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金儲備量是與一個國家的貨幣有什麼關系、
黃金對本國貨幣有強有力的支持作用,各國要儲備黃金是由其黃金貨幣商品屬性決定的。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歷史貨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黃金已退出流通領域。20世紀70年代布雷森體系瓦解,黃金與美元脫鉤,黃金的貨幣職能也有所減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貨幣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拓展】黃金儲備作為一國的國際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儲備量的多寡關繫到一國對外經濟貿易的資信程度。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就黃金而言,對一個國家來講,黃金是作為具有無限權威性的儲備資產。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或任何一種國家貨幣來說,這兩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此外,由於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同樣也會引起紙幣價值的不穩,並促進物價上漲,而黃金對這些似乎並不怎樣敏感。
❷ 黃金和貨幣的關系
1.一個國家黃金的存儲量和這個國家的貨幣升值貶值有直接的關系.
------一般來講,一個國家貨幣升值,其黃金儲備較多的,貶值卻不一定說明黃金儲備減少;這在中國、日本這兩個國家都能找到例子。要知道日元是經常貶值的,為了貿易;中國的例子就無論了吧。反過來,你要說黃金儲備多了,貨幣就升值,那是沒有的道理。匯率是購買力的比較,究其實質是經濟實力的比較。
2.某人在中國人民銀行存儲了大量現金,轉帳到美國,如果要在美國提現金.美國銀行是否需要在中國銀行索要等量的黃金。而不是貨幣。
---也不全是,黃金這樣要來要去的,浪費轉移成本和保管成本,在通訊、技術發達的今天,用黃金來做交割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國際儲備中,除了黃金,還有很多,比如支付單位也是可以的。一般而言,銀行系統中,清算,軋平頭寸時候才可能用到黃金。
3.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有直接關系。
---通俗的講,經濟實力強了,工業發達,購買黃金的能力自然大大增強,而且加工需要大量的黃金,所以經濟實力強的自然需要有大量的黃金儲備,一為金融,而為工業,三為奢侈品。
4. 世界能儲存黃金的銀行才具備發行貨幣的權利。
---理論上是可以這么說,但是實際上當然太大范圍了,貨幣是屬於國家強制的,法定的,不是哪個有黃金的銀行就可以發行的。其實沒有黃金,只要有權力發行貨幣,馬上就有滾滾的黃金來,49年前的中國就是明證。當然了,沒有黃金儲備的銀行發行貨幣,對使用者來講是種災難,元朝、明朝、中華民國都是如此。
5. 美國打伊拉克所需要的軍費使得美國國庫的黃金儲備減少,其貨幣雖
黃金儲備的減少而貶值.
---這個太牽強了,美國每年的軍費幾千億,伊拉克戰爭不是主因,經濟發展的遲緩,貿易措施、貨幣政策才是,美元的地位雖然說已經不能再用美金來形容,但是也不需要黃金來支撐。綜合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資本順差,它是在大量的利用別國的黃金儲備,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日本的黃金儲備其實很多是在為美國服務。
❸ 一個國家黃金儲備與貨幣發行之間的關系
發行貨幣依賴黃金是在過去金本位制的時代,現在一國貨幣的發行依靠的是國家信用,所以現在的貨幣本質是法幣,也就是國家通過法律賦予那張印刷有面額的紙張以購買商品的權力。而金本位制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的那一刻起,就壽終正寢了。現在的黃金只是作為一種保值品(避險)或工藝品(裝飾)在市場上流通,與貨幣的發行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了。
❹ 金子和紙幣的關系
北宋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
【簡 介】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呷艘鋁 ,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渥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時候,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夥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太黑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於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夥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天價的吧。
❺ 印鈔與黃金儲備
在金本位的貨幣體系中印鈔和黃金儲備是有關的,即手中的貨幣的價值等用於相應的黃金,但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以及其他的因素,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黃金的產量不足以支撐這么龐大的需求,所以金本位現在基本已經沒有了。
比如這次危機中世界各國大量發行貨幣,但是很多國家的黃金儲備卻沒多。
現在發行貨幣一般看經濟的運行情況, 重要的參考指標是CPI和PPI等,根據市場是通脹還是通縮進行貨幣調控。
對於問題補充:貨幣的出現是為了人們使用和流通的方便,舉個我們古代的例子,銀票,你把10兩銀子存進去,你就拿到一張10兩銀子的銀票,那麼如果你要兌現就可以拿票換銀,當然也可以在市場上用銀票流通,使用,所以10兩銀票的背後就是10兩銀子(這就像是銀本位,呵呵),票就是銀,所以道理一樣,在金本位的體系中,比如1塊錢能換1兩金子,那麼你要用金子時就可以去銀行里去換1兩金子,所以如果國家手裡有1萬兩金子,那麼就可以發行1萬塊錢,人們可以拿錢換到實實在在的金子,但是如果發行了2萬塊錢,那麼人們如果要換金子時只換掉一萬塊,剩下的就換不到了,這樣就會造成體系的崩潰。
表達能力有限,有點長,呵呵。。。。
❻ 國家黃金儲備和人民幣匯率有關系嗎
樓主,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以目前的貨幣體系黃金與匯率是不掛鉤的!跟國家黃金儲備也沒有聯系 歷史上確實曾經存在"金本位"(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例如: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布雷頓森林體系在1973年完全崩潰。取而代之的是"牙買加體系"。內容如下:1、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改革。 牙買加協議正式確認了浮動匯率制的合法化,承認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並存的局面,成員國可自由選擇匯率制度。同時IMF繼續對各國貨幣匯率政策實行嚴格監督,並協調成員國的經濟政策,促進金融穩定,縮小匯率波動范圍。 2、推行黃金非貨幣化。 協議作出了逐步使黃金退出國際貸幣的決定。並規定:廢除黃金條款,取消黃金官價,成員國中央銀行可按市價自由進行黃金交易;取消成員國相互之間以及成員國與IMF之間須用黃金清算債權債務的規定,IMF逐步處理其持有的黃金。 3、增強特別提款權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別提款權的國際儲備地位,擴大其在IMF一般業務中的使用范圍,並適時修訂特別提款權的有關條款。 4、增加成員國基金份額。 成員國的基金份額從原來的292億特別提款權增加至390億特別提款權,增幅達33,6%。 5、擴大信貸額度,以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融資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歷史,目前人民幣匯率由政-府說的算,雖然號稱市場匯率,但實際上是一種管制匯率。如果樓主有興趣,可以後續追問~
❼ 黃金儲備和紙幣的關系(高分求教)別復制~~
樓上說的正確~不過現在黃金和紙幣沒什麼關系了~早就不是金本位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