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龍江黃豆的平均畝產是多少
大豆的畝產不是一定的,要看是什麼品種,還有產地在那裡,不同的土質和天氣氣候也會對大豆的產量產生影響,但總的平均產量在150公斤左右,黃豆的產量比起其他的物品的產量要低,黃豆中有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營養物質,再加上物價的上漲,所以最近一年黃豆的價格翻了一翻還多.
2. 黑龍江大豆畝產量夠不夠國人用
環球時報 一粒大豆的價值有多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千億粒大豆積少成多,卻成為由美方挑起的中美貿易戰中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2017年,中國進口美國大豆3285萬噸,總價值達139.59億美元,是僅次於波音飛機的美國對華出口第二大商品。今年4月,作為對美方的反制,中方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等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7月6日,這一反制措施正式生效。25%的額外關稅意味著一向以價格低廉著稱的美國大豆基本喪失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反之,對年進口超過9000萬噸大豆的中國而言,如何補上美國大豆留下的缺口也成為隨之而來的重要問題。不少網友也在問:中國有幾億農民,難道還種不出足夠的大豆?
大豆VS玉米
站在松嫩平原的九三墾區——這里是被稱為「中國綠色大豆之都」的國有農場——的高坡上,眺望遠方,遼闊茂盛的「大豆海洋」與湛藍的天空被地平線分割,半人多高的大豆翻動著綠浪,預示著今年很可能會有一個好收成。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的九三墾區是黑龍江最重要的大豆產地之一,下轄11個國有農場。2017年九三墾區種植大豆246萬畝,總產量達45萬噸,相當於黑龍江省大豆總產量的7%,全國總產量的3%。
「2016年是九三種植大豆的分水嶺。這一年,受國家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影響,九三的大豆種植面積突破耕地總面積的50%」,九三墾區大西江農場有限公司農業副總經理苗立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同樣的趨勢也出現在整個黑龍江墾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業局綜合科張平介紹稱,針對近年來大豆面積下滑、產量徘徊不前、農民種豆積極性下降等情況,國家加大了大豆生產扶持力度,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開展耕地輪作試點補貼政策等,提升了大豆的生產效益。自2016年來,擁有耕地逾4300萬畝的黑龍江墾區大豆種植面積逐年提升。根據黑龍江省統計局數據,2017年,黑龍江全省生產大豆617.5萬噸,同比增長22.6%,佔全國總產量的42%。農業農村部近日公布的6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預測稱,2018/19年度,中國大豆播種面積為1.258億畝,比上一年度增加約900萬畝。
盡管宏觀上預測數據顯示國內大豆種植面積與產量今年將繼續擴大,但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此前公布的數據卻顯示,今年黑龍江省大豆意向種植5491.4萬畝,比上年減少409.4萬畝。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向《環球時報》記者提供的數據也顯示,墾區今年的大豆種植面積將減少300萬畝左右。「農戶種田,要看上一年的價格決定下一年種什麼」,九三管理局農業局局長鄒長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大豆價格始終低迷,平均每斤收購價不到1.8元,不少農戶今年都選擇種利潤更高的玉米。大豆和玉米是黑龍江省最主要的兩種旱田作物,二者始終在「爭奪」有限的耕地。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向《環球時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墾區大豆與玉米始終保持佔比在42%至45%之間,二者的面積在政策與市場兩只手的影響下起起伏伏。升大豆,降玉米,實際上是國家近年來的政策方向。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宣布,取消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多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
為提高大豆種植面積,國家也逐步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據媒體此前報道,東北地區今年大豆種植者補貼將提高到200-210元/畝,而玉米種植者補貼降為100元/畝。今年3月的兩會記者會上,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宣布,2年來我國已累計調減種植玉米面積5000萬畝,增加大豆1900萬畝。一位黑龍江省農業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政策影響下,2019年大豆的產量和價格有望雙雙提升。
部分地區畝產量在接近美國
有分析人士曾計算稱,根據目前國內的大豆消費量,想實現大豆完全自給自足,中國需要種植約9億畝大豆,而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8億畝耕地紅線」的一半,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要破解日益增加的大豆需求與有限的耕地面積之間的矛盾,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無疑是提高國產大豆的畝產與品質。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豆平均畝產量為120公斤,目標是到2020年使大豆平均畝產量達到135公斤。
在九三墾區尖山農場,《環球時報》記者看到當地已經在使用農用飛機為大豆施加葉面肥和農葯。鄒長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九三墾區的農業機械化率達98.5%,大豆從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防治到收獲,已全部實現機械化。九三墾區的大豆平均畝產可達175公斤至200公斤。在整個黑龍江墾區,大豆平均畝產為167.5公斤,距離美國大豆的畝產200公斤差距已經不大。
「雖然國有農場可通過大規模、標准化的種植實現高畝產,但普通農戶的大豆種植水平卻是千差萬別」,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利晨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於目前農戶種植的大豆品種不同、品質不一,混種混收現象嚴重,導致國產大豆的整體品質偏低。「A品種大豆出油率高,B品種大豆蛋白質含量高,但兩種大豆混合種植、混合收獲,就會導致大豆的出油率和蛋白質含量都不行。」
事實上,與高畝產、高出油率的美國轉基因大豆相比,我國科研機構已培育出品質相當、甚至更高的非轉基因大豆品種。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長王廣金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該所培育出的「黑農87」大豆的脂肪含量達23%,「黑農48「的蛋白含量達44%,均超過美國進口大豆的平均水平。目前,該所培育的部分大豆品種在引進到新疆種植後,畝產超過300公斤,遠高於美國轉基因大豆的平均畝產。不過,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長王樹林向我們的大豆不比美國大豆差,但實現高產、高品質還需要突破多種因素制約。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3. 大豆畝產多少斤
非轉基因的大豆,每畝一般情況下都能產700斤左右。
(3)東北大豆畝產量和價格擴展閱讀
種植大豆時忌連作,應該要實行輪作倒茬,因為重茬連作的的話是會極其容易導致大豆的早衰。主要是因為大豆作物的病原菌、蟲源不能通過輪作減少或是消除,導致土壤中的病原菌、寄生蟲等不斷的增加積累。
所以導致了多種的土壤病菌與寄生蟲的泛濫。其次就是因為在種植過程中大豆沒有吸收充足的必需營養物質,土壤中的營養失衡,比如缺少磷鉀鋅等微量元素。最後就是因為根部的排泄物沒有及時翻耕清理,導致在土壤中積累,形成對大豆有害的物質,造成土壤偏鹼,使植株中毒。
大豆對光照時間要求比較少,是屬於短日照的作物,光周期在18小時左右,最適合大豆生長大於的溫度在25度左右,在出苗期與分枝期的時候,土壤中的含水量需要達到20%。花期的需水量更大,大概在80%左右,因為大豆對以上的種植環境都比較敏感。
4. 黑龍江種植一畝大豆的成本是多少
種子一
畝地是10~12斤每斤
4~8元不等那要看你買什麼樣的種子了
化肥
一畝地50~60斤~農葯一畝大概要12元左右~人工+車燒油一工都算上一畝地的用錢180元左右~
5. 大豆畝產量是多少
大豆的畝產在400-500斤之間。
大豆生產是群體生產,大豆產量也是指群體產量。大豆產量可以分為經濟學產量和生物學產量。所謂經濟學產 量是指單位面積上籽粒的產量,生物學產量=光合面積x 光合強度x光合時間-呼吸消耗。生物學產量是經濟學產 量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生物學產量就不可能有相當高的經 濟學產量。經濟學產量=生物學產量X經濟系數。」作物 產量」的90% ~95%是作物利用日光能通過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的結果。
單位面積的大豆的籽粒產量是由單位面積株數、每株莢數、每莢粒數和粒重所構成。對於同一個大豆品種來說,單位面積株數在一定肥力和栽培條件下有其適宜的幅度,伸縮性不大。每莢粒數在遺傳上是比較穩定的,百粒重又受籽粒形體大小的限制,因此只有每株莢數是變異較大的因素。培育強健主莖、增加主莖節數,是獲得高產的有效途徑。
6. 黑龍江大豆主產區,畝產量是多少。為什麼當地人不願意種植
平均畝產差不多140到160公斤:
假設農民自己的勞動力成本算成100元一天(如果你在哈爾濱,給你這個工資,你肯定覺得太低了),種植大豆,一畝虧至少300元。
但黑龍江仍有好多農民還自己種植大豆的原因:1、不願意看到土地荒廢。2、自己的勞動力分文不算,翻地、除草、收割、脫粒、晾曬、防治害蟲等等花銷的人工分文不算,只計算了豆種、農葯、肥料成本,長期這樣,農民會越來越窮。3、大多數種地的農民年齡大了,已經喪失了進城打工掙錢的機會,只能種地。4、地方政府給某些大豆種植者一定的補貼。
全國都是如此,不僅僅是黑龍江,農民的土地要麼大量丟荒,要麼改種植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要麼土地流轉給頭腦靈活的某些人用來騙國家補貼。
大量農民進城打工,即使在城裡打掃清潔,都不願意回鄉種糧,因為小麥、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的成本數十倍高於礦泉水的生產成本,但實際銷售價格卻遠遠低於礦泉水, 換了你也一樣不願意種糧!
7. 一般大豆畝產量是多少斤
普通大豆畝產量一般為200-250公斤,而有一種叫霸王鞭的黃豆品種一般產量能達400-600公斤,你若想種植,可以在網上查看下。
8. 遼寧大豆畝產多少噸
查了一下統計資料,2014年遼寧大豆播種面積159.6萬畝,總產量22.3萬噸,平均單產139.72公斤/畝,也就是說遼寧大豆的平均畝產是0.14噸。
9. 大豆每畝產量多少斤
大豆的正常畝產量在300至400斤左右。大豆的產量並不固定,會因為品種、種植地區、栽培管理等因素而出現波動。
一:大豆畝產多少斤正常
大豆畝產在300-400斤左右
二:大豆的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按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熟期適宜、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已通過審(認)定的品種,如湘春豆21號、湘春豆22號、湘春豆23號等。做到每隔3年換種1次。
2.種子處理
種子包衣:選用優質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操作時盡量減少種衣劑與金屬的接觸,包衣的種子要陰干後播種,種子包衣能增加種子的抗逆性。
酸性土壤種植大豆,採用鉬酸銨拌種,每公斤大豆種子用鉬酸銨1克~1.5克,配製1%~1.5%的鉬酸銨溶液噴在種子表面拌勻,陰干後播種。
3.翻耕整地
稻田種植春大豆,在冬前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好廂溝、腰溝、圍溝,春季搶晴天精細整地。要求土壤細碎,無暗垡,廂面平整。冬季空閑的旱土,在冬前翻耕,冬季種蔬菜的旱地,在收完蔬菜之後搶晴天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溝,精細整地。
4.播種
在5厘米土層日平均溫度達到10~12℃時開始播種,中低海拔地區3月底至4月初為適宜播種期。穴播,行距27~33厘米,穴距17~20厘米,每穴播三四粒種子,淺播薄蓋(蓋三四厘米厚)。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及水肥條件而定,早熟品種每667平方米栽3~4萬株、中熟品種栽2.5~3.5萬株、遲熟品種栽2萬株左右。
5.施肥
底肥每667平方米地施農家有機肥400公斤、鈣鎂磷肥36公斤,瘠薄土壤還需施尿素100公斤。農家有機肥在
6.管理豆田
(1)整地前施入,通過翻地和耕地將肥料翻入耕作層中,化肥在整地時施用,並使之與土壤融合。間作套種或因農事季節安排的關系,不便給大豆施用底肥時,也可以有計劃地把底肥施在大豆的前作上。種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有機肥150公斤、尿素4.6公斤、氯化鉀10公斤。土壤肥力較高或者已施入大量優質農家肥的地,可不施氮素化肥。
(2)施用方法是將肥料施入播種穴內,施入深度為8~10厘米,肥料與種子要被土壤隔開,這樣既可防止燒種、燒苗,又能為大豆苗期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早發。或將肥料與土雜肥堆制後作蓋籽肥。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苗期追肥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時進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10公斤,或施人糞250公斤,也可在雨前或雨後將氮素化肥撒施在距大豆植株四五厘米遠的行穴間,但切忌肥料直接接觸大豆植株,以防燒苗。生長較弱的大豆,開花前或始花期追肥效果較好。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公斤,氮素化肥應搶在雨前或雨後追施,但應注意防止肥料與植株直接接觸。
7.田間管理
(1)移苗補缺。一般缺苗情況的地塊,可就地移苗補栽。移栽時埋土要嚴密,如土壤濕度小,還要澆水,以保證成活率。為了使移苗補栽的幼苗能迅速生長,在移栽成活後應適當追施苗肥,促進苗齊、苗壯。缺苗嚴重的則要直接補種。
(2)間苗、定苗。在2片單葉平展時間苗,第1片復葉全展期定苗。間苗時應淘汰弱株、病株及混雜株,保留健壯株。
(3)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一般在第1片復葉出現、子葉未落時進行,第2次中耕在苗高20厘米左右、搭葉未封行的時候進行。頭次中耕宜淺,第2次稍深,結合追肥培土。
(4)灌溉。在鼓粒期如遇高溫乾旱王氣,有灌溉條件的應適時灌水。以溝灌濕潤為宜,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