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重要經濟指標公布時間
經濟指標是金融及經濟的數據的片斷, 由政府或私人機構的各種各樣的代理處出版的.這些統計是定期告知公眾, 因此, 在金融市場, 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依賴這些數據. 當許多投資對這種共享的信息的待機反應時, 經濟指標通常對產生交易及價格變動有很大的潛在力。盡管在表面上看起來在經濟上領先的掌握程序會帶來更大的方便去分析, 然後在充分了解經濟指標所提供的信息下交易, 幾個簡單的規則都是指有必要地根據這些數據來跟蹤組織及做出交易決定。
主要指標
國民生產總值 - 所有由本國或外國公司生產的產品及服務的總和,GDP顯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或下降)的步伐,並且被認為是一個經濟產量及增長力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工業生產率 - 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 - 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產品價格指數(PPI) - 產品價格指數是在製造業里價格變化的量度,它是度量賣價的平均變化,賣價是由國內生產者接受的產品價格用以再生產。它們包括製造業,采礦業,農業,電力業,通常用作經濟分析的PPIS是指那些成品,半成品及未加工品。
消費物價指數(CPI) - 消費物價指數是一個由城市消費(80%的人口) 支付籃子食品及服務的平均價格水平。它報道變化的價格種類超過200種。CPI通常包括各種使用者的手續費及稅費,這些直接與某一特定產品與服務的價格有聯系。
耐用品 - 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
就業成本指數(ECI) - 受薪就業時對在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
零售銷售 - 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動,節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調整。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銷售,及服務及難免發生的加在商品的費用稅收,但不包括負擔在消費者身上的銷售稅。
新建房屋報告 - 新建房屋報告量度每月與居住有關為單位的新建房屋的數目。一個建築的開始是指開挖地基的開始。同時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組成,住宅房是對利率變動而作出反應的第一要素。對開始/接受利率變化的反應,若以圖形來表示利率的話,可能是接近谷底的谷峰。要分析,關注前個月的價格變動百分比,報告會在大約下月中公布。
Ⅱ 我國經濟多項指標不斷向好嗎
盡管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的數據還沒有正式公布,但在長期研究宏觀經濟的權威專家眼中,中國經濟的總體態勢是清晰而明確的。「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為6.8%,已經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6.7%到6.9%的增長空間。我相信,上半年GDP增速還會保持在這個區間。中國經濟總體態勢穩中有進,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表示。
王昌林認為,代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指標包括GDP增速、勞動生產率和企業效益、居民收入、就業率、環保狀況等。目前,我國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居民收入跑贏GDP,工業利潤穩步增長,宏觀杠桿率、負債率在下降……多項經濟數據表明,經濟運行內在穩定性協調性增強,轉型升級成效突出,新動能茁壯成長,質量效益持續改善。
Ⅲ 我國一些經濟指標已處於世界前列的是什麼
中國經濟實力穩步上升。
歷史進入了20世紀70年代末,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果斷地結束長達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將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工作上來,並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目標不能動搖。
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突破口。30多年來,我們在國際關系、周邊環境、世界經濟等方面雖然也經歷了很多挫折與困難,但由於我們始終堅持並抓住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使得我國經濟在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發展。
中國經濟實力穩步上升,總量已「坐二望一」。2010年,我國GDP總量超過日本,達61006.204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經濟總量首次超過美國的一半;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躋身超10萬億美元經濟體俱樂部。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也是全球第一,2016年我國GDP總量已達到74.4萬億元,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達到了33.2%,是2000年的4.22倍,提前4年實現了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
中國經濟質量也明顯增強,硬實力穩步提升。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以「量增為先」正在向以「質增為主」的方向轉變,2014年面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結構失衡。
中國政府果斷地提出穩增長、調結構的方略,2016年又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將發展經濟的重點放在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質量上,經過幾年的改革調整,現在已取得了明顯的改善。
(3)下表顯示是我國幾項經濟指標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實力的穩步崛起:
1、經濟結構明顯優化,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世界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更加突出。
2、製造業和各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均居世界首位,外匯儲備和對外貿易也均居世界首位。
3、對外投資雙向增長和吸引外資水平居世界前列。
2012年以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和世界第一大投資國。招商引資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4、中國主要產業和領域穩步發展,特別是科技實力已走在世界前列。
農業作為國家經濟安全的第一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多種農作物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自2015年以來,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科技投入規模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才規模居世界第一位。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五是就業基本穩定,貧富差距不斷縮小,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
2016年,中國農村脫貧1240萬人,相當於國際社會提出的全球貧困人口每年減少5000萬人目標的20%。極端貧困已大大減少。
Ⅳ .解讀我國正處於什麼經濟環境(附上第3季的經濟指標)對證券市場有什麼影響
中國2009年前三季度GDP排行榜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18:06 近日,各地紛紛公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其中,內蒙古自治區GDP同比增長16.9%,增速繼續居全國首位。資源大省山西經濟增長排位雖仍然墊底,但繼一季度下降8.1%、上半年下降4.4%後重回增長區間,同比增長0.5%。31個省區市中,除上海、新疆、山西外,其餘各地GDP增速均高於或達到全國7.7%的水平,增幅兩位數的達18個。 No.1 內蒙古 16.9%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擴內需、促就業、保增長的各項宏觀政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宏觀調控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增速逐季加快。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09年前三季度全區GDP達5895.51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6.9%,增速繼續居全國首位,快於上半年0.7個百分點。 No.2 天津 16.3% 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出持續回升的良好態勢。據初步核算,並經國家統計局評估審定,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997.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繼續處於全國前列。 No.3 廣西 13.7% 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2日公布廣西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廣西生產總值5074.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7%,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北部灣經濟區增長勢頭強勁。 No.4 四川 13.5% 前三季度,四川全省經濟呈現止滑回升、快速恢復發展的良好局面。記者10月22日從省統計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前三季度全省GDP(國內生產總值)達10057.7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 No.5 重慶 13.4% 今年1至9月,重慶GDP增長13.4%,仍排在全國前6位。重慶保增長效果顯著,不僅僅是靠投資拉動,「而是得益於內在需求和經濟結構合理拉動。」黃奇帆表示,重慶市委市政府較早就對危機有所預見,提前部署了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12條措施,保民生促就業。 No.6 湖南 13.1% 湖南省統計局10月2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前3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8382.07億元,增長13.1%,比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 No.7 安徽 12.9% 安徽省統計局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省經濟同比增長12.9%,並且呈逐季加快之勢,一季度11.6%,二季度12.1%,三季度增長13.7%。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中,我省經濟堅定上行,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 No.8 陝西 12.9% 10月22日,記者從陝西省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我省經濟持續回暖,增速加快,好於預期。在國家及省委、省政府宏觀調控政策作用下,我省經濟迅速扭轉了年初下滑趨勢,二季度開始止跌回升,三季度回暖勢頭進一步增強。初步測算,全省三季度當季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1%,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別加快7.9和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省累計實現生產總值5097.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9%。 No.9 遼寧 12.7% 遼寧省統計局10月23日發布的前三季度全省經濟數據顯示,全省經濟總體運行保持企穩向好的發展態勢。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472.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8%、13.5%和12.8%。 No.10 湖北 12.5%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今年前三季度我省GDP總量為8656.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3.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速度為12.5%。 No.11 貴州 12.4% 日前,貴陽市統計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貴陽市經濟持續增長,實現生產總值636.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2.4%。 No.12 吉林 12.1% 10月22日今天,記者從吉林省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47.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1%,增幅高於當期全國增長水平4.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1.85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2323.94億元,增長15.3%;第三產業增加值1631.66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增加值增幅分別高於當期全國增長水平1.0、7.8和0.5個百分點。 No.13 江蘇 11.7% 江蘇省統計局22日發布的前三季度全省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省經濟發展總體呈現出「供給穩定、內需提升、結構優化、效益改善」的良好格局。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23915.2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均高於一季度和上半年;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9%、11.4%和13.2%。 No.14 西藏 11.5% 預計1至9月,全區生產總值達到306.6億元,同比增長11.5%。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2311.8元,同比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6元,同比增長8.5%。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好於預期,投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加顯著,旅遊業等相關行業發展迅速,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齊頭並進。 No.15 江西 11%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省GDP實現4800.88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高出全國水平3.3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名居第14位,同比前移1位。從三次產業結構看,我省第一產業增加值624.49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548.07億元,同比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1628.32億元,同比增長10.6%。 No.16 雲南 10.7% 20日,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在省委八屆七次會議上說,今年前9個月,雲南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全省實現生產總值4090億元,同比增長10.7%。 No.17 山東 10.5% 23日,山東省統計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山東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並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前三季度山東省實現生產總值2395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5%。在經濟總量上,山東已僅次於廣東(26418.08億元,超過江蘇的23915.2億元)成為全國第二大經濟強省。 No.18 福建 10.2% 今年1至3季度,福建省累計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586.75億元,增長10.2%,這是今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2.8個和1.7個百分點。這表明,我省經濟持續企穩回升,恢復速度超過預期,全年GDP增長10%的預期目標可以實現。 No.19 海南 9.8%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GDP)1129.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9.8%,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2.22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322.07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484.86億元,增長12.3%。 No.20 黑龍江 9.8% 經濟增速逐季加快,微觀層面活力增強。前三季度全省GDP達4955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3.8和0.9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No.21 河北 9.6% 10月22日,省統計局公布了前三季度我省經濟運行數據。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實現12212.9億元,增長9.6%,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加快1.1和0.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53.8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6443.0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4016.1億元,增長11.2%。我省經濟企穩回升勢頭得到鞏固。 No.22 北京 9.5% 22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北京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9.5%的增速明顯高出全國GDP增長7.7%的水平。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於秀琴表示,全市經濟在保增長、擴內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呈現一季度見底、二季度復甦、三季度穩步回升的運行態勢。初步判斷,北京經濟已經走出谷底,正處於V型運行軌跡的上行區間,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可能達到9.5%左右。 No.23 河南 9.3% 10月26日,河南省統計局發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分析報告。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河南省實現生產總值1456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1%,第二產業增長10.0%,第三產業增長10.5%。 No.24 寧夏 9% 寧夏經濟運行的總體環境持續改善,支持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宏觀經濟企穩向好勢頭明顯增加:1~9月份,寧夏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完成一般預算總收入165.3億元,同比增長16.9%。 No.25 青海 8.9%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1-9月,全省完成生產總值703.2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9%,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2.07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85.48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55.69億元,增長9.2%。 No.26 甘肅 8.8% 前三季度,甘肅經濟同比增長8.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4.6個百分點。從三個季度的不斷增加的幅度可以看出,經濟向好的局勢日趨明顯。 No.27 廣東 8.6% 廣東省統計局22日最新發布,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前三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418.08億元,同比增長8.6%,高於全國增速0.9個百分點,提前一個季度實現全年預期8.5%的經濟增長目標,預計全年將保持回升態勢。 No.28 浙江 7.7% 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158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回升4.3和1.4個百分點,增長率與全國的差距逐季縮小,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4.5%和12.5%。 No.29 上海 7.1% 上海市統計局昨天(10月27日)公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上海市生產總值(GDP)為10214.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7.1%。 No.30 新疆 6.4% 10月22日,記者從自治區統計局獲悉,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新疆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824.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 No.31 山西 0.5% 生產總值增速平穩回升,重回正增長區間。初步統計,前三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4819.1億元,同比增長0.5%,繼一季度下降8.1%、上半年下降4.4%後重回增長區間,增速比第一季度回升8.6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升4.9個百分點。
Ⅳ 企業經營過程中,12項經濟指標是哪些哪位大俠能給個答案啊!!!!
1、變現能力比率
變現能力是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它取決於可以在近期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的多少。
(1)流動比率
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 / 流動負債合計
意義: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分析提示:低於正常值,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較大。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動比率
公式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存貨)/ 流動負債合計
保守速動比率=0.8(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 流動負債
意義:比流動比率更能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因為流動資產中,尚包括變現速度較慢且可能已貶值的存貨,因此將流動資產扣除存貨再與流動負債對比,以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分析提示:低於1 的速動比率通常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影響速動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一定都能變現,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變現能力分析總提示:
(1)增加變現能力的因素:可以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准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償債能力的聲譽。
(2)減弱變現能力的因素: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擔保責任引起的或有負債。
2、資產管理比率
(1)存貨周轉率
公式: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 /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意義:存貨的周轉率是存貨周轉速度的主要指標。提高存貨周轉率,縮短營業周期,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
分析提示:存貨周轉速度反映存貨管理水平,存貨周轉率越高,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它不僅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2)存貨周轉天數
公式: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
=[360*(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產品銷售成本
意義: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到銷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數。提高存貨周轉率,縮短營業周期,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
分析提示:存貨周轉速度反映存貨管理水平,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它不僅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3)應收賬款周轉率
定義:指定的分析期間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
公式: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意義: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說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說明營運資金過多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資金周轉及償債能力。
分析提示:應收賬款周轉率,要與企業的經營方式結合考慮。以下幾種情況使用該指標不能反映實際情況:第一,季節性經營的企業;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結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現金結算的銷售;第四,年末大量銷售或年末銷售大幅度下降。
(4)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定義: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
公式: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 / 應收賬款周轉率
=(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 產品銷售收入
意義: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說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說明營運資金過多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資金周轉及償債能力。
分析提示:應收賬款周轉率,要與企業的經營方式結合考慮。以下幾種情況使用該指標不能反映實際情況:第一,季節性經營的企業;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結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現金結算的銷售;第四,年末大量銷售或年末銷售大幅度下降。
(5)營業周期
公式: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360}/產品銷售成本+{[(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360}/產品銷售收入
意義:營業周期是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並收回現金為止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短,說明資金周轉速度快;營業周期長,說明資金周轉速度慢。
分析提示:營業周期,一般應結合存貨周轉情況和應收賬款周轉情況一並分析。營業周期的長短,不僅體現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還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動資產周轉率
公式: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期初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2]
意義: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越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相當於擴大資產的投入,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延緩周轉速度,需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產的浪費,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 流動資產周轉率要結合存貨、應收賬款一並進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結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7)總資產周轉率
公式: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意義:該項指標反映總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說明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採用薄利多銷的方法,加速資產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分析提示:總資產周轉指標用於衡量企業運用資產賺取利潤的能力。經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一起使用,全面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3、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是反映債務和資產、凈資產關系的比率。它反映企業償付到期長期債務的能力。
(1)資產負債比率
公式: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100%
意義:反映債權人提供的資本佔全部資本的比例。該指標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
分析提示:負債比率越大,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越大,獲取利潤的能力也越強。如果企業資金不足,依靠欠債維持,導致資產負債率特別高,償債風險就應該特別注意了。 資產負債率在60%—70%,比較合理、穩健;達到85%及以上時,應視為發出預警信號,企業應提起足夠的注意。
(2)產權比率
公式:產權比率=(負債總額 /股東權益)*100%
意義:反映債權人與股東提供的資本的相對比例。反映企業的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穩定。同時也表明債權人投入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說來,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從股東來說,在通貨膨脹時期,企業舉債,可以將損失和風險轉移給債權人;在經濟繁榮時期,舉債經營可以獲得額外的利潤;在經濟萎縮時期,少借債可以減少利息負擔和財務風險。
(3)有形凈值債務率
公式: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100%
意義:產權比率指標的延伸,更為謹慎、保守地反映在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不考慮無形資產包括商譽、商標、專利權以及非專利技術等的價值,它們不一定能用來還債,為謹慎起見,一律視為不能償債。
分析提示:從長期償債能力看,較低的比率說明企業有良好的償債能力,舉債規模正常。
(4)已獲利息倍數
公式: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 / 利息費用
=(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資本化利息)
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獲利息倍數=(利潤總額+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
意義:企業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業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數。只要已獲利息倍數足夠大,企業就有充足的能力償付利息。
分析提示:企業要有足夠大的息稅前利潤,才能保證負擔得起資本化利息。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債務利息壓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不論是投資人還是債務人,都非常關心這個項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政策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積影響數等因素。
(1) 銷售凈利率
公式:銷售凈利率=凈利潤 / 銷售收入*100%
意義:該指標反映每一元銷售收入帶來的凈利潤是多少。表示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業在增加銷售收入的同時,必須要相應獲取更多的凈利潤才能使銷售凈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銷售凈利率可以分解成為銷售毛利率、銷售稅金率、銷售成本率、銷售期間費用率等指標進行分析。
(2)銷售毛利率
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銷售收入]*100%
意義:表示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銷售毛利率是企業是銷售凈利率的最初基礎,沒有足夠大的銷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業可以按期分析銷售毛利率,據以對企業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的發生及配比情況作出判斷。
(3)資產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
公式:資產凈利率=凈利潤/ [(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100%
意義:把企業一定期間的凈利潤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
分析提示:資產凈利率是一個綜合指標。凈利的多少與企業的資產的多少、資產的結構、經營管理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影響資產凈利率高低的原因有:產品的價格、單位產品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資金佔用量的大小。可以結合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來分析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4)凈資產收益率(權益報酬率)
公式: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 [(期初所有者權益合計+期末所有者權益合計)/2]*100%
意義: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也叫凈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是最重要的財務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體系可以將這一指標分解成相聯系的多種因素,進一步剖析影響所有者權益報酬的各個方面。如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權益乘數。另外,在使用該指標時,還應結合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 、「 待攤費用」進行分析。
5、現金流量分析
現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業現金流量的實際情況;第二,有助於評價本期收益質量,第三,有助於評價企業的財務彈性,第四,有助於評價企業的流動性;第五,用於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
流動性分析
流動性分析是將資產迅速轉變為現金的能力。
(1) 現金到期債務比
公式: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本期到期的債務
本期到期債務=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應付票據
意義:以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與本期到期的債務比較,可以體現企業的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
分析提示:企業能夠用來償還債務的除借新債還舊債外,一般應當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才能還債。
(2)現金流動負債比
公式:現金流動負債比=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期末流動負債
意義: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業能夠用來償還債務的除借新債還舊債外,一般應當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才能還債。
(3)現金債務總額比
公式: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期末負債總額
意義:企業能夠用來償還債務的除借新債還舊債外,一般應當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才能還債。
分析提示:計算結果要與過去比較,與同業比較才能確定高與低。這個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這個比率同時也體現企業的最大付息能力。
獲取現金的能力
(1) 銷售現金比率
公式:銷售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銷售額
意義:反映每元銷售得到的凈現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計算結果要與過去比,與同業比才能確定高與低。這個比率越高,企業的收入質量越好,資金利用效果越好。
(2)每股營業現金流量
公式:每股營業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普通股股數
普通股股數由企業根據實際股數填列。
企業設置的標准值: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意義:反映每股經營所得到的凈現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該指標反映企業最大分派現金股利的能力。超過此限,就要借款分紅。
(3)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
公式: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期末資產總額
意義:說明企業資產產生現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標求倒數,則可以分析,全部資產用經營活動現金回收,需要的期間長短。因此,這個指標體現了企業資產回收的含義。回收期越短,說明資產獲現能力越強。
財務彈性分析
(1) 現金滿足投資比率
公式:現金滿足投資比率=近五年累計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同期內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
取數方法:近五年累計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應指前五年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之和;同期內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也從現金流量表相關欄目取數,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數;
資本支出,從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取數;
存貨增加,從現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數。取存貨的減少欄的相反數即存貨的增加;現金股利,從現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潤或股利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取數。如果實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該項目為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則取數方式為:主表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項目減去附表中財務費用。
意義:說明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滿足資本支出、存貨增加和發放現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資金自給率越高。
分析提示:達到1,說明企業可以用經營獲取的現金滿足企業擴充所需資金;若小於1,則說明企業部分資金要靠外部融資來補充。
(2)現金股利保障倍數
公式: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流量 / 每股現金股利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現金股利
意義:該比率越大,說明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越強,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分析結果可以與同業比較,與企業過去比較。
(3)營運指數
公式:營運指數=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 經營應得現金
其中:經營所得現金=經營活動凈收益+ 非付現費用
=凈利潤 - 投資收益 - 營業外收入 + 營業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舊+無形資產攤銷 + 待攤費用攤銷 + 遞延資產攤銷
意義:分析會計收益和現金凈流量的比例關系,評價收益質量。
分析提示:接近1,說明企業可以用經營獲取的現金與其應獲現金相當,收益質量高;若小於1,則說明企業的收益質量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