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把巴菲特判大勢指標改寫成通達信能用的
你有這個指標的源碼嗎?如果有的話,我可以幫你導入通達信上面用的。
Ⅱ 通達信股市行情軟體下,原副圖公式,我想改寫成30分鍾線前題下,條件選股公式。
我真的不建議炒短線,短線都是零和游戲,技術分析都是瞎猜,騙人的,沒人能預測的准,建議學習巴菲特長線價值投資,選好成長股。平時學習經濟學原理,多看金融書籍,不要研究什麼技術分析了,券商都是讓你波段操作,誰又能次次成功呢,券商專家都會希望你短線投機操作,他們就有傭金可以賺。
Ⅲ 炒股真能賺錢嗎,本人很想炒股,聽說要會用炒股指標
指標只是基礎的一個部分,就好比做廚子,你必須會顛勺,但會顛勺不代表你就能當廚子
首先,股市不是錢多的沒人要,來了就能發財,如果抱著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心態過來,最後只能虧得一貧如洗
可以把炒股理解為一個行業,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賺錢,那炒股也一樣,但任何行業也都需要基本的行業技能和知識儲備,以及相應的行業經驗,炒股也一樣
但炒股有個和其他行業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其他行業如果你能力差,不努力不學習,也可以混,大不了賺的少一點。但股市是個零和游戲,有人賺就必然有人虧,你如果能力差,不努力不學習,是要倒虧錢的!股市是七虧二平一賺,如果有個工作,每天給你打分,排不進公司前30%,你就要給公司倒貼,你會去干嗎?
所以你要明白這一點,想一想股市裡有多少高人跟職業機構等著割韭菜,所以你如果想炒股賺錢,就必須系統全面的學習,大量的模擬訓練,你才可能做到不被這些人「收割」。
「聽別人說賺錢了」這種問題,沒必要太在意,在股市任何人憑運氣都可能賺到一點錢,但想長期在股市生存,這個行業的從業難度大於世界裡99%的行業
Ⅳ 選股方法具體有多少種,我想沒有人統計過,就光選股指標不下千種
貴精不貴多
炒股需要經常總結,實踐,長時間積累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心理斗爭和實踐的過程。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私募風雲網那個直播平台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
從1977年至2004年27年間,巴菲特只精選了22隻股票,其中只有7隻是重倉股。共投資了40多億美元,賺了280億美元,平均每隻股票賺37倍。巴菲特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什麼呢?大家想一想,巴菲特一年要閱讀成千上萬家公司年報,他的眼光遍及全球企業,跟蹤、研究幾十萬家企業,有40多億資本,27年選22隻股票,卻只重倉7隻股票,說明他對所選股票要求是很高的。一種好的選股方法,不僅能夠告訴投資者應該買進什麼股票 ,還能告訴投資者在何時以及何種價位買進股票。選股,是投資者買賣股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選對了股票,投資者才有獲利的機會。 如果選錯投資對象,那麼再高明的投資者,也只能感嘆「無力回天」。 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沒有 一種自己信任而且習慣的選股方法,那麼,即使選出了黑馬股,也會因為缺乏自信心而過早斬倉出 局,只能看著「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條件一:不同的大勢有不同的選擇。升勢的時候選擇板塊類的個股,盤整的時候突破的個股比較好,跌勢的時候不要做板塊,即使做了,那些除了龍頭股以外的個股也不會跟著被帶上來。
條件二:選擇龍頭股。假如在領頭的股票身上賺不到錢又怎能在別的股票身上賺錢呢?即使我要做整個板塊,也是有一隻的籌碼比較集中的作為領頭羊。同樣的,即使是超跌反彈等行情也都是有籌碼最集中的。
條件三:盡量在尾盤買。這樣一天的圖形做完了,可以簡單的看出我們的意圖而不會被迷惑。
條件四:不要被大陽線嚇倒。漲幅居前的股票總有幾只在明、後天還會好的。
條件五:參考大盤。大盤的分析比個股簡單的多,牛市陽多陰長,熊市陰多陽長。
條件六:不要相信越跌越買的言論。經過風險的量化可以發現,越跌越買比越漲越買的風險大得多。如果跌到止損位,果斷賣出。
條件七:順勢而為。但要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漲了五六天的股票明天還會漲嗎?要點:所有的一切,成交量換手率相對較大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甚至很喜歡買當天的換手率有15%-20%以上的股票。
條件八:不要貪圖便宜。
有的投資者看見股價攔腰跌去一半,認為股價便宜了,可以抄底了。可是在跌市中,股價超跌之後往往還能再超跌,股價腰斬之後還能再跳水,貪圖便宜而買進的投資者,事後往往會發現自己被套牢在跌市的半山腰上。下跌行情,如同是股市中的火災,在這樣的行情中去謀求利益,如同火中取栗。投資者此時最佳的選擇就是隔岸觀火,在遠離股市風險的地方保護自身安全。
條件九:不要急於搶反彈
特別是在跌勢未盡的行情里,搶反彈如同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火上身。在股市的長遠趨勢中,不存在踏空的可能性,投資者千萬不要因為貪圖反彈的蠅頭小利,而冒被深套的風險。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投資愉快!
Ⅳ 買股票應分析哪些主要指標
會上有人問巴菲特:買股票時最主要看哪幾個定量指標?巴菲特的回答很有意思,他不看重大多數業余投資和專業投資者都非常重視的市盈率和市凈率等定量分析指標,而非常重視以下幾點。
第一,既要看定量指標,又要看定性指標。
巴菲特表示,購買股票時需要分析的不是一隻股票的方方面面,而是一家企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購買100股的股票,還是整體收購企業,非常重要的是要有這樣一個心理模式:我們正在購買一家企業。「當我和芒格看價值線上的資料或者看公司的年報以及其它資料時,就在不斷積累很多行業和企業的知識和信息,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巴菲特認為,數據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第二,應對公司進行分析需要長期的經驗和知識信息積累。
巴菲特表示,並不能對所有類型的企業做出明智合理的分析,但只要已經積累大量的基礎知識,有些事實一旦進入視野,就會重新回想起某些事情。
「有人說過我是在浴缸里想到投資美國銀行優先股的主意,這是真的,但浴缸並不是關鍵的因素。」巴菲特說,真正的關鍵因素是在50年前開始讀一本書《銀行傳記》。過去50年他一直追蹤美國銀行和其它銀行,甚至還購買過銀行股。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甚至在芝加哥到處旅行,希望收購一些銀行。
美國銀行在2011年有很多謠傳,有大量的賣空頭寸。「我泡在浴缸里的時候,突然腦子里湧上一個想法,如果伯克希爾注資美國銀行,可能對它們有益,對我們也有益。我從來沒有見過美國銀行的CEO布萊恩·莫伊尼漢,但我還是給他打了一個電話。這並不是因為我計算出精確的市盈率數值,而是因為對未來5年這家企業將是什麼樣,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這家公司的價格與價值之間有一定的差距,對自己的看法非常有信心。」巴菲特說。
第三,不通過電腦篩選股票,而是關注未來10年公司競爭優勢如何。
芒格說:「我們並不知道如何通過看財務數據來買股票,我們需要知道更多關於企業實際上如何運作的信息,電腦能夠做只是根據數據進行篩選。我們認為,伯靈頓鐵路公司未來15年都擁有持續競爭優勢,我們對此有高度的信心。」
巴菲特說:「我也不知道如何根據定量分析指標來選股,我們並不運用定量指標篩選股票,我們尋找的並不是那些具有低市盈率或低市凈率的股票。我們卻並不知道未來10年,一家電腦公司將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幾乎100%地有信心認為,伯靈頓鐵路公司、GEICO保險公司,以及其它我不想說出名字的公司,未來10年將會保持強大的競爭優勢。」
芒格說:「那些擅長數學的人希望,能夠只分析定量指標就能知道哪些公司的股票應該買入。但是這樣是不夠的,你必須理解一家公司。」
巴菲特說:「盡管這並不是我從格雷厄姆那裡學來的,但是把股票看作企業,絕對是格雷厄姆投資教義的一部分。」
Ⅵ 連續三年凈利潤增長率選股公式
ROE=(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總資產)*(總資產/凈資產)
而以上公式中:
第一個括弧中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凈利潤率;就是一元銷售到底產生了多少凈利潤;
第二個括弧中銷售收入/總資產=總資產周轉率;就是一元資產到底能夠產生多少銷售;
第三個括弧中總資產/凈資產=資產杠桿率或者權益乘數;就是進行這項生意需要負債多少,需要調用多少外面資源;
因此,根據以上闡述,可以將ROE的公式變形如下:ROE=銷售凈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杠桿率。既然巴菲特說:長期看,投資者的年化回報率和企業的ROE相當。從以上變形公式看,企業要想ROE高,無非就是以下三種基本情況:
(1)銷售凈利潤率高;
(2)總資產周轉率高;
(3)資產杠桿率高;
(6)巴菲特選股指標擴展閱讀
從企業外部的相關利益人股東看,應使用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1)中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只是基於股份制企業的特殊性:在增加股份時新股東要超面值繳入資本並獲得同股同權的地位,期末的股東對本年利潤擁有同等權利。
正因為如此,在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中規定了採用全面攤薄法計算凈資產收益率。
全面攤薄法計算出的凈資產收益率更適用於股東對於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的判斷,所以對於向股東披露的會計信息,應採用該方法計算出的指標。
Ⅶ 如何在開盤30分鍾內選到當天強勢股票的公式
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您的問題,那就是:能不能通過開盤30分鍾內的股價變動來預測個股的當日股價趨勢? 就現有的一些統計數據顯示,開盤30分鍾的價格變化與當日收盤的漲跌不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關聯。也就是說兩者之間沒有顯著的聯系。市場上也有過很多類似您提出的問題。比如有尾盤30分鍾效應,星期一效應,星期五效應,十二月效應,等等。但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從偶然的巧合中是無法得出一個必然的結果的。我建議您可以通過了解個股與大盤走勢的相似度,也就是Beta系數來判斷個股的走勢。如果個股的Beta系數為1.5,也就是說在大盤漲1個百分點的時候,該股很可能漲到1.5個百分點。當然,這支股下跌的風險也將會大於大盤。很抱歉,目前無法提供給您所要的公式,但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些許幫助。祝您投資順利!
Ⅷ 楊寶忠:如何用財務指標選股
凈資產收益率在選股中的重要作用
當我對某家企業感興趣的時候,我首先查看的是這家企業歷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因為這項指標最好的反映了一家企業的賺錢能力。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它是最重要的指標。如果這一指標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會放棄這家公司。
巴菲特把凈資產收益率高的企業,稱為:「七英尺高的人巨人。」巴菲特說:「我就像一個籃球教練,我走在大街上尋找七英尺高的人。如果某個小夥子走過來對我說,『我身高在5至6英尺之間,但你得看一下我籃球玩得怎麼樣,』我是不會對此有興趣的。」
我們把巴菲特這段話轉譯一下就是:「我是一位投資者,來到股市尋找凈資產收益率高的企業。如果有個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不高,無論這家企業是干什麼的,我是不會感興趣的。」
什麼是凈資產收益率呢?
「股東投入的100快錢,企業一年能為我們賺多少錢,就是凈資產收益率。」比如凈資產收益率為5%:就說明這家企業為股東投入的每100塊錢賺了5塊錢。如果凈資產收益率為20%:就說明這家企業為股東投入的每100塊錢賺了20快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凈資產收益率。同樣都是投入100塊錢,一家企業賺了5塊錢,另一家企業賺了20塊錢,哪家企業適合長期投資一目瞭然。
凈資產收益率的高與低是怎樣劃分的?
美國過去幾十年來的統計數字表明:大多數企業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0%至12%之間。也就是說;企業為股東投入的每100塊錢,一年賺10塊錢——10塊錢。
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個企業長期以來,能為股東投入的100塊錢,每年賺取15塊錢以上的利潤就算是高了。也就是凈資產收益率超過15%就可以認定為高。平均低於10%的就可以認定為低了。
這項指標到哪裡查呢?
我每次都是通過F10當中的「歷年分配」欄目進行查找。在這里一般都記錄了企業過去10年以上的凈資產收益數據。
利用這一指標選股時要注意什麼?
選股時這一指標不但要高,而且還必須穩定才行,對比幾家企業過去10年凈資產收益率,我們就能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了。
通過對比以上六家企業過去10年凈資產收益率,我們發現其中有四家企業的這項指標非常不穩定。以中國船舶為例:2002年只有1.9%而2007年達到45%,最近又回落的13%。這類企業由於缺乏穩定性。所以未來的可預期性很差。對未來價值評估就失去了確定性。我們一再強調投資就是尋找未來的確定性。所以未來不穩定的企業是不適合長期投資的。
六家企業中有兩家企業,雲南白葯和貴州茅台凈資產收益率即高又穩定。這樣企業未來的價值評估就具有相當高的確定性。在價格合理時買入長期持有,往往可以獲得滿意的回報。
巴菲特最有價值的建議是什麼?
巴菲特指出:作為一名投資者,你的目標應當是以理性的價格,買入一家有所了解的企業的部分股票,從現在開始未來5年,10年和20年裡,這家公司的收益實際上肯定可以大幅增長。在時間的長河中,你會發現只有幾家公司符合這些標准——所以一旦看到一家合格的,就應當買入相當數量的股票。同時你還必須拒絕是你背離這一原則的誘惑。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10年,就不要考慮持有它十分鍾。
Ⅸ 巴菲特投資公式
多年來,投資者一直在尋找一套公式,以圖復制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50年取得的神奇回報,但都徒勞無功。近日,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發現了巴菲特的投資秘訣。
12月26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稱,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1月份發表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找到了這套公式。論文作者都有深厚的學術資歷,他們供職的AQR資產管理公司(AQR Capital Management)管理著多隻對沖基金和其他一些投資產品,資產規模達900億美元。
論文作者分析了巴菲特從1964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來的投資成績。他們的公式含有十多個單項,可以歸納為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專注於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即波動性低於平均水平、價格相對於賬面價值(市率,一種值指標)的比率不高的股票。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看好利潤增長高於平均速度、相當大一部分利潤當作股息派發出去的股票。
公式的第二部分將會令人錯愕:它要求用「保證金交易」來投資這些股票,也就是借錢買股,買進的數量比不借錢能夠買到的更多。研究人員發現,要達到巴菲特那樣的長期回報,投資組合需要有60%的借入比例,也就是說,借款比例足以讓每100美元的投資組合持有160美元「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
論文作者之一、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AQR公司副總裁安德烈亞·弗拉奇尼(Andrea Frazzini)說,在巴菲特整個職業生涯中,伯克希爾投資組合的平均杠桿率一直與上述水平相當。
採用保證金交易當然可以放大利潤。當行情不妙的時候,它也會增加潛在損失。但上文所述的公式是將保證金交易的大量使用同風險遠低於市場的股票結合,所以綜合來看的話,投資組合的風險仍然可以不高於大市。
無可否認的是,大量使用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始終存在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的風險——如果所持資產跌幅太大,那麼就要存入更多的現金。不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在過去50年裡一直能夠避開這種風險,雖然嚴重依賴於杠桿,其自然年度最差的回報率也就是虧損9.6%,而且其賬面價值的波動性也低於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P 500)。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明顯缺失一個因素,它沒有解釋巴菲特為什麼大量投資非上市公司。研究人員表示,這沒有必要,因為他所投上市公司的表現好於非上市公司。
巴菲特常常鼓吹他挑選優秀管理人員的能力,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回報「更多地源於選股,而非他對管理層的影響」。
不幸的是,研究人員總結出來的這套投資公式散戶應用起來不一定容易。比如它要求投資一大籃子多樣化的股票。另外,對於一個依靠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來說,堅守這套公式也有可能遇到挑戰。
但是,你或許還是能夠在不借錢的情況下至少部分地運用研究人員總結出的這套公式。比如,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裡面有現金,你可以把這些現金加到已經配置於股市的那部分中去。這在事實上是自己給自己借錢,也就相當於做保證金交易。巴菲特從他公司的其他部門借錢,當然也就是這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