東的利益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為廣大的客戶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務,穩健經營,為國家和社會多創造價值,自股改上市以來,建行走上了國有控股銀行的道路,著力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業務創新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營業水平和業績持續提高,累計向國家交納稅金分紅等合計6912.33億元,截至2010年末建行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0.8億萬億元,當年實現利潤1350億元,資產質量持續向好,平均資產回報率,平均股東回報率為1.32%和22.61%,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當中,居於全球上市銀行第二位,2010年建行被英國銀行家雜志評為最優秀銀行,名列銀行業500強第一名。
三,促進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近年來建行自覺執行國宏觀政策,把支持民生增長和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大力調整生產結構,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以自身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努力為促進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主動服務三農,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截至2010年末貸款余額7701億元,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5852億元,增幅28.65%,大力支持民生改善,為城鄉居民在住房,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金融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在西部地區的金融服務能力,確實做好援疆援藏的工作,為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
四,推綠色生態大力支持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近年來建行積極推行綠色生態,加大在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根據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指定了54個基本涵蓋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的審批指引,在鋼鐵水泥行業的投放繼續實行綠色信貸,提供工業環保減排貸款,農民生態保護貸款,等多種特色綠色金融服務。2010年建行新能源領域主要包括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發電等貸款余額516億,比上年增長23%,綠色生態項目貸款余額1598億元,高污染其它行業貸款率累計金額達到了1045億元。
五,重視大客戶的利益,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近年來建行認真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關注客戶體驗中心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客戶需求,改善客戶體驗,加快產品創新,全面推進網點服務典型,改進服務流程,2010年建行的全社會組織開展了服務質量年活動,為世博會和亞運會創造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2010年,新安裝的ATM機358台,為廣大客戶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六,建設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建行把員工視為最寶貴的財富,堅持和尊重員工的主人翁地位,進一步完善以職代會的作用,保障員工權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005年11月建行上市以後不久就召開了全社會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這在金融系統中是第一家,職工代表審定重大戰略規劃和關系職工的議案,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建行關注員工發展,實施大規模的員工培訓計劃,僅2010年投入培訓經費7.13億元,培訓項目26000多個,我們在積極拓寬員工職業發展通道,積極探索用工制度改革,堅持每年在一定比例的勞務用工轉為我們的合同短期工,將一定比例的短期合同工轉為中長期合同工,使每位員工都有平等的發展機會,我們還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廣泛開展了關愛員工的活動,進行心理輔導和激勵,幫助員工積極面對精神壓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Ⅵ 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要素有哪些
銀行作為典型的商業機構,既依賴於股東的資本投入,也得益於客戶、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以不同資源為銀行所付出的努力。銀行的公眾性質決定其應發揮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示範作用。但是,什麼是社會責任,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國內商業銀行在理解和執行上還存在差異,本文就此做些探索。
世界銀行將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與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等有關政策和實踐的集合。該定義表明了企業社會責任既是企業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其自身經濟行為的道德約束,也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生活質量而貢獻於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從跨國銀行的實踐看,有社會責任的銀行所具有的基本特徵:一是自願履行社會責任,而非法律、規則和習俗使然;二是真誠推動與各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三是將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的追求都納入銀行戰略目標予以考量。
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主動與時俱進、樹立承擔社會責任的新理念,對社會公益盡力並協助完成政府的公共事業政策,既符合股東群體的合理期待,也會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有利於銀行的長遠發展,最終實現股東利益與社會公益雙贏局面。
一、強化社會責任是銀行的使命和職責所在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政府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企業作為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載體,其運作強調要對「四方」負責——即對國家、對社會、對企業、對員工負責,承擔「三項」責任——即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對公司治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10月修訂的新《公司法》增加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反映了中國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新的認識與實踐,如總則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中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作為特殊的公眾企業,商業銀行在參與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履行社會責任這一問題,把承擔社會責任看成是建設和諧社會背景下銀行對其自身經濟行為的約束,看成是銀行軟競爭力的重要內涵。
二、強化社會責任是銀行應對經濟全球化、主動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擴展全球視野、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建設「軟實力」、把社會責任納入銀行戰略等,都是銀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課題。包括國際性銀行在內的跨國公司競爭已經從過去硬體競爭上升到軟體競爭,從技術和產品方面競爭上升到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以及商業倫理和道德水準的競爭。隨著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中資銀行應制定適應全球化發展要求的社會責任戰略,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和國際社會責任標准進行業務管理和提供金融服務,從而使自己在競爭中立足於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社會責任是銀行順應新技術革命發展混業經營的內在要求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極大縮短了銀行與客戶的距離,3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務成為現實,以客戶為導向推出的金融服務電子化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正改變著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體系,高效的電子化設備和清算網路正逐步取代人工處理存貸款、清算和咨詢等業務,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綜合性金融服務。但新技術的應用,在促進客戶消費多樣性和投資理財需求,推動銀行混業經營,進一步增加銀行業務收入來源,提高銀行盈利水平的同時,也向銀行提出了同業競爭與金融風險控制等新課題。例如,如何維護客戶信息不被泄露、如何保證銀行資金安全等等。在新形勢下,能否不斷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已成為銀行踐行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對於中小股份制銀行而言,更是能否後來居上的關鍵所在。
Ⅶ 什麼是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呢
銀行作為典型的商業機構,既依賴於股東的資本投入,也得益於客戶、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以不同資源為銀行所付出的努力。銀行的公眾性質決定其應發揮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示範作用。但是,什麼是社會責任,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國內商業銀行在理解和執行上還存在差異,本文就此做些探索。
世界銀行將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與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等有關政策和實踐的集合。該定義表明了企業社會責任既是企業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其自身經濟行為的道德約束,也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生活質量而貢獻於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從跨國銀行的實踐看,有社會責任的銀行所具有的基本特徵:一是自願履行社會責任,而非法律、規則和習俗使然;二是真誠推動與各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三是將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的追求都納入銀行戰略目標予以考量。
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主動與時俱進、樹立承擔社會責任的新理念,對社會公益盡力並協助完成政府的公共事業政策,既符合股東群體的合理期待,也會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有利於銀行的長遠發展,最終實現股東利益與社會公益雙贏局面。
一、強化社會責任是銀行的使命和職責所在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政府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企業作為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載體,其運作強調要對「四方」負責——即對國家、對社會、對企業、對員工負責,承擔「三項」責任——即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對公司治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10月修訂的新《公司法》增加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反映了中國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新的認識與實踐,如總則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中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作為特殊的公眾企業,商業銀行在參與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履行社會責任這一問題,把承擔社會責任看成是建設和諧社會背景下銀行對其自身經濟行為的約束,看成是銀行軟競爭力的重要內涵。
二、強化社會責任是銀行應對經濟全球化、主動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擴展全球視野、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建設「軟實力」、把社會責任納入銀行戰略等,都是銀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課題。包括國際性銀行在內的跨國公司競爭已經從過去硬體競爭上升到軟體競爭,從技術和產品方面競爭上升到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以及商業倫理和道德水準的競爭。隨著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中資銀行應制定適應全球化發展要求的社會責任戰略,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和國際社會責任標准進行業務管理和提供金融服務,從而使自己在競爭中立足於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社會責任是銀行順應新技術革命發展混業經營的內在要求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極大縮短了銀行與客戶的距離,3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務成為現實,以客戶為導向推出的金融服務電子化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正改變著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體系,高效的電子化設備和清算網路正逐步取代人工處理存貸款、清算和咨詢等業務,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綜合性金融服務。但新技術的應用,在促進客戶消費多樣性和投資理財需求,推動銀行混業經營,進一步增加銀行業務收入來源,提高銀行盈利水平的同時,也向銀行提出了同業競爭與金融風險控制等新課題。例如,如何維護客戶信息不被泄露、如何保證銀行資金安全等等。在新形勢下,能否不斷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已成為銀行踐行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對於中小股份制銀行而言,更是能否後來居上的關鍵所在。
四、強化社會責任是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追求「基業常青」、「永續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是所有企業的願望,其實質體現為企業從自身能力出發,持續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條件不同,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和內容也有所差別。在孕育期和求生存期,由於其所掌握資源較少,能力較弱,社會壓力較大,企業僅能承擔法律框架下的社會責任;步入高速成長期,隨著企業自身實力的增強,在承擔股東責任的同時,可從企業戰略發展角度,思考更廣泛利益層面的社會責任,包括對員工、客戶、供應商等利益的滿足;進入成熟期,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資源,並擁有了一定的能力,可承擔起資源節約、社區服務、慈善和公益事業等道義層面的社會責任,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這一發展進程,銀行也不例外。
五、編制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樹立負責任的銀行形象
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已成為當前跨國銀行的普遍舉措。通過社會責任報告,跨國銀行與其利益相關者和公眾良性溝通,闡釋銀行自身的價值觀與責任觀,公布自身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業績並披露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近幾年,隨著中國企業公司治理的深化,國內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日趨活躍,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動、寶鋼集團、海爾集團、中國遠洋、大眾汽車等在內的一批大型企業相繼開展了系列企業社會責任活動,並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06年6月,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作為首家中資商業銀行在網站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從提升金融服務為民生謀福祉、積極參與幫貧救困公益活動、大力傳播社區金融知識、幫助提升員工價值修養、支持開展環境保護工程以及確保股東利益最大化等六方面著手,全面闡釋銀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活動,對承擔社會責任工作進行有效的規范和指導,對銀行未來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提出發展目標和計劃,將社會責任內化為全行員工的自覺行動,將幫助他人的行動內化為每一位員工的自我習慣,從而構建「行之以禮,出之以仁,成之以信,守之以誠」的企業文化。
國內商業銀行應在借鑒境外跨國企業成功經驗基礎上,逐步探索、梳理與國際競爭格局相呼應、與中國金融改革相協調、與銀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社會責任實踐思路,並力行完善。
參考文獻:
〔1〕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科學研究中心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Philip Kotler,Nancy Lee著,姜文波等譯.企業的社會責任.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王志樂主編.公司責任——挑戰還是機遇.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4〕McIntosh,Thomas,Leipziger,Coleman.殷格非,於志宏譯.全球企業公民必讀——對社會責任的企業戰略路徑.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
〔5〕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恆生銀行、德意志銀行和渣打銀行近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6〕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