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我聽說的做期貨的最後都是傾家盪產家破人亡的
期貨投資是相對於現貨交易的一種交易方式,它是在現貨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在期貨交易所買賣標准化的期貨合約而進行的一種有組織的交易方式。期貨交易的對象並不是商品(標的物)本身,而是商品(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即標准化的遠期合同。如需進行期貨交易,建議您通過正規合法的期貨交易所進行,以防被詐騙。
溫馨提示:所有金融類衍生品的投資都具有風險性,對於投資者的金融風險管理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不適合沒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者。除了基礎的金融知識外,投資者還應做到自身風險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進行投資。
應答時間:2021-03-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期貨交易做成功了人生會是個什麼樣子
期貨交易沒有成功一說,每一次交易都是新的開始,市場不會因為你以前的成功給你任何優待。
3. 之敗:一位老期貨談如何走出期貨交易的困境
在我入市一段時間後,我的資金開始縮水,屢戰屢敗的交易狀態,讓我嘗試到了期貨那種不可琢磨的性格。市場似乎總是在和我作對,我感到很迷茫。在一次閑談中,我問一位在公司成立時就開始工作的盤房工作人員(即交易風控人員,以前是人工下單,經編注):「你見過有人拿著贏利走出這個市場嗎?」她說:「早年做國債時有一個老頭曾經把資金翻過數倍後離開了公司,在之後就沒有人能拿著贏利走出公司,公司中每年都會走掉一批老客戶,又會補充進一批新人,而且周期通常是一年,多少年來不斷的重復這個定律。」這些話讓我更加迷茫,回頭看看公司里的這些客戶,有誰不是抱著「我是最優秀的」心態在重復屢戰屢敗這個現實,而我呢,也和他們一樣。難道我的命運註定是要被淘汰出局嗎?為什麼?難道自己以前途為代價追求的就是這樣一個結果嗎?難道自己選擇錯了嗎?難道市場並不存在一種解決方案或者存在這樣一種方案卻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及的嗎?不,我堅信市場存在一種解決方案,那麼我們這些自以為很聰明,很優秀,是「人中之人」的「可憐蟲」究竟錯在那裡呢?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樣聰明,可為什麼在市場面前如此的不堪一擊,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期市中必勝,而結果都是被踢出市場呢,我無法找到答案,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找到的。
經過幾年的苦苦追逐,隨著一套長線交易系統的建立,無論思路還是交易手段都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所有的失敗感都一掃而光,再回頭去解答當初的疑問,一切問題都是如此的清晰。(建立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是走向投機成功的必由之路,經編注)
期市中虧損的方式多種多樣,絕大多數散戶的共同特點是資金進一退三,最終被掃地出門(當然不包括經紀,他們的特點是經常一筆交易就將資金打光了,對待別人的資金極不負責任,希望我這么說不會傷害那些還有良知的經紀),而這些現象的背後原因是缺乏對市場的正確認識。一套正確交易理念和交易策略的建立是基於兩個基礎,一為對市場的正確認識,其二是對人性特徵的正確認識,這兩個基本條件中任意一點有問題,交易都無法成功(我指的是持續而穩定的獲利)。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是先有對市場的正確認識才會過過渡到對人性特徵的正確認識,交易系統正是建立於這兩個基礎之上。遺憾的是我所接觸到的所有人包括那個時候的自己僅僅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根本就談不上對市場的正確理解,失敗也就成為必然,根據這個市場的定律,絕大多數人註定無法真正認識到這兩點,也註定會被淘汰出局,真的是很殘酷的。
我們對期市的理解的過程,和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人生的理解過程很相似。我清楚的記得:我在上三年級時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我已經明白了大人們的世界不過如此;18歲時我已經認為我是一個大人了,而當我從學校出來之後我卻發現我對社會是如此的無知,在社會中是如此的無助,我才明白我在社會這所大學中才剛上一年級,15歲時覺的14歲時的自己很幼稚,18歲時又覺的15歲時的自己很幼稚,現在的自己很「成熟」...........。這樣的想法重復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發現了自己的無知。今天只是昨天的明天,也同樣是明天的昨天,自己沒有變,只是自己的心在自以為是而已,我想這樣的感覺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我們的目光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只能理解我們所經歷過的。
期市又何嘗不是如此,每個人從進入期市開始就如同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個人都處在不同的年齡段中,但與人生不同的是絕大部分人都中途夭折了,只有少數人最終邁向了輝煌。
而放眼身邊的散戶,與許多文章所說的散戶不善止損相反,身邊的同志們大多可以堅持嚴格止損,盡管止損的方式和依據各不相同,但在止損上都沒有什麼問題,都明白止損的重要,尤其是一些老期友。
可是大多數散戶所犯的錯誤恰恰不在於此,最典型的一種錯誤是依據基本面、持倉和成交量、持倉排行或害人不淺的技術指標,甚至所謂的盤感等等各種方式對行情進行主觀判斷,卻忽略掉最重要的價格,並將此作為進出場的依據,整個操作過程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漏洞百出,連基本的順勢交易都做不好,經常迷失在行情之中。最可悲的是誰都明白順勢的重要,只是實際操作時做不到或忘掉了(在此輪大豆行情中,我就看到許多有過出色言論的易發期友大建逆勢頭寸,可見言行不一也是一個極普遍的現象)。
而少數能夠順勢的,卻又因為資金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而最終導致虧損。其次沒有完善的交易規則或有交易規則卻不能嚴格遵守也是導致失敗最普遍的一個原因。
歸結起來,成功的交易過程是一個整體,「止損」、「長線」,「順勢」這些顛撲不破的真理不過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只不過是正確交易技術建立的基礎而已,還是那句話,這些條件只是成功交易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是做好了嚴格止損和資金管理而沒有完整的技術只能保證你慢慢流血死亡,是無法帶來成功的。這樣說來,大多數散戶失敗的原因就很清晰了,缺乏對市場及自身的正確認識,缺乏完整、嚴密的交易規則和策略是多數散戶必敗的根本原因。
就我個人來說,我並不比誰聰明,也沒有所謂的天賦,我想我與身邊人不同的一點僅僅在於我嚴格遵守了被許多人認為是陳詞濫調的交易戒條,而且區別僅此而已。
期貨在我心中曾經是一個難解的心結,相信大家也同我一樣,經歷了多年執著的求索總算打開了這個結,真相是如此簡單,追逐的過程卻是如此艱難,每每看到論壇中曾經像我一樣迷失在期市中的這些朋友就會有一種欲言又止的沖動,今天這篇文章就算是個小結吧,希望能對我的戰友們一些啟迪和鼓勵。我應該承認的一點是我的思路仍然受制於我自身目光和經歷的局限性,但你我都應堅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駕著自己的寶馬車站在大海邊迎著海風默默的回顧自己那艱難的奮斗歷程。
4. 期貨界有什麼傳奇人物
期貨市場有漲有跌,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格波動推動市場前行。在價格波動過程中肯定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日間「雜波」影響了我們的交易心態和趨勢性判斷,以致最終導致交易失敗。其實期貨的漲跌就可以看作是人生的起伏,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充滿了矛盾,人們就是在解決矛盾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正因如此,能在期貨行業里叱吒風雲,嶄露頭角的人總是讓人們連聲叫好。
如果說中國股市存在大鱷的話,那麼當年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無疑要算現在這些大鱷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紅旗下,喝過洋墨水,擁有比利時的兩個碩士學位,當年在上海灘叱吒風雲,被譽為「證券教父」。1995年2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生了震驚中外的「327」國債事件,當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獄。
陳久霖闖盪海外市場7年整,冰火兩重天。一個因成功進行海外收購曾被神話般稱為「買來個石油帝國」的石油大亨,卻因從事投機行為造成5億多美元巨額虧損而轟然倒塌;一個引領亞洲經濟潮流、年薪490萬新元的「打工皇帝」,因在期貨市場的違規操作,行將站到新加坡的法庭上接受審判,譜寫了人生的悲歌。
蔣仕波,浙江諸暨人,曾任大地期貨副總經理。1962年出生,股市牛人。喜好做ST摘帽股,主做年底到第一季度的摘帽行情,做過蘇寧環球,萬向德農,煙台冰輪,無一失手。2004-2005年因違規交易被市場禁入,此後該人從浙江大地離職。蔣熱衷於期貨橡膠投資,在國內期貨市場名氣非常大。
葛衛東,江湖尊號「葛老大」,2000年開始做期貨,兩次爆倉,2004年迅速崛起,成為期湖中一代梟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渴望挑戰葉大戶。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不講規則,被罰1000萬。目前資產已達120億。
葉慶均,現任浙江敦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鞍山鋼鐵學院。03年以10萬起家,08年身價已過50億,創造了幾萬倍的投資收益,在期貨市場樹立起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已創造順其者未必能贏、逆其者必虧的神話。目前身價百億,是中國的索羅斯,國內期貨界已無能超越他之人。
林廣袤,江湖稱號「濃湯野人」,專職做棉花,被稱為棉花奇人。2010年做多棉花,11年反空棉花,從600萬做到20億;2012年做多棉花,遭受重大虧損,在上海青澤投資公司成立之際,承認虧約7億。此後,野人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近期總結失敗原因:大賺之後信心過度膨脹,自以為已無所不不能,想承擔國家才能承擔的重任。
黃偉,資本大鱷,尊號「黃大哥」。91年拿2萬從股市中賺了第一桶金,後轉戰期貨,「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賺了2億,令當時常務副總理朱鎔基大為震驚。後在商品期貨中又賺了10億。94年開始投入房地產行業,目前控股3家上市公司,身價達220億。為人低調,目前仍玩期貨,2012年從螺紋、銅上賺了5億左右。
92年開始投資銀行債券,初涉金融市場。93年4月,應聘到大連首家國際期貨公司,成為大連期貨業首批經紀人之一。後擔任過多家公司的業務經理、投資顧問、操盤手。96年開始個人期貨投資,10萬元,到收益超過千萬元,僅用了短短的5年時間(1997-2001)。從1999年開始,其個人賬戶成交量連年位居大商所第一(2001年達300多萬手),受到大商所的嘉獎。
徐王冠,被稱作為「東方猶太人」的浙商,20年前放棄教師行業下海經商,憑借期貨起家,20年後的今天,已經擁有了9家控股子公司,涉及房地產、能源、實業投資等多個領域。7年前,他的團隊正式進駐蘇州房地產市場,以國香園項目正式亮相,取得首戰「大捷」。
傅海棠,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開始做期貨,前兩年從5萬起步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期貨生涯始於1993年,20年只專注做銅一個品種,內盤外盤均有涉足。以精準的隔夜單和極高的日內交易功底操作銅,雖有能力操控龐大資金,但一直注重資金規模的管理,不追求短期暴利,用「積小勝為大勝」的理念參與市場。在2012年《期貨日報》第六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中,以1003.42%的收益率獲得重量組冠軍。
孫道臣,期貨公司普通業務員,工薪階層。2012年正式加入杭州期貨交易私募圈。兩年多的時間從20000塊賺到2000萬,很快身價上億,還是一個十足的85後新生代私募頂級操盤手, 此人涉獵廣泛:股市、期市、匯市、現貨以及東西方多個二級市場均有涉足 此人為技術派交易員,通過總結自己的交易心得,創立了「期貨太極區間交易」圈子裡都稱其「道哥」,後以老師自居,後背喜歡尊稱其「孫老師」。
5. 炒期貨的人最後都變成什麼樣了
回頭是岸,別無選擇。
6.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7. 期貨配資,我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不知道失敗後還有沒有勇氣面對生活,這幾天心情很差,總是想到自殺兩個
既然選擇了投資股票、期貨等風險較大的投資作為生存之道。無論內心多麼的痛苦、壓力多麼的大。都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期貨是一個天堂地獄的游戲。賭性不要太大,千萬不要想不開。金錢可以光了,但精神不要打倒。我也和你一樣在玩這個零和的游戲。希望你能正確面對自己的人生,既然你連死都不怕,你還怕什麼?大不了去打工,端盤洗碗,天不轉地轉。人還能活活逼死。靠 堅強點,想想你父母辛苦十幾年供養你還有你兄弟姐妹讀書容易嗎?咱也要為父母考慮,其實期貨半倉操作風險就可以減半,建議你有自己的操作風格再次進廠吧!期待你的成功!!
8. 期貨交易是一場戰爭,而你是個合格的士兵嗎
1、交易系統要盡量簡單
我們最開始做交易的時候,都會把交易系統設計的很復雜,總擔心哪一方面沒考慮到錯失一些機會。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逐漸發現再完美的交易系統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走勢一網打盡。有些東西必須要放棄。
我最初的交易系統用的是三重時間框架,最大的時間段用來看總趨勢,中間時間段用來進場,最小時間段用來出場。看起來沒有一點毛病。但是使用起來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尤其是最大時間段和中間時間段走勢不一致時,我往往會猶豫不決,放棄吧,有時漲跌的幅度真的很誘人,不放棄吧,不知道該如何開倉。
最後我就把三重時間框架改成了兩重時間框架,用一個時間段看勢,一個選擇精確的進場點和出場點。這樣能保證信號的唯一性。並且看起來比較簡單,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決定是否進場,有助於提高執行力。
2、交易系統要能夠過濾無效走勢
我覺得衡量一個交易系統是否優秀,就是看它過濾無效走勢的效果如何。眾所周知,在期貨交易中,大部分走勢都是為了迷惑投資者,真正適合投資者參與的走勢少的可憐。
投資者如果不加甄別的什麼走勢都做,那麼就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就算你能夠嚴格執行止損,也會損失一些試單成本和手續費,還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糟糕。
因此我認為,交易者建立交易系統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把那些無效走勢過濾掉。當然不可能全部過濾掉,可以過濾掉一大部分。剩下的走勢也會有很多假突破、趨勢流產的現象。
但是通過嚴格的止損可以把虧損降到最低。如果再配上合理的止盈,就可以做到贏多輸少。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大部分交易者在做單的時候容易受情緒的支配,不能嚴格的遵守交易系統發出的信號。那麼再好的交易系統也變成了擺設。所以交易者要想在期貨市場有所建樹,不但要建立一套簡便易行的交易系統,還應該加強內心的修煉,讓自己盡量的遵守交易系統,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交易成績。
9. 最近做期貨莫名損失了三十萬,心好累啊,怎麼辦
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近期操作不佳的話不妨暫時空倉觀望一下,反思一下自己是問題出在哪裡,做投資最怕的就是當產生虧損之後又想賺回來產生一種賭徒的心理這樣很容易影響自己的方向判斷,期貨市場賺錢不難,難的是控制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