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現金交易方程式
費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 費雪方程式:是傳統貨幣數量論的方程式之一。20 世紀初 , 美國經濟學家 歐文·費雪 在《貨幣的購買力》 一書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稱為費雪方程式。
⑵ 急求答案!!!費雪方程式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啊
費雪方程式:是傳統貨幣數量論的方程式之一。20 世紀初 , 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在《貨幣的購買力》一書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稱為費雪方程式。費雪方程可概括為:一國的名義利率反映了依該國預期的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真實回報率,也就是說造成各國名義回報率不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通貨膨脹率的預期不同。在投資者可進行自由的國際投資的情況下,各地的預期真實回報趨於相等。如果出現了不相等的情況,投資者為追求較高的投資收益就會進行套利活動,而套利的結果又使各地的投資收益率趨於一致。
這一方程式為 :MV=PT
M 一一貨幣的數量 ;
V 一一貨幣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價水平 ;
T 一一各類商品的交易總量。
根據這一方程式 ,P 的值取決於 M,V,T, 三個變數。費雪分析 , 在這三個經濟變數中 ,M 是一個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外生變數 ;V 是由制度因素決定的 , 而制度因素變化緩慢 , 因而可視為常數 ;T 與產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 , 也是大體穩定的。因此 , 只有 P 和 M 的關系最重要 , 所以 P 的值特別是取決於 M 數量的變化。
費雪方程式雖然主要說明 M 決定 P, 但當把 P 視為既定的價格水平時 , 則 : M=PT/V
這說明 , 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 , 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具有一定的比例關系 , 這個比例就是 1/V 。換言之,要使價格保持既定水平 , 只有當貨幣量與總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關系才能實現。
⑶ 關於貨幣需求理論
鮑莫爾—托賓模型的基本思想鮑莫爾—托賓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個人維持貨幣存量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那就是如果個人要維持更多的貨幣存量,那麼他就要面對如果把這部分貨幣轉化為生息資產而帶來的利息收入的損失;如果他保持較少的貨幣,那麼他就要忍受為了滿足日常貨幣需求而頻繁地把生息資產轉化為貨幣而帶來的交易成本。因而維持多少貨幣存量的問題就轉化為如何使利息收入損失和交易費用兩種成本之和最小的問題。
鮑莫爾—托賓模型的數學表達式始終MD表示願意持有的現金額,T0每期開始時個體收入,b表示為債券的交易費用,i表示債券利率。這個模型又稱平方根法則。對於貨幣需求而言,它的意義如下:1)、收入T0的增加,貨幣需求增加;2)、交易費用b的增加,將是債券需求減少,貨幣需求增加;3)、債券利率i的增加,將是債券需求增加;4)、價格的變動使b,T0同時變動,結果使MD作同比例的變動。
鮑莫爾存貨模型的政策意義
1).該模型論證了最基本的貨幣需求--交易性貨幣需求也受利率的影響。2).根據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價不變,收入增加的比例必須大於貨幣供給增加的比例,才能使公眾吸納新增的貨幣。3).該模型也可用於國際金融領域,比如國際儲備的管理。
⑷ 費雪交易方程
20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歐文·費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貨幣的購買力》一書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PT 該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時期流通中貨幣的平均數量;V表示一定時期單位貨幣的平均周轉次數即貨幣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數;T表示商品和勞務的交易數量。
⑸ 貨幣需求的計算公式
1、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 MV=PT,它認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對物價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全社會一定時期一定物價水平下的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之間也存在著一個比例關系1/V。
2、劍橋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M = KPY,這一理論認為貨幣需求是一種資產選擇行為,它與人們的財富或名義收入之間保持一定的比率,並假設整個經濟中的貨幣供求會自動趨於均衡。
(5)提出交易方程式的經濟學家是擴展閱讀:
研究方法
1、宏觀層面
從宏觀把握經濟社會對貨幣總量的需求,即一定時期社會對貨幣的需要量及其決定因素。這里,人們注重三個原則:第一是客觀性原則,即需要量由社會經濟過程客觀地決定;第二是商品流通原則,即貨幣量主要由流通中商品量決定;
第三是貨幣媒介原則,即所需貨幣主要為了媒介商品,貨幣過多或不足將直接影響價格水平。在英國劍橋學派提出現金余額說之前,學者們大多持上述觀點。
2、微觀層面
從微觀把握持幣者對貨幣的需求。這種觀點源於劍橋學派的A.馬歇爾和A.C.庇古等人。他們強調持幣者的主觀動機,著重從人的利益與行為方式上來解釋貨幣需求。
這種觀點認為貨幣在經濟生活中主要不是一種媒介物而是一種資產,人們之所以願意持有貨幣,是因為這種資產較其他任何資產有更高的流動性,能滿足人們在資產持有上的一些特殊動機,建立起對未來的某種安全感。
⑹ 在宏觀經濟學裡面,velocity of money ,就是貨幣流通速度,怎麼求呀
velocity of money指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周轉次數。如:1元貨幣1月內平均執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職能,就起了4元貨幣的作用。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越少,反之則越多。
計算公式:
1.K.馬克思的觀點: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必要量(M)=待銷售商品數量(Q)×單位商品價格(P))/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V)
2.現金交易方程式由美國經濟學家。費希爾提出,其公式為:
MV=PT
式中M表示流通中貨幣數量,V表示貨幣流通次數,P表示一般商品價格,T表示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交易量的總和。在貨幣周轉量V與其相對應的商品交易量PT 的概念范疇下所求出的貨幣流通速度可用V代表,又稱貨幣的交易流通速度,它主要受支付制度和支付習慣的影響。
3.劍橋方程式是在英國經濟學家A.馬歇爾的現金余額說基礎上,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其公式為:
M=kpy
式中M表示人們持有的貨幣量,k為貨幣量占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P為最終產品和勞務價格水平,y為按固定價格計算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P即為名義收入它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表示貨幣流通速度的根據劍橋方程式求得的貨幣流通速度,用V表示,又稱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當代國際上有關貨幣流通速度的流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