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候日本搜刮的財寶都埋在哪
可以參考下文,也許有點幫助
十一、天皇的黃金寶藏
雖然現在仍無法確切知道被鮑曼轉移到阿根廷的納粹財產的數量,但它無疑是未被追回的最大一筆納粹財富,唯一可與之相比的是二戰期間日本在亞洲掠奪的巨大寶藏。盟國在追回納粹德國掠奪的財富時投入了很大精力,對日本的戰爭贓物卻很少提及。其原因與這筆寶藏的性質有關:其中絕大多數奪自私人,而且其中很多受害人已經被日軍殺害滅口。日本的搶劫活動與納粹德國有很大不同。除猶太人外,德國對平民的搶劫並不非常嚴重,而日軍搶掠的對象不僅包括國家,還包括被佔領地區的個人(尤其是華僑)、教堂、寺廟、銀行、公司、犯罪集團以及地下經濟團體。據40年代末的估計,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獲取的「戰利品」達數百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數千甚至上萬億美元,其中僅黃金一項就有60000多噸,還有許多無法估價的鑽石、翡翠、玉器、寶石、佛像、字畫、古書、古玩等奇珍異寶。甚至還有一些美國研究者認為,日軍所掠的所有財富總額在今天的價值達100萬億美元之多!
納粹德國曾通過黨衛軍特別組織「Devisenschutzkommando」(外匯保護部)來搜刮歐洲財富,日本軍方也有同樣的秘密組織,稱為「山百合會」(Golden Lily)。裕仁天皇任命皇族成員竹田宮恆德親王為該組織在大陸的負責人,其他幾名皇族親王如朝香宮鳩彥王、閑院宮載仁王也參與了這項任務。被掠奪的中國財產包括貴金屬、文物、圖書、銅鎳幣等,總價值在10億到20億美元之間,這些財富運至朝鮮後裝船運回日本本土。1940年,裕仁天皇的親弟弟秩父宮雍仁被任命為「山百合」在東南亞地區的主管,負責將日軍從菲律賓、新加坡、馬來亞、荷屬東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掠奪的財寶通過船隊運回日本。戰爭結束後不久,秩父宮便在1953年神秘地死亡,而他的3個兄弟中除裕仁天皇(1989年病斃)外都活到了90年代,其中三笠宮親王至今仍然在世。
隨著1942年以後美國潛艇的活動增加,大量日本運輸船在本土和南中國海被擊沉。為了保護掠奪財富的安全,秩父宮親王於1943年將「山百合」總部由新加坡搬至菲律賓的呂宋島。在接下來的兩年半里,日軍將這批財寶登記注冊,然後埋藏於呂宋島上的172處地窖、隧道和山洞中。此時日本仍在幻想與盟國實現有條件停戰,並在戰後保住對菲律賓的佔領,這樣的話便可將這筆寶藏從容運回日本。
在二戰期間,日本還公然違反國際法,用醫院船來轉移掠奪的財富。1942年10月,日本醫院船「天應丸」(Tenno Maru)從東南亞裝載了2000噸黃金和大量水雷前往日本(該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並在橫須賀軍港卸下了這些黃金。該船在1945年8月17日被日本海軍秘密炸沉,以毀滅罪證。另一艘醫院船「阿波丸」號(Awa Maru)於1945年2月17日從門司港出發,3月24日抵達新加坡,在那裡裝上了大量的橡膠、錫、鋁、大米,以及撤回本土的軍政人員。該船於3月28日起航返回日本,4月1日夜間在台灣海峽被美國海軍「皇後魚」號潛艇擊沉。根據記錄,船上除了戰略物資和非傷員的人員外,還裝有40噸黃金、12噸白金、15萬克拉工業鑽石、40箱珍寶、文物和藝術品(有人推測「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也在其中),以及大量的美元、英鎊和港元紙幣。
另外,日本還曾用軍艦運送過掠奪物品。1944年11月5日,「那智」號巡洋艦在馬尼拉灣附近被美國海軍艦載機擊沉,但是日本一直有人說該船是被日軍潛艇擊沉的,倖存的船員被潛艇上的機槍打死以滅口。不管這種說法是真是假,「那智」號上裝有黃金是真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70年代從其殘骸中撈出了大量黃金。1997年,一個日本電視攝制組拍下了這批黃金,其中包括1800塊金磚,價值1.5億美元(1997年價格)。
運回日本本土的「山百合」寶藏儲存在一些廢棄礦井中,還有一些藏在長野縣的群山裡。日本軍方曾驅使數萬名朝鮮勞工在那裡挖掘了巨大的地下工事群,准備在美軍登陸本土後將天皇、軍部和原子彈專家轉移到那裡進行最後的頑抗。這些勞工後來都被秘密殺害。但是,到1952年締結對日和約時為止,日本從戰爭中搶來的主要財富仍然藏在菲律賓。
戰後發現的第一處日本藏金位於菲律賓的聖羅馬納(Santa Romana)。當日軍在菲律賓節節敗退時,菲律賓游擊隊曾發現他們將大批沉重的箱子運到一個山洞中,然後用炸葯將出口封死。一名戰略情報局的少校當時和游擊隊在一起,記住了藏寶地點。該特工在戰後重新打開了這個山洞,發現箱子中全是黃金。1945年到1948年之間,這批約重2300噸的黃金被運到了美國。戰略情報局頭子威廉·多諾萬、其部下朗斯代爾(Edward Langsdale)、駐日軍事總督麥克阿瑟和以難民救濟特使身份訪問日本的前總統胡佛(Herbert Hoover)參與了該過程,後來的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也知道此事。多諾萬和朗斯代爾負責處理這批黃金,他們沒有將其歸還給東南亞國家的受害者,而是分別存入了42個國家的176家銀行,其中瑞士聯合銀行日內瓦分行以朗斯代爾名義開的一個賬戶上有2000噸黃金。戰略情報局解散後,這筆巨大的財富被中央情報局接收,成為其賬面外資金,用於各種秘密活動,其使用和支配不受任何監督。中情局還通過向有影響力的實權人物分發黃金信用證(可憑該信用證去瑞士銀行直接提取黃金)的方法將他們和中情局綁在一起。
令人震驚的是,還有一部分「山百合」黃金成為親日派美國人的私財,其中最大的賬戶是以麥克阿瑟的兒子阿瑟·麥克阿瑟的名義在蘇黎士的瑞士信貸銀行開設的。其他資料顯示胡佛在瑞士信貸銀行的私人賬戶上有7.5噸黃金。回顧一下美國政要在戰後和日本的勾結活動就可以弄清楚這些黃金從何而來。
日本投降後,盟國除了懲治戰犯外還對其進行了一些戰後改造,例如廢除財閥、解散大企業、進行幣制改革、制訂新憲法,以及讓日本做出戰爭賠償等等。但是該過程受到美國駐日軍事總督麥克阿瑟及其手下的阻撓,阻撓者還有前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和前總統胡佛。
格魯於1932年被任命為駐日大使,1943年通過日美外交人員交換回到美國,1945年曾任代理國務卿。他出身於波士頓的上層社會,妻子是海軍准將馬修·佩里的曾孫女,母親則來自著名的卡博特家族。格魯家族與亞洲有長久的淵源,在19世紀時曾以銀行家的身份參與對華鴉片貿易。格魯在戰時就開始阻撓日本的民主化進程,他曾與日本駐瑞士大使進行秘密會談,承諾美國不會起訴裕仁天皇,並讓他保住皇位。該承諾完全違背了羅斯福和杜魯門政府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和懲戒戰犯的主張。
由於珍珠港事件、巴丹半島死亡行軍和虐待戰俘給美國人留下的痛苦記憶,胡佛和格魯為日本天皇和政府洗罪的計劃不得不嚴格保密。1945年底,美國國會宣布裕仁天皇為戰爭罪犯,並准備對其進行審判。但在起訴開始之前,一些日方證人突然莫名其妙地在東京的監獄中病死或自殺。美國戰俘在回國途中還被迫下字據,嚴禁他們談論在日本戰俘營受到的虐待。在麥克阿瑟的干預下,某些高級戰犯竟免於被起訴。例如英國決定對一位日本海軍官員撤訴,他曾命令用機槍射殺600名沉船落水的英國水兵。麥克阿瑟還下令戰犯法庭的審判中不準涉及細菌武器和731部隊問題。
盡管麥克阿瑟收到了盟國將天皇送上法庭的明確指示,但他仍不願審判天皇,甚至安排天皇到民間巡視,力圖將其打扮成接近人民的和平君主。在麥克阿瑟列出的戰犯名單中,最後只有300人被起訴,28人被判有罪,僅僅7人被處決。所有被處決的軍官都是出身長州的陸軍將領,這是對日本皇室的回報。以長州人為主的陸軍和以薩摩人為主的海軍之間結怨已久,由於裕仁皇後良子的母親是薩摩藩藩主島津的女兒,身為長州派首領的陸軍元老山縣有朋元帥曾對裕仁的婚事橫加反對,從而與天皇結下私怨。
國內的姑息滋長了麥克阿瑟的政治野心。他通過格魯與國內的親日派聯系。格魯在戰爭結束前辭去了代理國務卿職務,投身於華爾街,並成為日本財閥在美利益的代理人之一,同時還兼任ACJ(美國對日委員會)的主席。ACJ由美國的右翼商界領導人和富有的保守派人士組成,他們雖然在表面上反對卡特爾壟斷政策,但堅決反對解散日本的財閥。他們把日本看作亞洲唯一的工業基地,期待早日恢復對日貿易。他們認為,一旦日本金融界的精英和實力派人士重新掌權,日本經濟就很快會重新發展起來,這樣美國也可以從中受益。這些人在華盛頓游說國會力圖阻撓日本的戰後改革,並得到了《新聞周刊》的支持。《新聞周刊》創刊於1937年,創始人為艾夫里爾·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他出身鐵路大王家族,在二戰期間曾任駐蘇聯大使,同樣被指責曾在戰前支持希特勒。
1948年初,日本的戰後改革遭受了致命一擊。該年2月,銀行家珀西·約翰遜(Percy Johnson)奉命前往日本評估戰後經濟改造的成果。約翰遜是化學銀行(Chemical Bank)的主席,該銀行與日本三井銀行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評估的結果在預料之中。被命令解散的325家日本財閥和大公司只解散了20家。其中沒有一家銀行被要求重組。日本銀行通過更名等措施來掩蓋他們的過去。
胡佛在總統任內對外交並不關心,但在卸任之後卻突然對外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以私人身份游歷世界。1938年胡佛會見了希特勒,想使美國與德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蘇聯。在戰後訪問遠東期間,胡佛與日本皇室建立了友誼。他希望日本與美國結盟,成為太平洋地區的反共前哨、以及共和黨在亞洲的基地。如果他能通過自己的影響讓天皇免於戰爭審判,那麼也可以使日本政府免於受審,從而使日本的戰後復甦和重建工作盡快開始,以便讓他的華爾街朋友從中受益。從胡佛和麥克阿瑟持有的黃金可以看出,為裕仁天皇洗脫罪名的努力確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證實「山百合」黃金已被發現的證據之一,是一張於1956年簽發給馬科斯的黃金信用證。這是在他成為參議員之前的事。該信用證由瑞士銀行公司(Schweizerische Bank Gesellschaft M.H.C)發行,證明馬科斯在那裡存入了7120噸黃金。另一份黃金信用證是1963年1月7日由瑞士聯合銀行簽發給沙烏地阿拉伯軍火巨商阿德南·哈肖吉(Adnan Khashoggi),馬科斯的一個生意夥伴。哈肖吉的名字在信用證上寫錯了。
日軍從東南亞地區掠奪的黃金一共有多少已經成為一個不解之迷。不過我們可以從馬科斯及其代理人出售的黃金數量中看到一些端倪。他們隨時都在倫敦、香港、悉尼等地的黃金市場上秘密出售大批金,有時一次賣出的金錠數量就高達10多噸,比已知的菲律賓所有的黃金儲備還多。每隔一段時間,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倫敦黃金交易所就會出現一次稱為「馬科斯黑鷹」的秘密買賣。根據已出售的數量估算,馬科斯的黃金約有6.5萬噸。這個巨大的數字不禁給人一種神話般的虛幻感覺,從而認為有可能是捏造的。但是根據計算,東南亞地區有史以來開采出的黃金總和與這個數字近似,而且馬科斯黃金的絕大多數應該來自喜歡積攢黃金的華人,因此可能包括從其他地方通過貿易流入東南亞的黃金。二戰結束後,許多在南洋活躍了幾個世紀的華人巨商家族都已滅絕——他們在其黃金和財富被日本人搶走後通常都被殺光了。這個數字還從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比爾德堡組織成員【注】)在1986年2月21日給馬科斯的一封信中得到證實。基辛格在信中要求馬科斯將63321噸黃金賣給2000家歐洲和美國的銀行。馬科斯拒絕了這項提議,不久之後就被推翻了。根據未經證實的說法,他選擇將這些黃金交給美國以免於犯罪指控。這些黃金被裝上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被運往了美國。
除了馬科斯以官方名義主持的黃金發掘行動外,還有許多人在菲律賓的山區中私自尋找日軍埋藏的財富。70年代在菲律賓發生過著名的「羅哈斯事件」。羅哈斯(Domingo Roxas)是一位菲律賓私人尋寶者,於1970年在呂宋島北部山中發現了一尊純金佛像,重約1噸,頭部可以拆下,身體內部還藏有大量稀世珠寶。從當時報紙和電視上公布的照片上看,該佛像具有典型的暹羅-高棉風格。其時已任菲律賓總統的馬科斯聞知此事後,派軍隊從其家裡將佛像搶走,此事導致菲律賓公眾輿論嘩然,馬科斯迫於壓力「歸還」了一尊樣子相似的實心銅佛像。根據行家估算,僅這尊金佛像本身的價值就超過2.6億美元。1996年,羅哈斯家族在美國夏威夷州法院起訴馬科斯及其繼承人(馬科斯已於1989年病死),要求賠償損失。該案件的法院審理編號為Roxas v. Marcos, 89 Haw. 91, 969 P.2d 1209。法院於1998年作出判決,馬科斯的妻子伊梅爾達必須將該佛像歸還給羅哈斯。
⑵ 2戰前 日本的黃金儲備有多少
日本人,人均一顆大金牙!
《黃金武士》——二戰日本掠奪亞洲巨額黃金黑幕
〔美〕
斯特林·西格雷夫
佩吉·西格雷夫 合著
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 譯
王 選 譯校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財經時報:二戰期間日本掠奪亞洲國家黃金揭秘(摘編之一)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5/11/12/000783951.shtml
二戰日本黃金寶藏的秘密:黃金武士http://bbs.qianlong.com/thread-1232108-1-1.html
戰後日本為何倔起的如此之快?——日本以天皇為首的獸兵二戰殺人掠奪的黃金寶藏
http://bbs.1931-9-18.org/viewthread.php?tid=168245
洗劫南京:日本人把屍體金牙也敲下來http://auto.sina.com.cn/news/2006-01-24/1600165419.shtml
日本人掠奪中國六千噸黃金 屍體上的金牙也要敲下http://www.stnn.cc/reveal/200610/t20061020_367751.html
當代日本黃金市場(七十年代至今)http://ke..com/view/4280339.htm
關於日本人的金牙問題,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網友說法一:打仗打的沒錢了,普通老百姓都要砸鍋賣鐵,於是一些人為了存下硬通貨乾脆鑲上金牙,這樣鬼子政府也不好拔牙收集資源吧。結果倒霉的是被派到前線了便宜了美國佬。
網友說法二:日本人確實愛鑲金牙,特別是軍人,出征前家人都要為他們准備一顆金牙,好像是保佑什麼的。可惜鑲金牙沒能讓他們躲開子彈,反而讓他們的屍體遭受二次破壞。多少日本人因此被毀的慘不忍睹啊,真是活該。
網友說法三(爆笑類):小日本特喜歡甜食(看東史郎日記就能感受到),而當時日本沒全國牙防組推薦使用的牙膏,所以蛀牙應該不少。那時候鑲牙的材料黃金比較普遍,故而便宜了米英鬼畜。
網友說法四:老美覺得亞洲人什麼都是金做的,朝鮮戰場上美國大兵扒屍體上了癮,連青銅器和銅鑼都當寶抱回去…翻譯告訴他們這不是黃金是銅他們還死活不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網友說法五:鑲金牙不光是日本人多,猶太人也不少,中國人解放前也很多。牙齒壞了,用其它東西鑲補,有的不結實,有的生銹,只有金牙不生銹還軟硬適度,還有鑲銀牙的。有些人為了炫耀有錢,還專門把沒壞的牙鑲一個金套,一呲牙金光閃閃,讓人覺得俗不可耐,可他們自己覺得很風光,很有面子。這也曾經是一種文化。
小說節選,注意裡面提到有關金牙的事——下數第三段:
周天化的爺爺是修鐵路的華工。周天化的父親20歲時,被爺爺從廣東鄉下帶到了加拿大。當時父親已經結婚,可母親還太小,還沒生孩子。父親來加拿大後想把妻子帶出來,但那時帶一個人要付500加元的人頭稅。父親交不起這么多錢,帶不出老婆,結果在當地找了個女人結婚了,生了三個孩子。周天化的母親等了十年後才被帶出國,作為二房和他的老公以及另一個老婆和她三個兒子住一起。那時加拿大海關嚴格限制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配偶進入,所以這里的黃種女人很稀少,大部分男人都是打光棍單身的。周天化的媽媽從廣東鄉下來到溫哥華之後,正遇上一個日本人餐館急需女工,出的工錢比華人餐館高得多。周天化的媽媽後來一直在這間日本餐館做女招待。周天化就是在這期間出生的。
母親生下他之後一個禮拜後,就帶著周天化去上班了。周天化是和餐館老闆吉島茂的兒子熊本一起長大的,後來又是在一個學校一起讀書。那個時候本地出生的移民孩子已可以免費讀書,學校里中國孩子日本孩子還有白人孩子都在一起上課。但是在1937年中日爆發全面戰爭之後,兩國僑民也開始了對立。兩個街區的商業停止了交往,人員也相互有了敵意。周天化的母親不再去吉島茂的壽司餐館做女招待了,但是她變得不再快活,不久就生了大病。在病倒之前,母親帶他去一個日本牙醫那裡安了一個金牙齒。對於日本人來說,裝上一顆金牙表示他已經成人了。裝金牙的過程象是舉行一次成人禮。周天化那顆被敲下來的牙齒會被放到寺廟里,和其他日本年輕人的牙齒混在一起。這些牙齒會受到僧人的保護,因為這些牙齒如果落到敵人手裡加以傷害,那麼它們的主人就會災難纏身。
裝完金牙之後,母親的病情加重了。她臨死之前對周天化說: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應該去幹活了。我想你還是上吉島茂那裡做事吧!你可以和熊本他們一起到漁業合作會社裡當水手,到大海里去打漁,你在那裡會過得快活一點的。他們會接受你的。
就這樣,周天化和吉島茂之子熊本一起出海打漁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漁船是帶著機器動力的,可以開出很遠。在這些加拿大出生成長的青年人心中,對於他們的祖國沒什麼特別強烈的觀念。盡管中日兩國已經打得山崩地裂,他們之間在船上從來沒有不和。那年武漢保衛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正是他們在海里追趕金槍魚群的季節。
⑶ 二戰剛結束時美國的黃金儲備等幾個問題
二戰結束後的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價值246億美元,約19925噸。占當時整個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74.6%(這是戰後的最高數字),美國以此巨額黃金支撐了其「布雷頓森林體系」
英國英格蘭銀行黃金儲備約有5000噸,戰時這些黃金曾被轉移到加拿大。
法國的法蘭西銀行黃金儲備為2226噸,這是二戰時輾轉非洲保存下來的。
日本在二戰中從各佔領國掠奪了大量黃金,美國戰勝後搜颳了一部分,另有一部分戰敗前被秘密掩藏。
國民政府的1949年的金銀外匯儲備2.75億美元,換算成黃金大約是200噸。
⑷ 二戰中日本掠奪的黃金有多少哪裡去了
注意,黃金掠奪論是謠言。無論是日本的還是蔣某人的。
首先要明確一個基本現實,中國並不是黃金富產國,影視劇里好像我國用金銀當作貨幣搞得好像黃金白銀遍地都是似的,都是誤導,實際上中國古代貨幣多用銅制,而只有少數官家公帑用於庫存儲備的才是真正的白銀,而黃金更加是少之又少,更沒有民間用黃金當貨幣的先例。過去不平等條約里賠出去的黃金白銀,就好像今天我們國庫里的黃金儲備一樣屬於實際價值(沒了這些,你手上的人民幣就都是廢紙了)。不是說家裡都是黃金了。這是嚴重的誤區。
當初宣揚蔣帶走多少多少黃金,都是扣帽子罷了,不可當真。
⑸ 二戰:日本究竟掠奪了多少華人財富
由於至今沒有官方統計公布,所以本文只能大概計算。
正常估計,日本在中國掠奪的黃金,至少在18000噸。
1、在南京收集6000噸黃金
作為歷史古都,南京在過去1000年內一直比較富有。二戰期間,日本在南京造下的殺劫大家都知道,更讓人震驚的是,南京的黃金白銀珠寶古董字畫等,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都幾乎被日本人收刮一空。「金百合計劃」的第一個案例,就是南京,由1000多日本專家和尚執行。
現在人們只能大概估計,日軍從南京收貨的黃金,不下於6000噸。至於其他的珠寶玉器古董字畫瓷器等等,一概搞不清,畢竟南京被日本人殺光了,根本無法知道究竟被搶了多少。
有傳言,日本國內有很多地道,專門用來堆放各種黃金珠寶,多不勝數!
日本在各國財富的搶劫中,除了很多運回日本,或者埋藏在環太平洋地區(後來流傳藏寶圖)等之外,還有很多屬於戰爭中消耗的。用你國家的資源,殺你國家的人,搶你國家的東西,標準的「以戰養戰」。
另外,有一個數字很能說明問題,二戰之後,龐大的亞洲各國的黃金儲備只佔全球的5%,亞洲的黃金去哪了?
二戰之後,日本並沒有得到什麼嚴重懲罰,最終只賠償了15億美元,還是分期付款。但和二戰之後掠奪的財富相比,這點賠償真的是九牛一毛。郁悶的是,中國損失巨大,不會低於當時美元幣值的5萬億美元,但絲毫未能要回一點東西。
⑹ 二戰日本在東南亞搜刮掠奪無數的金銀財寶,最終都弄到哪去了
在二戰中日軍不僅殺人成性,而且更是視財如命,他們的瘋狂掠搶在整個亞洲戰場表現的淋漓盡致。為了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地掠奪亞洲人民的財富,專門有一個叫山百合會的秘密組織機構,在日本軍方、皇族的直接領導下,專司秘密搜刮轉移隱藏在佔領地掠奪來的巨大財富。
羅哈斯就是菲律賓一位私人尋寶者,1970年他在呂宋島北部山中發現了一尊純金佛像,重約1噸,體內還藏有大量稀世珠寶。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聽聞命令軍隊搶走金佛像,引起菲律賓公眾嘩然。後來,馬科斯迫於輿論壓力歸還了一尊實心銅佛像。根據專家估算,僅這尊金佛像本身的價值就超過2.6億美元。1996年,羅哈斯家族在美國法院起訴馬科斯及其繼承人,要求賠償損失。1998年法院判決,馬科斯的妻子伊梅爾達必須把金佛像歸還給羅哈斯。
⑺ 二戰爆發前和結束時各國黃金儲備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統計資料庫與相關報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http://www.imf.org/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世界經濟觀察報告---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weorepts.htm )每年發表兩次,詳述世界經濟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數據詳實資料豐富,報告中全部數據以資料庫形式與其鏈接,按年度進入報告正文,點擊The WEO Database 可以方便地查找某一年度、某一國家、某一方面的具體數據。也可以從報告目錄頁左側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世界經濟觀察資料庫)直接進入資料庫按國家(Search by:Country or Country Groups)或按具體項目(Search by:WEO Aggregates)查找。 通過頁面上方的Country info欄目,按字母順序,或在搜索框輸入國家名稱檢索,可以進入有關國家的相關頁面,查看該國詳細的數據和資料。
2、 WDS database( http://www-wds.worldbank.org/ )
WDS(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database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報告資料庫---世界銀行的年度報告提供了全球幾乎所有國家或地區有關增長和發展的最新數據和統計資料,該資料庫可以檢索和瀏覽14,000多份文件,可以分別按國家、文件類型(分析與咨詢、研究報告、項目文件等)和部門(農業、經濟政策、環境保護、金融、石油與天然氣等)進行一般檢索和包括文件語言限定的高級綜合檢索。主頁上方的「Countries」、「Data」等欄目,均鏈接至世界銀行網站主頁( http://www.worldbank.org/ )的相關內容,可以按國家和數據種類等進一步查找。如按數據類型(Data & Statistics > Data by Topic)查找,分為26個主題,每個主題頁面都有WDI(世界發展指標資料庫)和Useful sites on this topic(有助於了解該主題的網頁)、Useful links(有用的鏈接)或World Bank sites with data on this topic(載有該主題數據的世行網頁)等相關鏈接,可以據此擴大檢索范圍,找到更多的相關數據和資料。
3、UNSD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unsd/databases.htm )
聯合國統計司(UNSD)資料庫。其中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商品貿易統計資料庫)為1962年以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已積累近700百萬條記錄;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 (MBS Online)(在線統計月報)包括了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狀況每月統計數據,可以按各種經濟指標(Data dictionary)和按國家/地區(Countries & areas)等進行查詢;United Nations Common Database (UNCDB)(聯合國公用資料庫)是一個對全部文件元數據採用一種共同的格式實現不同來源信息一體化開發的非專門用戶使用的在線瀏覽與查詢系統,提供從30個專用數據源中選取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連續性數據。
4、Asia-Pacific database( http://www.unescap.org/stat/data/apif/index.asp )
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UNESCAP)的亞洲與太平洋沿岸國家資料庫,可以分別按國家(Order by country)和各種指標數據(Order by indicator)查詢,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內儲蓄、個人消費、外債、消費品物價指數、消費者食品物價指數、政府財政收入與各種支出,以及人口、教育、就業等等社會和經濟指標數據詳盡齊全,其中文版(Chinese Version)對漢語用戶尤其便利。該網站的其它欄目,如Publications、Programmes等可以提供某一國家更為全面的數據和資料。
5、Statistical Data Locators( http://www.ntu.e.sg/lib/stat/statdata.htm )
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製作的全球統計數據檢索工具,按洲分國別提供查詢入口和書目、主題檢索指南,各國之下詳列相關鏈接,政府官方網站和專業網站盡在其中,堪稱精良、便捷的查詢平台
6、Statistical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ww.lib.umich.e/govdocs/stats.html )
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圖書館的專門揭示和利用網路統計資源的網站。分類詳盡,鏈接資源權威,是查找統計資料的指南和入門工具。
對於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貿易、就業等某一經濟領域的更為具體、詳細的數據與資料,可在上述檢索的基礎上,利用5--6進一步查找相應的專業數據。
⑻ 二戰時候,日本從中國掠奪的黃金究竟去了哪裡
日本戰後為何能如此迅速的恢復,好多人說是美國的扶持和日本擁有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再加上朝鮮戰爭中日本獲得美國巨額軍事訂單,使日本快速走上了復興之路,日本重建的錢從哪來?因為你即使有再好的工人,再多的訂單,沒有錢一切都是白談,可能有人會說,那是日本人攢下的,這種想法根本站不住腳,因為誰都知道,日本是個資源小國,到了戰爭的末期,日本的國民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狀態,根本不會有錢,而當時的錢,紙幣是不能作數的,只能是黃金。
日本本身並沒有多少的黃金儲備,但是日本人會搶,日本在侵佔朝鮮跟中國之後,制定了一個專門在中國跟朝鮮搜刮黃金的計劃,名字就是「金百合計劃」,這個秘密組織,在中國地毯式的搜索黃金,找到之後便融化成金塊,運回國內秘密的藏了起來,戰後,美國人知道日本的黃金秘密,但是美國人沒有將之公之於眾,而是選擇了跟日本講和,對日本的懲罰也是象徵性的,所以說,日本人的戰後重建,是日本的產業工人加上朝鮮跟中國的黃金,如果沒有中國的黃金,日本的戰後重建也只是個夢。
⑼ 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黃金儲備量為什麼那麼大儲備量在世界前列!
歷史上在日本戰國時代發現了幾個大金銀礦,其中佐渡金山年產400公斤黃金,石見銀山年產38噸銀。在200年裡貢獻了當時全球金銀總量的三分之一。明朝以銀為流通貨幣的原因之一就是從日本流入的大量金銀。但是這些金銀沒有作為主要儲備留到現在,大部分在日本19世紀工業化,20世紀對外擴張的過程中消耗掉了。現在日本的黃金儲備一部分是殖民掠奪來的,更多是日本在二戰後經濟發達的時候購入的。
另外「日本資源匱乏」一直是日本人自己對外擴張的生存借口之一。日本是火山島鏈,金屬礦產儲量不低,面積上和西歐國家比也僅次於法國,即使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人口仍然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只是有兩個巨無霸的鄰居顯得很矮。
「資源」是個很泛的概念,比如地理資源,日本是很匱乏。人力資源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堪。能源方面化石能源也很少,但日本重金屬、貴金屬礦產比較豐富。中俄主要是面積大,日本礦產密度更高一些。
⑽ 二戰之前日本黃金儲備量
日本礦物都很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