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指標貢獻度計算

指標貢獻度計算

發布時間:2021-12-05 04:05:43

A. 貢獻率是如何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B. 個股對指數的貢獻度是如何計算

簡單點說:個股當日由於股票上漲(下跌)總市值,對整個市值增加(減少)的貢獻。
專業點:採用派許加權法計算點位。

C.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的「貢獻率」是如何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D. 貢獻度、貢獻率有何區別怎樣計算

如果是的話,那麼貢獻度contribution margin=價格price-可變成本variable cost
貢獻率contribution margin%=貢獻度CM/價格price 一般用來算盈虧平衡點break-even point.

舉例:一產品100元,可變成本20元,那麼貢獻度=80,貢獻率就是80%

E. 什麼是貢獻與貢獻率如何計算

貢獻和貢獻率是用來分析經濟總體的各個部分對經濟總體增長作用大小的兩個常用指標。通常分為產業部門貢獻和貢獻率、最終需求貢獻和貢獻率以及地區貢獻和貢獻率。 (1)產業部門貢獻和貢獻率的計算 產業部門貢獻指產業部門增加值的增長所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即經濟增長率)的增加額,產業部門貢獻率指在經濟增長率中各產業部門的貢獻所佔的份額。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業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該產業部門當年增加值-該產業部門上年增加值)/上年國內生產總值 某產業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該產業部門增加值增量/國內生產總值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中,經濟增長率僅指不變價增長率,從而產業部門的貢獻和貢獻率也僅指按不變價格計算的指標。而國內生產總值的現價和不變價往往是不同的,各產業部門增加值價格變化的比例也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能用現價計算的結果來代替可比價結果。後面要介紹的需求拉動和拉動率以及地區貢獻和貢獻率也是如此。 (2)需求貢獻與貢獻率的計算 需求貢獻和貢獻率通常也稱為需求拉動和拉動率,需求拉動指各種最終需求的增長所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即經濟增長率)的增加額,需求拉動率指在經濟增長率中各種最終需求拉動所佔的份額。計算公式為: 某種最終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該最終需求當年增量/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增量 某最終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某最終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要先算貢獻率,再算貢獻,原因是從需求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與從生產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和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往往是不同的。在我國國民經濟核算中,一般以生產法和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為准,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與生產法和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差額記為統計誤差。若用上述公式直接計算,則必須考慮統計誤差的拉動和拉動率,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各種最終需求的拉動之和與經濟增長率不等,各種最終需求的拉動率之和不等於1。但是,這樣做又會給經濟增長因素分析和預測帶來麻煩,並造成解釋上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和麻煩,我們先算貢獻率,後算貢獻。 採用這種處理方法之後,各種最終需求的拉動之和與經濟增長率相等,各種最終需求的拉動率之和恰好等於1,避免了統計誤差的影響。 (3)地區貢獻與貢獻率的計算 地區貢獻指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引起的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即經濟增長率)的增加額,地區貢獻率指在經濟增長率中各地區的貢獻所佔的份額。 與最終需求拉動和拉動率的計算方法一樣,地區貢獻和貢獻率的計算方法也要先算貢獻率,後算貢獻。因為在實踐中,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是由國家統計局和地區統計局分別計算的,前者並不是後者的直接加總,因此全國國內生產總值與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匯總額之間存在差額。如果用上述公式直接計算,就會出現各地區的貢獻之和與全國經濟增長率不等,各地區的貢獻率之和不等於1的情況,為了解決全國國內生產總值與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匯總額之間存在的差額所帶來的困難和麻煩,與最終需求拉動和拉動率部分採取同樣的辦法,即將公式修正如下: 地區對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量/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匯總額增量 地區對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地區對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像最終需求部分一樣,採用上述處理方法之後,各地區貢獻之和與經濟增長率相等,各地區貢獻率之和恰好等於1,避免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與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匯總額之間存在差額的影響。

F. 增長貢獻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6)指標貢獻度計算擴展閱讀: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3)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G. 請問,某部門某項考核指標計劃完成率120%,佔全部完成任務的50%,如何計算該部門對該考核指標完成的貢獻度

作為完成任務的貢獻度,其參照的比例或點位,就是任務總量或總比例。
如果你把貢獻度用點位來表示,那麼完成50%的任務,其貢獻度就是50點,即100點的總量貢獻度,50點是由他完成的, 該貢獻度只能考核整體貢獻佔比,雖然120%已經超額完成他自身的任務了,但該貢獻度不能體現他的自身完成情況。
如果你把貢獻度用百分比來表示,那麼完成50%的任務,其貢獻度就是50%

H. 貢獻率怎麼算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


(8)指標貢獻度計算擴展閱讀:

實例分析

2009年廣東省生產總值39081.5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006.0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產值19270.48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產值17805.09億元,增長11.0%。那麼三大產業對廣東省GDP的貢獻率是多少?

廣東省GDP增長總額=39081.59-39081.59/(1+9.5%)=3390.05(億元)

第一產業增長總額=2006.02-2006.02/(1+4.9%)=93.70(億元),貢獻率=93.70/3390.05=2.76%

第二產業增長總額=19270-19270/(1+8.7%)=1542.31(億元),貢獻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產業增長總額=17805.09-17805/(1+11.0%)=1764.46(億元),貢獻率=1764.46/3390.05=52.05%

閱讀全文

與指標貢獻度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理財通基金靠譜嗎 瀏覽:480
中國銀行投資理財 瀏覽:852
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 瀏覽:660
國機集團汽車品牌 瀏覽:37
廣安愛眾股票股東 瀏覽:254
發放外幣貸款會影響匯率變動嗎 瀏覽:254
國信證券長沙營業部 瀏覽:322
銀行金融服務報道 瀏覽:371
賬戶貴金屬點差優惠 瀏覽:777
美金當天匯率中國銀行 瀏覽:249
基金股票和 瀏覽:590
工行辦買房貸款容易嗎 瀏覽:611
2014年二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 瀏覽:325
平安旺財靠譜理財產品 瀏覽:107
大連公積金貸款利率2014 瀏覽:887
保險公司是類金融企業文化 瀏覽:214
銀行如何才能做信用貸款 瀏覽:835
微博光大銀行理財 瀏覽:170
5g晶元概念股龍頭股票 瀏覽:746
海外上市公司名錄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