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檢測水泥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Ⅱ 水泥的化學指標有哪些
水泥化學品質指標
(1)不溶物。國標規定:I型硅酸鹽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過0.75%,Ⅱ型不得超過1.5%。
(2)燒失量。國際規定:I型硅酸鹽水泥燒失量不得大於3.0%;Ⅱ型硅酸鹽水泥燒失量不得大於5.0%。
(3)氧化鎂。國際規定:硅酸鹽水泥中MgO含量<5.0%,若水泥壓蒸安定性合格允許MgO含量<6.0%;礦渣水泥熟料中的MgO含量<5.0%,若水泥壓蒸安定性合格允許MgO含量<7.0%;火山灰質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復合水泥其熟料中MgO必須小於5.0%,若水泥壓蒸安定性含量允許MgO含量<6.0%。
(4)SO3。國際規定:礦渣水泥中SO3不得超過4.0%,其他五類水泥中SO3不得超過3.5%。
(5)鹼含量。若水泥中鹼含量高,當選用含有活性的骨料配製混凝土時,會產生鹼骨料反應,國際規定:水泥中鹼含量按Na2O+0.658K2O計算值來表示,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戶要求提供低鹼水泥時,則水泥中的鹼含量不大於0.60%或由雙方商定。
Ⅲ 評價水泥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幾項
水泥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1)比重與容重:普通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採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3)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鍾,終凝時間不遲於12小時。
(4)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准。
(5)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6)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Ⅳ 水泥的常規指標有哪些
您好:
1、細度:採用干篩法和負壓篩法,發生爭議時以負壓篩法為准。
2、體積安定性:採用試餅法和雷氏夾法,發生爭議時以雷氏夾法為准。
3、標准稠度用水量:調整水量法和固定水量法,發生爭議時以調整水量法為准。
4、凝結時間,初凝時間:是指水泥從加水時刻起到水泥失去塑性而經過的時間。終凝時間;是指水泥從加水時刻起到水泥硬化而經過的時間。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水泥的性能指標
水泥的性能指標:
一、比重與容重:標准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採用1300公斤/立方米。
二、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三、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鍾,終凝時間不遲於6.5小時。
四、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准。
五、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六、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七、標准稠度:指水泥凈漿對標准試桿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時的稠度。
(5)水泥的主要指標擴展閱讀:
水泥質量鑒別:
一、「望」泥知優劣
首先,從外觀上看包裝質量。看是否採用了防潮性能好不易破損的復膜編織袋,看標識是否清楚、齊全。其次,仔細觀察水泥的顏色。一般來講,水泥的正常顏色應呈灰白色,顏色過深或有變化有可能是其它雜質過多。
二、「聞」泥析品質
這里的「聞」不是聞氣味,畢竟聞水泥對消費者是不安全的,這里的「聞」是「聽」,聽商家介紹關於水泥的配料,從而來推斷水泥的品質。國內一些小水泥廠為了進行低價銷售,違反水泥標准規定,過多地使用水泥混合材料,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標准進行原料配比,其產品性能可想而知。
三、「問」泥的來源
主要是詢問水泥的生產廠家和生產工藝,看其「出身」是否正規,生產工藝是否先進。當前,非法建材裝修市場上的水泥產品以小立窯工藝生產的居多,不但產品質量十分不穩定,也是環保的大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泥
Ⅵ 水泥的三大指標分別是什麼
安定性,強度和標准稠度(測凝結時間)。
混凝土裡面的化合物與已凝結的混凝土中所含的半水化水泥,游離鈣,氧化硅等物質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產生硬質性物質,這些化合物最終會使混凝土表層的密實度提高,從而提高混凝土表層的強度、硬度、耐磨性、抗滲性等指標。
硬度耐磨度:30分鍾以後增加45%,反應完全後提高2-3倍;莫氏硬度達到8度以上抗撞擊能力:抗撞擊能力提高13.3%。滲透性:48小時後處理試樣滲透性為0.33%,50天後為1.04%。
(6)水泥的主要指標擴展閱讀:
水泥主要技術指標
(1)比重與容重:標准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採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3)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鍾,終凝時間不遲於6.5小時;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終凝時間不遲於10小時。
實際上初凝時間在1~3h,而終凝為4~6小時。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由專門凝結時間測定儀進行
(4)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准。
(5)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6)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7)標准稠度:指水泥凈漿對標准試桿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時的稠度。
Ⅶ 水泥的生產指標標准
1、水泥主要技術指標
(1)比重與容重:標准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採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3)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鍾,終凝時間不遲於6.5小時;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終凝時間不遲於10小時。實際上初凝時間在1~3h,而終凝為4~6小時。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由專門凝結時間測定儀進行
(4)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准。
(5)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6)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7)標准稠度:指水泥凈漿對標准試桿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時的稠度。
2、水泥標準的修訂
中國水泥新標准與老標准相比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採用GB/T 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代替現行GB177—85《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二是以ISO強度為基礎修訂了中國六大通用水泥標准。
(1) GB/T 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標准制訂
GB/T 17671—1999是中國等同採用國際標准ISO 679—1989制定的,於1999年2月8日發布,1999年5月1日起生效。
GB/T 17671—1999與GB177—85同屬檢驗水泥膠砂強度的「軟練法」,即採用塑膠砂,40X40X160mm稜柱試體,將試體先進行抗折強度試驗,折斷後的兩個半截試體再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兩者的核心差別在於膠砂組成不同,ISO方法採用的水灰比適中,灰砂比適中,特別是採用了級配標准砂,因而ISO方法檢驗得到的強度數值比GB-177方法更接近於水泥在砼中的使用效果。
(2)六大水泥標准修訂的主要內容
a.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改為GB/T 17671—1999方法
六大水泥產品標准均引用GB/T 17671—1999方法作為水泥膠砂的強度檢驗方法,不再採用GB 177—85方法。因此GB/T 17671—1999方法上升為強制性方法,而GB 177—85方法下降為推薦性方法。
b.水泥標號改為強度等級
六大水泥老標准實行以Kgf/cm2表示的水泥標號,如32.5、42.5、42.5R、52.5、52.5R等。
六大水泥新標准實行以Mpa表示的強度等級,如32.5、32.5R、42.5、42.5R、52.5、52.5R等,使強度等級的數值與水泥28天抗壓強度指標的最低值相同。
新標准還統一規劃了中國水泥的強度等級,硅酸鹽水泥分為三個等級6個類型,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個等級6個類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c.強度齡期與各齡期強度指標設置
六大水泥新標准規定的水泥強度齡期均為3天、28天兩個齡期,每個齡期均有抗折與抗壓強度指標要求。
3、水泥污防標准
水泥工業碳排放量僅次於電力行業、資源消耗與生態破壞問題突出的水泥業即將迎來新一輪淘汰潮。
國家環境保護部日前公布《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和《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這兩份文件所傳達的信息是,國家將通過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標準的收緊,全面削減水泥工業的污染物排放,同時化解水泥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不論是技術政策還是技術指南,都應該具有強制性。
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水泥協會介紹,水泥行業是重點污染行業,其顆粒物排放佔全國顆粒物排放量的20~30%,二氧化硫排放佔全國排放量的5%~6%,有些立窯生產中加入螢石以降低燒成熱耗,還造成周邊地區的氟污染。
水泥行業是我國繼電力、鋼鐵之後的第三大用煤大戶,我國水泥熟料平均燒成熱耗115千克標煤/噸,比國際先進水平高10%多。全國現有規模以上水泥生產企業約4000家,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500多條。水泥行業二氧化碳的排放僅次於電力行業,位於全國第二。水泥企業的礦山資源消耗與生態破壞也是突出問題。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編制的《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介紹說,編制組2010年對158家水泥企業進行調研,對於每條5000噸/天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而言,企業每年需繳納排污費約90~100萬元。
如果通過技術改造和監管到位,顆粒物排放減少50%,氮氧化物減少25%,每年可減少排污費約30萬元,相當於年噸水泥少交費0.15萬元,按全國水泥量18.6億噸計算,今後5年可減少排污費達13.95億元。同時減少了粉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污染,環境及社會效益巨大。
如果水泥行業能在今後五年內達到30%的原料/燃料替代率,則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億噸,同時因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成本節省達3720億元,產生巨大的環保及經濟效益。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水泥行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總是連續伴隨著產能過剩問題。國家控制水泥產能過剩的紅色令牌一直不斷,但每個階段重大技術創新、提升和發展都為化解行業產能過剩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據中國水泥協會介紹,前三年,全國投資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463條,新增熟料產能達5.47億噸,這也就意味著,至少約有2億噸的落後技術產能被擠兌出來,淪為過剩產能。但「正是水泥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增強了水泥企業追求技術進步和改進管理的動力,充分的市場競爭優化了資源配置。」孔祥忠說。
《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編寫組特別指出,技術指南應與各種排放標准(包括地方標准)建立關聯關系,並要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Ⅷ 評價水泥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幾項各自反應水泥的什麼性質
可從三個大方面來作答:
一、物理性質
①凝結時間:國標規定,硅酸鹽水泥的初凝時間不少於45min,終凝時間不大於390min;普通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復合水泥的初凝時間不小,45min終凝時間不大於600min(反應水泥的品種及漿體含水率)
②安定性:(是表徵水泥漿體硬化後是否發生不均勻體積變化的性能指標)
③細度:是表示水泥顆粒粗細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標,對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水泥需水量、和易性、放熱速率和強度都有影響
二、強度
①水泥的強度:水泥強度是評價水泥質量、確定水泥強度等級的重要指標,也是水泥混凝土和砂漿配合比設計的重要計算參數
②水泥的強度等級:水泥的強度等級是根據規定齡期測定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來劃分的
三、水泥的化學品質
①有害成分含量:為保證水泥使用質量,要求水泥中的氧化鎂、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量
②不溶物:水泥中的不溶物來自原料中的粘土和二氧化硅,由於煅燒不佳、化學反應不充分而未參與形成熟料礦物,這些物質將影響水泥的有效成分含量
③燒失量:一定程度上反映水泥熟料煅燒質量,也反映了混合材料摻量是否適當,以及水泥受潮情況
④鹼含量: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鹼性氧化物,會與集料中活性二氧化硅或活性炭酸鹽發生化學反應,其生成物附著在集料與水泥石的界面上,且遇水膨脹引起水泥石脹裂,導致粘結強度降低,破壞混凝土結構。
參考文獻:
《道路工程材料》李立寒等 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