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應遵循哪些原則反洗錢
(1)合法審慎原則,是指金融機構應當依法並且審慎地識別可疑交易,作到不枉不縱,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妨礙反洗錢義務的履行。
(2)保密原則,是指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保守反洗錢工作秘密,不得違反規定將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泄露給客戶和其他人員。
(3)與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全面合作原則,是指金融機構應當依法協助,配合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打擊洗錢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協助司法機關、海關、稅務等部門查詢、凍結、扣劃客戶存款。
(1)舉報可疑交易大致有四個步驟擴展閱讀:
反洗錢系統,簡而言之就是為了防範洗錢風險而建的系統,通過一系列電腦和人工判斷,揪出洗錢者的小辮子,然後上報給人行大大。
一、反洗錢系統依何而來?
洗錢的人總想千方百計把自己的黑錢合法化,例如你想給一個大領導送點錢,可是大領導要是直接收了你的錢存到賬戶上,被查起來給不了這筆錢合理的解釋可咋辦?所以人民的名義里吃面條的趙德漢處長只能大把的現金放到家裡了。可是假如趙處長有個開高檔服裝店的小姨子,那麼你直接到小姨子店裡高消費,發票一開,小姨子的收入有理有據有節,你衣服也不要直接拍拍屁股走人,這就是多了洗錢的環節。
當然人行大大絕對不會容忍洗錢的發生,所以不要想著把小姨子拉下水啦。我國陸續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規,對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進行指引,這些法律法規就是反洗錢系統建立的依據(人行大大要啥我就建啥)。
二、反洗錢系統的主要板塊
(一)客戶身份識別與客戶風險評級板塊
當你去銀行開戶的時候,需要填寫大量的個人信息並且提供身份證,這就是人行大大要求銀行進行的客戶身份識別。於此同時,你的信息也會進入到反洗錢系統進行電腦初評,給你一個高、中、低的風險評級。反洗錢系統的評級模型即根據人行的要求建立,綜合考慮你的行業、所在地區、公司的主營業務等等。
洗錢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客戶特性、地域、業務(含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行業(含職業)四類基本要素。金融機構應結合行業特點、業務類型、經營規模、客戶范圍等實際情況,分解出某一基本要素所蘊含的風險子項。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增加新的風險評估指標。 ——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指引
電腦初評之後,根據日常交易、信息變化等等情況,銀行還能夠對你的評級進行調整,因此每一個客戶對應著一個風險評級。
(二)客戶、交易的篩選板塊
當銀行發現了洗錢的蛛絲馬跡,就應該定期形成匯報,報告給人行大大的反洗錢檢測分析中心。那麼,什麼樣子的案例需要上報?人行大大把上報案例劃分為大額案例和可疑案例。根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金融機構應當報告下列大額交易:
1、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5萬元以上(含5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現金收支。
2、非自然人客戶銀行賬戶與其他的銀行賬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200萬元以上(含200萬元)、外幣等值20萬美元以上(含20萬美元)的款項劃轉。
3、自然人客戶銀行賬戶與其他的銀行賬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外幣等值10萬美元以上(含10萬美元)的境內款項劃轉。
4、自然人客戶銀行賬戶與其他的銀行賬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20萬元以上(含20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跨境款項劃轉。
根據管理辦法中提供的大額標准,銀行在反洗錢系統設計參數配置,那麼當一筆交易進入到反洗錢系統,系統會直接進行篩選,形成大額案例。
金融機構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戶、客戶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客戶的交易或者試圖進行的交易與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相關的,不論所涉資金金額或者資產價值大小,應當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可疑案例的情況范圍比較廣泛,例如:
1、短期內資金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或者集中轉入、分散轉出,與客戶身份、財務狀況、經營業務明顯不符。
2、短期內相同收付款人之間頻繁發生資金收付,且交易金額接近大額交易標准。
3、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短期內頻繁收取與其經營業務明顯無關的匯款,或者自然人客戶短期內頻繁收取法人、其他組織的匯款。等等等等
相比於大額案例,可疑案例的申報除了反洗錢系統進行篩選和預警之外,還需要進行人工的二次判斷,通過人工選擇在系統內對於可疑案例進行上報或者排除。
例如,總是半夜或者凌晨在ATM上取現的人可能會被系統篩選為有賭博跡象,那麼銀行反洗錢人員在調查之後發現這個人就是愛夢游取錢而已,就可以排除此人的可疑案例,選擇不上報給人行。
(三)案例的上報
大額案例和銀行選擇上報的可疑案例可以直接在系統中打包,報告到人行中備查。
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反洗錢系統中可以設置諸如報表統計、數據分析等板塊,以供人行檢查或者銀行內部的管理使用。
三、整體流程圖概覽
反洗錢系統的業務邏輯較為簡單,主要所做的是大額/可疑案例的篩選和上報,其中的模型和參數設計根據人行的要求即可。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依法提交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
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提交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的法律保護。
依法提交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受法律保護的對象為所以履行反洗錢義務的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是為了預防洗錢活動,維護金融秩序,遏制洗錢犯罪及相關犯罪而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06年10月31日通過,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3. 簡單說明可疑交易分析要點有哪幾方面
1、金融機構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客戶、客戶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客戶的交易或者試圖進行的交易與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相關的,不論所涉資金金額或者資產價值大小,應當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2、金融機構應當定期對交易監測標准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完善交易監測標准。如發生突發情況或者應當關注的情況的,金融機構應當及時評估和完善交易監測標准。
3、金融機構應當對通過交易監測標准篩選出的交易進行人工分析、識別,並記錄分析過程;不作為可疑交易報告的,應當記錄分析排除的合理理由;確認為可疑交易的,應當在可疑交易報告理由中完整記錄對客戶身份特徵、交易特徵或行為特徵的分析過程。
4、金融機構應當在按本機構可疑交易報告內部操作規程確認為可疑交易後,及時以電子方式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3)舉報可疑交易大致有四個步驟擴展閱讀:
反洗錢可疑交易的要點分析:
法律依據: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十一條: 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匯機構、政策性銀行、信託投資公司應當將下列交易或者行為,作為可疑交易進行報告:
(一)短期內資金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或者集中轉入、分散轉出,與客戶身份、財務狀況、經營業務明顯不符。
解析:資金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是指10個工作日內從多個賬戶向一個賬戶轉入資金後,又將與所轉入資金累計金額大額相當的資金轉向另一個賬戶;資金集中轉入、分散轉出是指10個工作日內向某一賬戶轉入資金後,又在短期內分多次將與所轉入資金金額大致相當的資金轉往其他多個賬戶。
(二)短期內相同收付款人之間頻繁發生資金收付,且交易金額接近大額交易標准。
解析:10個工作日內相同收付款人之間(不含同名賬戶之間的交易)營業日發生3次以上,或者營業日發生持續3天以上的資金收付,且交易金額接近大額交易標准。
(三)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短期內頻繁收取與其經營業務明顯無關的匯款,或者自然人客戶短期內頻繁收取法人、其他組織的匯款。
解析: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10個工作日內營業日發生3次以上,或者營業日發生持續3天以上收取與其經營業務明顯無關的匯款;自然人客戶10個工作日內營業日發生3次以上,或者營業日發生持續3天以上收取法人、其他組織的匯款。
4. 《反洗錢法》第23條對調查可疑交易活動有何規定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發現可疑交易活動,需要調查核實的,可以向金融機構進行調查,金融機構應當予以配合,如實提供有關文件和資料。
調查可疑交易活動時,調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出示合法證件和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出具的調查通知書。調查人員少於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證件和調查通知書的,金融機構有權拒絕調查
5. 想要快速甄別出反洗錢可疑交易,要注意的細節點都有什麼
洗錢雖然不是直接騙錢,但洗錢也是違法的,一般人是不會做出洗錢行為的。既然選擇洗錢,說明對方所獲得的錢是一筆不義之財,不敢直接通過自己的賬戶花出去,只能夠通過其他隱秘的方式將錢轉移到別處,因此洗錢在我國是被明令禁止的。有的時候自己不知不覺就會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為他們洗錢,所以大家也需要了解一些辨別反洗錢交易的技巧。
有的時候不法分子也會突然往自己的銀行卡當中轉一筆錢,然後再讓收款人去銀行將這筆款轉出去,進行一個完整的洗錢操作。因此在去銀行當中辦理這筆業務時,如果工作人員要求自己出示相關的證件,一定要積極主動的配合。這些都會對逮捕不法分子有一定的幫助,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線索。
6. 反洗錢可疑交易分析的要點有哪些
1、金融機構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戶、客戶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客戶的交易或者試圖進行的交易與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相關的,不論所涉資金金額或者資產價值大小,應當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2、金融機構應當制定本機構的交易監測標准,並對其有效性負責。交易監測標准包括並不限於客戶的身份、行為,交易的資金來源、金額、頻率、流向、性質等存在異常的情形,並應當參考以下因素:
(1)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發布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規定及指引、風險提示、洗錢類型分析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
(2)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發布的犯罪形勢分析、風險提示、犯罪類型報告和工作報告。
(3)本機構的資產規模、地域分布、業務特點、客戶群體、交易特徵,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結論。
(4)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出具的反洗錢監管意見。
(5)中國人民銀行要求關注的其他因素。
3、金融機構應當定期對交易監測標准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完善交易監測標准。如發生突發情況或者應當關注的情況的,金融機構應當及時評估和完善交易監測標准。
4、金融機構應當對通過交易監測標准篩選出的交易進行人工分析、識別,並記錄分析過程;不作為可疑交易報告的,應當記錄分析排除的合理理由;確認為可疑交易的,應當在可疑交易報告理由中完整記錄對客戶身份特徵、交易特徵或行為特徵的分析過程。
5、金融機構應當在按本機構可疑交易報告內部操作規程確認為可疑交易後,及時以電子方式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法律依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三章可疑交易報告
(6)舉報可疑交易大致有四個步驟擴展閱讀:
洗錢(Money Laundering)是一種將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行為,主要指將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通過各種手段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
「洗錢」一詞,源於二十世紀初,美國舊金山一家飯店老闆發現骯臟的錢幣常常會弄臟顧客漂亮的手套,於是就將在飯店流通的錢幣放進洗滌劑中清洗——這就是最初的「洗錢」。
2018年10月10日,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試行)》文件出台並公布 。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政府網
7. 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的四個要求
1、對要求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辦理規定金額以上的一次性金融業務的客戶身份進行識別,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客戶身份信息發生變化時,應及時予以更新;
2、按照規定了解客戶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質,有效識別交易的受益人;
3、在辦理業務中發現異常跡象或者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
4、保證與其有代理關系或者類似業務關系的境外金融機構進行有效的客戶身份識別,並可從境外金融機構獲得所需的客戶身份信息。
(7)舉報可疑交易大致有四個步驟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金融機構應當勤勉盡責,建立健全和執行客戶身份識別制度,遵循「了解你的客戶」的原則,針對具有不同洗錢或者恐怖融資風險特徵的客戶、業務關系或者交易,採取相應的措施,了解客戶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質,了解實際控制客戶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實際受益人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安全、准確、完整、保密的原則,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確保能足以重現每項交易,以提供識別客戶身份、監測分析交易情況、調查可疑交易活動和查處洗錢案件所需的信息。
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方面的法律規定,建立和健全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等方面的內部操作規程,指定專人負責反洗錢和反恐融資合規管理工作,合理設計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並定期進行內部審計,評估內部操作規程是否健全、有效,及時修改和完善相關制度。
金融機構應當對其分支機構執行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金融機構總部、集團總部應對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工作作出統一要求。
金融機構應要求其境外分支機構和附屬機構在駐在國家(地區)法律規定允許的范圍內,執行本辦法的有關要求,駐在國家(地區)有更嚴格要求的,遵守其規定。
如果本辦法的要求比駐在國家(地區)的相關規定更為嚴格,但駐在國家(地區)法律禁止或者限制境外分支機構和附屬機構實施本辦法,金融機構應向中國人民銀行報告。
金融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或者類似業務關系時,應當充分收集有關境外金融機構業務、聲譽、內部控制、接受監管等方面的信息,評估境外金融機構接受反洗錢監管的情況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措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書面方式明確本金融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在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方面的職責。
金融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或者類似業務關系應當經董事會或者其他高級管理層的批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1號(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7〕第2號(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8. 簡述可疑支付交易報告流程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2號)對這個說的很清楚了。
第八條金融機構應當將可疑交易報其總部,由金融機構總部或者由總部指定的一個機構,在可疑交易發生後的10個工作日內以電子方式報送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沒有總部或者無法通過總部及總部指定的機構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報送可疑交易的,其報告方式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確定。
第十四條除本辦法第十一、十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發現其他交易的金額、頻率、流向、性質等有異常情形,經分析認為涉嫌洗錢的,應當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第十五條金融機構對按照本辦法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的所有可疑交易報告涉及的交易,應當進行分析、識別,有合理理由認為該交易或者客戶與洗錢、恐怖主義活動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的,應當同時報告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並配合中國人民銀行的反洗錢行政調查工作。
第十六條對既屬於大額交易又屬於可疑交易的交易,金融機構應當分別提交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
交易同時符合兩項以上大額交易標準的,金融機構應當分別提交大額交易報告。
第十七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所附的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要素要求(要素內容見附表),提供真實、完整、准確的交易信息,製作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的電子文件。具體的報告格式和填報要求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規定。
如果僅僅是簡述報告流程,那就是第八條。
至於詳細的處理、報告流程,各金融機構內部都會有自己的規定,但都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