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PO抑價現象及其解釋
IPO抑價(IPO underpricing)現象是指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後(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場交易價格遠高於發行價格,發行市場與交易市場出現了巨額的價差,導致首次公開發行存在較高的超額收益率。
我國IPO抑價發行原因:
1.流通股比例低 有關實證研究表明.新股抑價與流通股比例成負相關關系.流通股在企業所有股票中所佔比例越大.IPO抑價程度越低流通股比例主要從下面兩個方面來影響新股上市抑價程度:一是流通股比例低,即投資者持股比例小.難以在公司股東大會上行使自己的權利,也難以獲得企業內部的信息.在二級市場上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需要較高的發行抑價來補償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另一方面.如果流通股比例很小的話,容易引起市場的操縱行為發生.小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客觀上迫使中小投資者以投機為目的參與市場交易.增加了股票抑價程度
2.新股發行存在體制缺陷 由於我國股票市場成立時間比較短.發展也不成熟.市場化程度不高,我國股市仍是一個弱勢有效市場 自2001年3月起.新股發行將取消沿用了十年的審批制,實施核准制。核准制對監管機構、券商、上市公司等的規范運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國股票發行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與帶有較強的行政色彩的審批制相比.核准制的行政色彩要少一些 但是核准制在實質上仍是批准制的一種.仍然需要管理層又「核」又「准」.與先進的注冊制還有很大的差距。體制缺陷造成了證券市場嚴重的供求矛盾,引起TiPO嚴重抑價現象
3.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市場投機氣氛較濃。 機構投資者具有穩定市場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場定價率更高.價格更趨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場價格的波動頻率更少.波幅更小。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投資者結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為輔。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3統計.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總數~16017.84萬戶(包括A股、B股和基金賬戶).其中個人投資者15962.49萬戶,佔99.65%,機構者55-35萬戶.僅0.35%。由於投資知識結構以及投資理念的差異.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相比,投資心理不成熟.投機心理較重.不利於證券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我國股市的換手率過高.意味著市場中非理性成分佔上風、投機氣氛較濃。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的首日換手率為8.2%,而我國中小企業板的新股上市首日換手率平均約為33.32%。 2006年6月19日.全流通首隻新股「中工國際」在中小企業板掛牌上市後.最高漲幅達576%.換手率高達75.24%。新股發行過程中如此高的換手率.說明市場中過度投機行為嚴重.一級市場的投資者目的在於謀取短期回報,而不是長期投資。
『貳』 如何確定公司IPO發行價格
①市盈率法:是以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為依據確定發行價格的方法。基本公式:發行價格=每股凈收益×發行市盈率,市盈率法的關鍵是根據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發行公司所處行業情況、發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確定發行市盈率。
②市凈率法:是以公司股票的市凈率為依據確定發行價格的方法。基本公式:發行價格=每股凈資產×發行市凈率,市凈率法的關鍵是根據二級市場平均市凈率、發行公司所處行業情況、發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確定發行市凈率。
③現金流量折現法:是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計算公司的每股凈現值,確定發行價格的方法。基本公式:發行價格=每股凈現值,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關鍵是根據發行公司所處宏觀經濟環境、行業情況以及發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預測公司未來每年的凈現金流量。
『叄』 同方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同方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的常務副董事長是薛霖,下面幹活的人工作能力是有的,但公司整體缺乏人情味。用人非常勢利,用你就是寶,不用你就一腳踢開,非常不講信用。公司善於溜須拍馬的人會上的快,乾的沒勁。應聘時候你要讓對方給出確切回答,即使這樣,也不會說話算數。工資待遇一般,不如博奇、凱迪、華電、大唐等,選擇需謹慎。
『肆』 IPO 價格應該考慮哪些因素的影響
每股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企業成長性、發行量、宏觀經濟環境等等
『伍』 美國ipo定價方式有沒有缺點
樓上說的是IPO的一般估值方法。具體到每個市場的定價方法,用的方法很不一樣。我只做過美國市場的債券定價,債券定價是投行跟機構投資者詢價出來的。IPO我估計也差不多。A股IPO也是詢價詢出來的嘛(當然中國還有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證監會窗口指導。A股IPO我也做過)。美國市場IPO應該也是詢價。但是機構投資者給的報價用的是那種估值方法這個只有問他們自己了。大體不外乎樓上介紹的三種估值方法吧。
如果說美國市場IPO定價方法的缺點。其實人家挺市場化的。有人願買,有人願賣,定出來的價是有市場的價。那具體說這個價格是否合理,這個太復雜了。是否提現公司價值?是否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可以考慮,但沒什麼必要。只要賣出去了不就得了?~~~ 具體投資者是否有損失是否賺錢,那是投資者自己的事。投資者獲得了足夠的信息可以做出專業判斷的。
如果美國市場IPO定價方法有明顯缺點,人家早就改了~~~
『陸』 公司IPO的股價是怎麼確定的
通常確定公司IPO發行價格,其方法有三種:
①市盈率法:是以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為依據確定發行價格的方法。基本公式:發行價格=每股凈收益×發行市盈率
市盈率法的關鍵是根據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發行公司所處行業情況、發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確定發行市盈率。
②市凈率法:是以公司股票的市凈率為依據確定發行價格的方法。基本公式:發行價格=每股凈資產×發行市凈率
市凈率法的關鍵是根據二級市場平均市凈率、發行公司所處行業情況、發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確定發行市凈率。
③現金流量折現法:是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計算公司的每股凈現值,確定發行價格的方法。基本公式:發行價格=每股凈現值
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關鍵是根據發行公司所處宏觀經濟環境、行業情況以及發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預測公司未來每年的凈現金流量。
『柒』 IPO是什麼意思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如果以IPO價格購入,收益會如何
「IPO」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
IPO就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即首次公開上市。
首次公開招股是指一家私人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向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為什麼這么長時間才實行IPO,因為最近一年的主要任務是股改經過一年的股改,這個任務才基本結束,那麼股市當然就要恢復它的基本功能了。
除了IPO外,還可通過增發,配股,發行債券等融資手段。
IPO帶來的好處那就是給股市帶來新的血液,好的投資品種,給股民好的投資回報。
「IPO」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未上市的企業,通過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創業者資產得到膨脹,當股票賣出去時,可以得到一筆收益,用來擴大再生產。美國IPO劇增的背景是創業家精神、風險資本、會計法律事務所、投資銀行家,他們為風險企業提供開發性資本、財務、稅收、法律等業務和經營法規,以及人事管理服務,形成一套完整的IPO體制。這些股務參與到風險企業建立到股標公開上市的整個過程,形成IPO產業。
據「日興調查中心」調查資料顯示,美國的風險企業成長,一般經過三個階段。風險企業成立之初,先由「安琪兒」(個人投資者)進行1~2年的研究開發性投資;風險企業運行2~5年後,產品出廠,這時風險資本進行投資;待產品銷售上了軌道,投資企業想擴大生產,這時可以通過IPO籌措大量資本。這一過程能否盡快完成?風險企業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創業家精神和IPO產業的支援。與美國相比,我國在這些方面還非常欠缺。
首先,充滿企業家精神。美國人是不會讓官僚機構和大企業的巨大組織妨礙自己前途的,他們當中很多人進入大機關或大企業後,不久就轉到創業家的行列。美國人的理想,想成為一名創業家,作為一名創業家就要干出成績。
其二,風險資本、會計法律事務所、投資銀行家挖掘並發現風險企業,努力支援IPO。在美國,安琪兒對企業進行初期投資,風險資本不單純向企業投資,而且參與企業經營、銷售計劃、財務戰略和人才招聘。美國的會計法律事務所,也參與風險企業的IPO經營,除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之外,還收取一定的顧問費。服務費一般非常便宜。在美國,不僅像梅里爾林契等大投資銀行家擁有對高科技、生物、電子通信、網際網路等很多大風險企業,而且,一些中小投資銀行家也擁有上千人以上的風險企業投資者,有的還擁有候補企業名單。這些投資銀行家在全美到處挖掘發現風險企業,並著力把他們培養成上市企業。
在我國,情況大不一樣,一項風險技術很難找到「安琪兒」,即使有,也是國有企業或國有研究機構,雖然有時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風險資本和會計法律事務所幾乎不參與IPO經營,他們只是在企業開始成立或申請上市,或遇到法律糾紛時,才與企業發生關系。我國風險資本的投資理念是短期的,很少注重企業的成長,這可以從A股市上的「基金內幕」「股票違規炒作」現象上得到體現。我國投資基金還很不完善,直到現在《信託法》和《投資基金法》還未出台,一方面大量的散戶投資者在技術、信息非對稱環境下進行非理性炒作;另一方面,投資基金數量少、規模小,難以滿足投資人的投資需求。我國的投資銀行家就更少了,中國人的投資理念是很難將自己的錢委託給別人管理的,這與缺乏信託責任與約束有關。在美國,投資銀行家到處挖掘收集風險企業,並對他們進行IPO培養,而我國,只是風險企業到了上市的時候才聘請投資銀行家進行「上市包裝」。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風險企業向會計法律事務所、券商以及投資銀行家等付費是相當昂貴的,特別是尋租費大大高於服務費。為建立我國的創業板市場, 現在迫切需要的是樹立創業家精神,培養風險人才;建立我國自己的「風險資本、會計法律事務所、投資銀行家」等IPO機制,形成自己的IPO產業。我們知道,風險企業高風險來自於技術、市場、管理三個方面。
中小投資者由於技術、信息等非對稱性,直接投資風險企業,很難抵禦市場風險。因此,需要培養一大批機構投資者,比如,成立各種專業化的高科技投資基金,如網路股投資基金、新材料股投資基金、生物工程股投資基金等,由這些投資基金進行風險投資。投資基金由於投資規模大,客觀上需要培養一批專家對所投企業進行深入研究與策劃,而投資基金強大的實力也有可能養一大批層次較高的專家,由這些高層專家去判斷和選擇IPO企業就能夠做到理性投資。各種投資基金持有風險企業股票一定年限後,被允許在股市上流通轉讓,實現投資基金退出。這樣在專家理財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我們自己的IPO體制和產業。
『捌』 IPO價格和上市首日價格是一回事嗎
IPO價格和上市首日價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發行價,就是新股的發行的時候,股民申購時的價格。該價格是上市的時候由發行單位根據公司的資產情況和參照市場上同類公司的市場價而決定的價格。目前,由於申購新股的股民很多,所以採取抽簽的方法認購新股。中簽的人可以買到。因為中簽率低,而你用於申購的資金將會被凍結,所以申購的時間成本是比較高的。
後者指上市當天的開盤價,是上市當天開盤前,按股市開盤的集合競價方式產生的價格。這個價格是當天市場上買賣雙方撮合競價的結果,由供求關系決定。市場情況較好,對這只股票又比較追捧的話,獲利空間會非常大。但是如果市場環境不好,對這只股票也沒有追捧,股價跌破發行價的可能性也有。所以,打新股還是需要謹慎的,要看市場環境和你承擔風險的能力。一般來說,承擔的風險越高,收益也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