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絕處逢生指標

絕處逢生指標

發布時間:2021-05-12 07:13:29

股票價格怎麼定,有什麼依據

㈡ 修改股票公式

Var1:=AMOUNT/VOL/100;

Var2:=REF(ASKPRICE(1),1);

Var3:=REF(BIDPRICE(1),1);

Var4:=(Var2-Var3)*0.35;

Var5:=IF(Var1>=Var2-Var4,VOL,IF(Var1<Var2-Var4 AND Var1>Var3+Var4,BUYVOL,0));

Var6:=IF(Var1<=Var3+Var4,VOL,IF(Var1<Var2-Var4 AND Var1>Var3+Var4,SELLVOL,0));

買1:=if(BARSTATUS=1 and DYNAINFO(4)>=DYNAINFO(3),vol,if(c=DYNAINFO(55),0,if(c=DYNAINFO(54),vol,var5)));

賣1:=if(BARSTATUS=1 and DYNAINFO(4)<DYNAINFO(3),vol,if(c=DYNAINFO(54),0,if(c=DYNAINFO(55),vol,var6)));

主動買單:=if(買1>0 and AMOUNT>=50000 ,買1,0);

主動賣單:=if(賣1>0 and AMOUNT>=50000 ,賣1,0);

主動買單1:=if(買1>0 and AMOUNT<50000 ,買1,0);

主動賣單1:=if(賣1>0 and AMOUNT<50000 ,賣1,0);

大買量:sum(主動買單,0);

大賣量:sum(主動賣單,0);

小買量:sum(主動買單1,0);

小賣量:sum(主動賣單1,0);

總量:大買量+大賣量+小買量+小賣量,linethick0;

比率:大買量/大賣量;

㈢ 股市中的MTM、PSY、MCST指標是什麼意思有幾條線和幾個參數要怎麼看呢請大俠們詳細解答,謝謝嘍

量指標MTM是一種利用動力學原理,專門研究股價在波動過程中各種加速、慣性作用以及由靜到動或由動轉靜的現象。動量指標的理論基礎是價格與供求量的關系。它認為股價的漲跌幅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小,股價變化的速度和能量也會慢慢減緩後,行情就可能反轉。在多頭行情里,隨著股價地不斷上升,股價上漲的能量和速度必將日漸萎縮,當上漲的能量和速度減少到一定程度時,行情將會出現大幅回盪整理或見頂反轉的行情;而在空頭行情里,隨著股價地不斷下跌,股價下跌的能量和速度也將日漸萎縮,當下跌的能量和速度萎縮到一定程度時,行情也會出現大幅反彈或見底反轉的行情。 因此,動量指標就是通過觀察股價波動的速度,衡量股價波動的動能,從而揭示股價反轉的規律,為投資者正確地買賣股價提供重要的參考。

PSY指標又稱心理線指標,是從英文Phycholoigical Line直譯過來的,是研究投資者對股市漲跌產生心理波動的情緒指標,是一種能量類和漲跌類指標,它對股市短期走勢的研判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PSY=N日內上漲天數/N*100 2.PSYMA=PSY的M日簡單移動平均 2.參數N設置為12日,參數M設置為6日

選股指標。MCST指標是個比較有參考意義指標,它揭示持股人的平均成本。 MCST是市場平均成本價格,MCST上升表明市場籌碼平均持有成本上升,MCST下降表明市場籌碼平均持有成本下降。 在股市中,投資者必須要了解市場主力資金的成本,這就需要衡量的尺度。最先是應用最簡單的移動平均線(MA),隨後發展為指數平均數(EXPMA),再後來就是根據加權成交金額發明的市場成本(MCST)。這種指標不僅可以應用於對主力成本的分析,也可以研判市場的整體趨勢。

㈣ 絕處逢生:買房遭遇爛尾應該怎麼辦

1、弄清房屋產權歸屬要經過合法的法律咨詢,確定自己的產權歸屬。購房者應到工商行政部門,查詢商品房開發企業是否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了刊出;如已合法刊出,購房者可憑工商部門出具的開發商合法刊出證明,以及商品房銷售合同原件、個人身份證等材料,到房管部分請求處理房產證。2、聯合交涉維權如果所購買的樓盤僅僅存在「爛尾」可能,能夠試著給開發商一點時間,如果其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資金,完結後續工程,購房者的丟失便可降到最少。若是開發商因為資不抵債而破產,遭遇「爛尾」危機,則不可將房子退給開發商。因為退房以後,購房者拿不到購房款,只能拿到收據或欠條。購房者和開發商之間的關系,將由買賣關系變為債權債務關系。假如開發商最後因資不抵債,不得不宣布破產,其資產會被法院拍賣,而根據破產法償債先後的規定,消費者比一般債主更容易得到開發商的補償款。若決定要申訴時,業主也必須聯合維權。

㈤ MA指標是什麼

黃金短線交易技巧順勢而為是根本A、堅決執行同日里不能下兩批單的決定,因為在K線還沒有收盤存在許多變數,為防範風險,所以做出此決定.B、堅決執行在重要的支撐線和壓力線,以及日線MACD指標背離和紅綠柱背離的情況下下單.或在日線大幅拉抬和打壓後看60分鍾的頂或底背離的情況下下單。C、堅決執行看MACD60分鍾每下一個單目標在最小15美元以上,12美元左右選擇平倉出局;決不在為了5-12美圓去考慮下單.D、MACD指標日K線以紅柱或綠柱為切入時機時,目標應該在30美圓以上,在多頭市場里,應該以跌幅過大後綠柱出現一天比前一天短的時候為切入點,出來的時機應該以看到紅柱幾天後出現紅柱比前一天短的時候逢高出局。在走的當中不能被市場震出來。E、堅決執行做一波出來後休息兩天,不在同一天下相反的單。即出來後立馬做相反的方向。F、堅決執行10%的建倉和總倉不能超過30%的倉位。G、正常操作虧損率達到-45%時堅決瑣單,這表示自己大的方向已錯,一定要檢討。不能讓鎖的單造成虧損,鎖單以後這個單一定要設止損。H、在形成單邊市的時候,倉位可考慮重一點。一K線圖期選擇原則:日K線圖決定方向.同時特別注意:日K線的紅綠柱決定市場的切入時機的時候,一定做足一波行情,這時不能以短線思維拉。主行情大幅拉台或打壓之後的大幅震盪才是最佳的做短線時機。60分鍾K線決定短線切入時機.二切入時機:1、從60分鍾K線看,三個不在同局部的浪型或局部趨勢里的高點出現後,會有反向運動,(注意是創新高的高點)在其中兩個高點出現後,預測第三個高點,第三個高點應該在前兩個高點連成的壓力線上,在第三個高點上反手做空是最好的時機.其幅度參考近期黃金價格的振幅寬度.在通過兩個高點預測第三個高點時,在第三個高點附近做空,有兩次機會:a第一次做空:看3-5美圓;b第二次再次走到前期附近做空,看遠一點;因為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消息不可能很快反轉方向。2、從60分鍾K線看.三個不在同一局部浪形或局部趨勢里的低點出現後會有反向運動.(注意是創新底的低點)在其中兩個低點出現後,預測第三個低點,第三個低點應該在前兩個低點連成的支撐線上,在第三個低點位置上反手做多是最好的時機,其幅度是參考近期黃金價格的振幅寬度.在通過兩個低點預測第三個低點時,在第三個低點附近做多,有兩次機會:a第一次做多:看3-5美圓;b第二次再次走到前期附近做多,看遠一點;因為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消息不可能很快反轉方向。3、MACD60分鍾線指標頂部背離是最佳做空的短線好時機.(主行情的大幅拉抬和打壓時的指標沒用的拉,這時要看日線)4、MACD60分鍾線指標底部背離是最佳做多短線的好時機.MACD日線和60分鍾線同時產生背離是最好的時機5、通過60分鍾K線的組合和振盪的幅度(平行線的三點)來找第四點的反向切入時機.6、通過60分鍾K線組合和振盪幅度預做第三點反彈幅度和預測第四點的幅度,在第三點順勢交易的方法;如果錯了,3美圓探低成本,如果對了,則賺錢出局,絕不能加碼.7、60分鍾均線剛剛有序發散,形成空頭排列,是最好的做空時機;60分鍾線均剛剛有序發散,形成多頭排列,是最好的做多時機;8、60分鍾線美圓指數頂背離,再配合日k線在相對的低位看多黃金。9、MACD日K線和周K線同時快要相反交叉時,一般有幾天無法選擇方向的時候,這幾天是最好打短線的時機,60分鍾線和短期的阻力位和支撐線為主,高拋低吸,收益以1-2美圓為益。三、順勢交易:波浪理論經典:五浪上攻三浪回調.。主行情:從60分鍾線看.價格小幅震盪是收復MACD指標,金叉後大幅拉台是主行情的標志.這時任何空單是錯誤的,這時多單是對的.四、熊市牛市的判斷1、在局部趨勢和浪形中,上漲得多,回調得小即為牛市,在即將出現第三個低點時應做多.2、在局部趨勢和浪形中,上漲得少,下跌得多,即為熊市,在即將出現第三個高點時應做空.五、倉為控制,即為資金的風險控制.1、短線交易資金計劃:總資金的10%.2、目標:12—15美圓為最低預測目標,5—10美圓出局落袋為安.3、加減倉控制:a第一批單下後,相反方向走3美圓做第二批單以探低成本絕不能在同一天建二批單.b第一批單下後,對了絕不增加倉位,獲利目標基本到了時出局,謹記(因為如果增加倉位會增加持倉成本,減小獲利空間).六、基本面的操作思路預期的基本面在提前一天或兩天做好操作計劃。

㈥ 技術指標分析

常用指標研判技巧

1.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
類似於移動平均線指標,所不同的是對指數要進行平滑運算處理。 MACD在應用上應先行計算出快速(12日)的移動平均數值與慢速(26日)移動平均數值,以此兩個數值,作為測量兩者(快速與慢速線)間的「差離值」依據。所謂「差離值」(DIF) 即12日EMA數值減去26EMA數值。因此,在持續的漲勢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間的正差離值
(+DIF)會愈來愈大。反之在跌勢中,差離值可能變負(-DIF)也愈來愈大。至於行情開始回轉,正或負差離值要縮小到怎樣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轉的訊號,MACD的反轉訊號界定為「差離值」的9日移動平均值(9日 EMA)。

在MACD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計演算法則,都分別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權數。

12日 EMA 的計算:
EMA12 =(前一日EMA12×11/13+今日收盤價×2/13)。

26日 EMA 的計算:
EMA26 =(前一日EMA26×25/27+今日收盤×2/27)。

差離值(DIF) 的計算:
DIF =EMA12-EMA26

然後再根據差離值計算其9日的平滑異動移動平均差離值MACD。
MACD=前一日MACD×8/10+今日DIF×2/10。

計算出的DIF與MACD均為正或負值,因而形成在0軸上下移動的兩條快速與慢速線,為了方便判斷,亦可用DIF減去MACD用以繪制柱圖。至於計算移動周期,不同的商品仍有不同的日數。在外匯市場上有人使用25日與50日EMA來計算其間的差離值。

研判技巧:
1. DIF值與MACD值均在X軸線上、向上移動,市場為牛市,反之為熊市。
2. 在X軸之上,當DIF值向上穿過MACD值時為買入信號。 在X軸之下發生這種交叉僅適合空頭者平倉。
3. 在X軸之下,當DIF值向下穿過MACD值時為賣出信號。 在X軸之上發生這種交叉僅適合多頭者平倉。
4. 背離信號。當指數曲線的走勢向上,而 DIF、MACD曲線走勢與之背道而弛,則發生大勢即將轉跌的信號。
當DMI中的ADX指示行情處於盤整或者行情幅度太小時,避免採用 MACD 交易。

2. 趨向指標DMI

趨向指標(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的基本原理在於探求價格在上升及下降過程中的「均衡點」,亦即供求關系由緊張狀況,通過價格的變化而達致"和諧",然後再因價格供求的互為影響下,再導致緊張的循環不息過程。DMI可以產生指標交叉的買賣訊號,可以辨別行情是否發動。市場上為數眾多的技術指標,都必須搭配DMI使用。 不是憑藉主觀與直覺來判斷買方賣方的兩種力量,而是加以科學化

一、先求得±DM(趨向變動值)

+ -項僅代表上升下降不代表正負值,一日中的趨向變動值,只能在兩者之間取其最大的數值,而不能並取。
+DM = 今日最高價 - 昨日最高價(取正值,否則為0)
-DM = 今日最低價 - 昨日最低價(取正值,否則為0)

二、TR,真正波幅,取最大的變動值(三選一)

1. H-L 當日最高價減去當日最低價
2. H-PC 當日最高價 - 昨日收盤價的差距
3. L-PC 當日最低價 - 昨日收盤價的差距

三、方向線(DI)為探測價格上漲或下跌的指標,以+DI表示上升方向線,-DI表示下跌方向線

+DM1
+DI = ━━━━━━━━ × 100
TR1
-DM1
-DI = ━━━━━━━━ × 100
TR1

以十四天為周期:分別將十四天內的+DM,-DM及TR合計

+DM14
+DI14= ━━━━━━━━ ×100
TR14
-DM14
-DI14= ━━━━━━━━ ×100
TR14

往後計算第十五天的±DM14或TR14,只要利用平滑移動平均數的運算方法計算:

當日的+DM14=(前1日的+DM14×13)/14+當日的+DM1
當日的-DM14=(前1日的-DM14×13)/14+當日的-DM1
當日的TR14 =(前1日的+DM14×13)/14+當日的+DM1

趨向值(DX)的計算:

DI DIF
DX= ━━━━━━━━━━ ×100
DI SUM

DI DIF = 上升方向線與下跌方向線的差
DI SUM = 上升方向線與下跌方向線的和

由於趨向值的變動性大,因此以十四天平滑運算,即得到所要的趨向平均值 (ADX)「ADXR」是 「ADX」的評估數值,它的計算方法是將當天的「ADX」 與十四天前的「ADXR」相加除以2 得出。

DMI的研判技巧:

1. 當(+DI)向上穿越(-DI),便是買入訊號,若 ADX 止跌回升,則漲勢更強。若 ADX 升到某一水平,掉頭回落,則顯示往後縱使上升,升勢亦會放緩,且維持的時間不會太久,便會轉為下跌,直到ADX 再掉頭轉升為止。
2. 當(━DI)向上穿越(+DI),或(+DI)跌破(━DI),便是賣出訊號,若 ADX 向上攀升,便會出現較急跌勢,直至ADX 見頂回落,才確認底部的出現,往後的跌勢亦較緩,並且出現反彈回升的現象。
3. 當股價見頂時,ADX 會隨後見頂,此時ADX 在70左右,故 ADX 的功用在輔助判別漲勢或跌勢的反轉訊號。
4. 當(+DI)和(━DI)相交叉,出現了買賣的訊號,隨後 ADX 與ADXR
相交,便是最後一個買賣的機會。
5. ADX 脫離20-30 之間往上爬升時,不論當時的價格正往上漲或者往下跌,都可以認定,將產生一段有相當幅度的行情。
6. ADX位於+DI和-DI的下方,特別在20以下時,代表股價已經陷入泥沼,處於沉悶的整理期,此時,應退出市場觀望。
7. ADX一旦高於50以上,忽然轉彎向下反折,此時,不論當時的價格正往上漲或者往下跌,都代錶行情即將反轉。

3. 差離移動平均DMA

DMA(Divergence of Moving Average),又稱 MAOSC(MovingAverage OSCillator),是短線進出非常有用的指標,谷底向上表示買進,峰頂下滑表示要賣出。
可參考MACD指標。

4. 指數平均數EXPMA

指數平均數(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可以隨股價的快速移動,立即調整方向,有效地解決了訊號落後的問題。

研判技巧:

1. 當快速EXPMA線由下往上穿越慢速EXPMA線時,將對股價造成推升力道。
2. 當快速EXPMA線由上往下穿越慢速EXPMA線時,將對股價造成推降力道。
3. 股價由下往上碰觸EXPMA時,很容易遭遇大壓力回擋。
4. 股價由上往下碰觸EXPMA時,很容易遭遇大支撐反彈。
5. 判斷瞬間行情將大幅波動時,放棄使用EXPMA指標,改為CCI搭配ROC使用。

5. 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TRIX

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Triple Exponentially Smoothed MovingAverage),長線操作時採用本指標的訊號,可以過濾掉一些短線波動的干擾,避免交易次數過於頻繁,造成部分無利潤的買賣,及手續費的損失。本指標是一項超長周期的指標,長時間按照本指標訊號交易,獲利百分比大於損失百分比,利潤相當可觀。

研判技巧:
1. 打算進行長期控盤或投資時,趨向類指標中以TRIX最適合。
2. TRIX由下向上交叉TMA時,買進。
3. TRIX由上向下交叉TMA時,賣出。

6. BRAR能量指標

AR指標又稱為買賣氣勢指標,系以當日之開盤價為基礎與當天之最高、最低價進行比較,再予以統計運算出來的強弱指標。股價自每天開盤價開始,經過各種波動之後,才以收盤價結束,而我們以當天的開盤價為基準,分別計算當天開盤價與最高價及最低價之間的差額,並予以累積比較,如果買賣氣勢高過開盤價的話,則可判斷目前系為強勢,宜買進持有。反之,若買賣氣勢低於開盤價的話,則可判斷目前系為弱勢,以賣出或觀望較佳。
程序:
1.將當日最高價減去開盤價之餘額列為正數,而最低價減去開盤價的余額為負數,每天將該正負數余額分別累積。
2.若當天的開盤價即是最高價或最低價時,則該天的正數值或負數值為零。
3.當天從開盤到收盤僅有一個價格成交或是當天並未成交時,則該天的正負數均為零。
4.除權或除息的成交價格不需加以權值修正,只要照平常的方法計算即可。
5.按上述的方法,分別求出其廿六天(或N 日)的累積數,再以正數的總和為分子。

研判技巧:

1. 通常AR的走勢與股價是同向的,即 AR 下跌,則大勢也跌。
2. 在頭部或底部即將形成時,AR 往往具有領先的能力。
3. AR 指標,介於 80~120 之間較為正常。
4. 在50以下可考慮買入股票,150以上應注意股價回檔或下跌。
5. AR 由60-80-120-150上升至180以上時,必須時刻注意股價反轉下跌的機會相當大。
6. AR 由100-80-60-40逐步下降時,代表能量已經累積至一定成熟程度。

BR指標又稱為買賣意願指標,系以昨日的收盤價為基礎與今日的
最高、最低價比較,加以統計出來的強弱指標。系由於股價變化刺激投資人買賣意願,於是我們以前一天的收盤價為基準,用數字把當天行情的波動情形表示出來,用來做為預測股價未來動向的方法。 程序:

1.將昨天的收盤價減去今天的最低價,其餘額列於負方,再將今天的最高價減去昨天的收盤價,其餘額列於正方,逐日統計。
2.若行情跳空下跌,今天的最高較昨天的收盤價為低時,此時正方動能遭到壓制,亦即當天的正方變成負數,同樣的亦列於正方欄內。
3.若行情跳空上升,今天的最低價比昨天的收盤價為高時,此為負方動能遭到壓制,亦即當天的負方變成負數,同樣的亦須將該負數余額列於負方欄內。
4.當天若只有一個正方為正數,負方則為同額的負數;相反的,若該成交價格比昨天收盤價為低時,則正方為負數,負方則為同額的正數。
5.當天若為不漲不跌,並且只有一個成交價格時,則該天的正方及負方均為零。
6.當天均未成交時,則該天的正負亦均為零;而隔天若有成交時,則仍以前一成交日的收盤價為准。
7.除權或除息時,應把前一天的收盤價扣去權值或股息,亦即以其除權或除息的申報價來計算其正負方數。

研判技巧:

1. 通常BR>300為超買區、BR<50為超賣區。
2. 其正常區間在70~150之間,從正常區外圍至超買、超賣區間可視為警戒區。
3. BR最好配合AR使用,才能發揮它的效果。
4. 當AR,BR均急速下降時表示股價高峰已近,持股應獲利了結, BR比 AR 低時,可逢低買進,反之BR急速升,而 AR盤整或小回時,逢高出貨。
5. BR在超過300以上,很容易引發獲利回吐的賣壓。
6. BR由80-60-40下降至低水平位置,並且持續一段較長時間時,股價正在醞釀底部的可能性相當大。
7. BR先在100附近的均衡狀態徘徊,而後開始上升,則由此均衡狀態內的低點起算,BR上漲一倍時為獲利賣出的好機會。
8. BR由高檔下降一半,此時選擇股價回擋買進,成功率可以高達95%
9. 當BR超過 300、400卻仍無向下轉彎的跡象時,應立刻放棄使用BR指標,改用CR指標。

7. 帶狀能量線CR

CR指標的計算公式和BR相同,只是把公式中昨天的收盤價改成昨天的中間價。CR能夠測量人氣的熱度,能夠測量價格動量的潛能;CR能夠顯示壓力帶和支撐帶,功能作用上,可以輔助BRAR的不足。

程序:

1. 將昨天的中間價減去今天的最低價,其餘額列於負方,再將今天的最高價減去昨天的中間價,其餘額列於正方,逐日統計。
2. 若行情跳空下跌,今天的最高較昨天的中間價為低時,此時正方動能遭到壓制,亦即當天的正方變成負數,同樣的亦列於正方欄內。
3. 若行情跳空上升,今天的最低價比昨天的中間價為高時,此為負方動能遭到壓制,亦即當天的負方變成負數,同樣的亦須將該負數余額列於負方欄內。
4. 當天若只有一個正方為正數,負方則為同額的負數;相反的,若該成交價格比昨天中間價為低時,則正方為負數,負方則為同額的正數。
5. 當天若為不漲不跌,並且只有一個成交價格時,則該天的正方及負方均為零。
6. 當天均未成交時,則該天的正負亦均為零;而隔天若有成交時,則仍以前一成交日的中間價為准。
7. 除權或除息時,應把前一天的中間價扣去權值或股息,亦即以其除權或除息的申報價來計算其正負方數。

研判技巧:

1. 當CR由下往上欲穿越A、B兩線所夾成的區域時,股價相對將遭遇次級壓力干擾;當CR欲由上往下貫穿該區域時,股價相對將遭遇次級支撐干擾。
2. 當CR由下往上欲穿越C、D兩線所夾成的區域時,股價相對將遭遇強大壓力干擾;當CR欲由上往下貫穿該區域時,股價相對將遭遇強大支撐干擾。
3. CR相對股價也會產生背離現象,特別是在股價的高價區。
4. CR跌至A、B、C、D四條線的下方,再度由低點向上爬升160%時,為短線獲利賣出時機。
5. CR下跌至40以下時,股價形成底部的機會相當高。
6. CR高於300-400之間時,股價很容易向下反轉。
7. 當A、B、C、D四條線在CR前方若干天的地方,幾乎同時交叉在一點時,那一點的時間位置,是一個股價起漲點或者起跌點。這個訊號一旦出現,則其相對成功幾率非常高。

8. 成交量變易率VR

基於量是價的先行指標,量與價同步、同向的理論為基礎所架構的量分析系統,以量打底和量做頭確認低價和高價,來決定買賣時機。

股價上漲日的成交量總數+1/2股價不變日的成 交量總數
成交量比率 = ━━━━━━━━━━━━━━━━━━━━━━━━
股價下跌日的成交量總數+1/2股價不變日的成交量總數

一般採用二十六日為天數的基準。

研判技巧:

1. 容量比率在100%時股價上漲的成交值與股價下跌的成交值是相等的,從經驗來看,股價上升日的成交值較下跌日的成交值為大,所以 VR值分布在150%為常態,因此在超越450%或低於 70% 時,需注意後市的反轉或反彈。
2. VR下降突破60%至40%的界線時,很容易探底而反彈,而上升至 160%
至180%後,成交量會進入衰退期,而股價碰到頂點將會反轉而下。
3. 必須注意,VR 線在低價區時可信度較高,在高價區時,股市的數值不確定,需要多參考其它指標。
4. VR配合PSY心理線高檔,能夠對高價區產生更可靠的訊號。
5. VR 處於 40 以下的反彈訊號較適宜應用在指數方面,並且配合ADR、OBOS等指標使用效果非常好。
6. VR 初期緩升,卻快速躍過250的這類形態,常發展出大行情,因此,除了以 VR 的高檔訊號為判斷依據,應配合CR、TRIX、DMI綜合研判,比較能夠得到客觀的答案。

9. 人氣線 OBV

原理:
從力學的觀點解釋,把成交量看做股價漲跌的能量,外加上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慣性法則;上升的物體遲早會下跌的重力原理,否則只有不斷供給更多的能量,才能維持原方向。

優點: 為股價之先行指標,可預知高價或底價的來臨。
缺點: 本身為一量的指標,具警示作用,需參考其它指標作買賣點。

研判技巧:

1.OBV 線下降,而股價會上升時,為賣出信號。
2.OBV 線上升,而股價下降時,為買進信號。
3.OBV 線呈緩慢上升時,為買進信號,反之亦然。
4.OBV 線呈急劇上升,表示成交量增加太快,應作賣出的准備。
5.OBV 線從正轉為負時,為下跌趨勢,應賣出持股,反之,OBV 線由負轉為正時,為買進信號。
6.可能形成天價的M頭,如果第二頂,OBV線無力上揚,成交量反而萎縮,此時易於形成M 頭而股價下跌,背離現象之一。
7.反之,可能形成低價的W底,如果第二底,OBV線領先上揚,成交量擴大,此時易於形成W 底而股價上漲,背離現象之二。
8.最後一個上升潮中的跌潮,如果跌破其前一次跌潮的低點,可以作為認定反轉的依據。
9.最後一個下跌潮中的升潮,如果突破其前一次升潮的高點,可以作為認定反轉的依據。
10.當 OBV 出現超過一個月以上, 大致上接近水平的橫向移動時,代表市場正處於一段漫長的盤整期。此時大行情隨時都可能發生。

10. 振動升降指標ASI

振動升降指標(Accumulation Swing Index),是以開盤、最高、最低、收盤價組合成一條曲線,代替真正的走勢,形成最能表現當前市況的真實市場線。ASI 指出股價短期的趨向,可以提早一步確定股價的走勢。

ASI公式:

先計算出當天最高價與前一天收盤價的絕對差 A、當天最低價與前一天收盤價的絕對差B、當天最高價與前一天最低價的絕對差C、前一天收盤價與前一天開盤價的絕對差D,比較A、B、C三者之間的最大值,若A最大,則R=A+1/2×B+1/4×D;若B最大,則R=B+1/2×A+1/4×D;若 C最大,則R=C+1/4×D。E=當天收盤價-前一天收盤價, F=當天收盤價-當天開盤價,G=前一天收盤價-前一天開盤價,X=E+1/2×F+G。K=A、
B 之間的最大值,L=3,SI=50×X/R×K/L,ASI=累計每日之SI值。

研判技巧:

1. ASI走勢幾乎和股價同步,若ASI領先股價,提早突破前次ASI高點或低點,則次一日之後股價必然能突破前次高點或低點。
2. 向上爬升的 ASI,一旦向下跌破前一次顯著的N型轉折點,一律可視為停損賣出的訊號。
3. 股價走勢一波比一波高,而ASI卻未相對創新高點形成"牛背離"時,應賣出。
4. 股價走勢一波比一波低,而ASI卻未相對創新低點形成"熊背離"時,應買進。
5. ASI大部分時機都是和股價走勢同步的,投資人僅能從眾多股票中,尋找少數產生領先突破的個股。
6. 投資人根據ASI早一步買入股票,隨後股價順利突破壓力,一旦產生利潤時,不可想像往後還有多少漲幅,應立即脫手賣出獲利。
7. ASI和OBV同樣維持"N"字型的波動,並且也以突破或跌破"N"型高、低點,為觀察ASI的主要方法。

11. 波動難易指標EMV

波動難易指標(Ease of Movement Value),是測量股價波動的難易程度的指標。它是用相對成交量除以相對振幅,作為衡量股價中間價波動百分比的基數,來得到股價中間價的相對波動范圍。

研判技巧:

1. 當EMV由下往上穿越0軸時,買進。
2. 當EMV由上往下穿越0軸時,賣出。
3. 用EMV指標的平均線跨越0軸為訊號,所產生的交易成果將更令人滿意。
4. 當DMI中的ADX或ADXR出現"指標失效"訊號時,應立即停止使用EMV
指標。

12. 威廉變異離散量WVAD

威廉變異離散量(William's Variable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是一種將成交量加權的量價指標。先計算出一天中開盤到收盤之間的價位,占當天總波動的百分比,然後用此百分比來加權當天的成交量,並進行移動平均。

研判技巧:

1. 當WVAD由負值變成正值的一剎那,視為長期的買入點。
2. 當WVAD由正值變成負值的一剎那,視為長期的獲利點。

13. 相對強弱指標RSI

相對強弱指標(Relative Strength Index):

過去N日內上漲點數總和
A值:━━━━━━━━━━━━━━
N

過去N日內下跌點數收總和
B值:━━━━━━━━━━━━━━
N
A
C = ━━━ (RS) D = C+1
B

100
E = ━━━ N日RSI =100━E
D

注意:一般RSI 計算方法,當6日RSI指標高於85以上時,或低於20以下時,是嚴重的超買,超賣訊號。而利用上述方法計算,當RIS 指標高於90以上或15以下時,才是嚴重的超買及超賣訊號。

研判技巧:

RSI 目前已為市場普遍使用,是主要技術指標之一,其主要特點是計算某一段時間內買賣雙方力量,作為超買、超賣的參考與K線圖及其它技術指標(三至五種)一起使用,以免過早賣及買進,造成少賺多賠的損失。

1. 以六日RSI 值為例,九十以上為超買,十五以下為超賣,在強勢漲升時可在九十附近成M頭時賣出,在急跌下降時在十五附近成W底時買進。
2. 在股價創新高點,同時RSI 也創新高點時,表示後市仍強,若未創新高點為賣出訊號。
3. 在股價創新低點,RSI 也創新低點,則後市仍弱,若RSI 未創新低點,則為買進訊號。
4. 盤整期中,一底比一底高,為多頭勢強,後勢可能再漲一段,是買進時機,反之一底比一底低是賣出時機。
5. 圖形上一般都有長、短兩條不同周期的RSI。
6. 短天期的RSI在20以下的水平,由下往上交叉長天期的RSI時,為買進訊號。
7. 短天期的RSI在80以上的水平,由上往下交叉長天期的RSI時,為賣出訊號。
8. 股價一波比一波低,相反的,RSI卻一波比一波高時,股價很容易反轉上漲。
9. 股價一波比一波高,相反的,RSI卻一波比一波低時,股價很容易反轉下跌。
10. RSI高於80以上進入超買區,股價容易形成短期回擋。
11. RSI低於20以下進入超賣區,股價容易形成短期反彈。
12. RSI原本處於50中界線以下的弱勢區,然後向上扭轉突破50分界,代表股價已轉強。
13. RSI原本處於50中界線以上的強勢區,然後向下扭轉跌破50分界,代表股價已轉弱。
14. 連接RSI連續的兩個底部,畫出一條由左向右上方傾斜的切線,當RSI
向下跌破這條切線時,是一個很好的賣出訊號。
15. 連接RSI連續的兩個峰頂,畫出一條由左向右下方傾斜的切線,當RSI
向上突破這條切線時,是一個很好的買進訊號。
16. RSI可依頭肩頂,頭肩底,三角形等形態作買賣點的訊號。
17. 多頭市場的RSI: 3日 > 5日 > 10日 > 20日 > 60日
空頭市場的RSI: 3日 < 5日 < 10日 < 20日 < 60日

14. 威廉指標W%R

威廉指標(Williams Overbought/Oversold Index)WMS,又稱%R(
Percent R),指示現價與N日中的最高價的接近程度,計算方法與KD指標( Stochastic indicator)非常相近,只是用最高價減去收盤價取代計算KD的RSV的分子部份。

公式:
H(N)━C
WMS%R=100×━━━━━━━━━
H(N)━L(N)
H=N日內最高價
L=N日內最低價
C=當日收盤價
R=真實波幅
座標值反向從100━0
W%R的Y軸坐標和RSI、KDJ的Y軸坐標是顛倒的

原理:
運用擺動點來量度股市的超買超賣現象,可以量度循環期內的高點或低點,提出有效率的投資訊號。

研判技巧:

1. W%R上升至20以上水平後,再度跌破20超買線時,為賣出訊號。
2. W%R下跌至80以下水平後,再度突破80超賣線時,為買進訊號。
3. W%R向上碰觸頂部0%四次,則第四次碰觸時,是一個相當良好的賣點。
4. W%R向下碰觸底部100%四次,則第四次碰觸時,是一個相當良好的買點。
5. RSI穿越50分界線時,如果W%R也同樣穿越50,則相對可靠。
6. W%R進入超買或超賣區時,應以MACD的訊號為反轉訊號。

15. 停損點轉向操作系統 SAR

停損點轉向操作系統(Stop And Reverse),又稱拋物線轉向系統(Parabolic Time Price system)PTP,屬於價格與時間並重的分析工具。

原理:
SAR 是利用拋物線的方式,隨時調整停損點位置的系統工具。
優點: 1. 操作簡單,平倉點明確。
2. 大多頭或大空頭,作長線可避免提早賣出失去後段的利潤。 缺點:
1. 盤局時,行情上下洗盤,失誤率高。
2. 計算與繪圖煩雜。
3. 在"無趨勢市道"中,SAR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導致信號追隨者虧損。

研判技巧:
1. SAR無疑是所有指標中買賣點最明確,最易配合操作策略的指標。
2. SAR 可以免除投資者的疑慮,訊號一出即可行動。
3. 股價曲線在 SAR 曲線之上時,為多頭市場。
4. 股價曲線在 SAR 曲線之下時,為空頭市場。
5. 股價曲線由上往下跌破 SAR 曲線時,為賣出訊號。
6. 股價曲線由下往上穿破 SAR 曲線時,為買進訊號。
7. 長期使用SAR 指標,只可能小輸大賺,絕不可能一次就慘遭套牢。

16. 隨機指標 KDJ

隨機指標線(Stochastics)是喬治·藍恩博士所發明的,是歐美期貨市場常用的一套技術分析工具,由於期貨貨風險性波動大,需要較短期、敏感的指標工具,因此中短期投資的技術分析也較為適用,隨機指標綜合了動量觀念、強弱指標與移動平均線的優點。KD線的隨機觀念,在實用上遠比移動平均線進步很多。在技術分析的領域上,事實上可分為圖形分析與移動平均線理論兩個范圍。移動平均線在習慣上,都是以收盤價來做計算依據,因而無法表現出一段行情的真正波幅。也就是說,當日或最近數日的最高或最低價,無法表現在移動平均線的數據上,有些專家體認到這些缺點,而另外開創出一些更進步的技術理論,將移動平均線的應用,加以發揮。KD線即是其中一個代表性的傑作。未成熟隨機值隨著九日中高低價、收盤價的變動而有所不同。如果行情是一個明顯的漲勢,會帶動K 線(快速平均值)與D線(慢速平均值)向上升。如漲勢開始遲緩,則會反應到K值與D 值,使K 值跌破D值,此時中短期跌勢確立。KD線本質上是一個隨機波動的觀念,對於掌握中短期的行情走勢非常正確。因此可說是非常實用的利器。

研判技巧:
1. K值在20左右水平,從D值右方向上交叉D值時,為短期買進訊號。
2. K值在80左右水平,從D值右方向下交叉D值時,為短期賣出訊號。
3. 背離現象:價格創新高或新低,而KD未有此現象,亦為反轉的重要前兆。
4. K值形成一底比一底高的現象,並且在50以下的低水平,由下往上連續兩次交叉D值時,股價漲幅會較大。
5. K值形成一頂比一頂低的現象,並且在50以上的高水平,由上往下連續兩次交叉D值時,股價跌幅會較大。
6. K值高於80超買區時,短期股價容易向下回檔。
7. K值低於20超賣區時,短期股價容易向上反彈。
8. J值>100時,股價會形成頭部。
9. J值<0時,股價會形成底部。

17. 順勢指標CCI
順勢指標(Commodity Channdel Index),是用來表達周期特性的指標,專門測量股價是否已超出常態分布范圍。

CCI計算公式:

價位 - 價位的移動平均
CCI = ━━━━━━━━━━━━━━━━━━━━
價位的乖離值的移動平均×循環周期/3

通常價位都選取中價(最高+最低+收盤)/3

研判技巧:

1. CCI 從+100 ━ -100的常態區,由下往上突破 +100天線時,為搶進時機。
2. CCI從+100天線之上,由上往下跌破天線時,為加速逃逸時機。
3. CCI從+100 ━ -100的常態區,由上往下跌破-100地線時,為放空時機。在中國股市無法做空,可以把它當成賣出訊號而拋出持股。
4. CCI從-100下方,由下往上突破-100地線時,空頭應立即回

㈦ 怎麼看股票的估值

...你所說的按市價買賣,是把價格一報入就能成交的,而不需要配對,只是系統在報價時把買賣的第一價都變成了第二個價位的數字,所以成交才快,不過有時這樣的報價,由於按價格優先的原則,所你能先於別人成交,有時甚至還可能按第一價格成交的,當別人比你還心急時。這是一種很好的交易習慣!賣出的價格是按你委託的那個價錢來成交,但是買入的時候會比你委託那個價錢高1-2分錢,是因為要收取手續費等等的費用 2. 現價--首先建立估值體系,根據估值體系確定目標價,

然後決定相應操作。

一般而言,估值的基本方法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 現金流量折現法(DCF);
• 相對價值法;
• 期權估值法。
在介紹基本的估值方法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企業價值?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根據資本市場信息或企業內部信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用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進行折現所做的綜合判斷,就稱為企業的價值。企業價值不是用一個復雜的數學模型算出來的,算出來的只能是一種判斷,隨著在資本市場上,大家都提供一種判斷,綜合起來就大致確定出企業證券的價值,它是個波動的概念。因此,企業價值的構成要素有兩個: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以及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
決定市場價值的要素,第一,要看投資者,即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的機構和個人;第二,必須要有一個現代企業,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社會中,企業必須是投資者實現投資回報的社會組織和載體;第三,就是看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第四,是基於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和資本市場信息而做出的綜合判斷。
基於不同的模型,現金流量有不同的定義。但無論用何種模型對企業進行估值,一方面要看生產經營:研發、采購、製造、營銷等等。另一方面要看資本經營,怎樣把債務和權益結合起來,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這就要用生產經營得到的利潤,除以整個投資資本,得到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然後減去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因此,在估值時,既要考慮到生產經營成本,又要考慮到資本經營成本。綜合起來,對於企業的價值,最後就形成一個判斷。
在進行價值評估時,國內企業存在一個誤區。國內企業常常用很多陳舊的會計方法來進行資產評估,其實這並不妥當。因為,對企業價值的評估,要用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來判斷。假如現在向投資者介紹一個投資機會:某企業有一套全新的生產線設備,生產20英寸黑白晶體管電視,准備發行1萬股普通股股票,請各位投資者來投資,錢一到,立即到人才交流中心招人,一個星期以後投產,這些資產值不值錢?投資者願不願投資?投資者肯定不願投資。但資產評估卻根據設備、廠房、折舊等一系列指標,然後根據財務規定,得出值多少錢來(見圖表1-1)。
現在換一種情況,某企業想做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家電交易商,全國有2500萬網民,只要上網點擊,一周內就能把貨送到,該企業有20個計算機軟體專家,現在准備發行普通股股票融資,恐怕有人願意投資有人不願意投資,關鍵要看企業價值,即企業今後的發展能否帶來利潤。因此,對資產評估,有時可以參考,而有時概念就不是很清楚。

圖表1-1 價值評估不同於資產評估

價值評估 資產評估
• 用折現現金流量方法
• 使用來自資產負債表
和損益表的信息 •對資產的現價進行估算
• 較長期的時間范疇
• 預測今後發展
• 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一、現金流量折現法(DCF)
▲ 基本原理
任何資產的價值等於其預期未來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
V=∑tCFt/(1+rt)n
其中:V = 資產的價值;
n = 資產的壽命;
CFt= 資產在時期t產生的現金流量
rt = 反映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
▲ 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現金流量折現法是基於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的估價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果被估價資產當前的現金流量為正,並且可以比較准確地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發生時間,同時,根據現金流量的風險特性又能夠確定出適當的折現率,那麼就適合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方法。但現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實際情況與模型假設條件相差越大,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運用就會變得越困難。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估值將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 陷入財務困境狀態的公司
公司處於財務困境狀態下,當前的收益和現金流量通常為負,並且無法預期公司未來何時會出現好轉。對於此類公司,由於破產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預測未來現金流量就十分困難。對於預期將要破產的企業,使用該方法的效果並不理想。即使對於那些預期會絕處逢生的企業而言,應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時也必須要預測未來現金流量何時為正,數額多少,因為僅計算負現金流量的現值將會導致公司整體價值或股權的價值為負。
• 周期性公司
周期性公司的收益和現金流量往往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經濟繁榮時,公司收益上升,經濟蕭條時則下降。很多周期性公司在宏觀經濟極度蕭條時,會與處於困境中的公司一樣,具有負的收益和現金流量。如果對這些公司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估值,通常要對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進行平滑處理。對於此類公司,在估值前對宏觀經濟環境進行預測是必不可少的,但這種預測必然會導致分析人員的主觀偏見,並且成為影響估值結果的一個因素。
• 擁有未被利用資產的公司
現金流量折現法反映了公司當前所有產生現金流量的經營性資產的價值。如果公司有尚未利用的經營性資產(當前不產生任何現金流量),這些資產的價值就不會體現在公司總價值中。同樣,當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資產也會產生類似問題。通常可以從公司外部得到此類資產的價值,然後將其加到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出的價值之中。
• 有專利或產品選擇權的公司
公司常常擁有尚未利用的專利或產品選擇權,它們在當前並不產生任何現金流量,預計在近期內也不能產生現金流量,但它們是有價值的。對於這類公司,現金流量折現法會低估它們的真實價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同樣的方法加以克服。首先在公開市場上、或者運用期權定價模型對這些資產進行估價,然後將其加入到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出的價值之中。
• 正在進行重組的公司
正在進行重組的公司通常會出售它們的一些已有的資產,購買新的資產,並且改變它們的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一些公司進行重組時還會改變其所有權結構和管理層的激勵方案。每種變化都將使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變得更為困難,並且會影響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特徵,並進而影響折現率。歷史數據會對這類公司的估值產生誤導作用。但是,即使是對於投資和融資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如果預測的未來現金流量已經反映了這些變化的影響,並且折現率已經根據公司新的業務和財務風險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那麼仍然可以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
• 涉及並購事項的公司
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對目標公司進行估值時,至少需要考慮與購並有關的兩個棘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購並是否會產生協同效應?協同效應的價值是否可以評估?在假設購並會產生協同效應,並且協同效應會影響公司現金流量的情況下,可以單獨估計協同效應的價值。第二個問題是公司管理層的變動對公司現金流量及其風險的影響,這一點在敵意收購中尤為明顯和重要。這些變化的影響可以而且應當體現在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及所選用的折現率中。
• 非上市公司
現金流量折現法要求根據被估值資產的歷史價格來估算風險參數,因此,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對非上市公司進行估值時,最大的問題是公司風險的度量。由於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所以這一要求無法滿足。解決方法這一是考察可比上市公司的風險,另一個備選方法是根據非上市公司的基本財務指標來估計其風險參數。
企業的價值等於以適當的折現率對該企業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所得到的現值,這里所產生的問題是:如何界定現金流量?什麼是適當的折現率?雖然解決這些問題的許多備選框架都能得出同樣准確的結果,但本文只推薦其中的兩種,分別稱為「自由現金流量(FCF)折現模型」和「經濟增加值(EVA)模型(又稱經濟利潤模型)」,並建議對非金融公司估值時採用這兩種模型。其他一些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各有特點,使用起來受到限制,本文不再詳細提及。
1、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運用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對企業權益估值,是將企業的經營價值(可向所有投資者提供的實體價值)減去債務價值以及其它優於普通股的投資者要求(如優先股)。經營價值和債務價值等於各自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而選擇的折現率一定要反映各自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
經營價值
經營價值等於預期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現值。自由現金流量(FCF)等於企業的稅後凈經營利潤加上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需求的變化、資本支出以及其它資產方面的投資。它未納入任何與籌資有關的現金流量(如利息費用和股息等)。對於這一估值模型來說,自由現金流量是正確的現金流量,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經營業務所產生的能夠向公司所有資本(包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供應者提供的現金流量。
為了與定義相一致,用於自由現金流量折現的折現率應反映所有資本供應者按照各自對企業總資本的相對貢獻而加權的機會成本,這稱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某類投資者的機會成本等於投資者從同等風險的其它投資中得到的期望回報率。
企業估值的一個新問題是企業壽命的無限期性,解決的方法是將企業壽命分為兩個時期,即明確的預測期及其後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價值可作如下表示:
企業價值(FV)= 明確的預測期期間的現金流量現值+明確的預測期之後的現金流量現值
明確的預測期之後的價值系指持續經營價值(CV),可以用簡單的公式估算持續經營價值,而無須詳細預測在無限期內的現金流量。
債務價值
企業的債務價值等於對債權人的現金流量按能反映其風險的折現率折現的現值。折現率應等於具有可比條件的類似風險的債務的現行市場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估值當日尚未償還的企業債務須估算價值。對於未來借款可假定其凈現值為零,因為由這些借款得來的現金流入與未來償付現金流量的現值完全相等,是以債務的機會成本折現的。
權益價值
企業的權益價值等於其經營價值減去債務價值以及其它優於普通股的投資者要求(如優先股),並對任何非經營性資產或負債進行調整。
2、經濟增加值(EVA)模型(又稱經濟利潤模型)
經濟增加值模型說明,企業的價值等於投資資本額加上預期未來每年經濟增加值的現值。即:
企業價值(FV)= 投資資本 + 預期未來每年產生的經濟增加值的現值
經濟增加值(EVA)又稱經濟利潤(EP),它不同於傳統的會計利潤。傳統的會計利潤扣除了債務利息,但是完全沒有考慮權益資本的成本。經濟增加值(EVA)不僅扣除了債務利息,而且也扣除了權益資本的成本,因而是一種真正的利潤度量指標。從公式的角度講,經濟增加值(EVA)等於稅後凈經營利潤(NOPAT)減去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成本。
經濟增加值模型優於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因為,經濟增加值可以衡量公司在任何單一時期內所創造的價值,而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卻做不到。經濟增加值(EVA)定義如下:
經濟增加值(EVA)= 稅後凈經營利潤 - 資本費用
= 稅後凈經營利潤 -(投資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投資資本=營運資本需求 + 固定資產凈值 + 其它經營性資產凈額

二、相對價值法
▲ 基本原理
在相對價值法中,公司的價值通過參考「可比」公司的價值與某一變數,如收益、現金流量或銷售收入等的比率而得到。相對價值法基於經濟理論和常識都認同的一個基本原則,即類似的資產應該有類似的交易價格。按照這一原則,評估一項資產價值的一個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個由消息靈通的買者和賣者剛剛進行完交易的、相同的或者至少是相近的可比資產。這一原則也意味著被評估資產的價值等於可比資產的交易價格。
然而,由於結構、規模、風險等方面的差異,實踐中找到一項直接可比的資產相當困難。處理的方法是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涉及到兩個數值,一個是價值指標,另一個是與價值有關的可觀測變數。運用相對價值法評估公司價值,需要得到可比公司的價值指標數據和可觀測變數數據以及目標公司的可觀測變數數據。
用數學語言表示相對價值法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和熟悉這種方法。以V表示價值指標數據,以X表示可觀測變數數據。相對價值法所依賴的關鍵假設前提是目標公司的V/X比率與可比公司的V/X比率相同,如下式所示:
V(目標公司)/X(目標公司)=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變形可得:
V(目標公司)= X(目標公司)× [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只要V/X比率在各個公司之間保持常數,上式對於所有的可觀測變數X都成立。為此,在應用相對價值法時,一個關鍵的步驟是挑選可觀測變數X,要使得這樣一個變數與價值指標有著確定的關系。
▲ 相對價值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相對價值法的優點在於簡單且易於使用。使用該方法可以迅速獲得被估值公司的價值,尤其是當金融市場上有大量「可比」資產進行交易、並且市場在平均水平上對這些資產的定價是正確的時候。但相對價值法也容易被誤用和操縱。因為,現實中絕對沒有在風險和成長性方面完全相同的兩個公司或兩種資產,「可比」公司或資產的定義是一個主觀概念。因此,在選擇「可比」公司或資產時容易出現偏見。盡管這種潛在的偏見也存在於現金流量折現法之中,但在現金流量折現法中,必須說明決定最終價值的前提假設,而在相對價值法中,這種前提假設往往不必提及。
相對價值法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會將市場對「可比」公司或資產定價的錯誤(高估或低估)引入估值之中。而現金流量折現法是基於特定公司自身的增長率和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它不會被市場的錯誤所影響。
盡管在實際操作中還使用其它一些比率,但本文主要介紹以下四種比率:
• 市盈率(P/E);
• 公司價值/自由現金流量(EV/FCF);
• 公司價值/銷售收入(EV/S);
• 公司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收益(EV/EBITDA)。

自己打的,蠻辛苦,望LZ採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_^ 也希望你能採納為最佳答案!

網路搜索:【麥拍拍

㈧ 怎樣編制股票角度公式如CCI 指標線上漲角度為60度

I指標的構造比較簡單,它的研判主要是集中在CCI曲線所處的位置及運行方向上。下面我們就以88日CCI指標為例,來揭示CCI指標的買賣和觀望功能。 一、買賣信號 1、當88日CCI曲線向上突破+100(數值或線、下同),而進入非常態區間時,表明股價開始進入強勢拉升狀態,這是CCI指標發出的買入信號。此時,投資者應及時買入股票,特別是對於那些股價帶量突破中長期均線的股票,這種買入信號更加准確。 2、當88日CCI曲線從上向下突破+100線而重新進入常態區間時,表明股價的上漲階段可能結束,將進入一個比較長時間的盤整階段。投資者應及時逢高賣出股票。如果CCI曲線繼續下滑並跌破-100線後,表明股價即將進入加速下跌階段,這是CCI指標發出的中線賣出信號。此時,投資者應及時清倉離場。 二、持股持幣信號 1、當88日CCI曲線向上突破+100(數值或線、下同),而進入非常態區間後,只要CCI曲線始終運行在+100線上方,就意味著股價的強勢不改,這是CCI指標發出的持股待漲信號。特別是那些股價同時運行在中短期均線上方的股票,這種持股信號更加准確。此時,投資者應堅決持股待漲。 2、當88日CCI曲線向下突破-100(數值或線、下同),而進入另非常態區間後,只要CCI曲線始終運行在-100下方,就意味著股價的弱勢不改,這是CCI指標發出的持幣觀望信號。特別是那些股價運行在中長期均線下方的股票,這種持幣觀望信號更加准確。此時,投資者應堅決持幣觀望。

CCI計算,其計算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計算過程如下: CCI(N日)=(TP-MA)÷MD÷0.015 其中,TP=(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3 MA=最近N日收盤價的累計之和÷N MD=最近N日(MA-收盤價)的累計之和÷N 0.015為計算系數,N為計算周期 第二種計算方法表述為中價與中價的N日內移動平均的差除以N日內中價的平均絕對偏差 其中,中價等於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之和除以3 平均絕對偏差為統計函數 公式函數: TYP := (HIGH + LOW + CLOSE)/3; (TYP-MA(TYP,N))/(0.015*AVEDEV(TYP,N)) 從上面的計算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相對於其他技術分析指標,CCI指標的計算是比較復雜的。由於現在股市技術分析軟體的普及,對於投資者來說無需進行CCI值的計算,主要是通過對CCI指標的計算方法的了解,更加熟練地運用它來如何研判股市行情。

㈨ 股票估值模型中的不變增長模型為什麼會算出來是負值

您好
估計您的方法有問題吧
股票估值分類
絕對估值
絕對估值是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對未來反應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的預測獲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絕對估值的方法:一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二是B-S期權定價模型(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廣泛應用的就是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
絕對估值的作用:股票的價格總是圍繞著股票的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發現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在股票的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股票,而在股票的價格回歸到內在價值甚至高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賣出以獲利。
相對估值
相對估值是使用市盈率、市凈率、市售率、市現率等價格指標與其它多隻股票(對比系)進行對比,如果低於對比系的相應的指標值的平均值,股票價格被低估,股價將很有希望上漲,使得指標回歸對比系的平均值。
相對估值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對比,一個是和該公司歷史數據進行對比,二是和國內同行業企業的數據進行對比,確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國際上的(特別是香港和美國)同行業重點企業數據進行對比。
聯合估值
聯合估值是結合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尋找同時股價和相對指標都被低估的股票,這種股票的價格最有希望上漲。

首先建立估值體系,根據估值體系確定目標價,

然後決定相應操作。

一般而言,估值的基本方法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 現金流量折現法(DCF);
• 相對價值法;
• 期權估值法。
在介紹基本的估值方法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企業價值?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根據資本市場信息或企業內部信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用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進行折現所做的綜合判斷,就稱為企業的價值。企業價值不是用一個復雜的數學模型算出來的,算出來的只能是一種判斷,隨著在資本市場上,大家都提供一種判斷,綜合起來就大致確定出企業證券的價值,它是個波動的概念。因此,企業價值的構成要素有兩個: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以及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
決定市場價值的要素,第一,要看投資者,即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的機構和個人;第二,必須要有一個現代企業,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社會中,企業必須是投資者實現投資回報的社會組織和載體;第三,就是看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第四,是基於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和資本市場信息而做出的綜合判斷。
基於不同的模型,現金流量有不同的定義。但無論用何種模型對企業進行估值,一方面要看生產經營:研發、采購、製造、營銷等等。另一方面要看資本經營,怎樣把債務和權益結合起來,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這就要用生產經營得到的利潤,除以整個投資資本,得到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然後減去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因此,在估值時,既要考慮到生產經營成本,又要考慮到資本經營成本。綜合起來,對於企業的價值,最後就形成一個判斷。
在進行價值評估時,國內企業存在一個誤區。國內企業常常用很多陳舊的會計方法來進行資產評估,其實這並不妥當。因為,對企業價值的評估,要用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來判斷。假如現在向投資者介紹一個投資機會:某企業有一套全新的生產線設備,生產20英寸黑白晶體管電視,准備發行1萬股普通股股票,請各位投資者來投資,錢一到,立即到人才交流中心招人,一個星期以後投產,這些資產值不值錢?投資者願不願投資?投資者肯定不願投資。但資產評估卻根據設備、廠房、折舊等一系列指標,然後根據財務規定,得出值多少錢來(見圖表1-1)。
現在換一種情況,某企業想做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家電交易商,全國有2500萬網民,只要上網點擊,一周內就能把貨送到,該企業有20個計算機軟體專家,現在准備發行普通股股票融資,恐怕有人願意投資有人不願意投資,關鍵要看企業價值,即企業今後的發展能否帶來利潤。因此,對資產評估,有時可以參考,而有時概念就不是很清楚。

圖表1-1 價值評估不同於資產評估

價值評估 資產評估
• 用折現現金流量方法
• 使用來自資產負債表
和損益表的信息 •對資產的現價進行估算
• 較長期的時間范疇
• 預測今後發展
• 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一、現金流量折現法(DCF)
▲ 基本原理
任何資產的價值等於其預期未來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
V=∑tCFt/(1 rt)n
其中:V = 資產的價值;
n = 資產的壽命;
CFt= 資產在時期t產生的現金流量
rt = 反映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
▲ 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現金流量折現法是基於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的估價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果被估價資產當前的現金流量為正,並且可以比較准確地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發生時間,同時,根據現金流量的風險特性又能夠確定出適當的折現率,那麼就適合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方法。但現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實際情況與模型假設條件相差越大,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運用就會變得越困難。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估值將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 陷入財務困境狀態的公司
公司處於財務困境狀態下,當前的收益和現金流量通常為負,並且無法預期公司未來何時會出現好轉。對於此類公司,由於破產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預測未來現金流量就十分困難。對於預期將要破產的企業,使用該方法的效果並不理想。即使對於那些預期會絕處逢生的企業而言,應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時也必須要預測未來現金流量何時為正,數額多少,因為僅計算負現金流量的現值將會導致公司整體價值或股權的價值為負。
• 周期性公司
周期性公司的收益和現金流量往往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經濟繁榮時,公司收益上升,經濟蕭條時則下降。很多周期性公司在宏觀經濟極度蕭條時,會與處於困境中的公司一樣,具有負的收益和現金流量。如果對這些公司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估值,通常要對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進行平滑處理。對於此類公司,在估值前對宏觀經濟環境進行預測是必不可少的,但這種預測必然會導致分析人員的主觀偏見,並且成為影響估值結果的一個因素。
• 擁有未被利用資產的公司
現金流量折現法反映了公司當前所有產生現金流量的經營性資產的價值。如果公司有尚未利用的經營性資產(當前不產生任何現金流量),這些資產的價值就不會體現在公司總價值中。同樣,當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資產也會產生類似問題。通常可以從公司外部得到此類資產的價值,然後將其加到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出的價值之中。
• 有專利或產品選擇權的公司
公司常常擁有尚未利用的專利或產品選擇權,它們在當前並不產生任何現金流量,預計在近期內也不能產生現金流量,但它們是有價值的。對於這類公司,現金流量折現法會低估它們的真實價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同樣的方法加以克服。首先在公開市場上、或者運用期權定價模型對這些資產進行估價,然後將其加入到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出的價值之中。
• 正在進行重組的公司
正在進行重組的公司通常會出售它們的一些已有的資產,購買新的資產,並且改變它們的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一些公司進行重組時還會改變其所有權結構和管理層的激勵方案。每種變化都將使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變得更為困難,並且會影響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特徵,並進而影響折現率。歷史數據會對這類公司的估值產生誤導作用。但是,即使是對於投資和融資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如果預測的未來現金流量已經反映了這些變化的影響,並且折現率已經根據公司新的業務和財務風險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那麼仍然可以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
• 涉及並購事項的公司
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對目標公司進行估值時,至少需要考慮與購並有關的兩個棘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購並是否會產生協同效應?協同效應的價值是否可以評估?在假設購並會產生協同效應,並且協同效應會影響公司現金流量的情況下,可以單獨估計協同效應的價值。第二個問題是公司管理層的變動對公司現金流量及其風險的影響,這一點在敵意收購中尤為明顯和重要。這些變化的影響可以而且應當體現在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及所選用的折現率中。
• 非上市公司
現金流量折現法要求根據被估值資產的歷史價格來估算風險參數,因此,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對非上市公司進行估值時,最大的問題是公司風險的度量。由於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所以這一要求無法滿足。解決方法這一是考察可比上市公司的風險,另一個備選方法是根據非上市公司的基本財務指標來估計其風險參數。
企業的價值等於以適當的折現率對該企業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所得到的現值,這里所產生的問題是:如何界定現金流量?什麼是適當的折現率?雖然解決這些問題的許多備選框架都能得出同樣准確的結果,但本文只推薦其中的兩種,分別稱為「自由現金流量(FCF)折現模型」和「經濟增加值(EVA)模型(又稱經濟利潤模型)」,並建議對非金融公司估值時採用這兩種模型。其他一些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各有特點,使用起來受到限制,本文不再詳細提及。
1、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運用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對企業權益估值,是將企業的經營價值(可向所有投資者提供的實體價值)減去債務價值以及其它優於普通股的投資者要求(如優先股)。經營價值和債務價值等於各自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而選擇的折現率一定要反映各自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
經營價值
經營價值等於預期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現值。自由現金流量(FCF)等於企業的稅後凈經營利潤加上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需求的變化、資本支出以及其它資產方面的投資。它未納入任何與籌資有關的現金流量(如利息費用和股息等)。對於這一估值模型來說,自由現金流量是正確的現金流量,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經營業務所產生的能夠向公司所有資本(包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供應者提供的現金流量。
為了與定義相一致,用於自由現金流量折現的折現率應反映所有資本供應者按照各自對企業總資本的相對貢獻而加權的機會成本,這稱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某類投資者的機會成本等於投資者從同等風險的其它投資中得到的期望回報率。
企業估值的一個新問題是企業壽命的無限期性,解決的方法是將企業壽命分為兩個時期,即明確的預測期及其後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價值可作如下表示:
企業價值(FV)= 明確的預測期期間的現金流量現值 明確的預測期之後的現金流量現值
明確的預測期之後的價值系指持續經營價值(CV),可以用簡單的公式估算持續經營價值,而無須詳細預測在無限期內的現金流量。
債務價值
企業的債務價值等於對債權人的現金流量按能反映其風險的折現率折現的現值。折現率應等於具有可比條件的類似風險的債務的現行市場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估值當日尚未償還的企業債務須估算價值。對於未來借款可假定其凈現值為零,因為由這些借款得來的現金流入與未來償付現金流量的現值完全相等,是以債務的機會成本折現的。
權益價值
企業的權益價值等於其經營價值減去債務價值以及其它優於普通股的投資者要求(如優先股),並對任何非經營性資產或負債進行調整。
2、經濟增加值(EVA)模型(又稱經濟利潤模型)
經濟增加值模型說明,企業的價值等於投資資本額加上預期未來每年經濟增加值的現值。即:
企業價值(FV)= 投資資本 預期未來每年產生的經濟增加值的現值
經濟增加值(EVA)又稱經濟利潤(EP),它不同於傳統的會計利潤。傳統的會計利潤扣除了債務利息,但是完全沒有考慮權益資本的成本。經濟增加值(EVA)不僅扣除了債務利息,而且也扣除了權益資本的成本,因而是一種真正的利潤度量指標。從公式的角度講,經濟增加值(EVA)等於稅後凈經營利潤(NOPAT)減去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成本。
經濟增加值模型優於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因為,經濟增加值可以衡量公司在任何單一時期內所創造的價值,而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卻做不到。經濟增加值(EVA)定義如下:
經濟增加值(EVA)= 稅後凈經營利潤 - 資本費用
= 稅後凈經營利潤 -(投資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投資資本=營運資本需求 固定資產凈值 其它經營性資產凈額

二、相對價值法
▲ 基本原理
在相對價值法中,公司的價值通過參考「可比」公司的價值與某一變數,如收益、現金流量或銷售收入等的比率而得到。相對價值法基於經濟理論和常識都認同的一個基本原則,即類似的資產應該有類似的交易價格。按照這一原則,評估一項資產價值的一個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個由消息靈通的買者和賣者剛剛進行完交易的、相同的或者至少是相近的可比資產。這一原則也意味著被評估資產的價值等於可比資產的交易價格。
然而,由於結構、規模、風險等方面的差異,實踐中找到一項直接可比的資產相當困難。處理的方法是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涉及到兩個數值,一個是價值指標,另一個是與價值有關的可觀測變數。運用相對價值法評估公司價值,需要得到可比公司的價值指標數據和可觀測變數數據以及目標公司的可觀測變數數據。
用數學語言表示相對價值法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和熟悉這種方法。以V表示價值指標數據,以X表示可觀測變數數據。相對價值法所依賴的關鍵假設前提是目標公司的V/X比率與可比公司的V/X比率相同,如下式所示:
V(目標公司)/X(目標公司)=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變形可得:
V(目標公司)= X(目標公司)× [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只要V/X比率在各個公司之間保持常數,上式對於所有的可觀測變數X都成立。為此,在應用相對價值法時,一個關鍵的步驟是挑選可觀測變數X,要使得這樣一個變數與價值指標有著確定的關系。
▲ 相對價值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相對價值法的優點在於簡單且易於使用。使用該方法可以迅速獲得被估值公司的價值,尤其是當金融市場上有大量「可比」資產進行交易、並且市場在平均水平上對這些資產的定價是正確的時候。但相對價值法也容易被誤用和操縱。因為,現實中絕對沒有在風險和成長性方面完全相同的兩個公司或兩種資產,「可比」公司或資產的定義是一個主觀概念。因此,在選擇「可比」公司或資產時容易出現偏見。盡管這種潛在的偏見也存在於現金流量折現法之中,但在現金流量折現法中,必須說明決定最終價值的前提假設,而在相對價值法中,這種前提假設往往不必提及。
相對價值法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會將市場對「可比」公司或資產定價的錯誤(高估或低估)引入估值之中。而現金流量折現法是基於特定公司自身的增長率和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它不會被市場的錯誤所影響。
盡管在實際操作中還使用其它一些比率,但本文主要介紹以下四種比率:
• 市盈率(P/E);
• 公司價值/自由現金流量(EV/FCF);
• 公司價值/銷售收入(EV/S);
• 公司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收益(EV/EBITDA)。

㈩ 問兩個股票的問題

1.「價值」永遠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一直處於波動中,無法估量;
2.看看中央二的經濟新聞聯播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絕處逢生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同花順融資余額查詢 瀏覽:739
68家信託公司聯系方式 瀏覽:13
東方園林融資副總 瀏覽:94
個人外匯轉出路徑 瀏覽:533
匯隆貴金屬 瀏覽:563
貴陽銀行的理財產品哪只好 瀏覽:883
興業銀行理財要買15年 瀏覽:996
股票資金幾只 瀏覽:967
浦發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排行 瀏覽:272
岱美股份姜明簡歷 瀏覽:83
安信信託7月2日解禁影響 瀏覽:921
人人車融資了多少錢 瀏覽:637
金融街上的證券公司 瀏覽:572
ppp項目融資成功案例 瀏覽:734
金融機構為不在名錄企業辦理 瀏覽:481
理財通的基金分紅在哪裡 瀏覽:160
株冶集團2018年報 瀏覽:79
融資租賃也是一次性開票 瀏覽:169
證監會公布的非法交易所名單 瀏覽:797
汽車三元催化貴金屬含量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