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鑒別虛擬幣交易平台的運行穩定性開發中一起研究
50.發展面向對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軟體系統的可重用性,擴充性和可維護性,使軟體系統向通用性方向發展。51.數據表徵了對象的狀態,操作則是在外界激發下使數據的狀態改變。52.系統開發項目組成員由三類人員組成,即系統分析師、程序設計員和企業管理人員。53.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規劃可劃分為戰略性規劃和執行性規劃兩大部分。54.諾蘭模型六個階段是:初始階段,普及階段,控制階段,集成階段,數據管理階段,成熟階段。在第1階段到第3階段人們主要關注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本身,在第4階段到第6階段人們關注的重點是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有效應用。55.信息系統規劃的主要方法有:戰略集合轉移法,關鍵成功要素法,企業系統規劃法。56.們藉助關鍵成功要素法,可以對企業成功的重點因素進行辨識,確定企業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位置。57.系統規劃方案的可行性應從經濟方面、技術方面、系統運行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58.系統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以充分掌握現行系統全面和真實的情況,分析用戶信息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59.現狀調查應「自頂向下」、由抽象到具體地進行,調查內容有企業組織結構和信息關聯狀況、系統業務流程、系統數據調查等幾個方面。60.現狀調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業組織結構的現狀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並用組織結構圖將它描繪出來。61.為了准確地表達原系統的業務處理流程和便於以後各工作階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這些調查成果,一般採用業務流程圖作為描述原系統業務的工具。62.數據流用一根箭線表示,箭頭指向數據流動的方向,箭尾連接數據產生的地方,它可以產生於或流向外部實體,處理功能,也可以產生於或流向數據存儲。63.、用分層次的數據流程圖來描述原系統,把系統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進行綜合的邏輯描述。首先要劃定系統的邊界,然後逐步求精,逐層深入分析。64.擴展的數據流程圖其繪制過程就是在原系統邏輯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擴展,形成計算機化的信息系統邏輯模型的過程。65.數據分析的任務,是將數據流程圖中所出現的各組成部分的內容、特徵用數據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確的定義和說明。66.數據字典的作用是對數據流程圖中的各種成分,包括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處理功能、外部項等的邏輯內容與特徵予以詳細說明。67.數據字典中的條目有六種形式: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處理功能,外部實體。68.從邏輯上進行分析,處理功能可歸納為三類,即數據的輸入和輸出處理、算術運算、邏輯判斷。常採用決策樹、決策表及結構化語言等作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69.用結構化語言任何處理邏輯都可以表達為順序、選擇判斷、循環三種結構。70.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已批準的系統分析報告,考慮實際的技術,經濟和運行環境等條件,確定新系統的物理實施方案。71.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活動有:系統總體設計,系統詳細設計,編寫系統設計報告。72.系統總體結構設計的任務,是根據系統分析的邏輯模型設計應用軟體系統的物理結構。73.系統物理模型必須符合邏輯模型,能夠完成邏輯模型所規定的信息處理功能,這是物理設計的基本要求。74.系統應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讀,易於進行查錯、改錯、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和用戶的要求進行各種改變和改進。系統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對於系統開發和維護影響極大。75.在系統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的應用軟體費用及人力投入大體分布如下:系統開發:20%,系統維護:80%.76.在機構化總體結構設計中,整個應用軟體系統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通過合理的劃分和組織模塊,正確處理模塊之間與模塊內部的聯系,達到使整個系統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讀性,可修改性,易於調試和維護的目的。77.必須設計一種合理的物理結構,將波動效應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提高系統的可修改性。78.1974年美國的w.stenvens等首先提出了「結構化設計」的構想。79.具體操作由下層模塊去完成,上層模塊主要起到判斷,控制和傳遞信息的功能。80.模塊獨立程度可以由兩個定性指標衡量,即:為保證模塊相對獨立,應使模塊內部自身聯系緊密,而模塊外部相互之間的信息聯系要盡可能減少,這是設計物理模型的兩項重要原則。81.衡量模塊自身聯系是否緊密、與外部的聯系是否合理,需引入模塊凝聚、模塊耦合的概念。82.模塊凝聚是用以衡量一個模塊內部自身功能的內在聯系是否緊密的指標,也是衡量模塊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准。83.模塊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為五級:偶然凝聚,邏輯凝聚,時間凝聚,數據凝聚,功能凝聚。84.耦合有三種類型:數據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85.繪制控制結構圖的依據是數據流程圖。繪制控制結構圖,首先是將上層數據流程圖映射為上層控制結構圖,由頂層數據流程圖開始,逐級下推。86.低層次模塊結構的分解採用以下兩種不同的方式:以轉換為中心結構的分解,以業務為中心結構的分解。87.資料庫設計可以分為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和物理結構設計三個階段。88.E-R圖主要是由實體、屬性和聯系三個要素構成的。89.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就是把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建立的基本E-R圖,按選定的管理系統軟體支持的數據模型,轉換成相應的邏輯模型。90.資料庫設計的最後階段是確定資料庫在物理設備上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也就是設計資料庫的物理數據模型。91.資料庫邏輯數據模型的一個關系對應了VFP軟體中的一個表,關系的屬性對應了表的欄位,關系框架對應了表結構,關系元組對應了表記錄。92.設計數據表需要確定數據表名稱,所含欄位名稱、類型、寬度以及應當建立的索引欄位等。93.NULL的含義是空值。94.文件有兩種打開方式,「以只讀方式打開」的文件是不能編輯修改的。因為不需要「共享」數據,我們選擇用「獨占」方式打開文件。95.一個資料庫是由資料庫文件(.DBC)、資料庫備注文件(.DCT)和資料庫索引文件(.DCX)三類文件組成的。96.關閉資料庫命令格式:CLOSEDATABASE[ALL]忽略[ALL]的命令只關閉當前資料庫文件,增加選項後的命令,可以同時關閉所有打開的資料庫文件。97.為了加快數據的檢索、顯示、查詢和列印速度,需要對文件中的記錄順序進行重組。實現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叫做排序;另一種叫做索引。98.在VFP系統中主要使用結構復合索引文件,它的擴展名是.CDX.其中每個索引都有一個索引標記(Tag),能夠確定一種邏輯排列順序。99.VFP系統提供了四種不同的索引關鍵字的類型,它們分別是主索引、候選索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100.確定當前主索引的命令格式:SETORDERTO[TAG][ASCENDING/DESCEDING]101.資料庫的基本功能就是要組織和管理其中包含的數據表及視圖。102.代碼設計的原則是:惟一性,簡單性,易識別性,可擴充性,合理性,規范性。103.代碼的類型包括:順序碼,重復碼,成組碼,表意碼,專用碼,組合碼。104.人員代碼一般有兩種編碼方法:一種是用簡單的順序碼,代碼位數可以根據企業職工人數決定;另一種是使用組合碼,因為這樣便於分類、匯總。105.現在使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以對象為中心,將數據和程序捆綁在一起,封裝在對象之中,淡化了解決問題的過程程序。106.在Windows平台上,這種對話的界面主要有三種形式即菜單方式、工具欄方式、對話框方式。107.下拉菜單一般作為應用系統的主菜單,創建菜單的過程可以分成規劃與設計、創建、確定任務、生成和運行測試五步。108.在創建菜單項時,如果希望用熱鍵的方式操作,那麼在描述菜單項名稱時,可以在名稱後面輸入:\在運行菜單的命令中,必須給定菜單文件的擴展名,否則將自動查找執行同名的。PRG程序文件。112.要創建用戶自定義工具欄必須先建立用戶子類。113.因為自定義工具欄本質上也是一個表單,所以必須有表單集的支持。114.信息的輸入包括:數據的採集和數據的錄入兩個部分。115.數據信息的輸入可以分為批處理和聯機處理兩種類型。116.信息輸入的原則包括:源點輸入,統一輸入,數據簡潔,用戶界面友好。117.輸入數據的校驗包括靜態校驗,重復校驗,界限校驗,邏輯校驗,平衡校驗,匹配校驗,存在校驗。118.報表輸出是最常見、最基本的輸出形式。119.報表對象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即數據源和布局。120.報表布局(格式)文件的擴展名是.FRX.121.建立布局文件方法有:用向導,用快速報表,用手工操作三種。122.報表的輸出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屏幕上顯示,又稱為預覽,另一種是在列印機中列印,又稱為硬拷貝。123.報表輸出命令格式:REPORTFORM[范圍]124.、IPO圖的主體是處理過程描述,描述處理過程的工具,可以是圖形、表格和偽碼。125.程序設計的質量要求過去強調程序的正確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適應設備資源有限的計算機系統;現在則更加強調程序的正確性、可維護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126.「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其基本原則是自頂而下、逐步求精。結構化程序方法提出了順序、選擇和循環三種基本程序結構,任何一個程序都可以用這三種結構裝配起來。127.判斷選擇結構包括:簡單判斷選擇,多分支結構,循環結構。128.選項[LOOP]語句可以使程序無條件的跳回DOWHILE語句重新判斷.129.選項[EXIT]語句可以使程序無條件的跳出循環體,接著執行ENDDO後面的語句。130.在循環結構中還可以包含循環機構,這就是循環嵌套,系統允許嵌套384層。131.總結程序中出現的錯誤,一般可分為語法錯誤、系統錯誤和邏輯錯誤三類。132.調試器的構成包括:跟蹤窗口,監視窗口,局部窗口,調用堆棧窗口,調試輸出窗口。133.VFP系統提供了29個基本的類,分為容器類和控制項類兩種。134.、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是封裝性和可擴展性。135.用戶可以通過基類派生出對象及子類,也可以利用子類派生出對象或子類,子類繼承了父類的屬性,事件和方法。136.一個完整的計算機應用系統,應當具有以下模塊:主程序、系統菜單、系統登錄界面、資料庫、數據輸入界面、數據輸出界面、數據維護功能、數據檢索功能、幫助功能和項目文件。137.項目文件是擴展名為.PJX(及備注文件.PJT)的文件。138.主文件是應用程序系統的起點,運行系統時總是從這里開始。項目管理器把最先添加的文件默認為主文件。139.應用程序文件(.APP)還必須在VFP環境中才能運行,而可執行文件(.EXE)則可以脫離VFP系統,直接單獨運行。140.系統測試的對象是整個應用軟體系統。由於「程序+文檔=軟體」,所以系統測試的對象包括需求分析、系統總體設計、詳細設計各階段的文檔以及源程序。141.系統測試過程可分為四個步驟:單元測試(模塊分調),子系統測試(模塊聯調),系統測試,驗收測試。142.模塊與程序的調試,主要採用白盒法,而在子系統測試、系統測試過程中主要採用黑盒法。143.系統切換的方式有:直接切換,平行切換,試點後直接切換,逐步切換。144.直接切換方式節省人員和設備費用,但風險大,很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145.平行切換的優點是可以進行兩系統的對比,發現和改正新系統的問題,風險小,安全可靠,缺點是耗費人力和設備。146.信息中心的地位可分為四種情況:電子數據處理階段,管理信息系統階段,ERP系統階段,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階段。147.企業引入ERP系統以後,一般需要由一名副總裁專門負責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即信息技術經理或信息主管(ChieflnformationOfficer,CIO)。148.信息中心的組成包括:系統開發組,系統維護組,計算機運行組,資料庫管理組,網路組。149.企業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建成之後,企業所有的重要信息資源都存儲於計算機的外存設備中,因此,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就成為企業至關重要的問題。150.信息存儲介質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的重要內容。151.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對用戶授權,即授予特定用戶一定的操作許可權。152.數據加密由加密(編碼)和解密(解碼)兩部分組成。153.保證系統可靠性的主要措施有:設備冗餘技術,負荷分布技術,系統重新組合技術。154.系統評價主要由目標與功能評價、性能評價及經濟效果評價等方面組成。155.性能評價著重評價系統的技術性能,包括系統的穩定性、可*性、安全性、響應時間、容錯性、使用效率等。156.評價信息系統應用的經濟效果,應從直接經濟效果和間接經濟效果兩方面來分析。157.應用軟體系統維護的類型包括:完善性的維護,適應性維護,糾錯性維護,預防性維護。158.資料庫維護階段的主要工作是:資料庫安全性控制;資料庫的正確性保護、轉儲與恢復;資料庫的重組織與重構造。二、名詞解釋(包括5個小題,共15分)1.信息:對事物運動狀態和特徵的描述,而數據是載荷信息的物理符號。2.管理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後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影響的數據。3.信息間的遞歸定義:管理數據和信息之間的區別是相對的,一個系統或一次處理所輸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個系統或另一次處理的原始數據;低層決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為加工處理高一層決策所需信息的數據,這就是信息間的遞歸定義。4.信息反饋:控制物流的輸入信息作用於受控對象後,把產生的結果信息返回到輸入端,並對信息再輸入發生影響的過程。而上述作用於受控對象後的結果信息稱為反饋信息。5.DSS:在半結構化決策活動過程中,通過人機對話,向決策者提供信息,協助決策者發現和分析問題、探索決策方案,評價、預測和選擇方案,以提高決策有效性的一種以計算機為手段的信息系統。6.GDSS:支持一群決策者為獲得有效決策結果的計算機輔助系統。7.智能支持系統: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決策支持系統而形成的一種信息系統。8.製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MRPII)系統:COPICS是美國IBM公司開發的適用於各類製造業工廠的管理信息系統,也是最早推出的MRPII商品化軟體。9.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根據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趨勢和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需要,描繪出一整套企業管理系統體系標准,其實質是在MRPII基礎上,適應全球市場競爭供應鏈管理的需求,對企業資源全面管理的思想。10.企業信息化: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信息資源的不斷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效益,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過程。11.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與企業管理決策的網路化、智能化兩個方面的結合,組成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12.企業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對企業的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以求得企業的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關鍵經營績效指標有巨大的提高。13.供應鏈管理:通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管理模式。14.虛擬企業:具有企業功能,但在企業體內沒有執行這些功能的實體組織的企業。15.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EC):對整個貿易活動實現電子化。即交易各方通過計算機和通信網路進行信息的發布、傳遞、存儲、統計,以電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過紙介質信息交換或直接面談方式進行商業交易。16.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數據以及有關的文檔資料的集合。17.系統軟體:直接控制和協調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外部設備的軟體。18.數據通信:在收發站之間傳送這些二進制代碼序列的過程。19.模擬通信系統:傳遞的信號為模擬信號,在時間和幅度取值上都是連續的。20.數字通信系統:傳遞的信號為數字信號,在時間上是離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經過量化的。21.基本頻(基帶):使用數字信號傳輸數據,終端設備將數字信號轉變成脈沖電信號時,這種原始矩形脈沖信號固有的頻帶叫做基本頻帶,簡稱為基帶。22.調制解調:把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的過程叫做調制;將模擬信號還原為數字信號的過程叫做解調。23.企業內部網(Intranet):一個企業為實現內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獨立網路。24.企業外部網(extranet):企業內部網對企業外部特定用戶的安全延伸。25.資料庫(DataBase,DB):以一定的方式將相關數據組織在一起並存儲在外存儲器上所形成的、能為多個用戶共享的、與應用程序彼此獨立的一組相互關聯的數據集合。26.資料庫管理系統:幫助用戶建立、使用和管理資料庫的軟體系統,簡稱為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27.資料庫系統(DataBaseSystem):以計算機系統為基礎,以資料庫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數據的綜合系統。28.模式與實例:描述邏輯結構的稱為模式(或概念模式、邏輯模式),它是資料庫數據的完整表示,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模式的一組值稱為模式的一個實例。29.碼:在眾多屬性中能夠惟一標識(確定)實體的屬性或屬性組的稱為實體的碼。30.實體型:用實體名及描述它的各屬性名,可以刻畫出全部同質實體的共同特徵和性質,它被稱為實體型。31.邏輯數據模型:用戶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看到的現實世界,它描述了資料庫數據的整體結構。32.物理數據模型:用來描述數據的物理存儲結構和存儲方法的。33.關系資料庫系統:在資料庫中的數據結構如果依照關系模型定義,就是關系資料庫系統。34.資料庫表:數據表也簡稱表,在VFP中數據表一般應當包含在資料庫中,叫做資料庫表(簡稱庫表);但是也可以獨立存在,叫做自由表。35.系統工程:為了合理地進行開發、設計和運用系統而採用的思想、步驟、組織和方法的總稱,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屬於系統工程的范疇。36.系統的生命周期:任何系統均有其發生,發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換代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系統的生命周期。37.原型:首先由用戶與系統分析設計人員合作,在短期內定義用戶的基本需求,開發出一個功能不十分完善、實驗性的、簡易的應用軟體系統的基本框架,稱之為原型。38.類:一組具有相同結構、操作和約束條件的對象,對象類由「類說明」和「類實現」兩大部分組成。39.類繼承機制:一個類的上層可以有超類,下層可以有子類,形成一種層次結構。一個類可以有多個超類,也可以有多個子類。超類是下層子類的概括,因此子類可以繼承超類的屬性、操作和約束規則,這就是類繼承機制。40.戰略集合轉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把組織的總戰略看成一個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標、戰略和其他戰略變數組成。信息系統戰略性規劃過程,就是將企業的戰略集轉化為MIS的戰略集的過程。41.關鍵要素:關繫到企業的生存與組織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們也是企業最需要得到的決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點關注的活動區域。42.現狀調查:在所確定的系統范圍之內,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盡、深入的調查和分析,收集一切有關的事實、資料和數據,徹底掌握現行系統的工作狀況,為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建立邏輯模型提供依據。43.業務流程圖:以一項業務或一組相互關聯的業務作為描述對象,對它們的處理過程及所涉及的信息進行描述。44.數據流程圖:既是對原系統進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統邏輯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有兩個特點:概括性,抽象性。45.外部實體:不受所描述的系統控制,獨立於該系統之外的部門、群體,或另一個信息系統。46.數據流:與所描述系統數據處理功能有關的各類數據的載體,是各處理功能輸入和輸出的數據集合。47.數據字典:給數據流程圖中每個成分以定義和說明的工具。48.非法耦合:一個模塊與另一個模塊內部發生聯系,即一個模塊中的某些內容在另一模塊中以某種方式被引用,稱為非法耦合。49.以轉換為中心的結構:如果待分解的模塊是一個數據凝聚的模塊,即內部包含若干順序執行且對某些數據進行轉換處理,稱為以轉換為中心的結構。這種模塊可分解為輸入、處理、輸出三大部分。50.資料庫的物理結構設計:為一個確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選擇一個最適合應用要求的物理結構的過程,就叫做資料庫的物理結構設計。51.物理數據模型:資料庫在物理設備上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稱為資料庫的物理數據模型。52.E-R圖:描述概念數據模型的主要工具是E-R(實體一聯系)模型,或者叫做E-R圖。53.用戶的視圖:在資料庫的概念結構設計中,用戶的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戶模式、外模式,它是從用戶的觀點看到的資料庫,所以也叫做用戶的視圖。54.人機對話(人機交互):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為了控制或校驗目的,通過計算機顯示屏幕,使人和計算機對話(交互)的操作。55.程序設計任務書:詳細地描述這個處理邏輯可以使用「輸入一加工一輸出」(InpuProcessOutput,IPO)圖。IPO圖將為編製程序提供指導,所以也叫做程序設計任務書。56.語法錯誤:因程序設計人員對程序設計語言的理解不夠,或程序設計基本功不扎實造成的結果。57.系統錯誤:由於計算機硬體、軟體引起的錯誤。58.邏輯錯誤:雖然不違反系統規則,但是卻不合邏輯或不合題目語義的錯誤。59.對象:一般來說,現實世界中可以獨立存在的,能夠被區分的一切實體(事物)都是對象。60.類:一組對象的屬性和行為特徵的抽象描述,或者說是具有共同屬性、共同操作性質的對象的集合。61.系統主控程序:簡稱為主程序,是用來設置應用系統的操作環境、控制和調用用戶初始界面、啟動事件循環的最高一級的程序。62.項目管理器:開發及管理應用系統人員的工作平台。「項目」是相關文件、數據及對象的集合。63.系統測試:保證系統質量的關鍵,對整個系統開發過程,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實施的最終審查。64.信息中心:負責對企業的信息資源進行規劃、配置、協調、控制和管理的機構。其管理的基本方式有集中式與分散式兩種。65.安全性:應保護管理信息系統不受來自系統外部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破壞,防止非法使用者對系統資源,特別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採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66.可靠性控制:主要指防止來自系統內部的差錯、故障而採取的保護措施。67.存取控制:通過用戶鑒別,獲得使用計算機權的用戶,應根據預先定義好的用戶許可權進行存取,稱為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資源條件下保證信息系統安全性的重要措施。68.數據加密:為防止數據在存儲介質中被非法拷貝和在傳輸過程中被非法竊取,在系統中應對機密數據採取加密存儲和加密傳輸等安全措施。69.系統可靠性:在運行中能抵禦各種外界干擾、正常工作的能力。70.系統的冗餘設備:主要指中央處理器、內存儲器,也可以包括外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等。
❷ 國際通行的銀行體系穩定性評估的指標主要有哪些相關的評價模型是什麼(從宏觀層面分析)
我國銀行業穩定性分析(下) 您要列印的文件是:我國銀行業穩定性分析(下) 列印本文
我國銀行業穩定性分析(下)
作者:國研網金融研究部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89
(三)盈利能力有所增強,但政府的政策支持功不可沒
一般而言,良好持續的盈利能力被看作銀行業穩定的一線「緩沖器」。它能夠給銀行提供一種保障,使銀行可以抵禦經濟衰退和資產質量惡化的意外沖擊。2005年我國銀行業盈利能力進一步改善。據國研網金融部對我國60家銀行(占我國去年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為80.2%)的分析表明,2005年我國60家銀行實現凈利潤(net
income)1692.97億元,比去年增長82.32%。60家銀行的稅後所有者權益收益率(ROE)、資產收益率(ROA)加權平均分別為18.58%和0.61%,比2003年12.16%和0.44%的回報率高出許多,即便與歐盟銀行業0.63%的資產收益率和16.06%[4]的資本收益率相比也不落下風。另外,據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前50家大銀行(按所有者權益排序,50家銀行總資產佔2005年我國銀行業總資產的74.1%)稅前利潤總額為2285.9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89.27%。其稅前平均資本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分別是23.12%和0.89%,是近三年表現最為搶眼的一年。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銀行業利潤猛增的驅動力來源於國有大型銀行。伴隨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重組的成功,我國銀行業利潤貢獻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國有商業銀行取代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我國銀行業利潤來源的「龍頭」,2005年,四大國有銀行的利潤佔全行業凈利潤的67.26%。
在所有者權益收益率分布格局方面,2005年我國共有10家銀行的所有者權益收益率超過行業平均值,佔全行業總資產36.78%的比值。與歐盟銀行業2005年有超過65%的銀行資產賺取超過行業所有者權益收益率平均值的狀況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它反映了我國銀行業利潤分布不均衡的態勢。與有者權益收益率分布格局不同,我國銀行業資產回報率高於全國平均值的銀行資產僅占總資產的4.7%,而且絕大多數銀行是小銀行,中等規模的銀行的資產回報率基本都低於全國平均值,顯示了我國中型銀行資產規模擴張過渡,其盈利能力有待改進。
統計資料表明,在我國銀行業現有的資產結構中,信貸資產一般佔85%左右,利息收入對銀行利潤的貢獻平均達到90%左右,而在國內銀行的總營運收入當中,只有不到10%來自非利息收入,而收費業務如證券交易、保險和財務管理等只不過占資產負債表的一個較小部份。收入結構的單一化可能會影響銀行的盈利前景,因為在銀行盈利過分依賴利息收入的情況下,我國銀行利潤的多少就取決於信貸投放的多少,在宏觀經濟上行期間,銀行的盈利能力可能很好,但一旦經濟面臨下行,銀行的利潤可能會面臨收窄的風險,因為銀行信貸將急劇收縮,此時,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也可能下降,不良貸款增加,進一步吞噬銀行利潤。因此,盡管我國銀行業目前面臨總體利潤增加的良好局面,但是,我國銀行業利潤猛增的態勢沒有經過經濟周期的檢驗,一旦經濟增速放緩,銀行信貸規模將縮小,伴隨信貸高速擴展的不良貸款將繼續增加,銀行業盈利增長速度將面臨不確定性,其穩定性也將大打折扣。
(四)銀行流動性略有上升,但有流動性過剩的嫌疑
銀行「存短貸長」的業務特點決定了銀行必須保有合適的流動性水平,銀行體系中穩健的流動性頭寸既可以確保支付結算系統平穩運行,也可以阻止金融危機的發生。因此,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成為銀行核心業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成為衡量銀行業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銀行業流動資產與短期負債的比值可以准確的衡量銀行對市場融資的依賴程度。該比值越低,即銀行對市場短期融資依賴程度越高,其流動性風險就越大。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不同規模的銀行其流動性管理風格可能差異極大。小銀行的儲蓄資金主要來源於廣大的消費者儲戶,資金來源相對比較穩定,其貸款也主要發放給了家庭及小企業。一般來說,這些小銀行存多貸少,其過剩的資金大部分都投資於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其流動性一般較高。與此形成宣明對照的是,大銀行往往採取更具風險性的流動性管理模式,通過在銀行間市場不停的滾動式拆借所需短期資金。
2005年我國銀行業的流動性水平略有提高,由於各銀行流動資產數據的稀缺,我們將60家銀行分為三組分別計算各組的流動資產/消費和短期存款的平均值,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規模上的差異所帶來的偏差。經測算,我國60家銀行的流動性比率(Liquid
Assets / Cust & ST
Funding)的中位數為16.67%。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指標的算術平均值為12.99%,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指標的算術平均數為16.51,剩餘的44銀行的算術平均值為24.40%,與2004年同類指標相比略有上升,與世界銀行業2005年13.92%的平均值相比,我國銀行業各個組別的銀行流動性水平均高出不少。這也說明了我國銀行業流動性十分充足,能夠經得起信用擴張的沖擊,但也說明我國銀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流動性過剩。
三、 我國銀行業穩定面臨的風險
(一)信貸擴張過快,銀行信用風險凸現,不良貸款可能反彈
受企業家信心指數高企及銀行增加盈利的雙重激勵,從2005年底起,我國銀行業又進入了新一輪信貸擴張期。2006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新增貸款2.18萬億,超過2006年貸款計劃的87%,其中,一季度和4月份新增貸款規模均創下歷史最高水平。2006年三季度,雖然新增貸款的速度放緩,但2006年銀行業累計放貸已經突破全年2.5萬億貸款計劃,達2.69萬億元。銀行信貸的過快增長可能預示銀行信用風險增加,一旦宏觀緊縮政策發生化學反應,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減少的趨勢可能中斷,甚至有可能全面反彈。此外,銀行信貸行業集中趨勢明顯,銀行對房地產等行業的新增貸款較多容易引發行業過熱,最終會引發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針對過熱行業進行的宏觀調控將導致產業結構的局部調整,銀行新增貸款的信用風險進一步加劇。據銀監會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在宏觀調控重點行業的貸款余額大、佔比高,11個產能過剩和潛在產能過剩行業的不良貸款余額較高,前三季度,以房地產業為代表的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一路攀升,從年初的16.2%,上升到9月末的21.4%,比貸款總量增速快6.8個百分點,余額達到10.9萬億元。隨著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將面臨下行,房價也將面臨下跌風險,銀行自身持有的房地產抵押價值就會降低,從而沖抵銀行的自有資本。而銀行自有資本的下降則會使銀行減少對房地產的信貸投放,從而進一步推動房價更大幅度的下降,銀行將暴露更大的信用風險頭寸,銀行業的穩定性也將受到沖擊。
(二)銀行證券投資規模漸增,市場風險暴露部位上升
在銀行面臨的各種市場風險中,利率風險可能是最重要的。銀行業在好幾個方面都可能受到利率風險的影響:一方面直接影響銀行所持有的利率敏感性證券資產的價值;二是間接的通過影響銀行客戶的業績而危及銀行信貸質量與收入。隨著2004年底人民銀行放開銀行(農村信用社除外)貸款利率上限管制後,貸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風險定價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銀行貸款定價能力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還不能完全適應利率市場化可能帶來的沖擊。利率的波動會導致債券價格漲跌,從而造成銀行資本損益。
近年來,居民存款的迅速增長以及銀行體系內充裕的流動性,已迫使銀行大量投資於債券方面。據統計,我國銀行業債券投資2005年增加4400億,達4.49萬億,占據銀行總資產的比例超過10%,就2006年現有情況來看,前9個月,我國銀行業增持債券投資6870億元,其暴露市場風險的持倉部位繼續加大,由於持倉結構不合理以及我國利率衍生品市場缺失,一旦加息,銀行所持債券很可能出現利率風險,如果到時商業銀行被迫賣出債券則會給銀行造成相當巨大的損失。
(三)銀行改革受益不均,部分銀行資本金依然嚴重不足
三年來,政府主導下的國有銀行改革使得我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改革措施成效不一,主要銀行及大銀行顯然從改革中受益,但同時其他銀行的部分薄弱之處——主要是資本金水平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經財務重組後,我國三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達到10%的穩健銀行水平,建行更是超過國際活躍銀行所需求的12%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但我們注意到,資本嚴重不足仍然是中國銀行業突出的問題,即使按照較為寬松的口徑計算,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水平與國際銀行相比明顯偏低。按照新的資本監管口徑計算,從資本中剔除專項准備、其他准備及當年利潤等傳統項目,並且對尚未提足的貸款損失准備也從資本中扣減,同時不考慮國內外風險資產發生變動的情況,要使整體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最低要求,則中國銀行業的資本缺口依然巨大。為數眾多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以及部分股份制銀行的資本金需求依然強勁,但大部分銀行機構缺乏有效的補充資本金的手段。銀行資本不足既制約了銀行業務的開展,又對整個銀行業穩定構成潛在的隱患。
(四)信息披露不充分是銀行業不穩定的「隱形殺手」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廣為利益相關者所詬病。盡管自銀監會成立以來這方面的情況有所改觀,但一些銀行業關鍵數據依然雲山霧罩,一般來說,不披露相關數據有兩種原因:第一,相關數據確實沒有,無法公布;第二,相關數據所揭示的行業質量太差,一旦披露將引起市場恐慌,危及目前相對穩定的金融局面。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銀行危機以及金融危機的經驗表明,不透明的銀行體系更可能招來外界無謂的揣摩和猜測,進而引發市場參與者的恐慌,透明、全面、准確、及時地信息披露可以給銀行體系以信心和信譽,也可以確保銀行業以更加穩定的方式運行。這實際上也是將一部分銀行監管的權利交給銀行利益相關者或者范圍更廣的社會公眾,使銀行運行更加高效與穩健。
四、 我國銀行業穩定性整體評價
2005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5大商業銀行中已經有4家經過資本重組並在香港上市。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並積極准備在海外上市。類似改革已擴展到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加強銀行運營、降低系統風險的改革與監管舉措已出台,整個銀行業風險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釋。在銀行業對外開放所被動激發的銀行改革的帶動下,我國部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得到了顯著提升,整個行業的不良資產實現了「雙降」,整體的盈利性相當可觀,不良貸款撥備穩中有升,銀行流動性水平進一步增加,銀行業總體穩定性水平穩步提高,這與穆迪等國際評級機構對我銀行業所作的「穩定至正面」(見下表)評級結論極其吻合。但在總體穩定的光潔表面仍然存在一些「瑕疵」:部分銀行資本金水平嚴重不足;整個行業不良資產絕對數額依然龐大,總體比值依然偏高;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持續性還需時間檢驗,不良貸款撥備尚有較大缺口等等。與此同時,我國銀行業目前還面臨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信息披露不透明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等挑戰,維護銀行穩定的任務依然艱巨。
❸ 派網網格交易穩定性如何
通過近三年的用戶使用實踐,派網已經完成了基於實踐檢驗的大數據分析模型,能夠為用戶提供最穩定,勝率最高的智能網格交易服務,普通投資者只需選定最低買入價與最高賣出價,設置好階段套利的盈利率,智能網格交易機器人即可實現 7 x 24 小時全自動的反復低買高賣,科學進行倉位管理、優化資金使用率、降低風險,鎖定利潤。
❹ 為什麼期貨交易流動性比遠期高
往往做期貨的處了一些很大的企業做一定的套期保值以外,其他全都是只交易合約而不進行實物交割 所以期貨交易會很頻繁
❺ 量化交易是什麼量化交易有哪些優缺點
近些日子,一則“量化交易是什麼?”的問題,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量化交易是什麼呢?量化交易也可以叫自動化交易,就是使用數學模型來自動交易,摒棄了認為主觀的判斷。量化交易的優點是什麼?量化交易的優點就是去除了認為的操作,不會受到情緒的影響,都是拿概率說話。量化交易的缺點是什麼?量化交易的缺點是不懂得炒作熱點,不會分析時事。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量化交易是什麼量化交易,也叫自動化交易。就是指利用數學的模型,製作出一套能夠穩定盈利的方法,然後讓計算機自動的進行買如何賣出的操作。量化交易模型越好,那麼交易的盈利能力,以及穩定性則是越強。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❻ 用於市場調查中的定量數據補償的方法有多種其中穩定性較好的是
❼ 期貨開戶 程序化交易 量化投資 交易策略 量化模型 開拓者 金字塔 CTP 交易策略 量化模型
文華
1上手快,簡單易學,通用的腳本語言(類似於傳統的股票軟體指標語言)。提供基本自由度的功能實現。
2可進行歷史數據回測。
3策略可加密。
4期貨市場投資客戶。
5剛開始接觸程序化交易的投資客戶。
6熟悉通用炒股軟體指標編寫的客戶。
·開拓者
7功能強大,編程語言比較專業(類Pascal),可方便的編寫自己的函數。提供高自由度的功能實現。
8可進行歷史數據回測。
9策略可加密。
10期貨市場投資客戶。
11有一定編程能力支持的投資客戶。
12交易策略比較復雜的投資客戶。
·達錢+MC
13源於國外,經久考驗,功能強大。
14全球標準的支持策略語言,EasyLanguage。
15編譯及回測速度效能高,集成優異的策略回測和優化功能,提供詳細、完整的策略績效報告。
16支持自定義任一周期線圖顯示及策略回測
17支持Excel插件、完整數據管理介面(DDE,GlobalServer,……)
18期貨市場投資客戶。
19有一定編程能力支持的投資客戶。
20交易策略比較復雜的投資客戶。
21需要使用Excel軟體輔助程序化交易的客戶。
·東海潛龍
22編程語言專業,實現功能非常靈活。提供完全自由的功能實現。
23可進行歷史數據回測。集群伺服器模式,穩定性高。
24直連交易所,交易速度很快。
25可同時進行股票投資和期貨投資,連接國內股票、期貨六大交易。
26可定製交易界面。提供介面,可連接外部策略軟體。
27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專業投資客戶和機構投資者。
28對速度和穩定性有更高要求的客戶(比如高交易頻率的客戶)。
29交易策略復雜,定製化要求程度高。
·金字塔
30國內獨家支持圖表程式化交易、後台程式化交易、高頻交易、趨勢線預警交易等多種自動交易模式。
31支持一鍵下單,圖表下單等多種手工下單模式。
32程式化交易模型編寫及操作兼容國內主流分析軟體。
33支持套利、多帳戶交易及動態止贏止損功能。
34支持板塊指數、自定義數據等橫向統計功能。
35基於OFFICE架構下的VBA二次開發功能。
❽ 交易模型的模擬檢驗
模擬是對建立的系統或決策問題的數學或邏輯模型進行試驗,以獲得對系統行為的認識或幫助解決決策問題的過程。模擬的主要優點在於檢驗交易模型中的問題或系統的任何假設模型化的能力,使它成為最靈活的工具。判斷交易模型是否有實用價值,最簡單、最可靠的途徑是通過在盡量多的市場里,進行長時間的測試。為了減少交易模型的檢測成本,檢測先從模擬開始。交易模型檢驗的基本原則是「模擬實戰」,一切條件都要接近實戰條件,使檢驗結果盡可能真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交易模型有真正的使用價值。
1.突發事件
在檢驗過程中一定要包含有突發事件(包括漲跌停板),因為除了要檢驗交易模型在正常情況下的運作情況,還要有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能因為是「小概率」事件而忽略了突發事件的影響,應遵循「模擬實戰」的基本原則。一個成熟的交易模型,即使不能捕捉到突發事件帶來的超額利潤,也應該有能力抵抗突發事件帶來的風險。
2.檢驗的信息和數據
對於基本分析交易模型,需要有完善的信息資料庫,信息的來源隨著科技的發達,互聯網的不斷應用,信息的收集比以前方便了許多,因此要整理完善好信息資料庫相對較容易。對於技術分析交易模型,由於期貨基金運作的是期貨品種,期貨品種的數據有它的獨特性,歐美期貨的數據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倫敦金屬的期貨數據沒有出現「斷層現象」,使用計算機檢驗就不會有問題,而國內的期貨數據源襲了美式期貨數據,不同的交易合約換月時會出現「數據斷層」,不能像股票一樣使用簡單的除權處理,因此要通過交易模型的檢驗首先對數據進行處理。
實際合約數據:按照實際的合約交易數據,缺點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國內期貨合約目前只有1年的周期,因此在檢驗時數據周期就顯得太短了,而且在相當長的交易時間內合約的成交量並不活躍,流動性小,不具有代表意義。
即月連續數據:按合約交割日連接,連接起來形成連續數據。這樣產生的連續數據優點是具有實際交易性,但在實戰交易中會產生差別,交割前成交不活躍,缺乏代表性,像上海銅一般都是交割月後第四、五個合約成交活躍;缺點則是會產生「斷層現象」,對檢驗結果產生重大的失真。
價差調整連續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進入交割前一定時間內連接隨後的合約數據,這里的時間參數X,要根據不同品種來確定,上海銅要比大連大豆和鄭州小麥的時間參數X要大,將調整時兩個合約的價差累計下來,最後將累計價差加減到數據列中,得出最終的期貨數據。特別注意的是,經過調整的期貨數據可能會出現負值,要做相應的數據調整,但這不會影響使用計算機檢測的交易結果。優點是能長時間反映價格變化水平;缺點是數據不能直接應用於實際交易中,需要通過轉換。
權重連續數據:按照固定的時間連接隨後的合約數據,同時按近月大、遠月小或是按成交量與持倉量的比重計算連續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較近的合約的權重越來越小,而遠月的權重越來越大。優點是消除了數據「斷層現象」,可以選取多個活躍月份,這樣就可以更真實地貼近實戰交易;缺點也是數據不能直接應用於實際交易中,需要通過轉換。
以上四種數據處理方式各有所長,要根據使用者的情況選用。對於短線使用者,實際合約數據較好,而對於中長線的使用者連續數據才能真實反映實際中長期的盈虧情況,並進行計算機的檢測。在對交易模型的檢測中,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需要足夠的統計樣本數據,按照統計學的大樣本要求,樣本數量要多於30個。以短線為主的交易模型,數據時間不能短於1年的分時數據,使用日線數據檢測的不能少於3年以上,基本分析交易模型的數據要求要經歷一個以上的循環周期。
❾ 如何看待量化交易的回測
美股研究社指出:不同風格的策略對於回測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對於多因子選股或者趨勢策略等,需要注意的幾點是:
1. 區分好樣本內數據和樣本外數據,這個和機器學習很類似,樣本內數據用於訓練,樣本外數據用於校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過擬合陷阱。
2. 收益的分布,看看你回測後所有交易的收益分布,看看你的收益來源是少數的幾次大的收益還是來源多次的小的收益。來源於大的收益,你的收益波動性就很大,實盤往往會達不到你的效果。
3. 參數的穩定性。如果你某個參數過敏感,隨便調整下就對收益影響很大,那你實盤的情況和模擬盤也有很大可能會有出入。
這類策略嚴格來說,避免了一些常見的坑,還是比較容易做到回測和實盤類似的。
京東量化最新推出了一些通達信的技術指標還不錯,你們可以去看一下,應該能學到好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