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狼2》要是拍的中印戰爭 票房會不會炸窩
不會,原因如下:
1、戰狼2觀影人數1.6億,已經是全世界觀影人數最多的影片,第二位是泰坦尼克號,1.4億,
2、戰狼2基本上已經達到票房和觀影人數的巔峰了,除非電影院繼續增加,或者電影票價格上漲,否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3、中印戰爭是敏 感 題 材,跟本不會過 審的。
2. 中印戰爭 m國直接參戰和把武器給印度實用有區別嗎
那是不一樣的,賣武器是交易,上人那是參戰。
他們給武器, 並不是白給的,是要要錢的,如果免費提供武器或者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給武器, 其實跟宣戰沒有啥區別。
賣武器跟出人參戰完全不同,什麼武器都是人操作的。 一個經過精訓的人和普通的人完全不同, 一個十分熟悉手中武器的人和一個剛剛拿到手沒用幾天的人完全不同。
3. 我父親是中印戰爭傷殘人員每月優撫金是多少
取決於具體傷殘等級。
4. 中印戰爭一旦開打哪些行業影響巨大,是不是該把現金取出兌換金條
你也太小看中國的實力啦!教訓阿三,輕松的
5. 中印戰爭中,為什麼解放軍獲勝後主動後撤
希望能幫到你 如下幾個原因也許可以說明問題 1、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 國內是三年自然災害剛剛結束,國庫空虛,國民經濟嚴重下降。國際上,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已翻臉,中蘇邊境陳兵百萬;東面蔣委員長在美國的武裝下,正想利用國內災荒來反攻大陸;東北面,雖有金日成在頂著,可美國人一直沒閑著;南面印度在尼赫魯的北進政策下,侵佔我領土。如果你是當時的中國領導人你如何面對?也許你現在會做的更好,但回到那個歲月,那種形勢下,你會怎樣做? 2、給養困難 古語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那從蜀進藏怎麼樣?難上加難。軍隊是打仗的,不是百米短跑,沖到終點就算完,武器糧草彈葯後勤保障要跟上。記得89年有報道從四川到西藏打工返鄉的農民,他們是去給駐藏邊防哨所背糧食的,1斤糧食給4塊錢的運費 --這已經遠遠超過了糧食的價格本身。據他們說他們一次背大概50斤左右的糧食,然後在高海拔地區翻山越嶺,經過2~3天達到目的地後返回。由此可見,維持給養的困難程度。往前推近30年,當時的給養困難程度大概要壞很多。不要拿青藏公路和鐵路說事,那裡還沒有,西藏解放才三四年,英國人說我們連西藏還沒捂熱。當時我軍在東線作戰實際是一個軍,先18軍,後21軍幾萬人。但是在印度一方,情況則要好得多,他們的軍事運輸至少不需要像中國這樣穿過數千公里青藏高原,盡管在高山地區他們的軍隊同樣面臨無法展開的局面,但是至少在把軍事物資運送到戰區方面,他們佔有絕對優勢。什麼意思呢?即中國在當時的條件下根本無法在後勤上保證長期大規模作戰。況且,戰爭後期,印度當時已全國總動員,集結幾十萬軍隊向邊境開拔。因此,假如中國不後撤,那麼回過神的印度就可以通過長期的小規模侵襲戰來消耗中國,中國實際上是很難確保不被迫後撤的,而這對於國家的聲譽是很大的損害。當時的國力不允許我們舉全國之力與印度拚個你死我活。而主動後撤,算是給足了印度面子,印度在法理上難以找到繼續長期戰爭的條件,而中國則可以贏得沒有霸權野心的好名聲,是非常有利於團結對霸權主義深惡痛絕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因此,由於給養困難導致的主動後撤使中國避免了陷入長期被動局面的境地。 3、美蘇的壓力和中國的核計劃 當時中國剛剛度過3年困難時期,國力空虛,而在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美蘇及其集團都公開站在印度一方反對中國,如果戰爭長期化,在美蘇集團的支持下,中國很難在中印邊境地區維持長期的戰爭,而且可能面臨來自蘇聯的侵犯(當時蘇聯就重兵壓境使人不得不防)。因此通過主動後撤,不僅使印度失去了繼續戰爭的借口,而且也讓蘇美集團無話可說,避免了陷入被動的局面。同時,中國當時正在全力以赴研製核武器,在這一過程中美蘇都在威脅要對中國「採取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息事寧人,有助於核計劃在較小的風險下順利完成。我們設想一下中國前推之後並不後撤,與在美蘇集團支持下的印度交火,美蘇集團對中國所能採取的當然是更尖銳的對立態度,我們的東北怎麼辦?老毛子可是惦記著的。我們東部怎麼辦,蔣總統的反攻計劃那是假的嗎?此時中國的核計劃基地受到打擊的可能性就要遠遠大於較和平的狀態。 4、中國打破封鎖走向世界的戰略需要 當時中國的處境是非常艱難的,一方面是西方集團的封鎖,另一方面是蘇聯集團的敵視,同時國內剛經歷3年困難時期急需恢復,因此中印沖突並不是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需要爭取長期的和平發展時期來恢復和發展生產,增強國力。同時通過後撤而平息戰爭,中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息西方集團對中國的敵視,使強加在中國身上的邪惡的性質多少得到點澄清,有利於擺脫孤立的處境。實際上,中印邊境沖突後不久,1964年1月,中法之間就建立了外交關系,打開了中國與西方正式交往的大門。我們設想如果中國當時仍舊陷入與印度的持久戰爭中,這種局面是不會出現的。由於戰略目的的需要,不僅蘇聯,西方國家恐怕還會採取嚴厲的措施打壓中國為數不多的窮朋友,使中國更加孤立,對中國重返國際舞台的戰略是極其不利的。另外當時中國正在輸出革命,對於來自印尼之類的國家對中國試圖控制其國家的說法而言,主動後撤之類的也算是回擊。 而印度政府卻未能理解中國的善意。他們認為中國軍隊的「懲罰」大大傷害了印度的自尊和體面,並把中國主動釋放全部被俘人員、所繳武器和軍用物資也說成是陰謀。印度政府對中國的誠意根本不予理睬,並拒絕任何形式的談判,反而指使其軍隊重新佔領被中國軍隊趕出去又後撤的全部12.5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並且專門組建了針對高原作戰的幾個山地師。 吃到嘴裡的肉,誰也不願意吐出,除非萬不得已。雖然當時的情況使我們的領導人不得已而為之,但至少是我們西南邊境保持了近五十年的和平狀態,為我們的建設贏年了時間。
6. 黃金價格會暴漲嗎
黃金價格暴漲,不是不可能。但是也要看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比如說中印戰爭開始,黃金價格一定會漲。如果說中印爭端和平解決,黃金價格就會保持平靜。
7. 「狗大戶」是什麼意思
"狗大戶"這個稱呼最早說的是沙烏地阿拉伯,狗大戶就是gold大戶,是一種調侃的叫法,表示不差錢。
這個稱謂的來源有兩個:
1、在80年代的時候,我國向沙特出售了36枚東風導彈,開價35億美元,本以為要高了,沒想到沙特一口成交。從此以後,大家都叫沙特「狗大戶」,後來所有的不差錢的中東土豪們都被叫做「狗大戶」,金子多,不差錢。
2、在漫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狗大戶賣二踢腳這一章節,以戲說的方式講述了沙特與中國的軍事交易,狗大戶一說由此而來。
(7)中印戰爭黃金價格擴展閱讀:
由國內軍迷網友「逆光飛行」創作的系列漫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已經在互聯網上連載有三年有餘,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後的國內外一些軍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以動物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給本來嚴肅的歷史增添了不少趣味性。而且相應的視頻、書籍和玩具已經相繼推出。
其中描述的主要事件有:南京條約、甲午中日海戰、日俄戰爭、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台海對峙、抗美援朝、大躍進、中印戰爭、中巴關系、越南戰爭、兩彈一星、中蘇邊境沖突、文化大革命、中美外交、中美早期的軍事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進入聯合國、中國武器出口、西沙海戰、對越自衛反擊戰、阿富汗戰爭、中日關系、蘇聯解體、中俄軍事貿易、銀河號事件、海灣戰爭、台灣海峽危機、南斯拉夫解體、科索沃戰爭、五八事件、九一一、81192中美撞機事件、遼寧號、朱日和演習、殲20橫空出世等。
8. 中印戰爭對股票和黃金石油的影響
戰爭爆發會使得不穩定性增強 這個時候黃金作為一種相對穩定的等價物必定價格上揚 包括紙黃金和實物
9. 1962中印戰爭錫金的態度
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幾個小國都支持印度,只有錫金真正中立,並暗中借道給中國軍隊,使中國軍隊奇襲制勝。唯一幫助了中國的錫金戰後即被印度加強控制,之後給吞並。中印博弈中國好像處於很被動的失敗地位。錫金幫助中國,錫金被印度吞並,巴基斯坦與中國聯手對抗印度,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仗雖然打勝了,中國藏南還是被印度侵佔。
10. 有一部國外戰爭電影好像是美國片,講述的是戰爭時期一小隊士兵到敵後打開銀行大門搶劫黃金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奪金三王》。
《奪金三王》是由David O. Russell執導,喬治.克魯尼、馬克.沃爾伯格主演的喜劇片,於1999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海灣戰爭結束後三個士兵盤算回家發財的故事。
劇情簡介:
海灣戰爭結束了,三個士兵盤算回家發財去。少校阿奇·蓋茨還有兩周時間就要退役;軍士特洛伊·巴洛剛做父親;他們的頭兒埃爾金則正從底特律去休他的四個月的假期。
三個士兵受命去奪回被薩達姆·侯塞因從科威特竊取的大量黃金,而且不能惹任何麻煩。在他們去執行任務的途中,目睹了戰爭留下的滿目瘡痍。
(10)中印戰爭黃金價格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這個故事原可拍成主題嚴肅的戰爭冒險片,但導演戴維羅素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以不露痕跡的高明手法,讓觀眾看不到沉重使命,反倒是運用大量動作場面、尖銳的嘲諷笑點、誇張的橋段,創造出一種屬於新世代的動作喜劇。
羅素的劇本很不平凡,他藉由四人至陌生國家作戰,歷經深入沙漠尋寶的冒險過程,才讓他們了解到每隻槍管的背後都存在另一個人的生命,進而尊重這場戰爭對當地人民的意義。
戴維的故事透過這四個人的觀點,粉碎美軍的戰爭的態度,並闡述了他們在旅程中,對戰爭的崇高使命由忽略轉為了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