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企業如何境外貸款
境外貸款是一些有條件的企業利用國外資源的重要形式。利用境外貸款,不僅可以拓展企業融資的渠道,使企業有更多的機會貨比三家、幣比三種,降低經營成本,而且可以通過與國外銀行的合作,藉助其嚴格的管理系統提高本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一、選擇適當的律師。境外貸款涉及大量的法律問題,法律文件的准備、審核、修改等均要求企業有好的律師為企業把握風險。企業如果有法律部門,法律事項可由其安排;否則可以委託律師事務所來安排。除選擇具有良好聲譽的律師事務所作為本企業的長期律師顧問外,為確保其服務質量,企業還可以將一部分法律事項委託給其他律師事務所,在律師事務所之間形成一定程度的競爭,使企業獲得服務和成本上的好處。
二、明確貸款審批程序。由於境外貸款環節與境內貸款有一些不同,需要明確企業境外貸款的審批程序。境外貸款的貸款協議中,有許多涉及股權變動、企業經營及重大的法律責任的約定,常常需要企業業務經營部門、法律部門的共同審核,而非企業財務部門單獨作出決定。在貸款審批程序中,企業需要明確貸款申請、批准貸款、審核貸款文件、確定貸款簽字人等事項的部門和人員,在責任明確的情況下,通過制度約束來保障企業貸款的順利進行,保證企業貸款工作中涉及的責任不會影響企業改組、經營和內部管理。
三、注意外匯風險和外匯管制問題。我國企業在境外貸款,只能安排外幣貸款。在境外貸款時,我國企業必須遵守國家外匯管理規定,確保企業資金來源的合法性;境外國家若存在外匯管制問題,對外匯的買賣、款項的結算等均會有所約束,企業有必要研究外匯管制問題,為企業境外貸款選擇最好的途徑。
四、保證問題。保證是銀行和企業都非常關心的條款,主要的方式有抵押、擔保、收入轉讓、保險利益轉讓及其他承諾等。在境外貸款中,抵押貸款一般要求貸款額為抵押資產市場價值的一定百分比,當資產市場價值低於要求的比例時,需要提前還款或增按(增加抵押品)。所以,企業在安排貸款時要考慮抵押資產的市場價值及其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確保有能力承受貸款額度負擔,盡量避免出現增按情況,同時還要避免高估資產價值,浪費企業資源。此外,境外銀行有時會要求企業提供All
Money抵押,即抵押品除了為一筆貸款作保證外,還為企業其他債務作保證。企業對於這樣的要求,可以盡量爭取單獨的抵押條件,或者將Al1
Money的范圍減少,將實際或預計可能出現問題的貸款或擔保等債務剔除出此范圍。
此外,境外銀行為了保證其貸款的安全,通常在貸款條件中要求貸款企業的總公司對貸款提供書面的保證,特別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後,境外銀行加強了對我國企業保證條款的約束,由於國內企業對外提供擔保受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的嚴格管理,境外貸款可能不需要有國內企業提供擔保,但需要提供書面形式的確認。形式上主要是安慰函(Letter
of Comfort)、知會函(Letter of Awareness)、保證函(Letter of
Undertaking)等。在這些函件中,主要列明三項內容,即國內企業知道並同意安排此貸款;國內企業對貸款人的業務經營予以支持,不做影響貸款人持續經營的決定,國內企業不做使貸款人財務狀況轉弱的決策;國內企業不改變對貸款企業的股權結構等。
五、違約條款及交叉違約問題。違約條款因不同性質的貸款而有不同的約定。企業應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與銀行商洽,使違約條款盡可能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降低違約風險。此外,在簽訂貸款文件後,企業發生具體的與貸款文件不符的事項,只要經過銀行書面同意,均可以認為是沒有違約的。因此,企業要注意日常文件的管理工作,以便明確責任。關於懲罰性費用條款,銀行有時會提出若企業違約,則需從違約之日起支付罰息。企業對此可從兩方面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一是爭取降低罰息;二是向銀行提出給企業一段時間(如一周)來履行有關義務。
企業在安排境外貸款時,通常都會面對交叉違約問題,簡單地講,交叉違約就是企業一項貸款違約,同時構成企業其他貸款或所有貸款均違約。對於集團性企業或貸款較多的企業而言,交叉違約條款是貸款工作中最重要的條款。企業可能與一家銀行有多筆貸款,亦可能與不同銀行有不同的幾筆貸款,從法律上講,由於有交叉違約的責任,當企業對任何一筆貸款違約時,同時對其他不同銀行的貸款亦承擔違約責任。鑒於此,企業應盡可能地降低交叉違約條款約束的范圍和事項,最佳途徑是保持企業較高的償債能力,穩健經營,提高企業在貸款市場上的競爭力。具體在操作中,可以通過貸款商務談判,保護核心業務的正常經營,將企業核心業務的貸款剔除出交叉違約范圍;可以在交叉違約條款中加入金額下限,即當企業發生一定金額以上的違約事項時,才屬於交叉違約約定的范圍;可以通過利用不同銀行對貸款的競爭取得對企業有利的條件,或將貸款分散在不同的銀行,在不同的銀行之間爭取免除不同銀行貸款的交叉違約責任。當然,如果企業討價還價能力不足,急需資金,承諾銀行的要求交叉違約責任,緩解資金困難也是可取的,重要的是看企業是否有償債的能力。
六、利率掉期保值問題。在安排境外貸款的工作中,有時對金額大、貸款時間長的貸款,會遇到是否安排利率掉期保值的問題。雖然利率掉期保值和貸款是兩件事情,但有些較為積極的銀行,會在貸款的同時,安排掉期保值的文件,稱為ISDA(內容可以應企業的需要,包括外匯工具的安排),為今後進行掉期保值提供便利的條件。企業應在安排貸款協議的同時擬出利率掉期保值的文件,以便在需要時,即可通知銀行本企業的期望固定利率水平。在進行利率掉期保值安排中需要結合企業的需求,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利率的未來走勢,主要應考慮:企業為固定成本,便於安排資金,保證可以接受的收益,而選擇的固定利率;合理預測利率趨勢,選擇可能降低財務費用的時機將利率固定。
Ⅱ 國內企業如何境外貸款
1、銀行內外合作,為國內企業的進出口貿易進行融資代付。
2、企業或股東在境外(含港澳)設立另一家企業,通過關聯交易,與銀行合作跨境貿易融資。
3、牛X企業,符合國家相關部門和銀行相關規定的條件,向銀行申請境外籌資轉貸款,或者與境外客戶的銀行或金融機構合作、取得境外的進口賣方信貸或國際保理或金融租賃,或者世銀、亞銀及其屬下商業金融機構的貸款融資。
Ⅲ 外商獨資企業向境外母公司貸款
中國的《外匯管理條例》是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向外國借款的,即所謂外債,系中國境內的機關、團體、企業(含國有、集體、私營或三資企業)、事業、金融機構或其它機構對大陸境外的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或者其它機構用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借款單位向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外資銀行和中資合資銀行,借入的外匯資金視同外債,實務上向境外個人借款也可允許以外債借款方式核准。具體事宜可咨詢律師。
Ⅳ 中國企業能向國外的銀行貸款么
可以的。 中國企業可以向國外企業貸款,外國企業也可以向中國企業貸款。中小企業在申請國外商業銀行貸款之前需要做許多准備工作,必須先提交項目建議書,經過一系列審批程序,然後向國外商業銀行提出貸款申請,同時提交借款人法律地位證明文件、律師意見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公司資產負債表以及外國金融機構需要的其他文件等。然後借貸雙方就有關貸款金額、期限、利率、費用、償還方法等問題進行談判,達成協議後,雙方簽訂借款合同,借款公司按借款合同的規定分期或一次提取貸款。
Ⅳ 內資企業境外借款需要怎樣辦理
內資企業怎麼能在境外借款呢
Ⅵ 外商獨資企業辦理境外借款有哪些流程需要填的表單有哪些
根據我國外匯管理條例的規定,外資企業借用國外貸款屬於資本項目,應當符合資本項目外匯的法律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借用國外貸款,應當報外匯管理局備案,國家對外債實行登記制度。根據有關規定 ,外資企業借用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外債,其借款最高額為借款企業投資總額與其注冊資本的差額;若借款人的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相等,則只能借一年以內的小額、短期借款。
外商投資企業辦理向其境外母公司借款應在正式簽訂借款合同後15天內,攜帶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外債登記:
(l) 加蓋借款企業公章的《境外機構外債簽約情況表(草表)》;
(2)借款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
(3)借款企業批准證書復印件;
(4)借款企業最近一次驗資報告的復印件;
(5)借款合同正本 :外債合同正本並附復印件,合同為外文者應當另附合同主要條款的中文譯本並加蓋債務人單位印章,其中必須加入的兩條重要條款:
1)「根據1997年1月14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債務人應在債務合同簽訂後到外匯管理部門辦理外債登記手續;外匯管理部門核發的登記文件作為債務合同生效必備的法律文件之一。」
2)「債務人應根據1996年公布的《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辦理外債還本付息手續。」;
Ⅶ 外商投資性企業能否以境外貸款進行境內股權性投資,謝謝!
可以,但是境外如果用途是境內投資需要境外銀行審核,這個不好過。但是注資境內公司有一個投注差的限制,具體規定如下:
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的關系
(一) 注冊資本在210萬美元以下的,投資總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七分之十;
(二) 注冊資本在210萬美元以上至500萬美元的,投資總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2倍;
(三) 注冊資本在500萬美元以上至1200萬美元的,投資總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2.5倍;
(四) 注冊資本在12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總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3倍。
Ⅷ 境外投資貸款是什麼意思啊
境外投資貸款是指中國進出口銀行對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的各類項目所需資金發放的本、外幣貸款。
境外投資項目主要包括:境外資源開發項目;帶動國內設備、技術、產品等出口的境外加工貿易項目、境外投資建廠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提高國內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和出口競爭能力的境外研發中心、產品銷售中心和服務中心項目;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境外企業收購、並購或參股項目等。貸款對象是經中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資企業或中資控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