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底一萬米是怎樣的
1960年1月23日,賈奎斯·比沙爾和多那德·渥爾胥進入安裝於美國海軍深海潛水艇特利艾斯號腹部的鋼制球內,他們將潛入最深的海底——水面下35800尺(約10912米)。人們都無法預測他們是否能從未知的神秘世界平安歸來。
特利艾斯號左右搖晃的漂盪在狂風肆虐的海面上,護衛艦上的人員們擔心地凝視著水面,西太平洋底深邃的弧形峽谷——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海淵」就在自己腳下的船底下。而比達爾和渥爾胥此時正在寬0.91米,高1.083米的球體內,等待被送入遠離人類的世界。
早上8點23分,在信號指示下,特利艾斯號開始向深淵下降,40分鍾以後就到達水深800尺的地方,9點後,比迦爾增加下降速度,穿過了薄明帶,然後進入黑暗帶。此時,比跡爾打開外側探照燈,像雪花般飄盪的浮游生物出現在眼前。
「9點20分,到了深度2400尺的地方」,比迪爾形容那是一片黑暗的,沒有時間觀念的世界。水溫也在隨著深度下降而下降急驟,寒意浸進球體內部,球體也正在受到外部幾千噸海水所施的壓力。在降至水深4200尺時,他們吃驚地發現,細細的水流正滲進球體內部。
特利艾斯號繼續以每分鍾180尺的速度降落,漆黑的海水則隨著球體急速地往上涌,滲透的情形也消失了,此時他們才稍稍地鬆了一口氣。然後特利艾斯號終於突破了兩萬尺的深度。
在降到29150尺處,比迦爾報告:「現在開始進入一個超越我們所能理解遼闊、空虛的地區。」他們又繼續降下5280尺,這時他們有些緊張,因為寬約1600米的裂縫就在他們下面,所以特利艾斯號必須小心謹慎地下降避免撞到海淵中的岩壁,而且為了海底登陸的安全,必須走出非常精確的地點,否則將粉身碎骨。
在32400尺處,特利艾斯號突然像遭到地震般似的震動,他們懷疑是否球體降得太快,以致猛烈地撞到海底。他倆在此停留了一會兒,仔細聆聽了外面的動靜,然後又檢驗了所有機械儀器。最後決定繼續下潛。為了不引起碰撞,他們減慢了速度,緩緩地往海底潛下去。
下午1點零6分,特利艾斯號著陸在海底的軟泥上。比迦爾和渥爾胥向海上的船隻報告:「我們到達了全世界大洋最底部了。」事實上,特利文斯號只停留在海面下35790尺左右的大洋底,與海洋最深處的36198尺還有400尺左右的距離。
比迦爾和渥爾胥二人平安地從海底回到海面上。但是曾經有很多人為了探尋海底秘密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海洋深處到底有什麼秘密讓人們如此著迷,而不顧一切的去探尋它們?
在人類征服過高峰及跨越過冰荒的極地後,地球上只剩下深海是人們心裡的神秘地帶等著人們去拓荒。再大的困難和危險都無法阻止人類對海洋的嚮往,更不能抑制潛水者下海探險的決心。
現在為了使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續,探家們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假使世界上的人口仍照目前的趨勢繼續地急驟增加,人類總會耗盡陸地上的天然資源。因此,開發海底蘊藏的大量資源,成為人類的當務之急。
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了公元前500年時所使用的潛水器材,那是玻璃製成的桶,能坐在桶中偵查敵人船隻的行動。
據說兩個世紀後,亞歷山大也曾坐在玻璃桶中,上端系以鏈子伸入海中觀察海中的生物,更有傳說桶子的吊鏈是黃金鑄成的。這段故事可能純屬杜撰,但是亞歷山大確實於公元前332年,在腓尼基的鳩若斯(大亞)被敵軍包圍,當時為了探查敵人的防備及行蹤,曾使用了此種潛水器材。
希臘人除了在軍事上有特殊的技能外,他們還善於潛入海中尋求珊瑚、珍珠等貝類及海綿。收集海綿的希臘潛水夫,潛入海深約75~100尺的地方尋找海綿,他們並不因為肺活量的限制而停止在海中的冒險。公元前300年出生的希臘科學家,也是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潛水夫所使用的原始鍾罩曾作過記錄:鍾罩四周掛著錘形的物體,以使鍾罩在水中趨於平衡,而不至於使鍾罩內的空氣跑出來,等呼吸發生困難時,再將頭伸入鍾罩補取空氣。發展至後來,他們將動物皮做成皮囊,裝滿空氣,外面再吊一個鐵錘沉入海中,當鍾罩中的空氣稀薄時,隨時將皮囊的空氣補充進去。
這些潛水夫不但採集海綿,也將有關海中的知識帶回陸地。亞里士多德不僅詳盡地記錄潛水夫觀察海中生物的情形,為了更了解海中的生物,他還親自航行到愛琴海水域。航海期間,他發現了116種魚類,24種甲殼類,海棲的車輪蟲,以及40種的貝類和拉里歐拉利昂——一種外部骨頭脆弱的小動物,他還為這些魚類、貝類等命名,並繪出圖形。
以個人的成就來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探險家,馬賽利亞地區的畢迪亞斯不但是希臘的數學家,同時也是大文豪、探險家。在公元前325年左右,他從馬賽利亞(即今法國馬賽港)出航,經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廣闊的大西洋。
其航行路線,是沿著葡萄牙西海岸往北行,通過英法之間的英吉利海峽,進入北極圈。畢迪亞斯在航海期間,用科學的方法來觀察海,他是第一位發現潮汐退漲與月亮盈虧有關的希臘人。
公元前100年,出生在敘利亞的希臘哲學家波西第納斯,也曾前往西班牙地區證實當時人們的說法——當夕陽西落時,最後會西沉至大西洋中,並在海面上會發出「咻」的一聲。結果他發現太陽西落入海時,並沒有發出「咻」的一聲。在航海期間,他記錄了薩了尼亞地區海深有1830米,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測定的,但是根據現在的海洋調查船的記載,薩丁尼亞附近海的深度為8500尺,只比波西第納斯當時所測的深度稍微多出一點而已。
羅馬人也和希臘人一樣曾在戰爭中使用潛水夫。但是他們對於海中的事物,卻絲毫沒有興趣。幾個世紀後,阿拉伯人及東方採珠者模仿此種潛水術,而其他地區的人們,則已放棄了對海洋的挑戰,而把興趣轉移到陸上其他事物上。所以從克里特人及希臘人所培養出人類對海洋的興趣,此時已觸礁,研究海洋生物的工作,也因此停頓下來。
㈡ 鮑魚是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必備食物之一,鮮鮑魚的做法有哪些
清洗完內臟之後刷洗干凈,土豆切絲,像炒土豆絲一樣把土豆炒至斷生加白湯,也可以加高湯,然後把鮑魚放到裡面,燉煮10到15分鍾,這種非常適合家裡有小孩和老人的朋友食用,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其肉質細嫩,鮮味濃郁,位列八大海珍之一,素有「餐桌黃金,海味之冠」之稱,是極為珍貴的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歷來享有盛名。不僅如此,鮑魚營養豐富,其次,鮑魚要處理干凈。這里分享個小技巧,而且非常好用,方法是用不銹鋼小勺子沿著鮑殼邊緣往裡用力挖一下,很容易就能將鮑魚肉與殼完整分離,然後將鮑肉背面的內臟剝除並沖洗干凈。
鮑魚是生活中售賣價格比較昂貴的,但是鮑魚的營養價值對人體是非常滋補的,而且吃起來味道也特別鮮美。咱不能天天吃,咱可以偶爾的改善改善伙食,補充補充營養是必須的。
㈢ 大連都有什麼好吃的特產
在大連購物,您應首先著眼於富有濃郁「大連味兒」的海鮮、水果、工藝品及服裝飾品。主要特產有:海參、海帶、鮑魚、對蝦、扇貝、香螺、紅蝦酥心糖等海味產品,紅玉蘋果、黃金桃、大連櫻桃等水果及玻璃製品、綉品、貝雕畫等工藝品。
大連是「北方明珠」,也是購物天堂。四大商業中心為:青泥窪橋、天津街步行購物一條街、人民路和西安路。既有秋林、友誼、百盛等著名商城、購物中心,又有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愛逛街的遊客一定可以得到滿足。
喜歡買衣服的遊客一定要在九月來,你可能有機會買到許多在國際服裝節上展示的服裝。
㈣ 萬米海底有什麼
1960年1月23日,賈奎斯·比沙爾和多那德·渥爾胥進入安裝於美國海軍深海潛水艇特利艾斯號腹部的鋼制球內,他們將潛入最深的海底——水面下35800尺(約10912米)。人們都無法預測他們是否能從未知的神秘世界平安歸來。
特利艾斯號左右搖晃的漂盪在狂風肆虐的海面上,護衛艦上的人員們擔心地凝視著水面,西太平洋底深邃的弧形峽谷——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海淵」就在自己腳下的船底下。而比達爾和渥爾胥此時正在寬0.91米,高1.083米的球體內,等待被送入遠離人類的世界。
早上8點23分,在信號指示下,特利艾斯號開始向深淵下降,40分鍾以後就到達水深800尺的地方,9點後,比迦爾增加下降速度,穿過了薄明帶,然後進入黑暗帶。此時,比跡爾打開外側探照燈,像雪花般飄盪的浮游生物出現在眼前。
「9點20分,到了深度2400尺的地方」,比迪爾形容那是一片黑暗的,沒有時間觀念的世界。水溫也在隨著深度下降而下降急驟,寒意浸進球體內部,球體也正在受到外部幾千噸海水所施的壓力。在降至水深4200尺時,他們吃驚地發現,細細的水流正滲進球體內部。
特利艾斯號繼續以每分鍾180尺的速度降落,漆黑的海水則隨著球體急速地往上涌,滲透的情形也消失了,此時他們才稍稍地鬆了一口氣。然後特利艾斯號終於突破了兩萬尺的深度。
在降到29150尺處,比迦爾報告:「現在開始進入一個超越我們所能理解遼闊、空虛的地區。」他們又繼續降下5280尺,這時他們有些緊張,因為寬約1600米的裂縫就在他們下面,所以特利艾斯號必須小心謹慎的下降避免撞到海淵中的岩壁,而且為了海底登陸的安全,必須走出非常精確的地點,否則將粉身碎骨。
在32400尺處,特利艾斯號突然像遭到地震般似的震動,他們懷疑是否球體降得太快,以致猛烈地撞到海底。他倆在此停留了一會兒,仔細聆聽了外面的動靜,然後又檢驗了所有機械儀器。最後決定繼續下潛。為了不引起碰撞,他們減慢了速度,緩緩地往海底潛下去。
下午1點零6分,特利艾斯號著陸在海底的軟泥上。比迦爾和渥爾胥向海上的船隻報告:「我們到達了全世界大洋最底部了。」事實上,特利文斯號只停留在海面下35790尺左右的大洋底,與海洋最深處的36198尺還有400尺左右的距離。
比迦爾和渥爾胥二人平安地從海底回到海面上。但是曾經有很多人為了探尋海底秘密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海洋深處到底有什麼秘密讓人們如此著迷,而不顧一切的去探尋它們?
在人類征服過高峰及跨越過冰荒的極地後,地球上只剩下深海是人們心裡的神秘地帶等著人們去拓荒。再大的困難和危險都無法阻止人類對海洋的嚮往,更不能抑制潛水者下海探險的決心。
現在為了使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續,探家們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假使世界上的人口仍照目前的趨勢繼續地急驟增加,人類總會耗盡陸地上的天然資源。因此,開發海底蘊藏的大量資源,成為人類的當務之急。
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了公元前500年時所使用的潛水器材,那是玻璃製成的桶,能坐在桶中偵查敵人船隻的行動。
據說兩個世紀後,亞歷山大也曾坐在玻璃桶中,上端系以鏈子伸入海中觀察海中的生物,更有傳說桶子的吊鏈是黃金鑄成的。這段故事可能純屬杜撰,但是亞歷山大確實於公元前332年,在腓尼基的鳩若斯(大亞)被敵軍包圍,當時為了探查敵人的防備及行蹤,曾使用了此種潛水器材。
希臘人除了在軍事上有特殊的技能外,他們還善於潛入海中尋求珊瑚、珍珠等貝類及海綿。收集海綿的希臘潛水夫,潛入海深約75至100尺的地方尋找海綿,他們並不因為肺活量的限制而停止在海中的冒險。公元前300年出生的希臘科學家,也是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潛水夫所使用的原始鍾罩曾作過記錄:鍾罩四周掛著錘形的物體,以使鍾罩在水中趨於平衡,而不至於使鍾罩內的空氣跑出來,等呼吸發生困難時,再將頭伸入鍾罩補取空氣。發展至後來,他們將動物皮做成皮囊,裝滿空氣,外面再吊一個鐵錘沉入海中,當鍾罩中的空氣稀薄時,隨時將皮囊的空氣補充進去。
這些潛水夫不但採集海綿,也將有關海中的知識帶回陸地。亞里士多德不僅詳盡地記錄潛水夫觀察海中生物的情形,為了更了解海中的生物,他還親自航行到愛琴海水域。航海期間,他發現了116種魚類,24種甲殼類,海棲的車輪蟲,以及40種的貝類和拉里歐拉利昂——一種外部骨頭脆弱的小動物,他還為這些魚類、貝類等命名,並繪出圖形。
以個人的成就來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探險家,馬賽利亞地區的畢迪亞斯不但是希臘的數學家,同時也是大文豪、探險家。在公元前325年左右,他從馬賽利亞(即今法國馬賽港)出航,經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廣闊的大西洋。
其航行路線,是沿著葡萄牙西海岸往北行,通過英法之間的英吉利海峽,進入北極圈。畢迪亞斯在航海期間,用科學的方法來觀察海,他是第一位發現潮汐退漲與月亮盈虧有關的希臘人。
公元前100年,出生在敘利亞的希臘哲學家波西第納斯,也曾前往西班牙地區證實當時人們的說法——當夕陽西落時,最後會西沉至大西洋中,並在海面上會發出「咻」的一聲。結果他發現太陽西落入海時,並沒有發出「咻」的一聲。在航海期間,他記錄了薩了尼亞地區海深有1830米,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測定的,但是根據現在的海洋調查船的記載,薩丁尼亞附近海的深度為8500尺,只比波西第納斯當時所測的深度稍微多出一點而已。
羅馬人也和希臘人一樣曾在戰爭中使用潛水夫。但是他們對於海中的事物,卻絲毫沒有興趣。幾個世紀後,阿拉伯人及東方採珠者模仿此種潛水術,而其他地區的人們,則已放棄了對海洋的挑戰,而把興趣轉移到陸上其他事物上。所以從克里特人及希臘人所培養出人類對海洋的興趣,此時已觸礁,研究海洋生物的工作,也因此停頓下來。
㈤ 大連的特產有哪些(我是外地的不知道)
名稱: 海八珍 介紹: 海參:名貴的海產品。尤以北方刺參品質最佳。大連市長海縣產的「五行刺」被稱為「參中之王」,營養價值極高,被列為「海八珍」之首。 鮑魚:是一種腹足類軟體海貝,鮑的足部肌肉發達,細嫩可口,營養豐富。鮑的殼大而堅厚,名石決明,可入葯。鮑也是「海八珍」之一,素有海底軟黃金之稱。 扇貝:因它的外形象扇子,故得名。鮮扇貝煮熟後即可直接鮮食,又可蘸佐料而食。將扇貝丁取出曬干後,可製成著名的海珍品——干貝。 對蝦:體態優美,肉質鮮美、細嫩,營養豐富。大連是我國對蝦主要產地之一,春天的蝦肉最肥。 蜆子:又稱蛤,大連地區常見的有花蜆子、沙蜆子、文蛤、鳥蛤、青蛤等幾十種,煮食、涼拌、爆炒、做餡,味道均佳。 海紅:又稱貽貝,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大連人喜食的重要海味。 蚶子:又稱毛蜆子。主要生活於近海的松軟泥中,肉質鮮嫩肥厚,味道極佳。 牡蠣:又稱海蠣子,既可熟食,又可鮮食。把鮮海蠣子經油炸後,可烹飪成炸蠣黃。把海蠣子與酸菜放在一起燉,可做成海蠣子火鍋。 名稱: 蘋果 介紹: 大連地區栽培蘋果,始於1902年,已有百年歷史。產量為全國第一,占遼寧省三分之一。因此被譽為「蘋果之鄉」,蘋果品種有120多種,如國光、祝光、紅元帥、黃元帥、印度、富士等。 名稱: 桃子 介紹: 大連桃子品種繁多。撒花蟠桃,花兒一凋謝即有甜味;油桃,光滑無絨毛,酷似李子;金黃色的黃金桃,甜酸芳香;水蜜桃,汁濃味美;「黃露」、「黃甘」耐儲存,肉質細嫩,是加工罐頭的優良品種。大連是全國黃桃的最大生產基地。 名稱: 櫻桃 介紹: 大連櫻桃共有5種,即原產我國長江流域的中國櫻桃、山櫻桃、歐洲酸櫻桃、歐洲甜櫻桃、雜交培育出的大連甜櫻桃。品種有「原紅」、「日出」、「早豐」、「那翁」、「紅燈」、「紅蜜」等。 名稱: 貝雕工藝品 介紹: 大連的貝雕千姿百態,琳琅滿目。有巧奪天工的珍貴大型貝雕,也有用幾個精巧貝殼穿在一起的小型飾物,而大連貝雕是遼寧首創的特種工藝品。貝雕畫構圖完美,色彩絢麗,形態逼真,栩栩如生,題材為花鳥、山水和人物三大類。
㈥ 海洋稀有物種有哪些
1、藍鯨
藍鯨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
2、座頭鯨
座頭鯨(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又名humpback whale),其「座頭」之名源於日文「座頭」,意為「琵琶」,指鯨背部的形狀。為熱帶暖海性鯨類。身體較短而寬,一般長達13~15米。
座頭鯨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前翅與復雜的叫聲而聞名。活動時多一雙一對活動,性情溫順,有洄遊習性,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座頭鯨棲息於世界各大洋,中國分布於黃海、東海、南海,黃海北部較少,台灣南部海區較多。
3、儒艮
儒艮是一種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
儒艮的身體呈紡錘形,長約3米,體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沒有明顯的頸部,頭部較小,上嘴唇似馬蹄 形,吻端突出有剛毛,兩個近似圓形的呼吸孔並列於頭頂前端;無外耳廓,耳孔位於眼後。
主要生活在熱帶淺海中,以二葯藻、喜鹽草等水生植物為主食。其分布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關系。儒艮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和台灣南部沿海。
4、文昌魚
文昌魚是文昌魚屬(Branchiostoma)動物的總稱, 又稱蛞蝓魚。脊索動物,文昌魚綱,文昌魚目,文昌魚科。長約50 mm。形似小魚,無頭,兩端尖細。體側扁,半透明,脊索貫穿全身。前端有眼點。口藏於口笠內,口笠邊緣有38~50條緣膜觸手。具背、臀和尾鰭。腹部有1對腹褶。雌雄異體,生殖腺左右成對排列。
棲息於疏鬆沙質海底,常鑽在沙內,僅露出前端,濾食硅藻及小型浮游生物。春末夏初繁殖,幼魚經短暫浮游期後即鑽入沙中成長。分布於中國河北東部、青島、煙台、廈門、合浦沿海。
歷史上以廈門同安劉五店產量最多,形成世界唯一的文昌魚漁場。是無脊椎動物進化至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也是研究脊索動物演化和系統發育的優良科學實驗材料,具重要科學價值。鮮品清津味美,干品更是名貴食品。
5、鱟
鱟屬於肢口綱(Merostomata)劍尾目(Xiphosura)的海生節肢動物,鱟形似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質甲殼,有四隻眼睛,其中兩只是復眼,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只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只用來感知亮度,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復眼。
雖然鱟可以背朝下拍動鰓片以推進身體游泳,但通常將身體彎成弓形,鑽入泥中,然後用尾劍和最後一對步足推動身體前進。
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㈦ 生蚝,扇貝,鮑魚這三者區別
一、外形上就可以很容易區分這三者,
生蚝和扇貝有兩個貝殼,鮑魚是單殼軟體動物,只有一個殼。
扇貝的兩個貝殼左右對稱,而生蚝兩個貝殼不對稱:一般情況下左殼稍大、稍凹,而右殼略小、略平。
扇貝的顏色一般較鮮艷,而生蚝和鮑魚的貝殼為灰白色。
二、發布狀況不同
扇貝世界性分布,見於潮間帶到深海。
生蚝我國分布很廣,沿海皆可產蚝,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魚通常生長在水溫較低的海底,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三、養生價值不同
扇貝健脾胃,養顏護膚,抑癌抗瘤扇貝具有效預防癌症。
生蚝具有降低膽固醇、提高性能力的功效。
鮑魚含豐富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其殼可入葯,中醫稱為石決明。
(7)海底軟黃金擴展閱讀
生蚝,又叫牡蠣,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殼,油都可入葯,也叫蚝或海蠣子。
㈧ 遼寧的特產有哪些
特產: 貝雕工藝品
大連的貝雕千姿百態,琳琅滿目。有巧奪天工的珍貴大型貝雕,也有用幾個精巧貝殼穿在一起的小型飾物,而大連貝雕是遼寧首創的特種工藝品。貝雕畫構圖完美,色彩絢麗,形態逼真,栩栩如生,題材為花鳥、山水和人物三大類。
特產: 海八珍
海參:名貴的海產品。尤以北方刺參品質最佳。大連市長海縣產的「五行刺」被稱為「參中之王」,營養價值極高,被列為「海八珍」之首。
鮑魚:是一種腹足類軟體海貝,鮑的足部肌肉發達,細嫩可口,營養豐富。鮑的殼大而堅厚,名石決明,可入葯。鮑也是「海八珍」之一,素有海底軟黃金之稱。
扇貝:因它的外形象扇子,故得名。鮮扇貝煮熟後即可直接鮮食,又可蘸佐料而食。將扇貝丁取出曬干後,可製成著名的海珍品——干貝。
對蝦:體態優美,肉質鮮美、細嫩,營養豐富。大連是我國對蝦主要產地之一,春天的蝦肉最肥。
蜆子:又稱蛤,大連地區常見的有花蜆子、沙蜆子、文蛤、鳥蛤、青蛤等幾十種,煮食、涼拌、爆炒、做餡,味道均佳。
海紅:又稱貽貝,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大連人喜食的重要海味。
蚶子:又稱毛蜆子。主要生活於近海的松軟泥中,肉質鮮嫩肥厚,味道極佳。
牡蠣:又稱海蠣子,既可熟食,又可鮮食。把鮮海蠣子經油炸後,可烹飪成炸蠣黃。把海蠣子與酸菜放在一起燉,可做成海蠣子火鍋。
特產: 蘋果
大連地區栽培蘋果,始於1902年,已有百年歷史。產量為全國第一,占遼寧省三分之一。因此被譽為「蘋果之鄉」,蘋果品種有120多種,如國光、祝光、紅元帥、黃元帥、印度、富士等。
特產: 桃子
大連桃子品種繁多。撒花蟠桃,花兒一凋謝即有甜味;油桃,光滑無絨毛,酷似李子;金黃色的黃金桃,甜酸芳香;水蜜桃,汁濃味美;「黃露」、「黃甘」耐儲存,肉質細嫩,是加工罐頭的優良品種。大連是全國黃桃的最大生產基地。
特產: 櫻桃
大連櫻桃共有5種,即原產我國長江流域的中國櫻桃、山櫻桃、歐洲酸櫻桃、歐洲甜櫻桃、雜交培育出的大連甜櫻桃。品種有「原紅」、「日出」、「早豐」、「那翁」、「紅燈」、「紅蜜」等 (zhuanz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