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糧食的價格怎麼也漲不上來
最近幾年我們的糧食價格可以說是一路下滑,給我們農民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也讓我們農民苦不堪言。說起糧食掉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產能過剩,這個不用多解釋,什麼東西多了也不值錢。
很多人把糧食價格的下跌的元兇歸咎於產能過剩和進口糧食的增加,這個問題我們怎麼來看待呢?我們首先說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看到我們的大豆,絕大多數依賴進口,玉米,水稻,小麥也進口,當然我們也出口糧食但是很少。問題來了我們國家不缺糧食嗎?不是過剩嗎?為啥還要進口那麼多糧食?我們國家是不缺糧食,這個只是針對我們的口糧來說的,我們國家糧食自給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們日常吃的有多少糧食?蔬菜,肉類,水產以及其他的食品消費總額要遠超糧食的消費總額。換句話說,糧食不值錢是因為我們只是吃很少的糧食。
我們進口糧食的主要用途除了大豆是為了榨油供我們食用,其他的不是作為工業原料就是做了飼料,有多少進口糧食是我們直接食用的?直接食用的糧食根本不會對我們的糧食價格造成沖擊,為什麼?我們到超市看看進口大米就就知道了,幾十元一斤大米,是不是錢多沒地方花了,我們有多少人會購買?所以不會對大宗的糧食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
Ⅱ 糧食價格持續下滑將給國民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百姓選擇出外打工,種地不在是農民的經濟來源,百姓都知道打工賺錢了,幾十年後不在有農田,那時候所以食物,糧食,蔬菜,水果,都會是機器人工化學合成,然後各種新病出世,然後人類進入開始飢荒,在種地。。。。或者。。。。。
Ⅲ 今年糧食為什麼下跌,2016年糧食價格會漲嗎
國際糧價低,我國的保護價高於國際價格,導致進口增多。國內保護價糧食不能售出
漲價很難。除非人民幣嚴重貶值
Ⅳ 今年糧食價格為什麼下跌,下半年糧食價格還會漲嗎
這價格問題誰也預測不了啊,我估計產量和去年差不多的話,價格應該漲點,因為錢不值錢了,今年以來,很多東西都漲價了,鋼材,電子產品等。望採納
Ⅳ 2016糧食價格會掉嗎
現在物價漲這么快,人民幣購買力一直在貶值,糧食價格會上漲。
Ⅵ 2016年糧食價格形勢怎麼樣
2016年糧食價格形勢
年農產品價格出現連續第四年下跌。數據顯示,去年12月底農產品價格已跌至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也使得2015年農產品價格同比跌幅擴大至17.1%,為自199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跌幅。各類農產品中,肉類價格大跌23%,穀物價格跌17.6%,乳製品價格跌14.1%,植物油價格跌12.2%,糖價跌4.4%是各類價格指數中最小的。
2015年糧食價格整體疲軟的主要原因包括:天氣良好使得供應充足,特別是中國和美國糧食繼續豐收,中國糧食總產量同比增長2.4%;而美國農產品主要品種的產量均在歷史高位。與此同時,全球需求增長有限。此外由於美元升值,特別是對拉美等農產品的出口大國貨幣的大幅升值,使得非美元區農產品價格相應下跌。
在全球糧食出現罕見的2013~2015年三年連續大豐收之後,這一趨勢很難繼續。原因如下:
多種農產品價格下跌,已跌破成本價,出現虧損,這必然使得農民和農場減少種植面積。
農產品產量對天氣依賴度很大,過去三年全球風調雨順是農業連續大豐收的主要原因,而2015年底,全球已迎來了嚴重程度堪比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今年一開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發布的影像顯示,太平洋上厄爾尼諾現象沒有轉弱跡象。專家預測2016年情況會更糟,可能成為厄爾尼諾破壞力最大的一年。而在嚴重的厄爾尼諾後,一般緊接著會引致危害嚴重的拉尼娜現象。上一輪氣候嚴重異常的1997~1998年時,全球糧食產量減少了近20%,造成了糧價較大幅度上漲。
作為世界最大糧食生產國,過去十多年中國糧食的連續增長是對國際糧價的重要壓制因素,主要原因是中國大豆種植面積轉為種玉米。2000~2015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增長1.22億噸,而玉米產量就增長了1.26億噸,即全部增產都來自於玉米。如今原來超過80%種大豆的面積已轉種玉米,且去年秋季玉米獲得超級豐收,造成市場價格大跌20%~30%。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註定大幅減少,加上厄爾尼諾等不利影響,2016年中國糧食增產曲線或將出現拐點。
方興未艾的土地流轉也將對2016年中國糧食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土地流轉的一個重要可能是城市資本下鄉圈地,由於種糧不賺錢,他們會將更多土地轉種經濟作物,甚至轉為休閑養老用地。
從戰略上講,由於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耕地開墾和農業單產逼近極限,1984年以來,全球人均糧食產量已不斷下降。與此同時,中國靠著大豆轉種玉米和化肥的超量使用,掩蓋了農業的嚴重欠賬。
另外,中國糧食的對外依賴度已達15%左右,如果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大幅貶值的話,進口糧價也將上漲,從而刺激國內糧價更大幅上漲。
一言以蔽之,2016年中國農產品通脹可能卷土重來。
2016年國際糧價走勢分析
(一)全球糧食價格反彈空間有限。國際穀物理事會和美國農業部的報告指出,2015/16新年度(10月-9月)全球糧食產量預計減少,當年糧食產需關系由上年度的過剩4691萬噸大幅收窄至615萬噸,但是,本年度全球糧食市場仍面臨龐大的庫存壓力,庫存消費比仍維持在22.8%的較高水平,將抑制糧食價格反彈空間。
(二)國際市場大米、玉米價格可能會率先反彈。從具體品種來看,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2015/16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計繼續增加;受歐盟、美國產量下降影響,全球玉米產量預計減少,玉米過剩量大幅縮減;由於東南亞大米單產下降且當年產不足需,全球大米產量預計減產。因此,基本面上,國際市場大米、玉米價格具備率先反彈的條件。
(三)惡劣天氣使國際糧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目前,全球已經有個別產糧區如烏克蘭地區受到厄爾尼諾氣候影響。2015年12月初,國際穀物理事會將2016/17年度全球小麥收割面積縮減近1%,而烏克蘭農業部也已經限制2015/16年度小麥出口量以滿足國內需求;據泰國農業部門2015年12月中期預測,2016年東南亞大米生產將受到厄爾尼諾天氣的沖擊,導致大米的產量減少和價格上漲;德國商業銀行最近的報告認為,在厄爾尼諾現象結束後,可能會很快出現拉尼娜現象,後者會威脅到玉米單產潛力,從而引起價格上升。
此外,目前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比2012年8月創造的高位下跌47%、54%,大米價格處於8年來低位,後期具備一定的反彈空間。
綜合來看,預計2016年前幾個月國際糧價可能會繼續低位震盪,下半年左右價格可能會觸底回升,全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總體水平比2015年上漲3%左右。目前國際大米、玉米、小麥到港成本比我國國內市場低500-1000元/噸,2016年後期國際糧價企穩回升將一定程度緩解國內外糧價倒掛狀況,但由於回升幅度有限,尚不足以實現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價格的平衡。
Ⅶ 為什麼糧價一直下跌,農資價格卻升高
在過去種地是本分,現在種地的可就會被人看不起了。如果一個大男人不出去打工,只依靠土地的種植生活的話,那收入只會越來越窮,只能管夠生活的開支罷了。因此現在的農村很少會看到青壯年群體在家裡種地,就算是種地也都是副業。主要的原因還是種地不賺錢了,在過去糧價很高,物價很低,所以農民的生活壓力不是很大。但現在的物價已經上漲很多倍了,糧價卻一直穩如泰山。
進口量比較大。我國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僅僅是3大主糧就已經進口了2000萬噸,似乎這個數字一直都在增加。之所以進口量上漲,還是因為國際糧價比較便宜,同時糧食的品質上更優異。比如說大豆,出油率可以達到45%,但國內的大豆還達不到20%。正因為如此這些糧食也會被企業競相的進口。在國際糧價的影響之下,糧價只能降低。農業的現代化已經初步顯現出來,農民也需要及時的轉變過去的小農思想,通過規模化的土地流轉,獲得更高的收入!
Ⅷ 近幾年糧食價格一直走低,未來糧價有可能上漲嗎
糧食價格持續下跌,以後有可能漲價嗎?是的,糧食價格下跌,是國家因進口比率增加,國內糧食庫存多,國家降低糧食最低保護價格。也就是說,降低糧食價格是國家。國家為了應對食物價格下調,增加了食物補貼,短期內食物價格不會增加,補貼也不會再增加,徘徊在低價和低補貼中,最近幾年想提高食物價格似乎不太樂觀。從長遠來看,未來的糧食價格一定會上漲。
說這些話,不是筆者故意打擊農民朋友們的務農積極性,而是由我國糧食生產及銷售所處的現狀決定的。從今後的糧食市場行情來看,糧食價格的上漲和下跌不再是由政策儲蓄驅動的,而是由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的。如果某些糧食的市長/市場銷售過剩,它就不具備大豆、稻米和小麥等漲價條件。相反,玉米市長/市場價格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幅度非常有效。
Ⅸ 2015年糧食價格為什麼持續下跌
你好,
近期糧價暴跌的根本原因:為抵消憑空印錢帶來的食品通脹壓力,瘋狂的盡快糧食以壓低國內糧價。資料表明,今年中國糧食進口規模比去年幾乎增加一倍。與此同時,國內糧食生產成本在大規模印錢背景下不斷提高,導致農民棄耕拋荒嚴重。歷史上的歷次失業潮加上糧食危機會帶來什麼,請你充分展開您的想像!
我們大概可以明白以下幾個件事:
第一、當前國內糧價的異常走低,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美元加息背景下全球通縮造成的。不僅全球糧價走低,大宗商品價格也都走低。中國通過關稅和補貼等政策,對國內農民、糧價有一定的保護。但鑒於WTO的條款,可以操作的空間不大。
第二、農民在豐年減收,顯然會影響他們的種糧積極性。但全球通縮同樣打擊了中國製造業,加上房地產出現拐點,農民外出打工的機會也在減少。在這樣的年份里,國家應該更加重視三農問題。否則,就不僅僅是降低農民消費意願,拉低GDP的問題。對策可以是,增加農村社保的保障力度等。
第三,中國糧價長期高於國際市場。如果中國加入美國、日本主導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實施零關稅,則中國農業面臨的沖擊將更為巨大。事實上,日本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所以,中日兩國都面臨著農業轉型。
第四,中國糧價長期高於國際市場糧價,是因為我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糧食生產的「小農經濟」,成本太高。為什麼中國沒有實現農業現代化?因為我們的實體經濟不發達,工業化程度不夠,社保體系不健全,必須把耕地保留給農民充當他們的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為他們的生活「兜底」。在遭遇經濟危機的時候,農民工可能會大量失業,這樣可以給他們預留一個去處,一個飯碗。但這種制度設計,隨著新國際貿易體系的形成,已經很難維持下去。
第五,今年的糧價危局再次提醒我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中國農民之所以窮,尤其是最近10多年跑不贏通脹,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這個「印鈔票的時代」,農民很難分享城鎮化帶來的地價紅利、房價紅利(城中村和郊區的農民例外)。目前國家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預定的設計方案。但問題是,一方面推進遲緩,另一方面改革力度還有待加強。
第六,農村問題的解決,絕對不能只從農村、農業上想辦法。最關鍵問題,還是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法治社會,管住權力,這樣全社會才能有活力、創造力,農村問題的困局才能自然而然解決。說白了,中國只有全面改革,才能實現真正的充分就業,農村的「小農經濟」才能結束其歷史使命。
個股方面,跟玉米、小麥、水稻有關的概念股主要有:大北農、豐樂種業、敦煌種業、隆平高科、登海種業、萬向德農、新研股份、西王食品、農發種業、順鑫農業、北大荒、新希望、金健米業、史丹利。投資者需要密切注意糧價下跌,對這些企業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