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資金融機構是什麼
中資金融機構是指中國出資成立的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是指從事金融服務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務業(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行業)與此相應。
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村鎮銀行;
第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財務公司等;
第四類,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
『貳』 香港四大中資企業的介紹
香港四大中資企業為: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光大集團公司。
『叄』 香港四大中資企業的中國光大
中國光大集團(China Everbright Group,簡稱光大集團)是中國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1983年5月在香港創辦,國務院國發[1983]89號文批復光大集團章程明確:光大集團是直屬國務院的部級公司。中國光大集團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現以發展成為以經營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管理等業務為主的特大型企業集團,為國家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光大集團通過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北京)和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香港)管理境內外業務。最高決策機構為集團董事會,經由國家授權,經營管理國家投入集團的國有資產。集團黨委在集團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集團監事會由國務院委派。
中國光大集團正按照以金融業為重點,以投資管理公司和香港上市公司為兩翼,以金融業、環保業和會展業為三大支柱的發展戰略,加強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動各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和業務聯動,建立集團比較競爭優勢,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加快發展,提高效益,致力於建設規范化金融控股集團。中國光大集團在境內的主要企業有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光大金控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中國光大實業(集團)公司、中國光大投資管理公司、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光大置業有限公司等實業投資企業;在香港經營運作的主要企業有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以及國際永年公司等20家非上市公司。
截止2008年底,集團資產過萬億,年度利潤近百億,員工總數逾兩萬人。
『肆』 香港四大中資機構是那幾家~~
分別是
1.香港中銀(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2.港中旅集團
3.招商局集團
4.華潤集團
有種說法,沒有香港中銀,有中信(香港)
舉手之勞,希望能幫到樓主
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問我
『伍』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金融機構
主要的金融機構有:香港金融監管局(HKMA);外匯基金(The exchange fund);土地基金(The land fund);發鈔行(中國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及香港證交所等。
『陸』 中國香港十大首富都有誰
1.李嘉誠(197億美元 約1,529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聯兄弟(121億美元 約945億港元), 郭氏兄弟自1990年父親逝世後,接管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其後並進軍數碼通流動電話網路通訊,旗下物業包括四季酒店。 3.李兆基(115億美元 約897億港元) 78歲,恆基兆業集團執行董事。 4.鄭裕彤(51億美元 約398億港元) 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旗下公司包括新世界信息科技公司。 5.龔如心(42億美元 約328億港元) 華懋集團主席。 6.米高.嘉道理(38億美元 約296億港元) 64歲 3名子女,為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大上海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半島酒店集團董事。 7.霍英東(37億美元 約287億港元) 82歲,曾協助何鴻燊在澳門籌組資金,現仍是何氏公司的大股東。 8.馮國經及馮國綸(30億美元 約233億港元) 76歲,4名子女,台灣富邦金控創辦人。 9.邢李火原(28億美元 約217億港元) 56歲,香港思捷有限公司創辦人。 10.陳廷驊(26億美元 約202億港元) 83歲,南豐紡織集團董事長。
希望採納
『柒』 香港中資金融機構的招聘
如果在香港就職, 最直接的方法還是向這些機構投履歷
很多在內地行做的分析員也不一定要懂得說廣東話, 尤其現在不管銀行, 投行或券商, 所面對的客戶佔了很大部份都是內地客, 當然懂得說廣東話也會有方便之處, 內地券商的分析報告也是以中文撰寫的.
『捌』 中資企業的香港四大中資企業
香港四大中資企業為: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光大集團公司。
『玖』 香港 有多少金融機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有中國國內的,國際的,還有私人的三種金融機構..
『拾』 香港金融市場的香港的金融機構
1984年底,有銀行140家,銀行的分支機構1407家,外國銀行代表辦事處122家,財務公司343家,證券交易所4家。經營黃金交易的有傳統的金銀貿易場、以倫敦方式經營的黃金市場和黃金商品期貨市場。此外,還有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租賃公司、咨詢公司以及數以千計的外匯經紀商、國際黃金商、證券商、投資顧問、經紀人等。香港的金融機構外資佔大多數,在140家銀行中,外資銀行佔101家,外資銀行中又以美國為最多,其次是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1981年開始,香港當局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業的管理,並對金融體制進行改革,確立三級金融制,即持牌銀行、持牌財務公司和注冊財務公司。持牌銀行最低實收資本為1億港元,可經營一切銀行業務,接受任何存款;持牌財務公司最低實收資本為7500萬港元,只能接受存期不足3個月、金額超過50萬港元的存款;注冊財務公司最低實收資本為1000萬港元,只能接受3個月以上超過5萬港元的存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的金融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50~60年代香港已成為地區性的金融市場和金融中心。70年代以後,各項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並日益走向國際化;金融市場交易活躍,數額猛增。在十多年中,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性金融市場。在香港經濟中,金融業成了主要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