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降低工業能源成本,促進工業增速企穩。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石油消費大國,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不對稱性,但因為供給擴張而導致的原油價格的急劇下跌,有助助於降低工業成本、改善工業生產。石油價格的暴跌,非能源部門的工業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其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止跌企穩,並緩慢回升。
二,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政府財政政策空間。原油價格下降,將能顯著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消費。低油價同樣有助於改善政府財政收入。作為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油價下跌可以提振我國居民部門的實際收入和消費、降低生產成本,並通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間接提振我國出口需求。
B. 國際油價在下跌,中石油卻日虧損2億,利潤去哪兒
中國石油昨日發布了上市以來「最慘」財報。按照國際財務報告准則,2015年,中國石油實現營業額17254.28億元,同比下降24.4%,是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55.17億元,僅為2014年的三分之一,從日賺3億變成日賺1億,創2007年上市以來最慘。
中國石油最新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按照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公司去年實現營業額人民幣17254.2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55.1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6.9%,這個凈利潤也創下1999年以來17年間的最差表現
2015年年中,據媒體報道,2014年底中石油曾發文要求總部機關獎金減少20%,並取消一切福利。2015年5月,中石油集團公司再次發文要求降薪15%。對此中石油集團相關人士透露,總部機關確實有降薪措施,但是不會搞一刀切,大的方向是總部機關降得多,全力保障下屬單位尤其是基層油田的員工薪酬標准。除了中石油之外,中石化在4月份被媒體曝出將裁員200萬人,不過中石化官方迅速予以了否認。
油價下行是中石油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2015年,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震盪運行,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年平均價格為52.38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47.1%,其中12月22日達到36.11美元/桶,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現貨年平均價格為48.7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47.8%。
今年日子將繼續難過在國際油價徘徊在40美元上下,國內生產成本卻遠高於40美元的時代,世界石油市場整體供強需弱將致使2016年國際油價總體維持低迷,國內石油行業的日子將依然難過。
今年以來,中石油以及中國石油上遊行業,紛紛在低油價持續的時代不斷掙扎。遼河油田、延長油田、勝利油田等紛紛關停了效益不好的油田油井,降薪裁員的消息層出不窮。今年前兩個月,大慶油田就虧損超過50億元。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顯示,2015年,全球GDP增長3.3%,世界石油消費相對上年小幅增長,達到9440萬桶/日。石油供應卻較上年大幅增長,達到9610萬桶/日,呈現供強需弱局面。
新的一年,全球經濟復甦形勢仍不明朗,尤其是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將制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歐佩克成員國石油供應穩定和美國頁岩氣革命持續繁榮,將進一步導致原油供應過剩,致使2016年國際油價總體維持低迷。
世界就是一個大舞台,在博弈中進步,在博弈中發展。在如今21世紀這個物資橫飛的世界,已不再是守著財富就可以賺到錢的年代,要想賺錢,必須放開眼界,學習能夠賺錢的知識。世界財富都掌握在投資家的手中,我們不指望像他們那樣能夠賺很多,但絕不想眼睜睜看著財富貶值,其實生活我們可以過得更好!
C. 石油價格下跌對新能源有什麼影響
首當其沖的是影響國內邊際成本較高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中國東部老油田已進入中後期開發階段,開發成本逐步提高,油價的持續下降會直接影響國內老油田生產與經營。而且,油價下跌壓縮了石油企業利潤空間。原油價格下滑,雖使石油企業煉油板塊成本隨之下降,不過由於原油勘探開發板塊的利潤受到壓縮,終端油品需求疲弱,國內「兩桶油」交出的三季報並不耀眼。而且,油價連跌讓成品油批發市場陷入困局,民營加油站零售利潤大幅縮水,市場看跌氣氛濃重,業者縮短操作周期,快進快出以降低操作風險。
其次,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取向,但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面臨成本高、國家補貼數額大等困境,加之穩定性差等,市場接受度還不高。中國頁岩氣資源賦存特點也決定了頁岩氣經濟開發成本相對較高。如果油氣價格持續下降,不利於國內頁岩氣產業向前推進,也不利於煤層氣、油砂、深海石油、可燃冰等開發示範,會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再次,油價大幅下降還將動搖國際「石油美元體系」,原油出口國的「石油美元」若出現逆流,意味著全球流動性以及信貸評級問題會隨之浮出水面,這將間接給中國外貿及貨幣政策等帶來壓力。
D. 石油價格下跌原因。
世界原油供過於求的局面令油價大跌。和2014年6月107美元的油價高點相比,美國石油價格至今已下跌60%,目前略低於每桶44美元。以下七大因素或推動油價進一步下跌。
1、供應過剩:美國能源署(EIA)數據顯示,美國的單周能源產量相當於每天生產原油940萬桶,幾乎是32年來的最高水平。供過於求的局面將繼續打壓油價;
2、石油企業沒有停產:美國的原油產量不僅處於幾十年來的最高點,而且還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3月6日的一周時間里,美國石油產量為940萬桶,比上年同期的810萬桶猛增14.5%。能源局預計,這種增速可能延續到2016年,屆時美國原油日產量將超過960萬桶。這將是1970年,或者說逾45年來的最高點。
3、全球經濟溫和增長:全球范圍內,經濟增長停滯不前——中國開始放緩,日本負增長,歐洲乏力,美國經濟增速今年也可能下降。更重要的是,全球石油需求前景將在2017年觸及 12年來的最低點,比一年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測的數字少了60多萬桶。一年來,國際能源署已四次下調石油需求預期,目前該機構預計,2015 年的石油日供給量過剩約40萬桶。
4、沙特可以承受更低的油價: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在油價為每桶90美元時才能實現盈虧平衡。然而,沙特擁有超過72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油價不斷下跌期間,這筆資金足以用來彌補損失。
5、油田的應變能力超出想像:最新調查顯示,油價為每桶40美元時,只有1.6%的油田出現了負現金流。
6、依賴石油的國家別無選擇,只能生產:在俄羅斯等以石油為支柱的主要產油國,政府也許別無選擇,只能按更低的價格生產原油。石油出口收入約佔俄羅斯政府支出的42%。換言之,對俄羅斯政府來說,在油價暴跌後減產無異於經濟自殺。
7、儲油地的選擇日益艱難:預計到2015年5、6月,庫欣及其他美國油庫都將達到飽和。目前美國石油總儲量為4.489億桶,同比增長23%,處於80年來的最高點。類似趨勢也在 世界其他地區上演。截至2014年底,經合組織(OECD)商業原油總儲量為27.41億桶,創歷史新高,相當於該組織成員國58天的消費量。此外,能源 局指出,經合組織的閑置產能集中在沙特,2014年這個數字平均為每天200萬桶左右;預計2015年將增至230萬桶,2016年達到270萬桶。
E. 石油暴跌,對汽車行業有哪些影響
於是,政府又要面臨兩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環保法規的考核期一到,對不滿足要求的汽車企業進行處罰;另一方面,政府鼓勵汽車消費,使消費回歸正常,保證汽車企業正常維持。
那麼,環保法規會在2020年對汽車企業開出罰單嗎?
這個罰單會不會成為壓垮汽車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無論中國還是歐洲。
在此之下,政府極有可能推遲環保法規的實施,重新制定相對寬松的汽車排放政策,待經濟好轉時,繼續對汽車企業提出排放要求。我們樂觀地估計,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會推遲到2025年,這將大大緩解汽車企業在引擎研發、投入的壓力,是汽車企業擁有一段喘息的時機。
表面上,石油暴跌對消費者是一件利好,實際上當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們的未來。它讓我們在加油時少花20塊,卻可能讓我們多花500塊購買空氣凈化器,50塊買衣服、10塊買食物,以及未來把少花的這20塊還回給更高的油價….
圖|來源於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影響
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來說是不利,因為沒有了持續暴利的理由。
G.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石化的影響
因為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0%左右,因此中石化都不得不依賴進口油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往往是兩個月前就安排好未來的采購計劃,因此現貨市場的虧損已經是肯定的。
未來虧損大小,只是看在期貨市場上如何操作了,但中國企業很少披露這方面信息,所以無法判斷虧損的大小。
H. 全球油價下跌,我國石油開采成本多少錢
石油的成本組成比較復雜,目前在勝利油田的開采成本為49.5美元(2016年2月3日),而今天早上的銷售價格為23.3美元一桶,這個具體價格還跟油品的質量有關,今天的國際原油價格是29.57美元。事實上很難以界定一個國家的石油價格,因為原油開采成本陸上和海上不同,老油田和新油田不同,常規油田和非常規油田的成本不同,此外有時還需要加上運輸的成本。下面是一些查詢到的資料,
巴西,
1桶原油的成本約49美元;加拿大,
1桶原油的成本約41美元;美國,1桶原油的成本約36美元;沙烏地阿拉伯,1桶原油的成本約3美元(加上運輸後為7美元);科威特的原油開采成本很低,平均每桶低於10美元。伊拉克,1桶原油的成本約10.70美元;在英國,1桶原油的成本約52.50美元(含運輸);俄羅斯1桶原油的成本約20美元(加上運輸後為3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