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鋰的曾經首富
2010年4月,根據深圳市海普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意向書顯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樂仁科技,其股東李鋰持有99%股權,李坦持有1%股權;公司第二大股東為金田土科技,其股東李坦持有99%股權,李鋰持有1%股權;公司第四大股東為水滴石穿科技,其股東單宇持有99%股權,李坦持有1%股權;公司第五大股東飛來石科技是李鋰的獨資公司。
其中李鋰與李坦系夫妻關系,單宇與李坦系兄妹關系,因此樂仁科技、金田土科技、水滴石穿科技、飛來石科技存在關聯關系。樂仁科技、金田土科技和水滴石穿科技、飛來石科技對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1.05%、35.42%、4.03%和3.5%,持股數量分別為14778萬股、12751.2萬股、1450.8萬股和1260萬股。
據此,李鋰李坦夫婦合計持有海普瑞28803.7萬股,僅以發行價148元/股計算,李鋰李坦夫婦身家已達426.29億元,這一數字高於中國首富深圳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350億元也遠高於目前A股首富張近東的財富。而不少業內人士預計,海普瑞上市後股價甚至翻倍,或許將晉升為2010年內地首富。
鋰,是一種閃亮的比較活潑的輕金屬。46年前,李鋰的父親、一名化學老師,給兒子起這個單名,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大放光彩。如今,李鋰的光彩,已不可阻擋。
「他這20多年走來,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無聊。」李鋰學生時代最好的朋友、現利爾化學股東黃世偉說,他希望通過本報和大家分享李鋰閃光的亮點。只是因為,這或許會對孩子們和教育界、企業界的人有所啟發和幫助。
海普瑞的生意來自1.8億根豬小腸
李鋰、李坦夫婦合計持有海普瑞28803.7萬股,以發行價計算,其身家為426.29億元,超過身家396億元的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成為內地新首富。
1998年4月,兩人創立海普瑞。如果不是這次上市,海普瑞在國內眾多制葯企業中知名度並不算高。這家公司做的生意與1.8億頭豬的豬小腸有關。李鋰和李坦控制了71.96%股份的海普瑞主營業務是肝素鈉原料葯――就是從豬小腸粘膜中提取肝素,加工成肝素粗品,加工成肝素鈉或鈣原料葯,再形成肝素制劑(抗血凝作用)。
海普瑞2009年上半年產能達到了4萬億單位,換算後相當於需要2億根豬小腸。
海普瑞實際控制人為李鋰、李坦夫婦,二人分別任海普瑞董事長及董事、副總經理,而公司董事、總經理單宇是李坦的哥哥。
5月6日,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中小板正式掛牌上市,開盤價即為166元/股,盤中最高漲至188元,成為中國兩市第一高價股。公司掌門李鋰、李坦夫婦按照開盤價計算,身家已經達到478億元,成功超越持股市值396億元的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接棒中國新首富。但好景不長,在次日股價沖至188.88元後,之後三天都出現大幅跳水,累計跌幅近30%。到5月12日,海普瑞收盤價已經跌到132.22元,最低時為130.28元,近百億元身家蒸發,「A股最貴股票」、李鋰夫婦「首富」的頭銜也曇花一現後迅速易主。
財富榜
胡潤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10海南清水灣胡潤百富榜》的前5名,今年是胡潤研究院第十二次發布「胡潤百富榜」,完整榜單及系列子榜將在今年10月中旬陸續出爐。46歲的李鋰及其家族以財富400億元排名第二。
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李鋰夫婦以119.7億元排第40位。
2015福布斯華人富豪榜第221名。
B. 深圳海普瑞葯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海普瑞葯業是領先的中國制葯公司,在全球擁有制葯領域、創新生物科技領域及CDMO領域的業務。2018年,按注射制劑的出口價值及出口量計,海普瑞(17.67,+0.68%)葯業在中國制葯公司中排名第一, 且產品主要銷往歐盟市場。自2010年5月起,海普瑞葯業A股已於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 002399)上市 。
發售股份數目 : 220,094,500股H股(視乎超額配售權行使與否而定)
公開發售股份數目 : 22,010,000股H股(10%,可予調整)
配售股份數目 : 198,084,500股H股(90%,可予調整及視乎超額配售權 行使與否而定)
回撥機制:
公開發售不足額而國際配售足額:將未足額部分回撥至國際配售。
國際配售不足額:可回撥至不超過20%且需下限定價。
國際配售足額且公開發售超購少於15 倍:可回撥至不超過20%且需下限定價;
公開發售超購15 倍或以上但少於 50 倍:回撥至30%;
50 倍或以上但少於 100 倍:回撥至40%;
100 倍或以上:回撥至50%。
發售價:18.4~20.6港元
基石投資者:
5位機構投資者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合共110百萬美元可購買的發售股份,相當於發售股份的約 18.8%,詳情見招股書399頁。
(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假設發售價為20.6港元)
發售時間:2020年06月24日-2020年06月30日(2020年06月29日截止孖展)
上市日:2020年07月08日
保薦人: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
包銷商: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招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海通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中信里昂證券有限公司、工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浦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及金聯證券有限公司
C. 創業板醫葯股有哪些
打開股票軟體——隨便選一支醫葯股(如雲南白葯)——按F10——點行業地位——以300開頭的都是創業板的醫葯股,所有的創業板醫葯股都有
D. 海普瑞 破發 跟高盛 養豬 有什麼關系
海普瑞廉價的原料儲備在未來兩年內有可能用完,屆時公司是否還能保持成本優勢存疑。而若高盛全資子公司GSPharma功成身退,其盈利及股價很可能會被打回原形
在今年眾多跌破發行價的上市公司中,海普瑞絕對是一個「極品」。之所以說它是「極品」,不僅僅在於其創紀錄的發行價格,更在於它與高盛「聯手」,套牢了無數基金與散戶。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高盛集團全資子公司GSPharma於2007年突擊入股海普瑞,其後「幫助」海普瑞拿到了美國FDA認證,並推薦海普瑞成為美國APP公司的供應商。據GSP harma兩次參股海普瑞的股份與價格綜合計算,其平均持股成本僅約為1.57元/股。
東方財富通手機炒股軟體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會後悔 突發暴漲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在海普瑞上市前後,其涉嫌虛假陳述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既然公司已經上市,筆者無意在此贅言,還是關注一下公司未來盈利與股價走勢的可能性。
顯然,海普瑞成為高盛在中國又一次成功演繹「暴利神話」的新樣本。這一次「暴利」的關鍵,是「豬腸」。
豬小腸煉出「全球最大」
海普瑞這家在招股意向書中號稱是「全球最大的肝素鈉原料葯企業」是怎樣「煉」成的呢?
其實很簡單,肝素鈉是從豬小腸粘膜中提取而來的,而全世界養豬最多的國家是中國。據統計,2005年中國豬肉產量佔世界總量的50%,排在第一位;其後是歐盟25國、美國、巴西和加拿大。2000至2005年間,世界豬肉產量提高了15.1%。在上述產量前12名的國家中,這5年裡豬肉產量增長百分率最大的國家依次為巴西、越南、中國、俄羅斯和加拿大。在這5年期間,美國豬肉產量增加了9.3%,歐盟25國的豬肉產量僅增加了2.3%。
近年來,美國養豬業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主要包括動物福利、糧食生產乙醇造成飼料漲價、人工短缺以及環境問題。而中國養豬業在人工、環境、社會成本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這為從豬小腸中提取肝素鈉原料葯提供了厚實的基礎。這是海普瑞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肝素鈉原料葯企業的關鍵。
從海普瑞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2007年時公司凈利潤為6816.1萬元,2008年凈利潤增至1.6139億元,而到了2009年,公司凈利潤暴增至8億元,兩年間凈利潤暴增11倍。這一盈利神話是如何演繹的呢?
高盛養豬與肝素納價格暴漲
故事得從2007年下半年說起。
就在子公司GS Pharma於當年9月3日以3688萬元人民幣首次參股海普瑞1125萬股後不久,據2008年8月《中國經營報》報道,高盛於2008年初開始斥資2億~3億美元在中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區湖南、福建一帶連續全資收購了十餘家專業養豬場。一時間,高盛養豬的消息被中國媒體廣泛轉載,並立即引起各界關注。
2008年底,肝素納的原料價格由5757.17元/億單位上漲至10082.37元/億單位,漲幅為75.13%,到2009年肝素鈉原料價格更是上漲至23168.79元/億單位,兩年之內漲幅高達302.43%。 2008年,在高盛的運作下,海普瑞成為美國APP公司肝素鈉原料葯的獨家供應商,APP對海普瑞的訂單采購量較2007年大幅提升392.95%。正是在原材料價格大漲,且國內肝素鈉企業因為「百特事件」而倍受美國打壓的2008年,海普瑞的毛利率從2007年的34.78%逆勢上升至56.16%。至2009年,海普瑞的毛利率仍舊高達48.27%。
毛利率疑問與「做局」傳聞
基於以上數據,筆者幫海普瑞算了一筆賬。
如果2009年肝素鈉原料價格比2007年上漲302.43%,海普瑞的生產成本至少上升257.06%,在此條件下,海普瑞的毛利率如果要從34.78%上升至48.27%,其肝素鈉的銷售價格至少要上漲350.16%。
再看看海普瑞的肝素鈉銷售價格,在其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07年海普瑞肝素鈉銷售價格為7776.66元/億單位,而2009年其產品銷售價格為35248元/億單位,銷售價格增長了353.25%。與上述計算比較,這裡面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但據中國醫保商會統計,2007年我國肝素鈉出口平均單價為1539.53美元/公斤;而據海關最新統計數據,2009年我國肝素鈉出口平均單價為6248.96美元/公斤,出口價格漲幅僅為305.9%,這與海普瑞提供的353.25%的銷售價格漲幅相差約50個百分點。
鑒於2008、2009年,海普瑞的產品主要銷售給APP公司,而APP與高盛關系「曖昧」;至於高盛的誠信——就在2010年7月15日,高盛以同意支付5.5億美元罰款,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今年4月對其提出的「民事欺詐」指控達成和解,因此海普瑞肝素鈉的銷售價格漲幅是否真如公司宣稱的那麼巨大,令人生疑。
假設海普瑞銷售毛利率的數據是真實的,如果其肝素鈉的銷售價格在兩年內沒有上漲350%以上,但毛利率卻實現大幅增長,那隻能說明它的生產成本並沒有隨肝素鈉原料的市場價格大幅上漲而激增。
在肝素鈉原料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海普瑞又緣何能夠控製成本呢?
正因有此疑點,坊間關於海普瑞兩年凈利暴增11倍的「神話」出現了一個頗有娛樂性的新版本——高盛2007年入股海普瑞,然後通過收購國內養豬場,大量囤積豬小腸,拉高肝素鈉原料價格。在拉升肝素鈉原料價格之前,高盛不僅授意海普瑞提前囤積,更通過自己旗下的養豬場給海普瑞提供了大量廉價的豬小腸作為原料儲備。在海普瑞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因為對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猝不及防,生產成本激增,導致企業虧損甚至倒閉時,高盛又給海普瑞找了一個「下家」APP公司做「托」,讓海普瑞舒舒服服地坐享廉價原料所帶來的利潤,最終造就了海普瑞的「凈利增長神話」,也造就了高盛的暴利神話。
當然,以上傳聞,不能得到各方的證實。
未來的盈利與股價風險
無論海普瑞的「凈利增長神話」背後真相如何,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推動股價的關鍵是盈利的可持續性,但目前來看,「天價發行」後的公司盈利和股價前景,可能面臨一些嚴重的後遺症。一方面,海普瑞廉價的原料儲備在未來兩年內有可能用完,屆時公司是否還能保持成本優勢存疑。而如若GSPharma功成身退,海普瑞的利潤及股價很可能會被打回原形。
另一方面,由於在高盛的扶持下,現階段海普瑞在肝素鈉行業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這讓歐洲的制葯企業非常緊張。據筆者了解,為了不讓海普瑞形成壟斷格局,一些歐洲制葯公司現在把訂單下給海普瑞的競爭對手,並給予優厚的價格,扶植他們以維持肝素鈉供應商競爭格局。就中國而言,目前也有煙台東誠、常州千紅、河北常山在內的多家肝素鈉原料葯生產商,均已獲得FDA認證,因此海普瑞未來的市場份額不僅很難增長,甚至還面臨著分額逐漸減小的風險。
E. 中恆集團股價連續暴挫,這只股票目前基本面是什麼情況
不知不覺離開中恆有整整一年多的時間了,面對如今負面新聞不斷,股價斷崖式下跌的中恆集團,個人卻認為,現在更多的應該是機會的出現了,我也將重新密切關注中恆集團,在我看來,值得關注甚至看好的理由如下:
1、基本面的投資核心沒有變,作為甲類醫保、基本葯物獨家品種的中恆血栓通專利保護期還很長(2006-2026年),更有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市場大背景……;
2、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知恥而後勇,相信中恆管理層2012年的表現只會更好、不會更差,公司復甦的基因還在,未來地產業務的剝離也有利於公司主業制葯業及保健食品的發展;
3、最大的利好,股價!隨著最壞結果的不斷出現、風險的充分釋放所帶來的股價崩潰式暴跌,仍然有著良好前景的中恆市值已經比乙肝疫苗完全失敗的重慶純啤酒還要小很多,正所謂無法再差、絕地逢生……,這一切:不過是投資中貪婪與恐懼的又一輪回……;
4、曾揚言定投、專注中恆集團很多年、近一年來的齷齪表現與傳說中的「庄托」無異的幾位「中恆名博」們都據說在「15元」徹底放棄了中恆……。
同時我從中恆與步長的解約事件、又例如有著「營銷專家」稱號的譽衡葯業其近年來業績不斷滑坡中所聯想到的一些東西,眾所周知,一直以來中國醫葯行業都是很黑很黑的,我有一位醫生股友由於耳濡目染太多更因此從不投資醫葯行業,認為那帶血的GDP讓他良心上過不去,中國的醫改任重道遠,但我還是樂觀的認為基本葯物制度只是開始,過去醫葯行業「下三濫」的營銷手段或許將越來越行不通了,這也許是步長與中恆解約的真實原因之一,中間驚人的利益鏈條有望得到更好的控制,並因此有利於真正具有竟爭實力、產品品質優良的醫葯企業做大做強,那麼於國於民都是大好事,但願?這不是我的一廂情願。
回答來源於金斧子股票問答網
F. 我股票601989今天停牌是不是要重組後面會怎麼走 該怎麼操作 謝謝
中國重工關於中國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審核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宜的停牌公告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通知,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 "並購重組委")將於2010年12月17日審核公司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宜。根據有關規定,經本公司申請,公司股票於2010年12月15日起停牌,待收到並購重組委的審核結果並公告後復牌。
重組是重大利好,持股待漲。
G. 海普瑞2015年年報年收入,每股收益
這是截圖!
H. 公司在香港買殼上市和空殼上市有什麼不同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
I. 誰了解深圳市天道醫葯有限公司
天道醫葯名義上的大股東是海普瑞公司大股東夫婦雙方的母親兩個人,所以實際控制人是海普瑞的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