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專家幫我鑒定下,這個是黃石還是黃龍玉,謝謝。
黃龍玉
『貳』 田黃石怎麼鑒定
田黃石必需具備六德
(1)細:指質地細密,如嬰兒之膚;
(2)結:內質脂密有光澤,手有滑感;
(3)溫:與人有相親的寶氣,無火氣;
(4)潤: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潤,如露之欲滴;
(5)凝:指凝靈,如半透明的凍狀;
(6)膩: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盤玩一會就會出現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頭,沒有這種油膩感,更談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
(二)田黃的比重2。6克/cm3,
摩爾硬度為2.5-2.9度。與人指甲硬度差不多。若田黃加熱上臘後,石質會變硬些。
(三)田黃肌理應有蘿卜紋,在燈光透視下可見。《印石辯》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黃石蘿卜紋六種表現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貢獻。
(1)象蘿卜皮內層的紋理,網狀而且長眼,由密漸疏。
(2)像粽粒狀,如糯米粽子蒸熟後,米粒似化未化形狀,有時也成條紋狀。
(3)網眼較圓,又斷續分散分布。
(4)如東瓜內心紋,或明或暗不規則分布。
(5)如水波紋狀。
(6)基本上不見蘿卜紋,僅有少數網狀紋,是最上品者。
(四)田黃石有無外皮不作為鑒定標准,僅作為參考。格裂是田黃石瑕疵,無格無裂是極美品。「無格不成田,無皮不成田」,只作參考,不作鑒定標准。
「無紋不成田」,作為鑒定標准之一。有蘿卜紋不一定是田黃,但田黃必須要有蘿卜紋。
(五)儀器檢測,用紅外光譜分析(IR)、X射線能譜分析(EDS)
分析,田黃石主要成份有的是純凈的地開石組成,其中有極少量輝銻礦;有的除地開石外,
還含有其他礦物成份;田黃凍石主要礦物成份由珍珠陶石組成(1996年、崔文元發表《田黃及其鑒別研究》一文確定)。其礦物主要成份是地開石或珍珠陶石不一定是田黃(浙江昌化田黃,其礦物主要成份也是地開石),但田黃的主要礦物成份必須是地開石或珍珠陶石。
只要具備上述條件,就可以確定是田黃真品。
三.
與田黃石相近或相似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鹿目石:石內有紅褐色透出,沒有蘿卜紋。
(二)連江黃:乾燥易裂,紋粗且直,石質脆硬,石屑呈顆粒狀,礦物成份是伊利石。
(三)善伯洞石:肌里多含金屬細砂點,閃閃發光,俗稱金砂地,有的有粉白色的渾點,俗稱花生糕。其礦物成份是高嶺石。
(四)溪管田石:也稱溪蛋,是芙蓉石的石性,礦物成份葉臘石。
(五)牛旦黃石:石內含砂點,沒有蘿卜紋。
(六)坑頭田石:石內有俗稱「虱卵」的白點。
(七)巴林福黃石:礦物成份是高嶺石,其黃凍產量稀少,目前己是黃金三倍價。
(八)河南黃凍石:其主要礦物成份不是地開石。
(九)巴林殊砂凍:其主要礦物成份不是地開石。
(十)壽山高山凍:溫、潤、膩不如田黃。礦物主要成份是高嶺石。
(十一)浙江昌化田黃:刀感要硬、澀一點,刀痕有小小結晶閃閃發光,石質較粗,較松,內有淺色小點,雜質,沒有壽山田黃瑩澈、溫粹、凝膩的境界。
特別注意,只有浙江昌化田黃石,其主要礦物成份是由地開石組成,與壽山田黃石相同;高山坑、都成坑、坑頭坑的壽山石有的也含有地開石,但顏色為灰白、白色、肉紅色;其餘成份都不是地開石或珍珠陶石,用儀器檢測很容易區別。
四.
其他方面
田黃石顏色是經過溪水浸潤,田土覆蓋,經過幾百年、幾千年仍至幾百萬年,由內部礦物染色變化才形成。
『叄』 田黃石鑒定
你的這塊不是田黃石,應該是戈壁玉石。
『肆』 黃金石的用途有哪些 黃金石如何鑒定
ck., not treatsbloslfare of the pers
『伍』 如何鑒別是否是黃臘石
黃蠟石的色彩、質地和硬度特徵與天然翡翠中的黃色翡翠(黃翡)有著驚人的相似,以至當黃蠟石剛剛進入市場時,很多消費者和珠寶商將其誤當作黃翡,一些粗心的檢測部門甚至也出現將黃蠟石鑒定為黃翡的錯誤。關於二者的無損鑒別方法,主要可以根據它們在礦物顆粒度、密度、折光率、拋光面紋理和高倍放大鏡下褐鐵礦分布特徵等方面的明顯差異來區分。
眼看顆粒度和拋光面紋理:優質黃蠟石的成分為蛋白石或者玉髓,礦物顆粒度一般小於0.01毫米,肉眼一般看不到顆粒;而黃翡的成分為鈉鋁輝石,礦物顆粒度一般大於0.01毫米,肉眼一般可以看到結晶顆粒以及顆粒解理面所顯示的光性(翠性,或稱翡性)。就是說,高品質的黃龍玉因為顆粒非常細,肉眼看不見組成顆粒,所以拋光面上的光性特徵沒有翠性(或稱翡性),沒有微波紋,而黃翡則有翠性(或稱翡性),有微波紋;
手掂重量:黃蠟石和黃翡的密度有差異,前者的密度為2.60,後者的密度則為3.33,這就導致手掂同樣大小的物件,黃蠟石明顯輕於黃翡;
高倍放大鏡下觀察褐鐵礦分布特徵:黃蠟石的黃褐色膠體狀褐鐵礦均勻分散在非晶質的蛋白石或者隱晶質的玉髓內,不顯示網狀分布的特點;黃翡的黃褐色膠體狀褐鐵礦充填在細粒的鈉鋁輝石的晶體間隙內,顯示網狀分布的特點。
如滿意請採納!
『陸』 怎樣鑒定黃蠟石
這個斷定是不是黃蠟石很簡單,找個加工的地方切開一片就看出來了,不過必須在邊角上切開,這樣對他本身價值影響不大。現在好多這樣是普通的石頭經過酸洗 染色 過濾等科技手段,未造成價值較高的各種玉石。所以千萬看仔細在下手。個人建議,僅供...
『柒』 我有一塊壽山田黃石,聽老人講叫金包銀,不知道是屬於哪一類,如何讓鑒定。
首先,金包銀屬於田黃中比較特殊類的,因由於一般的田黃石都是一層顏色,視為普通,而金包銀屬於外層皮殼是黃色,裡面則是白色,必須黃白分明,那才屬於上品。而某些顏色黯淡、混濁,偏雜色或模糊色的田黃,即便質地不錯,塊頭再大,也稱不了上品田黃。
其次,要看是否達到 溫潤,細潔,凝膩這六點要求。
最後如何堅定:
1.要有石皮,俗稱包漿,層次分明,也不均勻,仿造的比較均勻。
2.內在特徵是否含有蘿卜絲紋,在燈光下有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有如白蘿卜絲,有的也有類似紅如血,細如絲的紋理稱之為紅筋,仿造的沒有。
3.田黃觸手冰涼,而仿造有溫熱感,田黃的溫指的是沒有火氣,溫文爾雅。
4.田黃密度,仿造的密度小,較輕。
『捌』 壽山田黃辨別的標準是什麼想知道田黃石的鑒定辨別
石頭表皮、石頭紋理、石頭手感。
1、「石皮」是田黃石的主要標志之一,絕大多數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有無石皮是鑒定田黃石原石的一個重要依據;其皮質比其他壽山石或巴林石細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2、田黃石的肌理表皮組織比較有特點。表皮都會出現密如織網的細蘿卜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同時,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多呈現於表層,交叉狀,如龜裂紋。
3、田黃石的手感類似軟玉,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其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燦爛醒目,即使在寒冬臘月,也感覺溫潤,但如果用指甲劃田黃應該不留痕跡,因為田黃壽山石的硬度大於人類的指甲。
(8)怎麼樣鑒定黃金石擴展閱讀
田黃石的傳說:
乾隆皇帝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人遞給乾隆一塊黃色且很溫潤石頭,依稀記得「福壽田」三字。
早朝後,皇帝留下心腹大臣,將自己昨晚做的夢說了出來。一位官員說,福就是福建,壽就是壽山,田就是田黃。
隔天早朝,這位官員獻上了家藏的上好田黃一塊,乾隆大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黃石
『玖』 怎樣鑒別田黃石
田黃石顏色是經過溪水浸潤,田土覆蓋,經過幾百年、幾千年仍至幾百萬年,由內部礦物染色變化才形成。
(1)測量石質。運用紅外光譜儀等儀器對石質進行測試,以確定其主要礦物組成以及樣品的密度。
(2)觀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黃礫石形態通常為單調的渾圓狀,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黃表面的大小不規則狀凹坑與溝槽。
(3)觀察石皮。仿製的石皮質地較干澀,皮色較鮮艷、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質地較細滑,色澤較柔和,顏色不十分均勻,非常自然。
(4)觀察石色。經染色處理的田黃仿製品總體上顏色較均一,有些過於鮮艷,有些過於色濃,不夠柔和。
(9)怎麼樣鑒定黃金石擴展閱讀:
分類:
田黃凍石:田黃石中最上品,全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銀裹金:銀裹金田黃似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著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甚為名貴。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產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純白,多略呈淡黃或蛋青色,似豐脂玉,蘿卜紋明顯,有紅筋,格紋如血縷,以質靈、紋細、格少者為最佳。
金裹銀:田黃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塊,外表色著一層鮮嫩黃皮,皮與肉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
雞油黃:出產於上坂區和中坂區的交界處,質細密堅實,濕潤凝膩,石之表面色有一層似雞油的皮。
桔皮黃:刻石出產於中坂區,色澤艷麗,黃中略帶微紅,質地純正。
黑皮田:亦名「烏鴉皮」,色澤多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裡面的黃色,反差尤為強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於壽山溪中,或農耕露出的石頭,被順手丟入溪中的田石。
主要積存於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稱為溪中凍。這種田坑石因久蘊溪水中,石質相當靈透瑩澈,色澤略淡,皮層極薄或無蘿卜絲紋。
硬田石:凡質地粗劣、溫潤不足、不通靈、多雜質的田石,統稱為硬田石,是田黃石的下品。
橘皮紅田:主要產於上坂和中坂。又名「紅田」、「紅田石」,橘皮紅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鮮艷通明,稱「橘皮紅田」。紅田極為少見,色如丹棗者,極為罕見。其質細嫩凝潤,微透明,肌理隱含蘿卜紋,是稀有的石種。
『拾』 怎麼樣鑒別真假田黃石
田黃石及其的珍貴,俗話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目前市場上極品田黃的價格已經超過黃金的一百倍,因此假的田黃也就非常的多。至於怎樣識別,我們自己還不好做,最好是去地方鑒定。但是如果沒有條件,我們也可以初步的看一下,首先田黃有「六德」,及「溫潤膩凝潔細」。真的田黃仔細看其表面有蘿卜紋,而且十分的光潔!用手摸,有通靈感,與人的皮膚有很好的親和性,都說有田黃的藏友能長壽!另外真的田黃用手把玩一會兒會有油膩感,似從石頭中冒出油來!這就是「膩」。總之田黃十分稀有,假的也十分的多,要謹慎收購。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謝謝