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中東石油減產,根據價格理論分析對汽車市場的影響
如果石油減產,那麼根據價格理論來看,隨著供給量的不斷減少,而需求保持不變。這時候,生產者的決定會是提高價格而獲取更大的利潤。
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那麼汽油的價格也會上漲。那麼依據價格理論,價格上漲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需求。而汽油和汽車是互補品。當汽油的購買需求降低時,汽車的購買需求也會降低。人們會尋找替代品(例如公共出行、自行車等),這是汽車的生產廠商會減少汽車的生產。
但是有一點很特殊的就是汽車行業屬於寡頭市場,未必就會進行價格的調整。因為拐折理論的緣故,所以會有一段時間的觀望態度。
2. 汽車價格競爭對買賣雙方和社會發展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市場決定價格
《反壟斷法》出台,已經有廠家表態取消最低限價和跨區域銷售的限制,這本該是觸動車市的興奮劑,但市場的反應卻是出奇的冷靜。
在采訪中,多數經銷商表示,雖然《反壟斷法》從理論上給了4S店自主定價的自由,但4S店在銷售時大多仍會維護原有的價格體系。北京的一位4S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反壟斷法》或許在暴利時代是劑猛葯,但在目前形勢下,大多數汽車4S店的車型都已經是零利潤甚至負利潤銷售,這時候《反壟斷法》的作用就比較有限了,畢竟任何一家4S店都需要靠贏利來生存。
的確,雖然理論上可以異地買車了,廠家不會再罰款,但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出現想像中4S店對異地銷售的熱情。因為如今的4S店,最大的利潤環節已經不再是銷售,而是在配件供應和維修上。而異地銷售,則無疑是要舍棄售後這塊肥肉。因為說白了,消費者一般只會選擇就近維修保養,如果將車賣給外地客戶,銷量雖然上去了,但給4S店帶不來任何的好處,這是目前4S店比較忌諱的事情。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告訴記者:「即使廠家宣稱將放開價格體系,但在終端市場上,汽車定價不可能完全自由。就像自留地里的蔬菜,雖然看似由各賣家自由定價,但仍然會受到蔬菜批發價格的制約,所以汽車定價還得遵循市場規律。並且廠家很可能給經銷商一個浮動的價格區間,他們不可能讓經銷商太隨意。」
一位廠家公關負責人表示,廠家定價綜合考慮了很多因素,例如競爭車型定價、市場需求、廠商正常利潤等等。實際上,汽車的市場銷售價格肯定不是固定的,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3. 面對汽車價格下降的局面,你認為會對汽車行業產生什麼影響
專業人士指出,盡管我國汽車產業呈現出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但與世界發達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一系列突出問題亟須應對和解決。 首先,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還處於較低層次,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只為一個整車廠配套,不能形成規模生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8月底,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近6000家,其中,80%以上的銷售額在1億元以下,年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只有130家。集中度低,生產成本高,無序競爭嚴重,行業整體效益低下一直是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頑症。 其次,與國外成熟的造車業相比,我國的自主品牌汽車雖數量眾多卻規模有限。據了解,目前我國轎車自主品牌有40個左右,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溢價能力低,其利潤率基本上都低於乘用車企的平均利潤率。 第三,由於一些投資盲目進入汽車業,我國汽車市場體現出來的狀況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散、亂、差」局面短時難改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汽車整車企業有130多家。2006年,前10大汽車企業銷量占總量的84%以上,其餘120多家企業總銷量不到120萬輛,絕大多數汽車整車企業年銷量不到萬輛。 第四,節能減排是世界各大汽車集團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而影響我國汽車產業長期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能源問題。面對急劇增加的汽車保有量和高油價,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證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得下大力氣節能減排,推動節能、環保、安全、資源節約技術的傳播和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在這方面我國新能源車發展卻比較緩慢。 因此,有關專家建議:要彌補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技術含量較低、研發能力欠缺、企業規模小等短板,當務之急是政府出面組織零部件產業的高新技術攻關。國家應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國內零部件企業聯合協作,找准市場空間﹔ 制定鼓勵汽車企業自主創新的實質性政策措施。如對合資汽車企業的政策應做進一步修改,在貸款、稅收、用地和購置設備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自主創新的「趨利政策」,取消一切針對自主品牌實施的歧視性政策和限制,打造國人對自主品牌的認知度和信心﹔ 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場進入和退出機制。要改變我國汽車產業「散、亂、差」的局面,避免結構性過剩問題,應盡快建立合理有效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對於新進產能的調控,應以較高的技術門檻限制,防止低技術含量、低質量水平的重復建設﹔ 從減免稅收、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強對生產和購買新能源汽車實行鼓勵政策。專家指出,沒有一定數量的新能源車,燃料供應商不願意建立更多的燃料供應站,而沒有一定數量的燃料供應站,消費者就會因為使用不便而不願意購買新燃料車。而沒有較多的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產量就上不去,生產成本也就降不下來﹔而價格過高,就限制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
4. 汽車價格呈下降的趨勢對汽車行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全國汽車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降幅比去年同期明顯加大,在2季度價格較為平穩後,3季度受供給增加、淡季降價促銷等因素影響,再次出現下降。小排量、經濟型轎車降幅較大。商用車也呈震盪走低態勢,但商用貨車,特別是重型載貨汽車均呈上漲態勢。
據全國36個大中城市監測,1至9月份國產汽車價格累計比去年末下降3.15%,月均降幅為0.35%。乘用車價格以降為主,月環比連續九月走低。前三季度乘用車價格持續下降,至9月份環比累計比去年末下降4.07%。商用車受貨車價格漲跌變化影響,價格呈震盪走低態勢。今年商用車至9月份環比累計比去年末下降2.24%。
細分行業不同種類車型價格漲跌變化差異明顯。其中基本型、運動型乘用車價格降幅較大,分別比去年末下降6.61%和5.16%。基本型乘用車監測品種中,多數品種降幅在4%以內,個別車型最大降幅接近20%。微型客車受需求上升及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價格比去年末上漲6.65%。
商用客車價格也以降為主,至9月份環比累計比去年末下降5.25%,輕型、大型客車價格分別比去年末下降4.97%和5.32%。商用貨車受需求穩定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影響價格漲多跌少,除3月、7月、9月份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57%、0.63%和0.49%外,其餘各月均呈上漲態勢。至9月份價格比去年末上漲3.12%,輕型、中型、重型貨車價格分別比去年末上漲1.03%、1.35%和4.79%。
與價格下跌相對應的是汽車產銷量增長和產銷差異的擴大。據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到9月,全國汽車產銷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各類汽車產銷651.16萬輛和643.53萬輛,同比增長23.22%和24.47%,產銷率98.83%,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長21.74%和23.88%,產銷率98.7%,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商用車產銷同比增長27%和26%,但隨著產銷量的提高,產銷率同比微跌0.86個百分點。
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認為,汽車行業產能過剩、需求走弱是造成汽車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1-8月份,全國汽車累計產銷575萬輛和568萬輛,汽車總產量大於總銷量7萬輛,1-9月,據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汽車總產量大於總銷量7.63萬輛,產銷差異再次擴大。從目前看,市場供大於求格局不會馬上改變,價格將隨產能的逐步釋放不斷走低。
此外,隨著產能擴大
新車上市頻率加快,進一步加劇新老車型的市場競爭,尤其是國產化率較高,價格咬合緊密的中檔、中高檔基本型乘用車市場將面臨較大降價壓力。同時,臨近年底季節性降價因素也對汽車價格走勢產生一定影響。
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對2007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業績發布公告,也可以看出目前汽車行業細分車型的發展狀況。比如以微型、經濟型轎車為主導的一汽夏利(3.50,-0.09,-2.51%)(000927)發布的是業績預警公告,而重型汽車為主導的中國重汽(11.15,0.03,0.27%)(000951)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
5. 汽車市場價格下降會對消費者和生產者產生什麼影響
降價將對我國車市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降價有利於優化市場格局,提高企業競爭力
價格是一把雙刃劍,在刺激市場需求的同時,也戕害了汽車業本身。時下的汽車降價更大的作用是增強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並優化市場格局。在規模生產和降低成本上卓有成效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的主動權,並通過調整價格擴大市場份額。目前,國內僅僅轎車生產企業就達30多家,這在任何一個成熟汽車市場都是看不到的。那麼,中國汽車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通過降價必然使一部分汽車生產企業在價格大戰中被淘汰出局或被更大更強的企業兼並,必然導致一系列重組整合。因此,降價有利於我國汽車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有利於優化市場格局,增強汽車製造業的參與競爭的能力。
2、降價標志著我國汽車行業迎接虧損時代的到來
降價對我國汽車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整個汽車行業的利潤大幅下降,相當數量的企業處於虧損狀態。根據統計,2006年1—5月份,汽車產量326萬輛,增長30.6%;其中,轎車167萬輛,增長60.1%。汽車工業實現利潤284億元人民幣,增長70.8%。這是2003年以來,國內汽車工業首次實現利潤恢復性增長。2003年—2005年連續兩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一直呈現逐年下滑趨勢。然而,在整個汽車行業利潤回升之時,各個生產企業卻存在巨大的差距,有些企業利潤快速增長,而有些企業的利潤卻呈現負增長的態勢。面對這種情況,預計2006年整個汽車行業利潤將進一步攤薄,整車業毛利率將在10%左右徘徊,銷售凈利潤率將在3.5%左右,平均汽車價格也將出現下降,預計在11萬元左右。如果這種情況沒有明顯改觀的話,國內將有40%左右汽車生產廠家的負利潤狀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將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汽車產品價格的下降將導致全行業虧損將不可避免,我國汽車行業將完全進入虧損時代。
3、降價將改變消費者對國外汽車品牌的價值判斷
如果中國消費者逐漸改變了對韓系、日系和德系車的價值判斷,向歐美消費者的價值標准靠攏,導致這3類車型的價格趨向於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相應位置(在歐美市場上,在級別同等、排量相近的條件下,韓國車與日本車價格接近,但通常都比德國車便宜20-30%),或者,德國合資廠家不僅通過國產化避免了歐元大幅升值的匯率風險,而且為適應中國消費者需求而「屈就」於韓系、日系車的技術和設計標准(與近來媒體熱炒的「德系車不如日、韓系車」所涉及的「故障質量」標准不是一碼事),開發出了低成本車型,那麼,日、韓系車就不可能長期保持如此超凡的利潤。對跨國巨頭來說,眾多壟斷競爭者的自由進入消除了利潤,利潤率可能很低或者為零。具體到一個市場上,跨國巨頭即便出現虧損,也不會輕易退出。在歐美市場上,日本汽車企業也是在熬了多年後才扭虧為盈的。不同的是,在中國市場上,一些跨國巨頭是在享受了多年的高利潤大餐之後猛然面臨虧損時代的,而另一些跨國巨頭則剛剛嘗到一點甜頭,或者根本沒有趕上。這或許會打擊他們的情緒,降低其希望值,但不會動搖其紮根中國的意志,畢竟,中國市場的潛力太大了,所以即便虧了,也要利用其全球資源來在這個市場上競爭,謀求長遠利益。
4、惡性的降價不利於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壯大
階段,雖然降價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某些效果,但是,隨著汽車市場的逐漸成熟,這一措施肯定會逐漸失去其存在的基礎。當汽車產量能達到彩電、摩托車、空調、冰箱等行業那樣的規模時,降價的負面影響就會凸現的更重。降價多了,不但不能起到刺激市場的作用,反而使消費者更加鈍化,加劇持幣待購,結果是價格越降,市場活力就越差。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國市場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將嚴重阻礙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降價對汽車生產企業的影響一是高增長會給廠家傳遞一個錯誤的信號,刺激他們加大產量,二是高增長必然造成相關使用資源的緊張,難以支撐其持續發展。如果企業不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一味的依靠降價來獲得生存與發展,那麼,在市場競爭中必將走向失敗。在現有的生產條件下,汽車產品大幅度降價,不僅使企業的贏利水平大幅度下滑,影響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還將影響企業對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導致發展後勁不足,而且,還使企業一味的認為,價格戰是唯一制勝的因素,從而忽視了對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方面的研究。在當前汽車品牌花樣翻新、質量不差上下的時候,除了汽車外形、動力、配置等硬體外,吸引消費者最重要的就是售後服務等軟體服務。買車,買服務,已經成為消費者的共識。
6. 疫情對車企和汽車市場會有什麼影響汽車價格或將進一步下降
在最近這段時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而疫情對於車企和汽車市場的影響也是不少的,像是吉利、長城、比亞迪、奇瑞、大眾、豐田等等的車企都向湖北伸出了援助之手,這也讓我們費非常的感動。當然,除了車企的捐款之外,這次疫情對車市的影響還有著很多很多。
這次的疫情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突如其來的挑戰,而在我們遇到挑戰之時也應該積極的面對挑戰迎接挑戰。最後也希望疫情能夠盡快的結束,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汽車價格下降的局面會對汽車行業產生什麼影響
①價格變化調節生產規模。高油價會導致汽車企業縮減其產量。
②價格變化會促使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其個別勞動
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低空間,企業在競爭中才能占優勢。
③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研發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8. 用供求關系分析鋼材價格上漲對汽車市場的影響以及直接影響的需求是需求還是供
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當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上漲,商品的價格又會影響著商品的供求,當價格上漲的時候人們的需求減少。
9. 油價上漲對汽車行業有多大影響呢
油價上漲對汽車行業影響不太大,油價上漲會影響物價的,油價一漲物價就會高,這就是人們說的水漲船高一個道理。油價上漲運費上漲,運費上漲,給運輸有關系的行業和東西都會上漲得,油價上漲可不是小事情,汽車運輸主要開銷就是油。
10. 試說明目前中國汽車銷售市場上降價的主要目的,對汽車銷售市場產生了什麼影響
現疫情期間汽車銷售額不太樂觀,所以各大廠商利用價格來刺激消費者,從而達到預期銷售額,隨之很多汽車廠商都開始爭搶時機,提高成交量,變成各大廠商打價格戰,但還是要理性消費,掙錢不易,被套進文字游戲就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