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應該用什麼方法或理論研究中國黃金市場現狀的問題
其實中國的黃金市場是跟隨國際黃金市場的波動而變化的。至於國際黃金起伏的原因嘛就是國際炒家的意願和操作狀態所決定的。比如說前段時間利比亞局勢的變化,國際黃金可以定位到1500為高點,下探到1300現在到1450左右,但是炒家就這么炒,價位也就定到現在的位置了。中國黃金的價位也就相對國際黃金的匯率比值做相對的變化。研究黃金市場的價位變化,你完全可以通過均線理論的角度去看市場。就可以在市場中尋找到獲利的機會。
② 中國黃金市場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
國內黃金流通體制的改革和黃金行業發展前景及預測
黃金流通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做充分、細致的准備工作。特別是從白銀放開和白銀市場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看,一些政策問題在黃金市場放開後也將出現,如果配套措施不能解決,將直接影響黃金市場放開的成效。
一、建立和培育新型黃金流通體系的基本思路
③ 中國黃金未來的發展趨勢
你好
以我多年的投資經驗,國際金價不斷推高,但是後市依然看漲。
有興趣可以多多交流
④ 中國黃金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現在中國的黃金市場處於一個灰色地帶,沒有專門的法律,監管部門。不過中國的市場一向是如此,現有市場,然後出法律條文,然後發生一些惡性事件,然後再完善法律。中國的黃金市場估計兩三年就可以出台初級的法律了。
⑤ 最近幾年中國黃金珠寶首飾市場的前景
中國珠寶首飾市場經過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由前幾年僅佔全球1%躍居世界前列,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珠寶首飾正在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後中國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費熱點。 2008年第三季度黃金需求強勁上升,達到318億美元,其中投資需求較2007年上升51%。預計到2010年,我國珠寶年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出口超過70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珠寶首飾加工和消費中心之一,也將成為全球的珠寶貿易中心之一。
2009年必將是個珠寶界的配件年,珠寶商們如果「愛搞事」,那絕對是個優勢——當人們開始削減購買衣服的預算時,他們可能會花一些額外的錢去考慮配件,為了給舊款增加新意。並且,人們喜歡存在感強的東西,最好都更大一些——寬腰帶、大廓型的鞋子和大容量手袋,這就是新的時尚世界。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珠寶首飾飾品年消費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國家之一。中國內地消費群體龐大,世界四大時尚之都以及東京、香港等城市的飾品年貿易總量近1000億美元,但中國女性飾品人均佔有率不足5%,可見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今後一個時期,中國黃金珠寶首飾市場的消費增長將主要靠婚慶、鑽飾消費和境外來華遊客消費等三個需求來拉動。另外,全國每年有近1000萬對新人喜結良緣,因結婚產生的消費高達2500億元。特別是人口出生率高達21%的八十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人群將於2007至2012年左右進入婚齡,僅婚慶珠寶消費就前景可觀。
珠寶首飾是率先向國際開放的產業之一。過去幾年,中國對成品珠寶的進口關稅高達50%,在黃金飾品與寶石產品上高昂的進口關稅以及消費稅,制約了珠寶首飾的銷售。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這些壁壘逐步取消,同時中國珠寶業政策調整的信號正越來越強。證明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珠寶首飾產業的發展。國家計委宣布中國黃金取消央行定價,實行市場調節價等,已在分步拆除計劃經濟下「統購統銷」的制度壁壘。黃金交易所的設立,標志著又向國際黃金市場的方向上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市,為中國建設規范化的黃金市場寫下了濃重一筆。中國對鑽石進出口管理和稅收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必將促使中國鑽石業走上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中國投資咨詢網2009-2012年中國珠寶首飾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⑥ 中國黃金市場的現狀
還行吧,長期的是上升的
⑦ 淺析黃金市場現狀及發展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黃金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全球黃金飾品需求較大
黃金資源十分珍貴,在自然界中的儲量較低,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相對較廣,澳大利亞、俄羅斯、南非、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秘魯、中國、加拿大、烏茲別克等使目前世界查明黃金資源可控制的基礎儲量最多的國家。其中,我國黃金資源可控制的基礎儲量為2000噸,位居世界第八位。
⑧ 中國黃金市場的現狀怎樣啊
你好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9月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 (LBMA) 上海年會上指出,中國黃金市場應當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從商品交易為主向金融交易為主的轉變、由現貨交易為主向期貨交易為主的轉變、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變。這段話概括了中國黃金市場的現狀和特點-以實物現貨為主,市場封閉;同時也為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指引-黃金金融衍生產品為重點交易方式的國際性黃金市場。
當今的黃金市場可分為商品性市場和金融性市場,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也就是說,黃金金融衍生物的交易才是市場的主流。可是現在中國的黃金市場還停留在以實物商品交易為主的時期。
以上海黃金交易所為例,作為我國唯一的黃金場內交易所,2005年該所年黃金交易量突破900噸,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可是與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相比,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量不足其1%,2005年倫敦黃金市場的日均結算量高達73.83億美元。原因無他,上海黃金交易所為場內交易,並以實物黃金為主。而倫敦黃金市場則是場外交易,並且其黃金現貨延期交割的交易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進來,由於造就了全球最為活躍的黃金市場。上海金交所的交易卻重點在會員之間,會員重點是用金企業,且一般為工業用金,所以交易重點是購買實物黃金,買入占其全部交易的佔比在99.8%%以上,且重點從事現貨交易,供生產使用。缺乏投資目的的機構和個人的參與,價格波動幅度和彈性較差,這體現在國際金價大幅波動時,國內金價變動相對滯後,出現了一定的套利機會。
此外,中國黃金市場又是個相對封閉的市場,金交所的外資會員實行較為嚴格的審批,現在有1家中外合資企業會員和12家外商獨資與中外合資企業客戶。2005年這類會員與客戶的黃金買賣總量為9427公斤,只佔交易所交易總量的1.04%。缺乏國際報價機構的參與,造成國內黃金市場價格不能完全與國際市場接軌,有時甚至相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