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市公司:5%以上大股東減持,證券部的小夥伴們需要做什麼
上市公司5%以上大股東減持,證券部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判斷減持主體是否滿足允許減持的前提條件
二、判斷是否需要披露減持計劃
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需披露減持計劃。
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視情況看是否披露減持計劃(如上市公司IPO時股東有明確承諾的,則需按承諾提前披露減持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若持股5%以上股東的股份來源於非公開發行(2020年2月14日之後取得),則不適用2017年頒布的減持若干規定,無需披露減持計劃。
三、充分提示減持比例、減持進度控制
當持股比例每減少1%時,應當在事實發生之日的次日通知上市公司,並公告。
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的,持股比例每減少5%(上下一手),需停下來、進行公告並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後3日內,禁止減持。
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比例雖未達到5%,但減持後持股比例降至5%時點(上下一手),需要停下來,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
四、下單操作謹慎小心,避免短線交易
五、結合監管風向,做好風險提示
六、協助准備和提交相關文件和公告
七、與交易所保持溝通
八、記錄和歸檔
以下是相關圖片展示:
通過以上步驟,證券部可以確保上市公司5%以上大股東減持行為的合規性和順利進行。
2. 新三板大股東減持有什麼規定
關於新三板大股東減持的規定是減持達到1%的情況下需要在兩個工作日之內做出公告,不過公告期間股份還是可以繼續出售的,持股5%以上的股東,減持以後的比例降到5%以下的話,需要在三天之內由上市公司做提示性報告,主要是股東要履行相關的披露義務。
一、新三板大股東減持有什麼規定?
新三板股東減持限售股份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已經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安排的股份;二是新老劃斷後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於首次公開發行(IPO)前已發行的股份,減持主要的規章制度如下: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上市規則》;《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
二、在我國關於上新三板是什麼意思?
新三板相對於主板來說是門檻低,主要適合中小企業的股權交易平台,新三板與主板的區別主要在於服務對象的不同;新三板在掛牌准入、發行融資、交易結算、並購重組和投資者准入方面也有一套量身定製的制度規則的不同;新三板定位是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媒介等知識。
三、新三板和主板的區別
(一)服務對象不同
1、與滬深交易所服務於「大而壯」的企業不同,新三板服務的企業往往具有「小而美」的特徵,這些企業可能沒有廠房、設備等值錢的資產,只有幾間辦公室,幾台電腦,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2、而它們往往處於「砸錢搶市場」的創業階段,也拿不出一張漂亮的報表,邁不進滬深交易所的大門。
但是它們創新性強、科技含量高、擁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新三板正是為了服務這些企業而存在的,讓社會資本對創新體系的支持由企業的成熟期,前移到初創、成長期。
(二)正因新三板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它在掛牌准入、發行融資、交易結算、並購重組和投資者准入方面也有一套量身定製的制度規則。
比如,在掛牌准入上,新三板不設財務門檻,企業只要存續期滿兩年、股權清晰、業務明確,有主辦券商推薦,即使尚未盈利,也可以掛牌。而且,新三板掛牌成本低、周期短。
1、交易制度方面,主板只有競價交易一種方式,而新三板則提供協議、做市、競價三種方式。
2、融資方面,新三板可自行選擇融資對象及融資時點。主板、創業板市場只能選擇IPO方式向不特定對象發行新股融資,上市當時就要稀釋原股東的股權,上市後再融資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而在新三板掛牌則可由企業自行決定是否融資,以及融資時點、融資對象。例如,紫光華宇由於股東看好企業前景普遍惜售,掛牌以來只發生過一筆交易。
3、信息披露方面,新三板實行「適度披露」原則。與主板、創業板相比,新三板對強制披露事項、流程進行簡化。
(三)新三板定位是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媒介,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並不以交易為主要目的,這也是它和主板的一大區別。
新三板本來就是針對那些小型的股權交易平台的,所以大股東如果減持股份的話,肯定對企業及證券交易市場帶來的波動都是比較大的,股東一次性減持比例太多的話,也容易給市場投資者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一般來說大股東大幅度減持的案例比較少。
3. 散戶一天最多賣多少股
散戶一天最多賣多少股並無固定統一答案,需分情況來看:
所以,投資者在交易前應該了解當地股票市場和交易所的交易規則,在進行大額賣出操作前,建議關注市場流動性和價格走勢,分批逐步賣出更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