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價格彈性的實例
需求價格彈性應用舉例
⑴ 用於價格和銷售量的分析和估計。
例1、某國為了鼓勵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於1973年採取措施限制石油進口,估計這些措施將使可得到的石油數量減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價格彈性在0.8—1.4之間,問從1973年起該國石油價格預期會上漲多少?
解:∵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率/價格變動百分率
∴價格變動%=需求量變動%/需求的價格彈性
當價格彈性為0.8時,價格變動%=20%/0.8=25%
當價格彈性為1.4時,價格變動%=20%/1.4=14.3%
所以,預其1973年該國石油價格上漲幅度在14.3—25%之間。
⑵用於決策分析。
價格彈性對有些經濟決策是很有用的。例如,怎樣給出口物資定價?如果出口的目的在於增加外匯收入,那麼對價格彈性大的物資應規定較低的價格,而對彈性小的物資應規定較高的價格。又例如,為了提高生產者的收入,人們往往對農產品採取提價的辦法,對電視機、洗衣機、手錶等高級消費品採取降價的辦法,就是因為前者彈性小,後者彈性大。
⑶用於分析「谷賤傷農」這一經濟現象。
案例: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穀物歉收,會減少農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說,氣候不好反而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後穀物價格會上漲,農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試運用所學經濟學原理對這兩種說法給予評價。
分析:評價氣候不好對農民是否有利,主要看農民的農業收入在氣候不好的情況下如何變動。氣候不好對農民的直接影響是農業歉收,即農產品的供給減少,這表現為農產品的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如果此時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狀況不發生變化,即需求曲線保持不變,那麼農產品供給的減少將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
一般來說,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由需求的價格彈性與銷售總收入的上升之間的關系可知,此時農民的農業收入將隨著均衡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狀況不因氣候不好發生變化並且對農產品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氣候不好引致的農業歉收對農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當然,若需求狀況也同時發生變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彈性,那麼農民將不因氣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應該首先對農產品的需求彈性及需求狀況做出假定,而不能籠統地下判斷。
『貳』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價格管制的實例
搶鹽事件發生後,福建省鹽業公司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成立應對突發性事件保障食鹽供應協調指揮部,並電告各分公司和碘鹽廠每兩小時匯報情況,並加班生產,保證庫存,增加車輛調運,同時向政府和媒體反映情況,發公告辟謠,還將福州、寧德兩市食鹽調度許可權收歸指揮部。羅建強稱,全省各地生產和庫存均正常,該公司物流車隊將加班配送。福州市物價部門表示,將對哄抬物價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叄』 舉出一個價格上限的例子和一個價格下限的例子。
1、自己寫個介紹稿,剛畢業的話重點突出自己在學校的實踐經驗,做過什麼短期(除了從總體概括你的分析能力如何以外,盡量能再舉出一個例子來實際證明你的
『肆』 體現價值規律的實例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例:曾經一度由於市場上雞蛋供不應求,雞蛋的價格飛漲,農民看到有利可圖,紛紛養雞,使得當年下半年雞蛋供過於求,雞蛋價格急劇下降,農民的雞蛋無人問津,紛紛忍痛殺雞,這樣市場上雞蛋的供應量回落,價格又再度穩定下來。這個過程符合這樣的圖示:價格上漲—〉獲利增加—〉生產擴大—〉供過於求—〉價格下降—〉獲利縮小—〉生產縮小—〉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現實例子:2007年因為油價上漲,用生物原料(如玉米、大豆等)生產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油盛行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而單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會影響商品的價值量,卻會影響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數量,而生產者看中的營業額,即價值總量=商品價值量×商品數量,價值量不變,生產的數量增加,就會使單個生產者獲得額外的收入。
例:在大多數農民還採用人力耕種或牛耕的時候,某農民率先採用飛機播種和大型聯合收割機等先進技術,並且採用先進的育種方式,這樣他在會以更短的時間完成育種、耕種、收割等工作,並且有餘力去承包更多的土地耕種,到年底計算收入時,他不僅會收獲他原來本應收獲的那部分的糧食收入,而且還會獲得他額外承包的那本土地上的糧食收入。
『伍』 列舉現實生活中商品價格變化的事例
宜昌熱乾麵,前年3元,去年3.5元,今年4元...
『陸』 價格影響供給的例子
限制了他人思考價格機制是供求關系的信號傳遞機制,價格相對高了,我們就認為市場處於供小於求的狀態,反之亦然。我的觀點傾向於認為價格只是一個信號,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雙方所共同決定的,反映的是雙方的地位。當然題主可以說價格影響了供給,但這只是表面現象,深究其因,還是供給需求雙方的關系。此外價格機製作為信號能夠高效的調節資源,自然的傳遞市場資源稀缺匱乏等信息,這也就是市場經濟優於計劃經濟的根源之所在。
『柒』 需求價格彈性的實例
需求價格彈性應用舉例 例1、某國為了鼓勵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於1973年採取措施限制石油進口,估計這些措施將使可得到的石油數量減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價格彈性在0.8—1.4之間,問從1973年起該國石油價格預期會上漲多少?
解:∵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率/價格變動百分率
∴價格變動%=需求量變動%/需求的價格彈性
當價格彈性為0.8時,價格變動%=20%/0.8=25%
當價格彈性為1.4時,價格變動%=20%/1.4=14.3%
所以,預其1973年該國石油價格上漲幅度在14.3—25%之間。 案例: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穀物歉收,會減少農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說,氣候不好反而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後穀物價格會上漲,農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試運用所學經濟學原理對這兩種說法給予評價。
分析:評價氣候不好對農民是否有利,主要看農民的農業收入在氣候不好的情況下如何變動。氣候不好對農民的直接影響是農業歉收,即農產品的供給減少,這表現為農產品的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如果此時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狀況不發生變化,即需求曲線保持不變,那麼農產品供給的減少將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
一般來說,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由需求的價格彈性與銷售總收入的上升之間的關系可知,此時農民的農業收入將隨著均衡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狀況不因氣候不好發生變化並且對農產品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氣候不好引致的農業歉收對農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 當然,若需求狀況也同時發生變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彈性,那麼農民將不因氣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應該首先對農產品的需求彈性及需求狀況做出假定,而不能籠統地下判斷。
『捌』 介紹一些有關價格彈性理論進行價格決策的例子
就拿我們天天都吃的大米來說吧,因為大米是每個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所以說其價格彈性很小,不管賣米商提多高的價格我們都還是要去買,因為要生存,要吃飯。
但是,如果產品換成是海參呢?因為海參不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們不吃海參一樣生活,所以這種非必需品價格彈性就很高,如果賣海參的忽然把海參提了很高的價格,我們肯定不會去買。所以價格彈性小的商品對價格影響因素有限,而彈性越大價格影響因素也越大。
拓展資料:
價格彈性可分為需求價格彈性、供給的價格彈性、交叉價格彈性、預期價格彈性等各種類型。
需求價格彈性是需求變動率與引起其變動的價格變動率的比率,反映商品價格與市場消費容量的關系,表明價格升降時需求量的增減程度,通常用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數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數的比率來表示,也可做圖或列表示之;
供給價格彈性是供給變動率與引起其變動的價格變動率的比率,反映價格與生產量的關系,表明價格升降時供給量的增減程度,通常用供給量變動百分數與價格變動百分數的比率衡量;
交叉價格彈性又稱交錯價格彈性,是需求的變動率與替代品或互補品價格變動率的比率,表明某商品價格變動對另一商品需求量的影響程度;
預期價格彈性是價格預期變動率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當前價格變動率的比率,反映未來價格變動對當前價格的影響,用預期的未來價格的相對變動與當前價格的相對變動的比例表示。
『玖』 現實生活中存在哪些限制價格的例子
從日常必須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除柴、茶以外都是被限價了的。再到日常的必須用品像汽車,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在全國無論是在那你買同一輛車的價格都是一樣的。接著像煙草、一些國家保密葯品等等,只要是這些東西的價格能影響到國家政治的全部都有宏觀限價措施!
限制價格,即是restriction的價格。是政府制定價格低於市場價格,一般來說是因為廠商有壟斷地位所導致其價格過高,而限制其價格水平。會導致供不應求的現象。
限制價格影響:
1、價格水平低不利於刺激生產,從而使產品長期存在短缺現象
2、價格水平低不利於抑制需求,從而會在資源缺乏的同時又造成嚴重的浪費
3、限制價格之下所實行的配給制會引起社會風尚敗壞,會產生黑市交易,會出現「走後門」現象
4、此外,生產者也可能粗製濫造,降低產品質量,形成變相漲價
『拾』 物價不穩定的例子
石油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