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寫農業生產報告
述職:就是對你自已工作的陳述。你是農業生產管理,就根據全年或某一段時間的管理內容及效果作一如實陳述。
2. 農業企業監測報告怎麼做
於我市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動態監測情況的報告
鹽委農[2015]28號
關於我市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
動態監測情況的報告
省農委:
根據《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動態監測(復審)工作的通知》(蘇農產〔2015〕1號)和《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蘇農產[2015]2號),我辦在各縣(市、區)初審的基礎上,對全市5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了監測把關。監測結果為,有52家監測合格,3家監測不合格,分別是市直的鹽城海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規模與省定標准差距較大)、亭湖區的江蘇紅蜻蜓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歇業處置)、阜寧縣的鹽城海馬食品有限公司(已停產);江蘇金昉紡織有限公司企業自身提出將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稱號調給其所屬的鹽城金昉首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報經市政府同意,推薦江蘇銀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鹽城市三禾食品有限公司、江蘇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鹽城金昉首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遞補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有關監測材料附後。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省級龍頭企業運行情況
近年來,我市所屬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帶動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推進科技創新、機制創新,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發展實力和帶動農民增收能力,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2014年,全市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292億元,利稅15.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17.1%。
(一)大力實施技改擴能,龍頭企業經營規模實力不斷擴大。全市省級龍頭企業堅持做強企業、做大產業不動搖,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擴大生產能力,增強發展後勁,實現可持續發展。射陽縣慶緣康蜂產品廠上了一條蜂箱灌裝自動生產流水線,日產量從300箱提高到1600箱。江蘇萬盛食品有限公司從事生豬養殖,在新上三條生豬屠宰、分割生產線的同時,又投入資金新上香腸、肉圓加工生產線。今年上半年,全市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入研發資金945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
(二)深入推進創新創優,龍頭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一是注重科技創新。全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組建研發中心,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依託高校、科研院所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產品更新換代,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射陽縣華宏絲綢有限公司與蘇大合作,相繼研發生產出混紡絲、宋錦、包覆蓋彈力絲、泡泡絲等新產品;江蘇宏健糧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開發了富硒大米、溢香米、糙米、兒童粥米、蚊帳大米(有機)等新產品,並通過小包裝、精包裝、紙袋包裝提高產品附加值;射陽慶緣康蜂產品廠與江南大學合作成立蜂產品和保健新品技術研發中心,投入600萬元,申報了4個產品專利和7個適用新型專利,目前已分別拿到4個和5個。二是注重品牌創建。大豐市佳豐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00萬元與江南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合作打造「中國味、鹽城香」恆喜牌菜籽油系列產品,成功申報中國馳名商標。一季度企業開票銷售額已突破3個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1%,利稅同期相比增長345%。鹽城海馬食品有限公司先後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對外出口衛生標准注冊、美國FDA對工廠HACCP質量認證,歐盟安全衛生標准注冊,BRCC全球食品標准認證,ISO9001:2000質量認證。未來三年內,全市力爭新增10個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5個國家級企業品牌。三是注重出口創匯。江蘇傑龍科技集團於2012年在坦尚尼亞投資3000萬美元,建立350畝的油脂生產加工基地,年銷售達到7000萬美元,是坦尚尼亞新洋港省最大的外資企業;鹽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從2011年起自營出口海產品,年銷售從2012年的130萬美元,迅速增長到2014年的2900多萬美元,今年預計將達到3500萬美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出口創匯7977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
(三)積極創新營銷手段,龍頭企業適應市場能力不斷提高。一是發展電子商務。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蓬勃,不少企業已經開始通過網路銷售產品,並逐步建立自主的電商平台。大豐市佳豐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200萬元注冊了江蘇佳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產品已在「天貓」、「微信商城」、「順豐優選」全面開通;鹽城海瑞食品有限公司創立「東尚」品牌,在京東商城、淘寶網、1號店等知名電商平台注冊網店。二是開展農超對接。江蘇寧富食品有限公司,把具有傳統特色的鹵菜攤點搬進超市,產品已成功地進入了上海時代、浙江歐尚、華商和江蘇蘇果超市大型連鎖超市和江、浙、滬一些規模超市、購物廣場,現已擁有長期合作客戶122個,銷售半徑達500公里范圍以上;射陽縣慶緣康蜂產品廠主攻華東市場,已進入大潤發、世紀聯華、歐尚等大型超市,市場佔有率達到25%左右;。三是開展產品直銷。江蘇萬盛食品有限公司除在縣城設立直銷門市外,在滬寧沿線大中城市和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設立直銷點28個,直銷率達90%以上。
(四)著力完善聯農機制,龍頭企業帶農增收能力不斷增強。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全市涌現出「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種養小區+農戶」、「公司+專業村+農戶」、「公司+訂單+農戶」的多種聯農帶農模式。江蘇民星繭絲綢公司牽頭組建了江蘇第一家蠶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員覆蓋省內外五大市20個蠶業合作社,入社成員近6萬戶,成為全國入社成員最多的合作社。合作社通過對成員實行「六統一」的系列化服務,讓農民養得省心、賣得放心。東台蠶繭單產比全國其他地方平均水平高20%,蠶繭質量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蠶農畝桑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濱海江蘇海大食品有限公司帶動全縣60個四青蔬菜專業村的發展,生產基地近10萬畝。今年上半年
,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06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0.4%。
對照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項監測標准,全市5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除鹽城海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亭湖區的江蘇紅蜻蜓油脂有限責任公司、阜寧縣的鹽城海馬食品有限公司不再具備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以及濱海縣的江蘇金昉紡織有限公司進行內部調換外,其它52家在企業組織形式、主營產品銷售佔比、企業規模、企業效益、企業負債與信用、企業帶動能力、企業生產基地和企業產品競爭力等方面,均達到或超過規定的標准[具體情況詳見(江蘇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運行情況監測表(匯總表)和企業上報的有關材料],監測合格,請省農委予以審定。
我市省級龍頭企業近年來雖然得到了較快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一是龍頭企業規模還不夠大,帶動能力還不夠強。2014年,全市56家省級龍頭企業中銷售收入仍有4家未過億元、超5億元和超10億元的分別只有8家和11家,且大部分是棉紡和糧油加工企業;二是龍頭企業層次不高,人才短缺,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還不夠強。一般糧棉油加工企業較多,全市41家省級龍頭企業中,經營糧棉油就有17家、佔30%,產品出口企業僅15家、佔27%;三是龍頭企業利益聯結不緊,聯農帶農機制有待完善。大部分省級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只是實行淺層次的合同訂單關系和保護價收購,實行合同方式按利潤返還和股份方式按股份分紅的仍然很少;四是龍頭企業生產要素趨緊,發展速度還不夠快。部分龍頭企業面臨融資難和用工難的問題,龍頭企業普遍反映現有的貸款額度難以滿足企業正常的流動資金需求,農業龍頭企業季節性收購農副產品資金需求量較大,流動資金比較匱乏。部分龍頭企業受生產自然環境影響,原料生產安全壓力增大。
二、推進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建議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引導各金融機構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積極使用龍頭企業發展需求。同時進一步發揮好匯隆擔保公司和各級強龍擔保公司的作用。加強銀企對接,認真做好龍頭企業與銀行的融資對接,切實解決龍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二)建議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對接服務。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對接,深入開展龍頭企業與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專家的技術對接活動;加強企農對接,組織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的對接,落實好龍頭企業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密切與農戶的利益關系,實現企農雙贏。注重幫助龍頭企業解決用地難問題。
(三)建議加強對龍頭企業發展指導。著力引導龍頭企業走集群發展之路,進一步把企業做大做強;走品牌發展之路,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走創新發展之路,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走以工促農之路,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促進龍頭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建議省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定期對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進行企業轉型升級方面的專題講座和培訓,指導企業如何轉型升級、轉型升級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
(四)建議省農委繼續給予鹽城關心和適當傾斜。鑒於鹽城農業大市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際,在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認定名額和農業產業化項目扶持資金的安排上,繼續給予關心和支持。
附:鹽城市監測合格、不合格的省級龍頭企業和推薦遞補的企業名單
中共鹽城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2015年7月24日
3. 農業成本報告怎麼分析怎麼寫啊
全部折算為單位面積的成本,按年度數據列表,一目瞭然。。。
4. 關於農業專題報告怎麼寫
專題農業氣象報告
簽發:
xxx2~6日強降水和降溫過程對農業的影響分析
【內容提要】我市
2~6日出現罕見的春季強降水和降溫過程,降水量38.2毫米,降溫幅度8.6℃,充沛的降水緩解了旱情,降溫對小麥沒有造成凍害,但對設施蔬菜生產有一定影響。
一、近期天氣
受較強冷空氣、
暖濕氣流
和
人工增雨
的共同影響,從3月2日夜間到4日,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降水量為38.2毫米,這次降水是我市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伴隨降水過程及過程後,出現降溫天氣,從3日到6日,降溫幅度達8.6℃。
二、對農業的影響
1、對
冬小麥
的影響
目前,冬小麥已經進入返青期。冬小麥在越冬期有效降水偏少,部分麥田在冬末已旱情顯露,此次降水充沛,有效緩解了麥田的旱情,相當於給乾旱的冬小麥普遍澆了一次返青水。
根據
氣象站
觀測和科技人員的實地調查6日最低氣溫下降到-5.5℃,冬小麥沒有受凍;仍在冬小麥耐受低溫范圍之內,沒有對冬小麥造成凍害。
2、對設施蔬菜的影響
伴隨這次降水過程,出現了4~5天的陰雨(雪)天氣,使得
日光溫室
大棚內的溫度下降。據實地觀測信息顯示,3~4日,日光溫室內的溫度一般在14~20℃,到6日早晨,日光溫室內的溫度下降到近幾天來的最低值,一般在10℃左右,因低溫寡照持續時間較短,只造成蔬菜生長緩慢,隨著天氣轉晴,溫室內的溫度也迅速回升,蔬菜能夠迅速恢復正常生長。
三、未來天氣與生產管理建議
根據市
氣象台
預報,未來一周(3月7~13日)我省天氣以晴為主,氣溫變化較大。前期我市高空受西北氣流控制,天氣晴好,氣溫回升;周末受東北弱冷空氣影響,
雲量
較多,氣溫有所下降。
由於目前
土壤墒情
較好,但溫度變化較大,應及時鋤劃麥田,以提高地溫保墒。春季風日較多,溫度變化較大,設施蔬菜應及時防風、防寒,早春茬蔬菜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定植。
xx市氣象局
5. 如何寫好農業統計分析報告
只有認真寫好統計分析報告,把分析結果生動地表達出來,才能充分發揮統計工作的作用。如果有了分析研究的結果而不會進行文字表達或表達不清,使人看了不得要領,那麼佔用的材料再多,分析研究的成果再好,也不易讓人接受。可見,認真學習和編寫統計分析報告是十分重要的。有些統計人員對收集整理統計資料,編制報表比較熟悉,但對寫統計分析感到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雖然知道統計分析的重要性,但寫起來常常沒有頭緒。本人就幾年來從事農業統計工作,特別是在寫農業統計分析報告中遇到的問題談一點體會。 一、統計分析報告的基本結構 統計分析報告的結構一般應包括: 1、說明所要分析問題和基本情況。這是分析報告的開頭部份。這部份應把所分析的是什麼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基本情況交待清楚,使人一看就能知道報告所述事物總的面貌和特點及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如《1997年XX縣夏糧預計產量分析》一文,開始必須交待夏糧調查的基本情況,調查抽樣方法,以及抽樣結果。同時可以概括地描述該年夏糧產量的主要特點。總之,分析問題的重點要突出,不能含糊其詞,不要使人摸不透主要講什麼。所以切忌羅列現象報流水帳。 2、圍繞問題開展分析。這部份內容是文單的重點,要求把開頭部份提出的所要分析的問題進行合 邏輯地、實事求是地分析。要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和農村經濟在改革開放中發展情況作出准確判斷,對農業生產和農村工作的成績及其取得的原因,存在問題及生產的原因分析得恰如其份,符合客觀實際而具有說服力。如上面舉例一文中,要對夏糧的增減產原因分析出來,是什麼原因導致增產(減產)。總之,分析報告既要談成績也要寫問題,做到分析透徹,論據充分。 3、提出建議和措施,這是全文的結尾部份。這部份內容要與前面提出的問題密切聯系。建議和措施不是憑空想像、閉門造車的,而是要通過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工作的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如上例中,夏糧預測產量尚沒到手,特別是後期管理如抓得不好,增產形勢也會變成減產的現實,因此,在分析報告的最後必須指當前夏糧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後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或要注意的問題。這樣的分析報告就比較全面了。 二、統計分析報告的幾點要求 1、統計分析報告要有針對性。統計工作的服務主要是對經濟工作起決策作用的各級領導。因此,統計分析報告的內容必須是各級領導所關心的問題,這樣才能有的放矢,適應領導的需要,使統計報告發揮應有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選准題目。在工作中往往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有些統計分析報告水平並不高,但由於內容適合領導需要,而受到重視。題目選准了,統計分析報告的適銷對路問題就解決了一半,因此,選准題目至關重要。如上面舉例的,正題可以用《夏糧豐收在望,管理還需努力》,副題可用「——XX縣基點調查夏糧產量預計分析」。最好每篇文單有總標題,每個大段又有小標題。使人一看總標題,就能理解這篇文單內容;一看小標題,就懂得你要闡述的論點。標題不能太長,要恰到好處。總之,要做到標題醒目,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文字精煉。 2、統計分析報告要有政策性。( 這個問題不需詳細講了)。 3、統計分析報告要有時效性。各級領導部門的工作在一定時期內都有一個中心,如果我們提供的資料能夠掌握火候,趕上需要,就能起到雪中送碳的作用。如果趕不上時間,即使資料搞得再好,也是雨後送傘,起不到作用。這與我們的報表時效性是一樣的。因此,密切注意黨的方針政策,注意黨的中心工作,注意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這樣,在編寫統計分析報告時,就能做到思想敏銳,抓住戰機,使統計分析報告更好地發展作用。 4、統計分析報告要做到數字與觀點的統一。 5、統計分析報告要敢於實事求是。 6、統計分析要有準確性。 7、統計分析報告要做到大中小結合,靈活多樣。統計分析報告是多種多樣的,不能千篇一律,加以限制。大報告內容全面,分析問題深入;小報告反映問題及時,機動靈活。一般來講,綜 合分析、專題分析、 統計預測適合於大報告,進度分析、統計調查適用於小報告。一篇統計分析是大是小,要根據內容確定,量體裁衣。 在編寫統計分析報告時, 應當盡量避免一些通常容易產生的毛病,主要有十個方面,也稱「十忌」:一忌數字不準情況不實;二忌針對性不強,不能適應領導需要;三忌春暖送寒衣,時時境遷;四忌滿篇數字,沒有觀點,或者滿紙概念,沒有材料;五忌油水分離,觀點和材料不統一;六忌模稜兩可,似是而非;七忌報喜不報憂,不敢反映問題;八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九忌追求數量,忽視質量;十忌穿靴帶帽,套話連篇。 三、談談農產量增減分析報告寫作中應注意的幾點 一般來講,產量的增減變化與面積變動、種植作物品種結構變動和單產變動等因素有關系,而這些變動又是和農事活動、科學技術、自然氣候、生產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進一步分析各個因素與農產品產量增產變化的相關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從氣候因素方面進行分析。在對比分析產量增減的同時,應對作物生長期間的氣候因素加以比較,弄清產量增減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比如分析早稻產量和氣候因素的關系,可以分析五月二十日以後的積溫和日照時數。一般地講,積溫比往年高,日照時數比往年長,有利於早稻增產;也可以分析早稻抽穗、揚花期的降水、日照情況,兩者適宜,有利於早稻增產;如若過多或過少,則會影響產量;還可以根據歷年氣象資料和產量資料,建立相關數學模式,進行氣象產量趨勢預測,從氣候的角度,說明產量增減的程度。 2、從生產條件方面進行分析。分析生產條件的方法,可以比較人平均佔有固定資產、戶平均擁有耕牛、農具,畝增均佔有機械,畝平均使用肥料數量;可以分析水利設施狀況,抓住改善生產條件、促進生產發展的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動用改善生產條件的數據,闡明產量與條件的相依關系。 3、從技術改革方面進行分析。農業生產技術改革是促進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分析農產品產量增減變化情況時,必須重點分析生產技術推廣的情況。可以從改革耕作制度、推廣優良品種、改進施肥方法、開展優勢利用、實行科學管理、普及農業科學技術活動等方面進行分析。如你縣市今年早稻推廣旱育稀植和拋秧技術面積比較大,對早稻增產豐收起到了促進作用,那這個因素就一定不能漏掉。 4、從植物保護方面進行分析。主要分析植物保護以及搞好病蟲防治工作對農產品產量的影響。 5、從資源利用方面進行分析。主要是動用資源利用程度指標,分析耕地、水面、山地等自然資源的利用情況,說明與產量變化的關系。 6、從方針政策方面進行分析。黨對農村的經濟政策,是發展農業生產的強大動力,是關系農產品產量增減變化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時,可以研究通過貫徹黨的政策對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運用典型事例分析說明。如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實行保護價收購、土地延包等政策,均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統計分析報告的寫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謂條條大路通北京,只要不斷的積累摸索,大膽實踐,就一定能夠隨心應手。因此,本人在這里所講只起些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批平指正。
6.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最終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現代農業園區作為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農業生產的示範載體,是我國新階段推進新的農業革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模不斷增長,截至2010年,我國各類農業科技園區已達4000多個,農業園區用地面積已經達到1180萬公頃左右。
但目前我國農業園區建設用地規模占農業用地總規模的比例還不到2%。作為促進我國農業和農業科技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的載體,廣東、浙江等多數省市地區都已經出台了促進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相關政策,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步伐,增強農業創新能力,推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我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現代農業園區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報告通過對大量一手市場調研數據的前瞻性分析,並根據對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現代農業園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現代農業園區投資、開發及運營商准確了解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7. 有哪些近年來農業的發展報告和未來發展趨勢的走向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1、第一,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2、第二,農業結構性失衡局面有所改觀。
3、第三,農業綠色化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4、第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顯著提升。
5、第五,農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
6、五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建設,健全動物防疫體系。
6、六是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完善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集約節約用地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著力提高制度執行力。
7、全面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全力推動節水、節地、節葯、節肥、節能、節種等節約型農業。
8、提高農業走出去成效。完善境外農業投資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創造規范有序的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