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價格 倒掛 是什麼意思
價格倒掛指同種農產品在同一時間內銷售價格低於購進價格的現象。
在中國,這是國家制定的一種特殊價格政策。為了照顧農民利益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國家提高了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但為了不影響城鎮職工生活或促進工業生產發展。暫時不提高銷售價格。一旦收購價格的提高幅度超過購銷差價,就形成倒掛現象。購銷價格倒掛額由國家財政給予補貼。
中國的產銷價格倒掛政策始於50年代,由農業生產資料開始。到60年代,逐步擴大到一些農用生產資料和少數日用工業品,包括農業機械、化肥、農葯、農用柴油、民用煤、肥皂、洗衣粉、燈泡等。80年代後期,工業品的價格倒掛先後取消。到了1990年,只是民用煤和化肥,國家還對生產經營部門給一定的財政補貼。
產銷價格倒掛對於促進農民改變生產方式,促進向機械化和現代化的方向邁進,安定城鄉居民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實際上是用壓低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生產企業的利潤,或使其虧損的辦法來實現的,其結果對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工業的發展不利。同時掩蓋了產品的真實成本以及相關產品的比價關系,造成產品價格混亂,增加了企業核算和價格管理的難度,甚至掩蓋了不善的經營管理,不能正確評估企業的經營成果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