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全文

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全文

發布時間:2021-05-29 08:23:31

A. 美國國會頒布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的時間

忘了愛
美國國會,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
忘了愛

B. 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利率的上升和次級貸的存在.
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明這個問題吧,不過可能會有點長,:)

比如一個房子在最高的時候是100萬,你買了,但你沒有錢或者不夠付30%的首付,或者信譽不夠等等,正常條件下很難從銀行借到錢.
因為有些銀行(或者能提供房屋貸款的類似銀行的機構)推出了次級貸,相當於是你只要付很少一部分首付,甚至是0首付,同時你承諾每個月還一定的錢給銀行,銀行就同意給你放貸,把這個房子的錢先付給房產商,然後你就每個月還貸,你可以先住這個房子,但如果你不還錢的話,銀行有權收回,.

這個時候,房價下降了,比如說原來標價的100萬的房子變成了70萬,這個時候你才給銀行從頭到尾一共付了10萬,你一算就算我去買個新的只要付70萬,而要還清以前的貸款,至少還要付90萬,那你就選擇不付錢了,就是斷供了(有些人也可能是因為利率實在太高了還不起了).這個時候銀行在這個交易中就損失了20萬(70萬房子加上10萬你的還款,比以前銀行放的款100萬少了20萬,所以銀行損失20萬.)這個20萬就是不良的資產,如果房價繼續下跌,銀行還會損失,同時銀行還得擔負這個房子的一些日常費用.

在這個交易中,如果銀行還採用了杠桿交易,比如說他明明只有20萬自有資金,又借入了80萬(80萬可以是向社會發行債券,承諾一定的利息)外部資金來完成這個交易(100萬),那樣的話就叫杠桿交易.這樣現在危機發生了銀行相當於是沒有資產了,而借入的錢還需要不斷的交利息啊,但卻沒有錢收入,相當於變成只出不進啊,那遲早有一天要花完的。(雷曼就是這么死的,杠桿化過頭了)

當這種事情大量發生的時候,銀行很快就會因為沒有流動資金,甚至資不抵債而倒閉了.參與這種交易的可能會有保險公司,私人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等等。如果這些機構倒閉了,企業的融資就會成問題,這樣容易引起實際企業資金鏈的斷裂,進而導致實際企業的破產.這些機構一般都會向機構或者社會發行債券,一旦這些機構倒閉,這些債券就變成了廢紙,投資者的錢就打水漂了.

目前還只是金融機構的倒閉(稱做金融危機),還沒有影響到實體的企業,如果政府不能很好的控制這些金融企業的倒閉,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遲早會到來,那樣就叫經濟危機了. 美國人拯救了AIG,而不救雷曼就是從保護這些實體經濟的角度考慮的,AIG更多的涉及到實體經濟,而雷曼不是.

這就是另一種的蝴蝶效應,一個買房者的斷供,到最終引起了真個經濟的蕭條!目前而言這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在於監管的不力。
希望採納

C. 那位大人有《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英文對照的文獻啊!!!謝了!

On November 4 , 1999, USA joins numerous two yards having passed "a finance respectively with overwhelming majority vote serving [1] (version 7) modernizing final proposed law " version. With the month, on 12th President Clinton has signed this proposed law. That aiming at being a proposed law's turn to have canceled 1930's Great Depression period appearing personally restricts the law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 , security company and turbid job of insurance company manage, is Gelasi Sidigeerfa (Glass-steagall Act) , has made the USA finance job stride into a brand-new times thereby. Be the proposed law ultimateness turn to pass , spread to fusing for the commercial bank , Securities Agency and the insurance company important on

D. 1931年美國經濟危機

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了數月,美國由曾經的「風暴」邊緣變成了「暴風眼」。目前的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85萬,這是一場勝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但在美國歷史上,還有一次巨大的災難不能被遺忘,這就是上個世紀30年的經濟大蕭條。

一戰後美國作為戰勝國,不但在戰爭中大發戰爭橫財,還利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為本國攫取了大量經濟政治軍事金融等利益,將世界中心從歐洲移到了北美。1918年一戰結束後,美國經濟迅猛發展,進入到了「咆哮的二十年代」。

胡佛在一片咒罵聲中下台,直到羅斯福上台後強力介入經濟,整頓金融並復興工業以工代賑,才挽救了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E. 歷史與社會 關於金融危機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集中體現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特徵。危機首先在國際金融中心爆發,迅速傳導並波及全球,對全世界金融體系造成嚴重的損害,導致世界實體經濟的明顯衰退。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失當的經濟政策是引發金融危機的宏觀因素。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誘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信息技術(IT)泡沫破滅和「9·11」事件後,美聯儲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聯邦基金利率降至1%。在2002—2006年的4年裡,美國的金融機構發放了大量次級貸款,刺激了房地產泡沫。再後來,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房地產泡沫破滅造成了巨額不良資產。究其原因,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負有主要責任。即低利率持續了過長的時間,是導致房地產泡沫和次貸危機的重要宏觀因素。從財政政策上看,歐美等許多發達國家由於長期財政赤字積累了大量的國債余額,使得財政赤字和國債余額佔GDP的比重均達到了不可持續的水平。所以,從整體來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穩健和適度,是維持宏觀經濟良好運行的一個重要基礎。

監管不力或監管缺失是釀成金融危機的微觀原因。對美國而言,監管不力或監管缺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商業銀行發放了那麼多次級貸款,並產生了大量以此為基礎的衍生品,監管當局長期以來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都沒有進行風險提示,另一方面投資者過度相信評級機構,以為他們買的有抵押債券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級。由於對次貸產品的監管缺失,使得這種運營模式能夠持續很長時間。對於發放貸款的銀行和金融機構來說,他們也沒有壓力進行認真的貸款審查,因為他們知道貸款發放以後,能夠迅速而順利地將其以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形式賣出去,他們不再對這些貸款承擔責任。數次的買賣,就使得很多機構手裡都拿著有問題的資產,引起次貸危機的巨大風險由此形成。更可怕的是,這些債券的持有者不知道這些資產的問題到底有多大。一旦風險暴露,市場恐慌性拋售就不可避免,系統性金融風暴驟然發生。

決策遲緩是導致金融危機傳導和蔓延的主觀因素。危機爆發後,由於美國財政、央行和監管當局沒有得到及時的授權,降低了危機救助的有效性。一個重要的例證是像雷曼這樣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發生危機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一般而言,對於存款類機構,監管當局或者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對它的救助是有法可依的。但對雷曼這樣的非存款類機構,美國當局在救助的決策過程中產生了較大分歧,雷曼最終申請破產,造成市場的劇烈動盪,引起危機大規模蔓延。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的北岩銀行,由於監管當局和最後貸款人的信息不對稱,對這一銀行的整頓救助過程緩慢遲鈍,使危機向其他金融機構傳導,最終導致了更嚴重的問題和更大的損失。

主權債務危機是金融危機再度惡化的「加速器」。在危機救助中,大量的債務從金融市場和私人部門轉移到政府和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引發了主權債務危機。這是因為危機發生的時候,整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應當說存在過度的杠桿化,有大量的債務。為解救危機,主要危機國家的財政提供了對金融機構的注資和援助資金,中央銀行也提供了巨額的流動性資金。因此,解救危機的過程實際成為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的過程、政府和中央銀行再杠桿化的過程。再杠桿化到了一定程度,各主要發達國家都出現了財政赤字的大幅攀升,國債余額佔GDP的比重快速上升。當這一比重過高時,市場對這些國家的債務償還能力產生懷疑,必然引起相關國債的價格下跌,而價格的大幅下降,進一步造成政府償債能力下降,融資更為艱難,債務的還本付息更不可持續,主權債務危機由此形成。在一定的條件下,主權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為了救市,政府和中央銀行承擔了大量的債務,幫助一些機構渡過了難關,穩定了市場。但是,如果政府承擔大量債務導致了主權債務危機的話,實際上有可能誘發新一輪的金融市場動盪。背後的邏輯是:持有國債的主要機構是商業銀行,如果國債價格大幅下跌,它的資產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流動性出現問題。

可以說,上述原因導致了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和傳導,並最終拖累了實體經濟,在政府救助過程中又產生了主權債務危機,既有歷次金融危機的共同特點,又反映出了當前世界經濟的結構性矛盾。這次危機也影響了中國金融經濟。我們要深刻剖析引發危機的原因,總結其教訓,深記啟示。

第一,建立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實施富有彈性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危機告訴我們,各種政策工具要有彈性、留有餘地,使得在關鍵時刻,政策有操作空間。宏觀政策具有彈性且有力,市場就會相信政策效用,形成穩定預期。如果政策工具已經用到捉襟見肘,當市場發生問題時,即使政府出手相助,市場也會質疑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就中國而言,目前的各種宏觀經濟政策,大都保持著彈性和餘地,可以做到松緊有度。在財政政策上,財政赤字和國債余額與GDP的比率分別在2.8%和20%上下,均低於國際公認的3%和60%的警戒水平。從貨幣政策看,目前存款准備金率為17%,處於歷史較高水平;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為2.25%和5.31%。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中國在未來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間,能夠從容應對危機。

第二,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規則的制定,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實際上,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的救助過程,是世界范圍內金融監管方式和立法過程的一次深刻反思。眾所周知,美國1933年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是反思和總結1929年大危機爆發和金融系統崩潰的經驗教訓的結果。60多年後,1999年柯林頓總統簽署了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一種否定。然而,不到10年,美國就發生了次貸危機,並引發了國際金融危機。今年7月21日,奧巴馬總統簽署了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即多德—弗蘭克法案,則是對美國監管體制和立法的再次總結和反思。

目前,針對這次危機,世界各國都在進行總結和反思。特別是在應對危機中,二十國集團(G20)和其框架下的有關機構,如金融穩定理事會、巴塞爾監管委員會、國際清算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凝聚了各方面專家和各國有關官員,認真反思和總結危機的經驗教訓,力求制定一整套金融監管的新標准和有效執行模式。可以說,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監管標准將會對世界金融產生影響。因此,面對新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規則的制定,特別要在國際金融監管新標準的制定中發揮應有作用。盡管這些標准並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中國,但是這些監管標準的主要原則和理念,對銀行、證券、保險領域的監管具有十分清晰的政策含義,最終都會體現到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和競爭力上,因而對未來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中國金融業現有的發展水平上,如果我們率先實現這些標準的原則和理念,將會大大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金融發展上的差異,有利於加強國內金融安全。對此,我們要有充分認識,要有世界眼光。

第三,建立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預警機制和處置機制。這是加強金融監管的基礎性工作。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基礎性工作越要重視,才能防患於未然。當前,從中國金融監管實際出發,建立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預警和處置機制,應當注意幾個要點:一是要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好財政和中央銀行的作用;二是要重視發揮存款保險的積極作用,完善我國存款保險機制;三是要清晰界定金融損失的承擔者,從嚴防範道德風險;四是要加強國際合作。在現代社會里,隨著金融市場的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金融風險的跨境傳染異常迅速。因此,在金融危機的預警和救助過程中,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及時而有效地切斷金融風險的外部來源。

如何在應對危機沖擊中維護中國的戰略利益,從而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需要我們始終站在時代前列,謀求在原則問題上形成共識,有效建立新的國家發展優勢。

要充分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對中國是有利的。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中國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受益者之一。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我們應當高度關注,並盡力遏制這種勢頭蔓延,為中國經濟發展爭取國際空間。在這個問題上,怎樣看待全球化,怎樣看待世界貿易組織(WTO),怎樣看待國際游戲規則,在國內始終存在著兩種看法,一種是陰謀論的看法,另一種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看法。這確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事實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總政策,中國不但沒有垮掉,反而在改革開放中越來越強大。看來,以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看待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是正確的,有利於我國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

要充分認識到加快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對中國是有利的。對於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雖然從原則上來說已經形成了廣泛共識,但是大凡涉及到具體的實際問題,爭論還會發生。回顧改革開放歷程,國內對每一個重大的改革開放舉措都有過激烈的辯論,這是很正常的。例如,當初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有一些人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很多行業和產業可能會全軍覆沒。但事實證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這些年是中國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的時期,對外貿易量大幅增長,企業競爭力大幅提高,並沒有出現全軍覆沒的行業和產業。這也說明,中國經濟不怕市場競爭,中國人能夠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適應市場經濟並在競爭中發展壯大。

要充分認識到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對中國是有利的。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在二十國集團框架和各種國際標准委員會中的發言權有了大幅提高,這對我們是一件好事。但值得引起重視的是,我們需要大量的國際型人才來應對這個局面。目前,很多國際組織非常希望中國人能做有關專門小組、技術小組、方案小組的牽頭人。在這些組織中,如果由中國人牽頭,可以方便地協調各方意見,然後拿出方案,解決相關問題。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我們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積極應對面臨的國際挑戰。(作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F. 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為什麼放鬆監管

收益

G. 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是什麼時候通過的

1999,11,4

H.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包括哪些內容

當地時間5月1日,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積極考慮拆分美國超大銀行,以恢復1933年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該法案將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嚴格劃分,對銀行業務范圍做了一系列規定。

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亦稱《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廢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有關條款,從法律上消除了銀行、證券、保險機構在業務范圍上的邊界,結束了美國長達66年之久的金融分業經營的歷史。而此後一部分美國法律界人士認為,正是因為廢除了「保證商業銀行避免證券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才導致了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以及此後引發的2008年金融危機。

特朗普對媒體記者說:「這是我現在正在考慮的事。有人希望恢復原來的體制,對吧?所以我們准備研究一下。」

I. 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提出背景

忘了愛

J. 美國頒布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是什麼時候

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①根本原因:南方種植園奴隸制經濟阻礙了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奴隸制的廢存問題) ②時間:1861——1865年 ③重大事件:導火線: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開始: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

閱讀全文

與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全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鎂鋁合金加工上市公司 瀏覽:279
美元兌人民幣10月10日匯率 瀏覽:325
鄭煤期貨交易時間 瀏覽:77
人民幣幣港幣匯率今日價格 瀏覽:404
1986匯率 瀏覽:284
江西融資性的金融擔保公司賺錢不 瀏覽:887
有價證券理財產品 瀏覽:228
凱城公司理財講的怎樣 瀏覽:254
11月興業銀行理財產品一覽表 瀏覽:23
晶豐明源股東信息 瀏覽:673
金融服務許可 瀏覽:878
美圈控股集團董事長 瀏覽:460
創始股份截止 瀏覽:162
外匯論文 瀏覽:412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
小米貸款人工認證不過 瀏覽:436
寧波銀行嘉興分行理財好嗎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